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是凭借治水服天下人的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0
转发:0
评论:0
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是凭借治水服天下人的吗?,禹,姓姒名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中,能与尧、舜齐名的贤君,夏后氏的首领,同时

  禹,姓姒名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中,能与尧、舜齐名的贤君,夏后氏的首领,同时也是夏朝的开国皇帝,传说他是人文始祖黄帝曾孙的儿子,颛顼的孙子,母亲是有辛氏部落的女儿,名为女志,禹小时候跟着他的父亲鲧来到中原地区,当时的皇帝是尧,而那个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各处的百姓都经常受到洪水的冲击,鲧被尧封为崇后,奉尧的命令开始治理水患,经过近九年的努力却并没有成功。  

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尧又封禹为司空,并令他继续治水,在接到尧的命令后,他立刻与益、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帮忙,充分总结出父亲失败的经验之后,他对治水方法进行了改革,对抗洪水的办法由原来的截堵改为了疏通,在治水期间,他带领百姓从西向东各处走动勘测地貌,为了治水,禹不怕苦不怕累,费尽脑筋,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后,他终于成功将中原各处的水患引入了大海,彻底消除了影响各地百姓数年的洪水灾害,人们为了感谢他,对他的称号也变成了“大禹”,意思就是“伟大的禹”。

  在他治水期间,尧将他的帝位传给了舜,后来舜退位,又将王位禅让给了禹,然而在舜去世之后,禹又将帝位还给了舜的儿子商均,并隐居起来,不过天下的诸侯却都只承认他的王位,纷纷去找他,于是,在各处诸侯的集体拥戴下,禹正式登基为皇,夏朝,由此建立。 

  大禹的资料

  大禹,历史上也叫作禹,他是鲧的儿子。他是夏朝的第一位帝王,他得位于舜,传位给伯益,有说法是传位给儿子启,自此以后,禅位制就被继承制取代,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夏启得位后每年都会祭拜大禹,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后世,后来的帝王在登基的时候都会祭拜大禹。  

3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禹是治水德天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禹得到舜的赏识,得到天下诸侯和百姓的拥戴是治理好黄河水患。上古时期,黄河水经常泛滥,危及天下百姓,每当洪水季节,到处都是灾民,舜命禹和他的父亲治理黄河水患,他的父亲在此过程中犯错被舜赐死,禹并没有怨恨之心,仍然坚持治水,历经十三年,最终疏通黄河河道,将水引入东海。其间留下“三顾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他治理黄河水采用疏通之法,一直延用到今天。

  大禹即位后,得知有些诸侯对他不满,于是召集各位诸侯首领集聚在涂山,身穿祭祀服饰,检讨自己的过失。最终他的德行令诸侯心服口服,并恭敬地送上贡品,其中最珍贵的是青铜器。青铜器越来越多,大禹想到以前黄帝铸造青铜器记录功德的故事,于是把进贡的青铜器铸成九个大鼎,九鼎代表九州,九州是大禹在治理黄河水时,勘察各地山川河流、人文风貌后划分的九个地区,九鼎集中代表九州统一,九鼎也成为皇权的象征。 

  大禹九鼎

  大禹,又叫禹、帝禹,是黄帝的后代,他的父亲是鲧,他的母亲是修己。他最被人熟知的就是他治黄河水的事迹。大禹继承父亲遗志治理黄河水患,采用疏导之法,将黄河水引入大海,解决黄河水患,造福于民,被称为“伟大的禹”,因治水有功,舜将帝王之位传给他。  

QQ截图20170218142852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禹初登大位,有些诸侯王心里不服从,他知道后召开涂山大会,向各位诸侯表明心迹,表示愿意听各方意见,改正自身缺点。他的胸襟和气魄让诸侯心悦诚服,自此诸侯真真正正的臣服于他。涂山大会也是标志着夏王朝的建立和统一。

  涂山大会后,诸侯国家常常进贡本国的珍贵物品到阳城(当时夏朝的首都),其中青铜器尤为珍贵,在当时是贵族的象征,代表权力和地位。众多的青铜器,让大禹产生铸造大鼎来纪念涂山大会的想法,于是命人将青铜器铸造成九个大鼎,一个鼎代表一个州,九鼎就是代表九州,九州是大禹依照山川地貌和人文风情划分的九个地区。九鼎集中表示王权集中,后来九鼎成为皇权的标志。

