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明忠臣于谦 "救世宰相”何以被冤死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2
转发:0
评论:0
大明忠臣于谦"救世宰相”何以被冤死,导读:明英宗“不忍心杀害功在社稷之人”。力主要杀于谦的人就把当年其“社稷为重,君

导读:明英宗“不忍心杀害功在社稷之人”。力主要杀于谦的人就把当年其“社稷为重,君为轻”,不顾英宗死活的主张告诉了英宗,还强调:“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英宗才痛下决心杀了于谦。

1.jpg

网络配图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由于蒙古瓦拉部侵犯大明江山,英宗采纳宦官王振的建议亲自抵抗外族的侵犯,由于组织不周且前线指挥由宦官独断,导致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英宗被俘。这时于谦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持“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后来明英宗时期,各地政局产生了一些动荡,也都被于谦平定。

  景泰八年,将军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发动宫廷政变,于谦被逮捕。罪名是迎立外藩、图谋不轨,罪至当诛。石亨曾是于谦的部下,经于谦提拔才至将军位,在京师保卫战中也曾立过战功,但是此人经常藐视大明律多行不义,于谦就参劾他,由此对于谦恨之入骨。徐有贞在京师保卫战后被罢免官职,后来让于谦替自己向景泰求情,景泰对徐极为反感,复官不成,这笔仇怨也记在了于谦头上。

2.jpg

网络配图

  当石亨等人力主要杀于谦的时候,明英宗“不忍心杀害功在社稷之人”。力主要杀于谦的人就把当年其“社稷为重,君为轻”,不顾英宗死活的主张告诉了英宗,还强调:“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英宗才痛下决心杀了于谦。

  还强调:“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英宗才痛下决心杀了于谦。

  据史料记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京郊妇孺,无不泣洒”,还有人不顾个人生死收敛于谦的遗骸。

3.jpg

网络配图

  成化初年,于谦的儿子被赦免,他上疏为父申冤,这才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和赐祭,皇帝的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忌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

  弘治二年,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赠给于谦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中,改谥为忠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明忠贞宰相--于谦
名人传记于谦墓明朝中期,有一著名的宰相叫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任御史,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于谦升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公元1449年)秋季,明英宗在大太监王振裹胁下盲目出兵,却在与蒙古瓦剌部也先军的决战中,五十万明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被七万瓦剌军击败,明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主力军覆没、皇帝被俘,引起整个大明王朝的混乱和恐惧,大臣们纷纷提出退守次都(今江苏南京)。在此紧要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果断地拱推明英宗的弟弟明�J王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稳定了朝堂政局。明景帝即位之后,晋升于谦为兵部尚书,率勤王之军击败了瓦剌军,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他主张以...
· 大明第一救时宰相于谦为何被杀?于谦怎么死的?
于谦是明英宗明代宗时期大臣,为人刚正不阿,清廉为民不畏权贵,受明代宗重用,有大明第一救时宰相的美誉。何谓“救时宰相”?便是救得危机局势,保住大明江山。当初明英宗被王振蛊惑亲征瓦剌,留钺王朱祁钰监国,然后便带着士兵草率出征,结果在土木堡惨败。明英宗堂堂一国之君,成了瓦剌的阶下囚,瓦剌还挟持英宗直指京都。皇帝被别人俘虏了,敌军又马上要兵临城下,许多大臣们害怕不已,认为城破是早晚的事情。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纷纷上奏请求迁都南京。如此行为,无异于将北京拱手让出。此事遭到于谦的强烈反对,他以宋南渡灭国为前例,建议死守京都。朱祁钰和太后认同了于谦的建议,任命于谦为总兵,调兵遣将,布置防御。如果不是于谦等人的坚决反对,如果明朝真的南迁,那么明朝的国灭恐怕要提前将近两百年。瓦剌俘虏明英宗之后,大臣们曾筹措银钱想要赎回明英宗。也先拿了钱之后反而胃口大开,不仅没有将明英宗送回,反而进一步索要赔款割地。于谦深...
· 挽救大明于危难的忠臣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祖籍河南省考城县(今兰考县堌阳),1398年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24岁时中进士。宣德五年(1430年)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河南、山西。黄河河务是当时河南地方官的重要职责,于谦在河南巡抚期间对此十分重视。于谦在河南的18年中,黄河在河南境内只溃决3次,而开封附近一次也没有,当然这和于谦重视堤防,沿堤广植树木,加固堤基,加强巡查是分不开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当然黄河在开封没有溃堤并不代表没有险情。有一年黄河水势上涨,逼近开封城垣,形势十分危急,于谦亲临第一线,组织和指挥人民抗洪斗争,并把皇帝亲赐给他的蟒袍丢到河里,表示誓死战胜洪水的决心,终于稳定了人心,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开封城池。就在这次大水之后,于谦加紧了开封护城堤的建设和铸造了一尊镇河铁犀。于谦巡抚河南后,体察民情,在城北人民构筑土堤抵御黄水的基础上,以工代赈,发动民工和征调士兵,参加修筑开封护城堤的巨大工程。堤从开封...
· 挽救大明于危难的忠臣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祖籍河南省考城县(今兰考县堌阳),1398年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24岁时中进士。宣德五年(1430年)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巡抚河南、山西。黄河河务是当时河南地方官的重要职责,于谦在河南巡抚期间对此十分重视。于谦在河南的18年中,黄河在河南境内只溃决3次,而开封附近一次也没有,当然这和于谦重视堤防,沿堤广植树木,加固堤基,加强巡查是分不开的。当然黄河在开封没有溃堤并不代表没有险情。有一年黄河水势上涨,逼近开封城垣,形势十分危急,于谦亲临第一线,组织和指挥人民抗洪斗争,并把皇帝亲赐给他的蟒袍丢到河里,表示誓死战胜洪水的决心,终于稳定了人心,战胜了洪水,保住了开封城池。就在这次大水之后,于谦加紧了开封护城堤的建设和铸造了一尊镇河铁犀。于谦巡抚河南后,体察民情,在城北人民构筑土堤抵御黄水的基础上,以工代赈,发动民工和征调士兵,参加修筑开封护城堤的巨大工程。堤从开封城西修起,至城...
· 明朝第一救时宰相于谦:土木堡后成为大明支柱
五百四十多年前的明代,北京发生了一场异常惨烈的北京保卫战。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中,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人,却是一位书生——于谦。这场战争成为于谦人生中的一次壮举、一个巅峰。也成就了他“救时宰相”的美誉。网络配图于谦,汉族。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与他最有名的事是“土木堡之变”。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诗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写出了他人生的追求。正统十四年秋,明京军主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