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天子守边关: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大漠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780
转发:0
评论:0
天子守边关: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大漠,导读:当了皇帝后的朱棣,多次派使臣前往鞑靼和瓦刺两个部落招降,结果使臣一去不复返

导读:当了皇帝后的朱棣,多次派使臣前往鞑靼和瓦刺两个部落招降,结果使臣一去不复返,有去无回,显而易见是羞辱朱棣,被激怒的朱棣决定还以颜色。

  大明开国后,元顺帝仓皇逃往漠北。由于此时的顺帝已形似流寇,再也无暇顾及朝政,蒙古贵族随之四分五裂,东部称鞑靼。西面为瓦刺。瓦刺部不但经常南下骚扰边关百姓,即对鞑靼部也毫不手软。鞑靼头目本雅失里及太师阿鲁台也非善类,时时进犯雁北及辽东地区。时为燕工的朱棣曾多次亲征漠北,但鞑靼和瓦刺人似乎有意捉弄朱棣,兵进则退,兵退则进,让朱棣空对茫茫大漠徒唤无奈。

1.jpg

网络配图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七月,朱棣命淇国公丘福为征北大将军,武城侯王聪为左副将军,率领十万大军出塞征讨。由于丘福临阵失误,王聪等一干名将全部命丧荒漠,十万大军不战而溃。

  首战失利,朱棣决定御驾亲征。

  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二月,德胜门外刀光烁烁,战旗猎猎。铿锵于天的锣号声中,朱棣御鞭指处,五十万大军潮水般涌向北方。三月,北征大军出古北口,一路鼓噪着杀奔漠北深处。

  五月初,大军进入克鲁伦河流域。先头部队俘获了一名本雅失里手下的士兵,得知其主力部队屯驻于乌尔匝河畔。朱棣当机立断,命骑兵部队快速迫击,但本雅失里闻讯后早已逃之夭夭。

  朱棣挥旗猛迫,终于在额尔古纳河地区与鞑靼部队狭路相逢。一场混战过后,本雅失里仅率七骑逃生。

  六月,朱棣回师路经飞云壑,又与阿鲁台部正面相遇。朱棣奋起神威,手持丈八蛇矛率先冲人敌阵,阿鲁台大叫一声,一头栽到马下。幸亏左右舍身相救,阿舟台方始脱身。

  第一次亲征胜利凯旋后,朱棣下令在擒胡山勒石纪功。煊示天朝帝国神威:“渤海为镡。天山为锷。一扫胡尘,永靖沙漠!”

  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棣第二次御驾亲征,在土刺河大获全胜。然而瓦刺战败,鞑靼却又强盛起来,不仅停止进贡,而且侵边掠夺不已。为了彻底征服鞑靼,朱棣决定第三次亲征漠北。这一年的七月,当朱棣统率大军杀进胡原时,阿鲁台惶惶如丧家之犬,顺北部方向狂窜不止。因兀良哈曾叛附阿鲁台,朱棣又挥师东进,大败兀良哈于屈裂儿河等地。

2.jpg

网络配图

  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七月,阿鲁台聚众饮马河准备进犯大同、宁夏。朱棣闻奏,第四次亲征鞑靼。大军行进途中,闻报阿鲁台已为瓦刺顺宁王脱欢等所败。于是班师回朝。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正月,守边将军飞马急报:阿鲁台袭扰大同。朱棣以六十五岁高龄第五次亲征漠北。出征前,朱棣从各处征调六十万大军,分别在北京、宣化集结,发誓要活捉阿鲁台,彻底荡平鞑靼的老窝!

  大军行至答兰纳木儿河流城时,但见荒野连天。杳无人影。朱棣下令在周围三百公里范围内搜索,仍然一无所获。七月。在一路损兵折将,不见阿鲁台踪影的情势下,朱棣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途经清水源时,朱棣发现路旁横直着一方高达数!丈的巨石,心中大喜,令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将这次亲征的伟大功绩刻石造碑,激励后世子孙。

  七月十八日,当朱棣行进到一个叫愉木川的地方时,死神突然降临。朱棣象征性地挣扎了一会儿,驾鹤西游了。

  皇上骤崩,六师在外,汉、赵二王又久怀异志。面对如此险象万端的危局,英国公张辅决定秘不发丧,并派杨荣等人火速通报太子,金幼孜等御前照应,每日行礼进膳依旧。

  就在朱棣死去的当夜,杨荣等人悄无声息地离开大军,昼夜兼程奔赴北京,终于在八月初二日将遗诏呈送太子。高炽闻此凶讯,强忍一腔悲恸,紧急召见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及礼部尚书吕震等,密议京城防守及丧葬事宜。

3.jpg

网络配图

  由于京城周边的精锐部队全部随皇帝北征,护卫京城的兵力全部加起来也就几千人马。为了确保皇权的顺利更迭以及京城的安全,高炽下令随军北征的宁阳侯陈懋、阳武侯薛禄率所属骑兵火速赶回京城布防。又命宦官王景弘奔赴南京镇守。一切布置完毕,才命皇太孙瞻基赴开平迎丧。

