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历史上除了秦始皇焚书还有那些帝王也做过?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5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除了秦始皇焚书还有那些帝王也做过?,焚书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这其中以秦始皇焚书事件最出名,但是就破坏性而

  焚书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这其中以秦始皇焚书事件最出名,但是就破坏性而言,秦始皇的这一次焚书却远远比不上乾隆。后者焚书达到了惊人的71万卷,中国从此无古文化,只留下了大批宣传专制统治书籍。  文化灾难!秦始皇焚书事件并非唯一  

1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孝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由此看来,商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焚书的人,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   

2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始皇“焚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行政体制,一些儒生游士针对时政,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心非,出则巷议”。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除《秦纪》、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如百家语、诗书等限30天交官府烧毁,逾期不交,“黥为城旦”(脸上刺字,罚服筑城劳役4年);还规定,有敢擅自谈论诗书者处死,有敢以古非今者灭族;严禁私学,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这些命令付之实行后,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焚书,结果无数文化典籍化为乌有。 

  梁元帝“焚书”:梁元帝(508-554年)即萧绎,字世诚,南朝梁皇帝。公元554年10月,西魏派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率兵5万南下攻梁。同年11月,魏军攻破江陵。这时,梁元帝认为,自己读书破万卷,仍免不了亡国,读书还有何用?于是,他就命舍人高善宝把所有14万册图书聚集在一起烧掉;随后,便到西魏军营投降。梁元帝受尽百般凌辱后,于公元554年12月被西魏所杀,终年46岁。萧绎焚书是在个人陷入绝望境地而作出的非理智之举,与秦、清等朝代为愚民而强令焚书有本质的区别,因而后人也往往对其此举抱以宽容的态度。  

3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帝“焚书”:乾隆帝即位后,从1773年到1782年,他组织了360多位有名的文人学者,历时10年,编撰出了我国封建时代一部空前绝后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的问世,对于保存中国的古代文化典籍,传播古代学术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乾隆帝编书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开始编书时,他曾两次提出:对古籍该“毁弃”的应予毁弃,该“删改”的应予删改。因此,有些书往往被弄得面目全非。据统计,在编书的10年中,仅浙江省就毁书24次,被毁书籍多达538种、13862部之多;江西巡抚海成,仅在乾隆41年(公元1776年)就搜缴焚书8000多部。整个乾隆时期,共焚毁各种书籍达71万卷之多。可见,乾隆“焚书”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一次“焚书”。

