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扪虱谈天下:揭秘王猛如何剪灭五胡群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6
转发:0
评论:0
扪虱谈天下:揭秘王猛如何剪灭五胡群雄,导读:五胡消失之谜:五胡十六国: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于公元304-4

导读:五胡消失之谜:五胡十六国: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于公元304-439年间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散居在各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审时度势,纷纷建立政权。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他们连同汉人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从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他们互相攻伐,几无宁日,史称“五胡乱华”——自然,这是一个倾向性很强的词汇。人自欺者,恒被人欺。胡未乱华,实乃自乱。

1.jpg

网络配图

  传说中的“五胡”,曾经雄霸天下,煊赫一时,但都没维持多长时间,除羌族以外,其他四族不久便无影无踪。那么,他们是怎么消失的呢?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五胡消失之谜:五胡十六国: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于公元304-439年间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政权。

  国亡迁移

  先来说说匈奴。东汉末年,蒙古大草原发生了一次空前绝后的旱灾,赤地千里,草木尽枯。匈奴因此分裂为南、北匈奴。北匈奴向西迁移至东欧,南匈奴则依附于东汉,不断南迁。后来,匈奴后裔刘渊统一了南匈奴五部,冒称刘邦后裔,自立为帝,国号为“汉”。不久刘渊的侄子刘曜夺取政权,把国号改为“赵”,史称前赵。这前后二十多年间,是匈奴族最鼎盛的时期。公元329年,前赵被石勒灭掉,匈奴的力量逐渐淡出中原。大约一百年后,匈奴后裔赫连勃勃在内蒙古一带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大夏国,但影响并不大。

  还有氐族。氐族人先后建立过成汉、前秦、后凉等小国,其中以前秦最为强大。公元351年,苻健自称大秦天王,史称前秦。后来,苻坚即位,陆续统一了黄河以北地区,与东晋形成南北分立之势。公元383年,苻坚下令南攻,率领百万大军御驾亲征。东晋则派出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以水陆八万人迎敌。两军在淝水一带隔岸对峙。苻坚的重要助手王猛临终前曾告诫他,不要轻易进攻东晋。但苻坚自认兵多势强,一意孤行。到了淝水,苻坚望见晋军阵容严整,把远处八公山上摇动的草木也误认为都是晋军,开始心生胆怯。开战前,晋军要求前秦军队稍微后退,以便登陆对垒。苻坚答应下来。前秦军队刚刚后撤,晋军便在军阵后面高喊:“秦军失败了!”秦军将士信以为真,狂奔乱逃,乃至大败。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淝水之战”。该战以后,前秦帝国四分五裂,最终为后秦所灭。

3.jpg

网络配图

  再说羌族。公元386年,羌族贵族姚苌在长安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后秦在历史上无甚建树,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羌族退出了中原。但中国其他区域的羌族人民按部就班地传承下来,至今仍有三十多万羌族后裔聚居在四川省阿坝州东部、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

  当时的少数民族政权,规模都不大。诚如历史学家吕思勉所言:“东晋的五胡十六国,实在并不成其为一个国家,所以其根基并不稳固。看似声势雄张,只是没有遇到强敌,一战而败,遂可以至于覆亡。”这些少数民族的种族对政权的依赖性非常大,随着政权的消失,种族有的远迁,有的被汉族同化,逐渐消失。

  残酷灭族

  “五胡”中,羯族的消失最为惨烈。公元319年,羯族大将石勒自称赵王。329年灭前赵,一年后称帝,史称后赵。这个国家极盛时占有今天的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