  朱瞻基赶赴军中时,已是八月初七日,直到此时,朱棣驾崩的消息才正式予以公开,军中开始发丧。九口,灵枢途经八达岭、居庸关,文武百官和军民列队哭迎。

  明成祖朱棣驾鹤西去,这又是朱棣最后一次通过素称北门锁钥的雄关。十二月十九日,朱棣的棺椁安放于空洞恢宏的长陵地宫,终于入土为安,躺进了自己一手描绘的仙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成祖北伐经过:朱棣是如何五次率军亲征蒙古?
第一次亲征公元1409年(永乐七年),成祖派淇国公丘福率十万大军征讨鞑靼,由于轻敌,孤军深入,中了敌人的埋伏,全军覆没。为消除边患,成祖决心亲征。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二月,成祖调集50万大军。五月八日,明军行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成祖将之更名为“饮马河”)流域,询得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率军向西逃往瓦剌部,丞相阿鲁台则向东逃。成祖亲率将士向西追击本雅失里,五月十三日,明军在斡难河(位于今蒙俄边境)大败本雅失里。成祖打败本雅失里后,挥师向东攻击阿鲁台,双方在今蒙俄边境之斡难河东北方向交战,明军杀敌无数,阿鲁台坠马逃遁。此时天气炎热,缺水,且粮草不济,成祖下令班师。鞑靼部经过明军的这次打击,臣服于明朝,并向明成祖进贡马匹。成祖亦给予优厚的赏赐,阿鲁台接受了成祖给他“和宁王”的封号。第二次亲征明军在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出征鞑靼后,瓦剌部趁机迅速发展壮大,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瓦剌军...
· “天子守国门”被后世帝王钦佩!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明太祖第四子,大明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1]、永乐皇帝等。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称帝。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
· 明成祖朱棣五次亲征蒙古效果不明显,为何他还乐此不疲?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在“靖难之役”后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但是在后世对朱棣评价时却并没有过多的苛责他的“篡位之举”,而是称赞其为“永乐大帝”,主流意见认为他留给后世四大功绩——迁都北京、《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和对外用兵(南征安南和五征蒙古),其中尤其以最后一条最为人称道,很多时候中国人在评判一个帝王是否伟大时,总喜欢用文治武功来衡量,对于很多帝王来说,文治容易实现,而武功则是可遇而不可求。那么明成祖朱棣的“武功”究竟如何呢?他五征蒙古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战果?本文将攫取一些史料来向大家展示朱棣的所谓“武功”。一征蒙古,战果尴尬朱棣第一次亲征蒙古是在他登基之后的第八个年头。永乐八年二月,朱棣率五十万大军出征蒙古,准备进一步荡平退居草原的蒙古人。但是,这次出征的动机似乎不没有那么强烈,因为从二月到五月份的三个月里,明朝大军几...
· 明成祖亲征漠北
明成祖第一次亲征漠北之战明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至六月,明成祖朱棣亲征蒙古鞑靼部的战争。永乐七年(1409年)九月,淇国公丘福率军北征,全军覆没后,朱棣遂决意亲征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地区),并调集兵力50万人,运输军粮20万石。八年二月初十日,以皇长孙留守北京,率军出塞。其兵力部署为:清远侯王友督中军,安远伯柳升副之;宁远侯何福、武安侯郑亨督左、右哨;宁阳侯陈懋、广恩伯刘才督左、右掖,都督刘江督前哨。五月初八日,师至环翠阜(位于饮马河中游),询知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率军西奔,丞相阿鲁台东奔,遂令王友、刘才留守饮马河(即胪朐河,今中蒙边境克鲁伦河),亲率将士西追本雅失里。十三日,进至斡难河(位于今蒙俄边境)。本雅失里挥军拒战。朱棣登山布阵,督先锋迎战,大败之,俘获甚众。本雅失里以7骑渡河而逃。二十日,朱棣还师饮马河,下令移师东征阿鲁台。六月初九日,师至飞云壑(位于蒙俄边境之斡难河东北方向...
· 明成祖北伐简介:朱棣五次北伐驱逐北元势力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退居蒙古高原,史称北元。后蒙古分裂为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对中原地区构成了威胁。明太祖北伐之后,即位的明成祖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从公元1410年(永乐八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这次北伐,明军在飞云山大战中击破五万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公元1413年(永乐十一年),永乐帝封鞑靼大汗阿鲁台为和宁王。随后明军一直进入到擒狐山,在巨石上刻字为碑“翰海为镡,天山为锷“。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永乐帝举行第二次北伐,在忽兰忽失温(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击败瓦剌将领马哈木,追至土剌河,马哈木逃遁。瓦剌战败,明成祖诏告天下。公元1422年(永乐二十年)三月,明成祖率军从北京出发,亲征蒙古阿鲁台所部,是为第三次北伐。明军经开平向东北方向进军,于阔栾海北道发现阿鲁台部大批辎重,发兵焚烧,收其牲畜班师。回师途中,以兀良哈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