  这四次焚书事件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有人说,中国已经灭亡在崖山之战中,因为此后中国已经丧失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文人特有的脊梁和骨气。这句话虽然极端,却反映出中国近代专制制度的荼毒之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上除了秦始皇焚书还有那些帝王也做过
焚书事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四次,这其中以秦始皇焚书事件最出名,但是就破坏性而言,秦始皇的这一次焚书却远远比不上乾隆。后者焚书达到了惊人的71万卷,中国从此无古文化,只留下了大批宣传专制统治书籍。秦孝公“焚书”: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据《韩非子·和氏》记载:“商君孝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孝公行之。”由此看来,商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焚书的人,但商鞅的“燔《诗》、《书》”主张,在实际上并没有认真执行,因而对古代文化没有什么大的破坏性。秦始皇“焚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行政体制,一些儒生游士针对时政,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心非,出则巷议”。丞相李斯为杜绝“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的现象,提出“焚书”的建议。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除《秦纪》、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如百...
· 姬发除了哥哥伯邑考之外还有那些兄弟
周武王姬发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在影视剧中姬发的哥哥为伯邑考,伯邑考在影视中常与妲己以情侣的方式出现。姬发除了哥哥伯邑考之外,还有那些兄弟呢?一起来看看他的兄弟列表和他们的简单介绍吧!兄弟列表及简介长兄伯邑考,母为太姒。早卒三弟管叔鲜,母为太姒。与蔡叔度、霍叔处并称周初三监,监护殷商的顽军遗民,后发动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被杀。封国被废。四弟周文公旦,母为太姒,也称周公旦。五弟蔡叔度,母为太姒。与管叔鲜、霍叔处、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后被流放于郭邻,卒于迁所。周公命蔡叔度子仲继位于蔡。六弟郕叔武,母为太姒。七弟霍叔处,母为太姒。与管叔鲜、蔡叔度、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后被贬为庶人,周公旦命霍叔处的儿子继任霍国君主。八弟卫康叔,母为太姒。平定三监之乱后,于前商朝故墟朝歌建立卫国,徙封康叔于卫。九弟毛叔郑,母为太姒。(据《毛公鼎》铭文,实际上为周文王之孙...
· 清朝时期做官主要通过那些途径除了捐官之外还有那些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捐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和之前其他王朝不同的是,这个王朝是满族统治,所以在做官途径上,也显得别出心裁,非常不一样。接下来,就和大家聊聊清朝人做官的五大途径,其中最后一条专为有钱人设置。地主、商贾且不必说,连流氓、盗贼等也无一例外,只要你有钱,且不反清复明就行!第一条,科举考试自隋炀帝杨广开始科举以来,是中国人1000多年来做官的重要渠道,直到1905年才被废除。但是,清朝科举开始时分为“满榜”和“汉榜”,后来发现这样不利于统治汉人,所以就全国“一张卷”。(1)满蒙都可以通过科举做官,但殿试前三名都属于汉人,这是清政府对汉族读书人的笼络。(2)相比汉人科举,满蒙人参加科举比较容易考中,对此是有所优待的。(3)科举是汉人进入官场最重要的途径,对满蒙人来说,有很多其他进入官场的渠道。第二条,世袭世袭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八大...
· 揭秘姬发除了哥哥伯邑考之外还有那些兄弟?
周武王姬发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在影视剧中姬发的哥哥为伯邑考,伯邑考在影视中常与妲己以情侣的方式出现。姬发除了哥哥伯邑考之外,还有那些兄弟呢?一起来看看他的兄弟列表和他们的简单介绍吧!长兄伯邑考,母为太姒。早卒三弟管叔鲜,母为太姒。与蔡叔度、霍叔处并称周初三监,监护殷商的顽军遗民,后发动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被杀。封国被废。网络配图四弟周文公旦,母为太姒,也称周公旦。五弟蔡叔度,母为太姒。与管叔鲜、霍叔处、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后被流放于郭邻,卒于迁所。周公命蔡叔度子仲继位于蔡。六弟郕叔武,母为太姒。七弟霍叔处,母为太姒。与管叔鲜、蔡叔度、武庚发动了著名的三监之乱,声讨周公。兵败后被贬为庶人,周公旦命霍叔处的儿子继任霍国君主。网络配图八弟卫康叔,母为太姒。平定三监之乱后,于前商朝故墟朝歌建立卫国,徙封康叔于卫。九弟毛叔郑,母为太姒。(据《毛公鼎》铭文,实际上为周文王之...
· 黄盖除了赤壁之战前的那些事外他还有那些经历呢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黄盖的那些事,欢迎关注哦。说到黄盖,想必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就是“周瑜打黄盖”。这件事情发生在《三国演义》中,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的一个环节,而且非常重要,不仅重要还很精彩。只不过,这只是作者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那么,黄盖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做过些什么?除了这件事情,黄盖还有些什么样的经历呢?黄盖,是东吴的老臣,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东汉末年的名将,为人严肃,并且很擅长训练士兵,每次征讨之时,他的部队都是十分勇猛而又善战的。黄盖原本生活艰难,但是仍旧挡不住他的雄心壮志,经常警戒自己,并且学习兵法。190年孙坚举义兵的时候,黄盖就跟随他,孙坚死后就追随孙策,孙策被暗杀,又跟随孙权。山越,是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的山贼式武装集团,他们不愿意归顺孙吴,黄盖总是被派到这些地方做行政长官。但是这样的地方并不好管束,例如石城县,黄盖任命两个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