  石勒经历坎坷,年幼时曾因贫寒被掠卖为奴,后来聚集了十八个人,揭竿而起。因为有勇有谋,在兵荒马乱的时代,石勒很快出人头地。他先投靠了刘渊,接着灭掉前赵,建立了后赵。在十六国中,石勒本来算一代明君,政治也比较清明,但他在民族政策上却采取了“胡汉分治”,即,把汉族人和胡人分开,规定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可以免除刑罚,胡人若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而汉人不得反抗。同时规定汉人不能称游牧民族为“胡人”,应称为“国人”。石勒制定这样的政策,也是其来有自。在此前汉族人建立的汉、三国、晋的时代,少数民族人民备受欺压,常被当做奴隶卖来卖去,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因此,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后,多以牙还牙,疯狂报复。此前匈奴人建立的前赵也是实行“胡汉分治”。

  石勒死后,他的侄子石虎掌权,采取了更加残酷的民族政策。他曾驱使四十余万汉人给他修建洛阳、长安的宫殿,民工们困顿不堪,尸横原野;他曾劫掠汉女五万入后宫,肆意侮辱杀戮,死者不计其数。在其统治期间,北方汉人锐减至六七百万,土地大量荒芜。在这种情况下,后赵大将、汉人冉闵应运而生。在石虎死后,冉闵斩杀了石虎所有的儿子,一次解放被掳掠的汉族女子二十万人,同时用更为激烈的手段报复胡人。冉闵曾发布一道命令:“与官同心者往,不同心者各任所之”,以此来判断谁站在自己这一边。结果,汉人纷纷入城来,羯族和匈奴人却蜂拥逃离,以致堵塞了城门。冉闵遂下令,诛杀胡、羯。国中凡具有深目、须发发黄等胡人特征的,一律杀死。当时仅仅在都城邺中,就有二十万胡人被杀。经过这次浩劫,匈奴、羯从此一蹶不振,几乎全族灭绝。

2.jpg

网络配图

  主动融合

  鲜卑族的消失,则是由于其主动的汉化。

  各类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慕容氏、宇文氏、拓跋氏,都属于鲜卑族,他们先后建立过前燕、代、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北魏等国,几乎贯穿了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结束了长达一百五十余年的中原混战。公元490年,魏孝文帝拓跋宏开始亲政。这位年轻的皇帝相当尊崇汉族文化,他采取了和最初五胡帝王截然不同的政策,力主民族大融合。他首先把都城从偏僻的平城迁到汉族文化兴盛的洛阳。此外,还按照汉族的传统改革官制;改胡姓为汉姓,比如他的姓氏“拓跋”就改成了“元”;禁止说胡语,全体国民改说汉语;与汉人通婚,禁止胡人同族通婚等。

