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高中探花?康熙皇帝究竟参加过清朝的“高考”?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5
转发:0
评论:0
高中探花?康熙皇帝究竟参加过清朝的“高考”?,今天是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二百年前,据说,康熙皇帝曾经以“龙儿”为名,参加科

  今天是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二百年前,据说,康熙皇帝曾经以“龙儿”为名,参加科考,并且高中探花。

  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是个著名的全才人物,他通晓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他一生好学,在位六十一年,几乎年年如一日的早起学习,最后,死都是死在书屋中,绝对算得上皇帝中的学霸。那么历史上的康熙到底有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呢?

  从技术层面考虑,这种可能性不大。首先,古代的科举考试要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步骤,相当于县考,省考和国考。探花是最后国考的名次,必须经过前两轮的选拔人选才能参加。不是任何人说参加就参加的。

  其次,清代殿试由礼部主考,皇帝钦定主考官,主考官能不认识皇帝?

  再次,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皇帝深居后宫,由太监告知题目,自己在家考试。这里仍有常识错误,要知道,殿试的内容是由读卷大臣拟定若干选项,最终由皇帝亲自圈定,作为考题的,也就是说,题目都是皇帝自己定的。

康熙

网络配图

  再说了,这个场外做出来的试卷也是到不了阅卷考官的手中的,每场科考人数是一定的,考官不可能不核查试卷数量吧?

  康熙皇帝的聪明好学,在皇帝中是不多见的,至于后世附会出他亲自参加科考,并且高中探花的传闻,无疑是不可能的。

  正逢高考,千军万马独木桥上拼知识、拼运气、拼爹,而决定结果的主要因素其实还是平时的学习成绩,可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时期,有时,影响考生成绩的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贿赂考官,且看几则当时文人们揭露“高考”丑态的绝妙对联。

  清朝康熙五十年,江南举行乡试,正副主考官左必蕃和赵晋两人,受贿将盐商程光奎等人录取为举人。落弟的考生群情汹涌,把五路财神塑像从财神庙抬到文庙,以铁链捆锁于供奉孔子的明伦堂,把科场大门上的“贡院”匾额改成“卖完”二字,作为横批贴在大门上,两边挂起一幅对联:

  左丘明两眼无珠;

  赵子龙一身是胆。

  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是位盲人;赵子龙是三国名将,刘备曾夸他“浑身是胆”。这幅对联巧用典故,暗嵌上两主考官的姓氏,痛骂二人“有眼无珠”,不识贤惠,难分良莠;揭发他们贪财枉法,见利忘义,“一身是胆”,无法无天。

康熙

网络配图

  康熙三十八年顺天乡试,中举者多为勋贵子弟。于是落第考生哗然,满城散发传单,抨击矛头对准姜宸英和李蟠这两名主考官,传单上有醒目对联一副:

  老姜全无辣味;

  小李大有甜头。

  联中借为佐料的“姜”,跟借为水果的“李”,含沙射影,语意双关,令人叫绝。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士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落第生员愤而在试场门口贴出一联:

  少目焉能评文字;

  欠金岂可望功名。

  横批:口大欺天!

