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宋仁宗为何出尔反尔迟迟不立太子的内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68
转发:0
评论:0
宋仁宗为何出尔反尔迟迟不立太子的内幕,宋仁宗曾有过三个儿子:长子杨王赵昉,次子雍王赵昕,三子荆王赵曦,皆早亡。他之

  宋仁宗曾有过三个儿子:长子杨王赵昉,次子雍王赵昕,三子荆王赵曦,皆早亡。他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没有儿子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不难想象,作为一个万民臣服、拥有四海的皇帝,啥都不缺,缺的就是儿子——若大的家业没人继承,放在谁身上谁不着急?宋仁宗肯定着急。至和二年(1055)初,46岁的宋仁宗得了一场大病,病的不轻。他的病是不是与立储有关,只能留待博学的君子考证了。皇帝病成这样,接班人的位子还空着,一旦山陵崩了怎么办?一些大臣沉不住气了。

  仁宗病重定太子

  最先找宋仁宗谈这件事,希望把太子定下来的是宰相文彦博。病中的宋仁宗同意了。文彦博和宋仁宗都谈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的是,如果按照文彦博的建议在这个时候确立太子,这个太子肯定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宋仁宗的侄子宗实,即后来的宋英宗皇帝。《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四《英宗之立》有这样一段记述:  

1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仁宗景祐二年春二月,育宗室子宗实于宫中。宗实,太宗之曾孙,商王元份之孙,江宁节度使允让之子也。帝未有储嗣,取入宫,命皇后抚鞠之,生四年矣。

  也就是说,因为自己的儿子早亡,宋仁宗把自己的侄子宗实接进宫里,当儿子养,希望他将来接自己的班。宋仁宗即位的时候,是乾兴元年(1022)二月,那时候宋仁宗十二岁,把侄子宗实接进宫里的时候,是景祐二年(1035)二月,宋仁宗应该是二十五岁。在这样的岁数——正是一个人生育年龄最好的时候,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显然在立储的问题上,宋仁宗是有两手打算的。不过,他最希望的还是这期间自己能生一个儿子,狗皮贴不到羊身上。或许正因为这样的心理,宋仁宗病好了以后,便把立储的事儿撂下了。 

  宋仁宗为何出尔反尔

  皇帝说话不算数,如此食言,惹急了一个大臣,他就是知谏院范镇。知谏院是个什么官呢?宋制,谏院是负责规谏讽谕的机构,其长官称为知谏院。范镇认为关于建储的事儿自己给皇帝提建议正对口。于是,在嘉祐元年(1056)的五月,理直气壮地给宋仁宗上了一道疏,奋然说道:“天下事尚有大于此(立储)者乎!”并三次觐见陈述自己的观点,以至于痛哭流涕。宋仁宗也很感动,但就是不松口,并以委婉的语言安慰范镇说:“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二三年。”宋仁宗为什么说要等个二三年再立太子呢?他还是希望能生个儿子,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儿子。  

2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又过了两年,嘉祐三年(1058)六月,刚刚就任宰相的韩琦向宋仁宗又提起立储的事儿,说的很坦率、很直接:“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廟、社稷计?”意思是,你没有儿子可立,就在宗室子侄里选一个嘛。但宋仁宗回答的更坦率、更直接:“后宫将有就馆者,姑待之。”就是说,后宫妃子马上就要有生孩子的了,看看生啥再说。这分明告诉韩琦,宗室子侄再贤,也比不上亲生的呀。

  但宋仁宗似乎命里注定没儿子的命,后宫生的偏偏是个女儿。按理说,这回他该听大臣们的劝说,把立太子的事儿拿到桌面上了吧,可宋仁宗还是拖着不办。这时候,刚刚担任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部长)的包拯也出来说话了:“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夫万物皆有根本,而太子者,天下之根本也,根本不立,祸孰大焉!”说的义正言辞。但任凭你树梢怎么摇晃,树根就是不动弹。宋仁宗对包拯这样说道:“徐当议之。”一句话把包拯打发了。 

  宋仁宗传位侄子

  宋仁宗“出尔反尔”的这种态度,尽管叫人摸不着头脑,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有两点:一是他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眼目前没有,只能等有了再说,这就需要时间;二是他不想把皇位传给宗室子侄,但大臣们又总给他施加压力,所以,他只能拖得一时是一时。然而,宋仁宗盼儿子想传位给儿子,固然是事实,但在这个过程中,宋仁宗也不是不想立宗室子侄为太子,这一点也同样是事实。说宋仁宗只想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不想传给自己宗室子侄,显然站不住脚。  

