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秦始皇一生从不杀功臣 中国历史的唯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1
转发:0
评论:0
秦始皇一生,最为值得人称道的一件事就是,秦始皇一生从不杀功臣,所以,作为秦始皇的臣子,从来就不用担心鸟尽弓藏与兔死狗烹,而且,秦始皇从来就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虽然王翦灭楚前曾经有一段话关于担心受秦始皇猜忌,除了王翦机密于朝廷外,其实秦始皇也没如王翦所云的,也是给了王翦足够的权力,没有干涉王翦的将权,而且给了带兵将领足够的支持,基本本上不用担心遭受离间计,不用担心朝廷中有人暗放冷箭,也不用担心后勤粮草的问题。网络配图关于秦朝时期,秦国军队组成的大致有如下。弩兵,弩兵可以说是秦国军队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弩兵和弓兵不同,它用脚蹬着上弦,有望山,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而且有了望山可以进行精确射击。秦弩的有效射程是260米,最大射程在300米以上,在260米以内可以射穿古代任何盔甲。秦军前军和后军都是三排弩手,侧翼还有独立的弩阵。弩手占秦军总兵力的20%。也就是说秦军一个标准军事建制单位——...

  秦始皇一生,最为值得人称道的一件事就是,秦始皇一生从不杀功臣,所以,作为秦始皇的臣子,从来就不用担心鸟尽弓藏与兔死狗烹,而且,秦始皇从来就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虽然王翦灭楚前曾经有一段话关于担心受秦始皇猜忌,除了王翦机密于朝廷外,其实秦始皇也没如王翦所云的,也是给了王翦足够的权力,没有干涉王翦的将权,而且给了带兵将领足够的支持,基本本上不用担心遭受离间计,不用担心朝廷中有人暗放冷箭,也不用担心后勤粮草的问题。

秦始皇

网络配图

  关于秦朝时期,秦国军队组成的大致有如下。

  弩兵,弩兵可以说是秦国军队中最为精锐的部队,弩兵和弓兵不同,它用脚蹬着上弦,有望山,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而且有了望山可以进行精确射击。秦弩的有效射程是260米,最大射程在300米以上,在260米以内可以射穿古代任何盔甲。秦军前军和后军都是三排弩手,侧翼还有独立的弩阵。弩手占秦军总兵力的20%。也就是说秦军一个标准军事建制单位——部(25000人)就有弩手5000名。秦弩兵没有盔甲,身后有两个负矢环,每个可负载箭簇100枚。也就是说每人200枚箭。也就是说,秦军就是一只巨型刺猬,对于这么一只刺猬,别想包围他,很困难,基本上就是吞下一只刺猬一般。

  秦军的车兵仍是其重要的突击力量。秦军战车兵就类似于现代的装甲部队,车由四匹马拉,除驭手外,车后还可以运载4名弩手,也就是说,这辆战车,可以拉着四名弩手,还载着许许多多的箭,与徒步弩兵相比,战车兵可以视为一个机动火力点,而且战车的左右各有一名“挚戈手”,而在与步兵战阵交战之时,进行纵深突击的时候,战车不但有很强的突击能力,还有了近战的能力,战车上的作战士兵还可以用长枪或者砍刀对被战车冲开了的敌军战阵进行砍杀。

   而当战车兵与骑兵进行交战时,则可以用弩射杀骑兵,本来,弩兵对骑兵就有着非凡的杀伤作用,而战车兵更是如此,战车有四匹马拉着,骑兵只能单人单骑,战车在平原上的机动力比骑兵差不了多少,就是灵活性差了点,但是这一些对于秦军并不是问题,因为秦军的战车兵主要是抵住对方骑兵的冲击力,比冲击力,单人单骑的骑兵显然不是四马一车的战车兵的对手。

1.jpg

网络配图

   也就是说,骑兵巨大的冲击力被战车所抵消了,而弩兵却是骑兵的死敌,而且战车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战场输送兵力,当时的秦国约有战车万乘。可以在短时间内向纵深机动7—8万名士兵。在平原地区,车兵与弩兵结合组成机动箭阵,无论火力,防御力,机动性都非常优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制骑兵! 在战场上,不但可以用来在战场上冲击敌人阵行,而且可以用作快速机动之用。