康熙

网络配图

  这幅对联巧妙地把“吴省钦”三字拆开,缀成联句,切人切事,极为自然,一时广为传诵,弄得那位吴大人声名狼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高中探花?康熙皇帝究竟参加过清朝的“高考”
今天是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二百年前,据说,康熙皇帝曾经以“龙儿”为名,参加科考,并且高中探花。作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是个著名的全才人物,他通晓经史子集,天文地理,他一生好学,在位六十一年,几乎年年如一日的早起学习,最后,死都是死在书屋中,绝对算得上皇帝中的学霸。那么历史上的康熙到底有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呢?网络配图从技术层面考虑,这种可能性不大。首先,古代的科举考试要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步骤,相当于县考,省考和国考。探花是最后国考的名次,必须经过前两轮的选拔人选才能参加。不是任何人说参加就参加的。网络配图其次,清代殿试由礼部主考,皇帝钦定主考官,主考官能不认识皇帝?再次,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皇帝深居后宫,由太监告知题目,自己在家考试。这里仍有常识错误,要知道,殿试的内容是由读卷大臣拟定若干选项,最终由皇帝亲自圈定,作为考题的,也就是说,题目都是皇帝自己定的。网络配图再说了,这个...
· 清朝探花陈伯陶
坐落在中堂镇风冲村内的胜起家祠是清朝探花陈伯陶的故居。陈伯陶(1855-1930),字象华,一字子砺,中堂镇凤涌村人,光绪元年(1875年)考取秀才,光绪五年(1879年)考取解元,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探花。根据苏泽东编撰的《东莞题名录》,他是东莞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探花。说起他当年参加殿试,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陈伯陶在殿试中,初置第一,也就是状元,然而因为试卷中将“宣抚司”写成“宣慰司”,因此被压在第十名之外,所幸获得咸丰朝状元、户部尚书翁同和据理力争,改列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后历任官国史馆协修、总纂。民国后,陈伯陶移居香港九龙潜心著述,号“九龙真逸”,1930年8月20日卒于九龙寓所,享年76岁,后葬于广州郊区南岗。探花祠堂门前是一口足有几亩地的大池塘,眺望远处是一片开阔的农田,祠堂是典型的清代岭南风格建筑,门上的“胜起家祠”四个蓝色楷体字还保存得很好。“胜...
· 刘凤浩高中进士只因长得丑由进士变成为探花
从隋朝开始,科举考试就是成了古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重要方法,了解科举的人都知道,最后一关是殿试,顾名思义,是由皇帝进行出题面试,这一关决定了状元、榜眼、探花,对于寒门学子,十年苦读,成败在此。虽然才能是很大一方面,但是古代也是个看脸的社会,你长得磕碜却有才,很多都是被疏忽了,这不,乾隆皇帝在选官的时候,既看才能,也看脸。当时,有个人叫刘凤浩,此人长得真的是很难看,且是独眼龙,但是此人才华横溢,非常有才。当天在参加殿试的时候,刘凤浩这样长相惊奇的进士,自然是不被众人看好的,乾隆也是这样想的。但乾隆想想,此人若是有才,因为长相北淘汰,恐怕自己就要被天下人耻笑,所以乾隆决定考一考他,出了个上联:“独眼岂可登金榜?”众人都看出皇帝的挖苦之意,刘凤浩却十分淡定,脱口而出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很巧的下联,彰显了自己身残志坚的远大志向,乾隆也是很高兴,此人的确有才,于是又出一个更难的上联:“东启明,...
· 高中必背古诗文64篇高中有几首高考必备64篇古诗词
高中必背古诗文64篇高中有几首高考必备64篇古诗词(二)高中部分14篇1、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这位皇子才高八斗,偷偷参加高考竟高中状元
自古以来,科举制度就跟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差不多,就是考试。那么竟然是考试那自然也会有排名。状元是排名最高的那一个人。但是古代和咱们现在又有一点不一样,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大多是为了进入仕途,那么这就意味着想要当官,或者说想在仕途上走的更远的人,才会参加。然而,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人作为皇帝的儿子,还去偷偷参加科举考试,最后还高中状元,他就是赵楷。赵楷是宋徽宗的第三个儿子,赵楷深得宋徽宗的真传,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宋徽宗总是能从赵楷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所以,宋徽宗对赵楷也是宠爱有加。身为皇子,作为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赵楷从一开始就和别人与众不同,他的出生注定了荣华富贵集于一身,自然不需像想要出人头地的寒门学子一样,日夜苦读,奋笔疾书,把希望寄托于科举考试金榜题名,改变一生。但是,赵楷和其他的皇子不一样,因为沉迷于文学研究。就想要跟同样有才华的人一较高下。而那个时候,科举考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