3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宋仁宗为什么终于确立了自己的侄子宗实为太子了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盼了四十年,宋仁宗始终也没有盼来一个儿子,只好认命,只能退而求其次;再一个就是宗实的父亲——汝南王赵允让已死,宋仁宗认为宗实能实心实意给自己当儿子;赵允让死的时间是嘉祐四年,嘉祐七年其子宗实就被立为太子,仅仅相隔三年的时间,联系宋仁宗在建储问题上的种种顾虑,我以为,这不说是问题的关键,也绝非偶然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宋仁宗为何迟迟不立太子是出于什么考虑
宋仁宗曾有过三个儿子:长子杨王赵昉,次子雍王赵昕,三子荆王赵曦,皆早亡。他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没有儿子应该是一个主要原因。不难想象,作为一个万民臣服、拥有四海的皇帝,啥都不缺,缺的就是儿子——若大的家业没人继承,放在谁身上谁不着急?宋仁宗肯定着急。至和二年(1055)初,46岁的宋仁宗得了一场大病,病的不轻。他的病是不是与立储有关,只能留待博学的君子考证了。皇帝病成这样,接班人的位子还空着,一旦山陵崩了怎么办?一些大臣沉不住气了。仁宗病重定太子最先找宋仁宗谈这件事,希望把太子定下来的是宰相文彦博。病中的宋仁宗同意了。文彦博和宋仁宗都谈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的是,如果按照文彦博的建议在这个时候确立太子,这个太子肯定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宋仁宗的侄子宗实,即后来的宋英宗皇帝。《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四《英宗之立》有这样一段记述:图片来源于网络仁宗景祐二年春二...
· 为何宋仁宗迟迟不肯立太子?有何缘由
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后改名赵曙。嘉祐七年(1062)立为皇太子,封钜鹿郡公,嘉祐八年即帝位。仁宗三子:长杨王昉,次雍王昕,次荆王曦,皆早亡。仁宗在位久无子,乃以(汝南)王第十三子宗实为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是为英宗。——《宋史·列传第四·宗室二》从上面这段简略的记述里,隐隐约约给人的感觉,宋仁宗迟迟不立太子,是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相继早亡,没有皇储可立,最后不得已而立的宗室子侄。但是,既然自己的三个儿子早亡,在宗室子侄中选择太子是早晚的事,宋仁宗为什么拖那么长时间呢?网络配图至和二年(1055)初,46岁的宋仁宗得了一场大病,病的不轻,关于病情史料语焉不详。作为一个万民臣服、拥有四海的皇帝,啥都不缺,缺的就是儿子,若大的家业没人继承,放在谁身上谁不着急上火?所以,揣情度理,此时的宋仁宗他的心病同样很重。皇帝病成这样,接班人的位子还空着,一旦山陵崩塌了怎么办?宰相...
· 揭秘宋仁宗赵祯为何迟迟都不肯立太子?
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实,后改名赵曙。嘉祐七年(1062)立为皇太子,封钜鹿郡公,嘉祐八年即帝位。仁宗三子:长杨王昉,次雍王昕,次荆王曦,皆早亡。仁宗在位久无子,乃以(汝南)王第十三子宗实为皇子。仁宗崩,皇子即位,是为英宗。——《宋史·列传第四·宗室二》从上面这段简略的记述里,隐隐约约给人的感觉,宋仁宗迟迟不立太子,是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相继早亡,没有皇储可立,最后不得已而立的宗室子侄。但是,既然自己的三个儿子早亡,在宗室子侄中选择太子是早晚的事,宋仁宗为什么拖那么长时间呢?网络配图至和二年(1055)初,46岁的宋仁宗得了一场大病,病的不轻,关于病情史料语焉不详。作为一个万民臣服、拥有四海的皇帝,啥都不缺,缺的就是儿子,若大的家业没人继承,放在谁身上谁不着急上火?所以,揣情度理,此时的宋仁宗他的心病同样很重。皇帝病成这样,接班人的位子还空着,一旦山陵崩塌了怎么办?宰相...
· 宋仁宗为何迟迟不肯立太子,他死后由谁即位
宋仁宗赵祯,共有3个儿子,分别是杨王赵昉、雍王赵昕、荆王赵曦。然而宋仁宗赵祯的这三个儿子却早亡。因此,宋仁宗不得不从汝南王的儿子中,选出了第13个儿子赵宗实来当做自己的儿子。网络配图公元1057赵祯突然发病,群臣惊虑,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希望赵家及早选定二位储君,以安人心,而赵桢总想自己能有一个亲生儿子来消受这万里河山,故不愿过继太子。拥立之事,牵涉到政治集团的宗派斗争,但失败,身败名裂,故群臣又都“莫敢先言”。惟范镇下决心,纵然掉脑袋也应“死于职”,不愿死在来争夺皇位乱军之中。他三次面见仁宗陈述争论,十九次上奏本章。力述立嗣理、由“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仁宗因此怒恼,范镜知谏院职,改集贤院修撰。公元1058年6月,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立皇太子的事情,仁宗说后宫又有怀孕的,此事等等再说。结果没多久,后宫确实生产,但是个女孩。后来到了公元1062年农历八月初四,赵宗实才被...
· 揭秘女皇武则天立太子不立儿子立李显内幕
武则天曾多次废立太子李显,有意从自己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间选择接班人,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立原来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她为何最终决定还天下于大唐呢?网络配图载初二年(690)九月初九日,在做了大量的铺垫之后,武则天在百官及帝室宗戚等六万余人的表请之下,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号曰“圣神皇帝”,改唐为周,革了李唐的命,并将李显定为皇位的继承人,皇太子李旦降为皇孙。那么,武则天难道就没有废李立武的想法吗?当然有!可是后来她为什么又把天下还给了李氏呢?据史料记载,这与名相狄仁杰的智劝和武则天的“怪梦”不无关系。狄仁杰的劝说很“走心”狄仁杰如何劝说武则天归还李唐天下,在《新唐书》、《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当中都有提及。《新唐书》:会后欲以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子)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比匈奴犯边,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唐中宗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