  再看看秦国步兵,秦国的步兵是秦国决胜六国的所在,这一点主要是体现在,秦军的战斗意志上面,秦国男子17岁敷级,也就是登记,此后每年一个月时间服“徭役”,并服兵役一年,称“正卒”,此后,只要国家需要,男子一生随时得上战场。 有爵男子56岁止老(停服兵役),无爵者60岁止老。 秦法把军爵分为20级,每一级都严格规定了进级条件,每一级都有向应的不同待遇。秦法规定,进爵的唯一途径就是敌人的首级,斩获多少敌首,就向应得到规定的爵位,而爵位不同,社会地位和生存状态就不同,就连军人火食标准都因为爵位的不同而不同,这种严格的等级待遇差别在强烈的刺激着每个秦人的神经,让他们在战争上为了赢得更好的生存状态而奋勇前进。在得到的考古资料中,我们不只一次的看到许多秦国法律挡案中有秦军为了争夺敌人的头颅而自相残杀的记录。军功授爵的能量可见一斑了!

  再来看看秦国的骑兵,秦时骑兵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主要是当时的科技还不够成熟,没有马蹬,,秦国骑兵数量不多,大概只有三万左右,最多不超过五万。但是不要小看这五万秦国骑兵,其实兵种怎么样无所谓,关键在于其用来做什么用途,从兵器上看,秦国骑兵只使用弩,没有刀,剑,矛等武器,属于战术兵种,这也说明了一件事。

3.jpg

网络配图

   我们曾经说过,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期,赵武灵王引入了弓骑兵,即,采用弓射的轻骑兵,这类骑兵为战术兵种,即,通过远程射杀手段来达到杀伤敌军的作用,他们可以在很远的地方采用弓箭的方式进行射杀,然后再依靠骑兵高速的移动速度来规避阵地弓兵的还击,这种战术是羌人、东胡人的战术手段,赵武灵王将这种战术引入骑兵建设,以达到大杀伤,低伤亡的战损比例。主要执行断敌粮道,快速支援,袭扰等任务,不与阵战军团纠缠搏杀。当年,赵国军队凭借着这样的一支军队横行中原,甚至连秦军都为之震撼。于是,当年的秦军统帅白起针对秦军多次战败于赵国,在公元前270年,将秦国的战略目标锁定赵国的时候,针对赵国的骑兵作战特点,对秦军骑兵部队进行战略升级。于是,秦国控弦之士出现了,白起大帅对秦军的战略改革很简单,那就是以骑兵对骑兵,不要被比下去,因而,秦军自此采用了与赵国骑兵相同的作战方式,但是得源于秦国强大的国力以及精湛的武器加工工艺,赵国的弓骑兵到了秦国之后变成了弩骑兵,也就是说,在相同的兵种与战术之下,得源于武器的精良,秦国弩骑兵比赵国的弓骑兵具有更远的射程与杀伤力。而且秦国的弩骑兵不影响其下马作战的战力,因为弩作为弓的升级产品,精确度更高,比如,秦国骑兵下马登城戍守,弩兵的杀伤力并没有减少,而弓骑兵失去战马的机动力,其伤亡比就会被普通步兵所拉平。