  这种政策,与最初的胡汉尖锐对立一样,也是所处时代的大势所趋。经过上百年的实践,各族之间逐渐感到争斗没有出路,只能是两败俱伤,还不如互相包容,搀扶着成长。其实,在胡人汉化的同时,汉族也在“胡化”。极尽繁华以致腐朽没落的汉族文化被粗粝的、新鲜的胡族文化着实、撞击了一下,才有了以后隋唐文化的再度兴盛。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家族的胡人血统问题,一直被后人议论不断,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当时胡汉互融的普遍性。在今天,已经没人敢说自己是最原始、最纯粹的汉族血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亚扪人
地域约公元前830年黎凡特地区示意图。亚扪(AMMON)标为蓝色,其首都拉巴(RabbathAmmon)。《圣经·旧约》中没有清晰地说明亚扪人的边界。在士师记11:13,亚扪王要求以色列人归还“我的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直到约旦河”。以色列人随后反驳,认为这是一个完全没有根据的领土要求。因为这块土地以色列人是打败亚摩利族的希实本王西宏而得来的。而先前这块土地是亚摩利人从摩押人手里夺来的。以色列人说他们通过征服亚摩利人而占有的土地“从亚嫩河到雅博河,从旷野直到约旦河”。以色列人又对这之外的土地提出要求,因此让亚扪人没有了空间。民数记21:24描述了以色列人对约旦河以东的亚摩利人的征伐所占据的地域“直到亚扪,因为亚扪的边界是雅谢”。约书亚记13:25提到以色列的迦得支派的境界是“雅谢和基列的各城,并亚扪人的一半地……”。使以上的说法和谐只有假定亚摩利族的希实本王西宏拥有的北方土地曾经属于亚扪人...
· 虱毛目
分类传统上,本分类可分为两个亚目:虱亚目(Anoplura,又名吸虱亚目)和食毛亚目(Mallophaga);后来发现食毛亚目原来是个并系群,所以再重新分类为以下四个亚目:虱亚目(Anoplura):虱子,主要生长于哺乳类动物身上。象虱亚目(Rhyncophthirina):大象跟疣猪身上的寄生虫,其口器能穿透宿主厚厚的表皮。丝角亚目(Ischnocera):主要在天空生活,以毛发为食,但亦有一个科寄生在哺乳类动物身上。钝角亚目(Amblycera):丝角亚目的近亲,但比较原始,在鸟类间很常见,但亦见于南美洲及澳大利亚的哺乳类动物身上。到了2000年代后期,根据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的研究确认了虱毛目与啮虫目是近亲,而虱毛目其实是从粉啮虫亚目演变而成的,因此这两个目应该重组成为啮虫总目(Psocodea,又名啮总目)。本条目仍列出与啮虫目合并前本分类以下的四个亚目。虱亚目Anoplura虱亚目...
· 龙虱科
语源龙虱科的学名源于希腊语的δυτικός(dytikos),意思就是“可潜水”。特征龙虱成虫呈长卵流线形,扁平,光滑,背面拱起,后足扁平刚毛发达。触角为丝状,共11节,下颚的触须较短。常见个体大小为10至20毫米,部分物种身长可达35毫米以上。龙虱的成虫和幼虫均以肉食性为主,喜食水中昆虫、孑孓、小鱼、蝌蚪等,部分亦属植食性和腐食性。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当它们见到灯光时便飞向高空,趋向光源。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七》:“龙虱生水中,外甲壳而内软翅,似金龟虫,也能略飞”。食用性龙虱科物种的成虫,特别是大龙虱属(Cybister)物种,皆食用。在墨西哥,当地人会把C.explanatus烤过后再加盐,与玉米面豆卷伴食。在日本,日本真龙虱(C.japonicus)在部分地区(例如:长野县)被视为食物。在中国的广东省,除了会食用日本大龙虱之外,还会吃黄缘真龙虱(C.bengalensis)、黑...
· 日本龙虱
品种简介:日本龙虱养殖是刚刚兴起的一种高效药食两用养殖项目,它既适合于鱼塘大水面养殖,也可以在几平方米的水泥池甚至面积更小的水缸中养殖,其经济价值很高。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吃龙虱对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肥胖症、肾炎等有很好的效果。利用龙虱还可以制成粉剂、浸剂(如龙虱酒)、丸剂等食疗食品。在广州、香港、泰国及东南亚地区龙虱的市场需求量逐年攀升。2001年初,广州市场售价每公斤达280元左右。因此龙虱养殖一问世便受到不少养殖户的青睐,尤其被认为是庭院经济养殖的好项目。龙虱养殖技术简单、市场畅销,宜早期养殖,以便取得最大的经济利润。龙虱养殖将是今后5-10年内继水蛭之后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珍稀药食两用动物
· 揭秘:曾雄霸天下煊赫一时的五胡是怎么消失的
五胡十六国: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于公元304——439年间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散居在各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审时度势,纷纷建立政权。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他们连同汉人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从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他们互相攻伐,几无宁日,史称“五胡乱华”——自然,这是一个倾向性很强的词汇。人自欺者,恒被人欺。胡未乱华,实乃自乱。传说中的“五胡”,曾经雄霸天下,煊赫一时,但都没维持多长时间,除羌族以外,其他四族不久便无影无踪。那么,他们是怎么消失的呢?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先来说说匈奴。东汉末年,蒙古大草原发生了一次空前绝后的旱灾,赤地千里,草木尽枯。匈奴因此分裂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