  大禹对人类的贡献可谓是非常大,因为治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当时简陋的条件下,他治水十几年,终于将黄河水引入大海,造福了黄河沿线的百姓,也为后世带来了治水的方法,他所筑的九鼎不仅仅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他对天下的爱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是凭借治水服天下人的吗?
禹,姓姒名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中,能与尧、舜齐名的贤君,夏后氏的首领,同时也是夏朝的开国皇帝,传说他是人文始祖黄帝曾孙的儿子,颛顼的孙子,母亲是有辛氏部落的女儿,名为女志,禹小时候跟着他的父亲鲧来到中原地区,当时的皇帝是尧,而那个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各处的百姓都经常受到洪水的冲击,鲧被尧封为崇后,奉尧的命令开始治理水患,经过近九年的努力却并没有成功。大禹雕塑后来尧又封禹为司空,并令他继续治水,在接到尧的命令后,他立刻与益、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帮忙,充分总结出父亲失败的经验之后,他对治水方法进行了改革,对抗洪水的办法由原来的截堵改为了疏通,在治水期间,他带领百姓从西向东各处走动勘测地貌,为了治水,禹不怕苦不怕累,费尽脑筋,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后,他终于成功将中原各处的水患引入了大海,彻底消除了影响各地百姓数年的洪水灾害,人们为了感谢他,对他的称号也变成了“大禹”,意思就是“伟大的禹”。在他治...
· 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是凭借治水让天下人臣服吗
禹,姓姒名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中,能与尧、舜齐名的贤君,夏后氏的首领,同时也是夏朝的开国皇帝,传说他是人文始祖黄帝曾孙的儿子,颛顼的孙子,母亲是有辛氏部落的女儿,名为女志,禹小时候跟着他的父亲鲧来到中原地区,当时的皇帝是尧,而那个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各处的百姓都经常受到洪水的冲击,鲧被尧封为崇后,奉尧的命令开始治理水患,经过近九年的努力却并没有成功。图片来源于网络后来尧又封禹为司空,并令他继续治水,在接到尧的命令后,他立刻与益、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帮忙,充分总结出父亲失败的经验之后,他对治水方法进行了改革,对抗洪水的办法由原来的截堵改为了疏通,在治水期间,他带领百姓从西向东各处走动勘测地貌,为了治水,禹不怕苦不怕累,费尽脑筋,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后,他终于成功将中原各处的水患引入了大海,彻底消除了影响各地百姓数年的洪水灾害,人们为了感谢他,对他的称号也变成了“大禹”,意思就是“伟大的禹”。...
· 夏朝第一位帝王大禹是凭借治水服天下的吗?
禹,姓姒名禹,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中,能与尧、舜齐名的贤君,夏后氏的首领,同时也是夏朝的开国皇帝,传说他是人文始祖黄帝曾孙的儿子,颛顼的孙子,母亲是有辛氏部落的女儿,名为女志,禹小时候跟着他的父亲鲧来到中原地区,当时的皇帝是尧,而那个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各处的百姓都经常受到洪水的冲击,鲧被尧封为崇后,奉尧的命令开始治理水患,经过近九年的努力却并没有成功。网络配图后来尧又封禹为司空,并令他继续治水,在接到尧的命令后,他立刻与益、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帮忙,充分总结出父亲失败的经验之后,他对治水方法进行了改革,对抗洪水的办法由原来的截堵改为了疏通,在治水期间,他带领百姓从西向东各处走动勘测地貌,为了治水,禹不怕苦不怕累,费尽脑筋,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后,他终于成功将中原各处的水患引入了大海,彻底消除了影响各地百姓数年的洪水灾害,人们为了感谢他,对他的称号也变成了“大禹”,意思就是“伟大的禹”。在他治...
· 古代传说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考证大禹治水是成语吗?
大禹为什么治水相传,在上古贤帝尧还是部落首领的时候,黄河就一直都洪水泛滥,洪水将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都给淹没了,人们经常被迫只能在树上或是在山顶山呆着,搞得民不聊生。大禹雕像作为部落的领袖,尧下定决心要想办法治理洪水,替人们消除这项自然灾害。于是尧就召集了当时各个部落的首领来商议治理黄河洪水这件事情,最后各个部落的领袖推选了鲧(是大禹的父亲)来领导着治理洪水。鲧便利用前人发明的筑堤防水发,来抵御洪水对于人们家园的破坏。但此时洪水的程度要远比前人发明筑堤防水时候要更加迅猛,于是刚建好的堤坝第二天就被洪水冲垮了,有的还没建好就被冲没了。修堤坝的泥土就这样随着洪水把下游的河道都给堵塞了,导致原本不发洪水的地方,也开始发洪水。鲧用这种方法治了整整九年的水,根本就没有一点儿功效。到了舜即位的时候,因为鲧没有治理好洪水而杀掉了鲧。舜又效仿尧,召集了各个部落的人再次推选人去治理洪水,大禹也算是子承父业,继...
· 大禹治水和夏朝的历史新证据?
国际著名学刊《科学》于2016年8月5日刊载一篇题为《公元前1920年溃坝的洪水,为中国的大洪水传说和夏代提供了历史依据》的文章后,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这篇文章中,南京师范大学的吴庆龙研究员带领一支国际科学团队试图为华夏历史“口说无凭”的源头提供新的事实依据。他们模拟重建了在青藏高原边界发现的一处远古滑坡坝遗址,并证明了因滑坡坝形成的堰塞湖崩溃时,瞬间倾泻而出的洪水足以造成黄河下游的改道和绵延的洪灾事件。文章分析称,这次溃堤与中原地带大规模的文化转型事件在时间上十分贴合,似乎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不谋而合,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史籍、考古证据之外的另一种形式的佐证。根据该文章所述,当时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一场强烈地震在黄河上游峡谷积石峡(今位于青海省循化县境内)引发了大规模滑坡,滑坡堵塞黄河6至9个月,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水量持续增加导致堰塞湖溃决,多达110亿至160亿立方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