  这样的一支秦军部队,是在一百多年时间内,由诸多的秦国名将根据战场的需求则制定的诸多改进与训练,自秦以后,从来就没有类似于一个国家能够有如此之长的战斗经验积累,这一些都是中国古代的智慧精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被称为暴君的秦始皇:却是唯一不杀功臣的帝王
中国历史上,杀功臣的传统似乎从春秋时代便有了,明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杀功臣最多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即位后,为了防止他们功高震主,竟制造种种借口,向握有军政大权的元老重臣挥起了屠刀。网络配图秦始皇是我国第一位皇帝,是他的雄才大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列国混战的局面。为后世中华民族形成统一的整体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后世,历史却将其描述为一个残暴,昏庸的暴君。那么,在当时情况下,秦始皇为何没有诛杀任何一个功臣?真相是什么?第一,“极度自信”。与刘邦,朱元璋不同的是,秦始皇那是几百年的老贵族。天生就是唯吾独尊,十分自信。而刘邦是一个亭长,而且自己没有任何的军事才能,完全靠这些功臣打下天下。朱元璋就更惨,穷苦出身,更是自卑到极点。因此,他们夺得天下后,都很不放心功臣,怕他们造反夺了自己的天下。而秦始皇则不然,其有充分的自信,任何叛乱在他看来都不堪一击,六国都是自己给你灭的,还怕什么功臣?网络配图...
· 唯一没有完全不杀功臣的朝代,这个朝代到底做了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功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立下功劳而得到封赏,但常常也以功劳太多受到猜忌。功高震主,对功臣而言,这是最可怕的一把双刃剑。既是赞赏,也说明了功臣的危险处境。尤其是在一些帝王刻薄的朝代里,功臣常常成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不过,在东汉时期可能是一个例外,功臣们都得到了一个善终的结局。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这个前半生还只是农民的汉室宗亲,在王莽末期天下大乱的时候,跟着兄长刘縯举兵起义。在最初举兵参战的时候,刘秀甚至都没有一匹好的战马,只能骑在牛背上参与战斗。这场起义整整经历了十二年,刘秀在这个过程经历了很多。他得到了皇帝,也失去了兄长刘縯。而在夺取天下的时候,许多人出力不少,他们也在天下坐定后,成了东汉的功臣。作为一个擅长种地的农民,刘秀对这些功臣还是比较宽厚的,对于那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刘秀都善待他们,使他们有一个好结局。最著名的莫过于云台...
· 他是暴君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不杀功臣的暴君
千古第一人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称帝之人,统一文字、货币、度衡量,改写历史的千古一帝,后代多骂秦始皇是嗜杀、暴虐的暴君。网络配图在历史的长河中,皇帝暴虐,杀害忠良、荼毒百姓的典故太多太多: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因猜忌,对韩信、彭越、英布等功臣残忍杀之;布衣皇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猜忌:对徐达、李文忠。廖长忠这些昔日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友全部残忍杀之。秦始皇则完全不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权力下放,爱惜人才。在位时期,秦始皇将秦军部队全部交给部将,蒙恬、王翦等放任自由,调兵遣将打仗不会多加干预。公元前225年,秦国意攻打楚国,攻打前夕,秦始皇问询王翦作战意见,王翦说:楚国实力不容小觑,若臣前往最少要六十万将士;此时年轻的李信则说到:王,若派臣前往,只需二十万,我必定拿下楚国。秦始皇听闻此言,便让李信率领二十万秦军将士出征楚国,最后李信大败而归。网络配图秦始皇对打了败仗的李信不仅没有多加追究...
· 历史上不杀功臣的皇帝只有三个秦始皇排上榜
古代社会中,流行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很多功臣在危难之中为帝王打下了江山,却难以逃掉太平时的杀身之祸。这句话就出自于古代最著名的例子——范蠡和文种的下场。范蠡在越王勾践即将取得抗吴的最后胜利时曾说,越王此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劝文种早做打算,然而沉浸在即将胜利喜悦中的文种把范蠡的话当了耳旁风。从此两人的人生便截然不同,远走他乡的范蠡成了馆陶巨富陶朱公,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文种却落得了和伍子胥一样的下场。从此,范蠡这种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行为也成了文人智者的最高目标。但功成身退,却并不是这么容易的。网络配图在中国古代之中,臣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去保全自己实在太难了,很多情况下,都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所以能碰到一个好的皇帝则成了所有文臣武将最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还真有三个这样的理想君主:第三位的就是一统六国的秦始皇。秦始皇虽然崇尚法家,律令严苛,但...
· 谁说李世民不杀功臣
鸟尽弓藏帝王惯用的手段,当一旦有人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他们绝对会毫不手软的。网络上有文章喜欢拿刘邦、朱元璋和刘秀、李世民作对比,然后说刘邦、朱元璋朱元璋的泥腿子皇帝,喜欢杀功臣,而刘秀、李世民这样子非基层(我觉得用基层来形容农民工人比用底层要合适)出身的皇帝就不会杀功臣。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看待问题的角度从来是以自身利益国家利益出发的,不会因个人出身来决定的,刘秀、李世民也只能说不滥杀而已,谁要威胁到了他的统治,不杀才怪,而且刘邦也不算滥杀,从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出发,杀韩信还真不算是错杀、滥杀。而李世民也是有杀功臣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被杀了俩个,一个是侯君集,一个是张亮。侯君集,在贞观朝中战功仅次于李靖的一代名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后来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