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崇祯皇帝丢了江山竟是因为要面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5
转发:0
评论:0
揭秘:崇祯皇帝丢了江山竟是因为要面子?,话说皇太极与崇祯皇帝议和之事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

  话说皇太极与崇祯皇帝议和之事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其处死。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已经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了。

崇祯

网络配图

  其实,明朝在与后金的军事对峙中,不是没有看到议和的好处,也曾多次主动议和,但又多次破坏议和,以至于不可收拾。这是一种奇怪的结局,也是多种因素汇集的必然归宿。

  首先,明廷上下缺乏议和的大环境与气氛。明朝始终未给议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朝野上下一直坚定地认为后金是国贼凶寇,必欲翦除、扫荡之,议和者被斥为是“顿忘国贼”,“损威辱国”,“诅师养寇”的祸胎,将“酿无穷之衅”。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主持议和的人无一不身负恶名:袁崇焕以“谋款通敌”之罪被磔;钱龙锡以“密谋主款”之罪长戍不赦;陈新甲与清议和之事暴露后立遭杀身之祸。这种攻击、反对议和的声浪持久不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任何议和主张都难以畅行。

崇祯

网络配图

  其次,明朝的政治家们在议和问题上大都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以为议和是明朝对后金的施舍和恩赐,对方必须就范,始终放不下天朝大国那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架子。明朝首次与后金议和时,袁崇焕对后金使者的“恭敬和顺,三步一叩,如辽东受赏时,并书封称大人”,很是欣赏、陶醉,进而错误地认为这是皇太极兵力不济,乞求休战的表现,并想趁机“而制其死命,俾不得再逞,以休息天下”。

  再次,明朝皇帝对议和暧昧迟疑、出尔反尔。天启皇帝曾赞扬袁崇焕“战守可恃,操纵合宜,深慰朕怀”,当袁崇焕被攻讦去职后却说:“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崇祯帝则更为恶劣,他最初谴责“袁崇焕托付不效,专事欺隐”,继而信其“引敌胁和”,加罪名处以极刑之后,又“以复仇为志”,一味地反对与后金议和,并严禁臣子与后金的一切往来。

  所以,尽管陈新甲与清的议和,完全是在崇祯帝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但议和之事泄露后,崇祯帝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以陈“戮辱我宗藩”的罪名将其诛杀。面子虽然保全了,但明、清议和的大门又一次关上了。而这扇大门另一边的皇太极,对议和还是抱有诚意的,他甚至已经初步划定了两国的边境线。

崇祯

网络配图

  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断送江山,如果崇祯坚定自己的立场能够与皇太极谈一次有成效的议和,这无疑是可以改写历史的救国良机,却因为崇祯皇帝死要面子而草草收场。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没有如果,更不会重来,明朝的皇帝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将为自己的出尔反尔付出沉重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正史轶闻: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断送江山
导读: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断送江山,崇祯十五年,大明王朝已经到了大夏倾覆之际,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皇太极表示愿议和通好,可是事情发展的结果却并未让明王朝的命运得以改写,这个死要面子的崇祯皇帝就这样断送了唯一一次可以翻身的机会,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江山。网络配图话说皇太极与崇祯皇帝议和之事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其处死。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已经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了。其实,明朝在与后金的军事对峙中,不是没有看到议和的好处,也曾多次主动议和,但又多次破坏议和,以至于不可收拾。这是一种奇怪的结局,也是多种因素汇集的必然归宿。首先,明廷上下缺乏议和的大环境与气氛。明朝始终未给议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朝野上下一直坚定地认为后金是国贼凶寇...
· 正史轶闻: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断送江山
话说皇太极与崇祯皇帝议和之事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其处死。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已经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了。网络配图其实,明朝在与后金的军事对峙中,不是没有看到议和的好处,也曾多次主动议和,但又多次破坏议和,以至于不可收拾。这是一种奇怪的结局,也是多种因素汇集的必然归宿。首先,明廷上下缺乏议和的大环境与气氛。明朝始终未给议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朝野上下一直坚定地认为后金是国贼凶寇,必欲翦除、扫荡之,议和者被斥为是“顿忘国贼”,“损威辱国”,“诅师养寇”的祸胎,将“酿无穷之衅”。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主持议和的人无一不身负恶名:袁崇焕以“谋款通敌”之罪被磔;钱龙锡以“密谋主款”之罪长戍不赦;陈新甲与清议和之事暴露后立遭杀身之祸。这种攻击、反对议...
· 揭秘:明朝最节俭的皇帝崇祯帝为何会丢了江山
明崇祯皇帝十分节俭。为缩减宫内开支,他把宫中万历时所储藏的上等辽参拿到集市上卖掉,用来补贴国用,自己的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更换,积下了大笔私房钱。1644年1月,李自成百万大师进逼北京。惊恐万状的崇祯皇帝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户部、兵部的要员们,商量调吴三桂入关勤王。吴襄说,如果调吴三桂进北京,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而国库的账上只有四十万两。对此,大臣们反复上疏恳求崇祯皇帝拿出自己的皇银内帑以充军饷。皇银内帑,就是皇帝的私房钱。拿自己的私房钱办公家的事,对崇祯来说,无异于剜他的心头肉。他向大臣们哭穷:“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李邦华眼看社稷已危,皇帝还如此吝惜那些身外之物,比崇祯还着急,也顾不得话不好听:“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崇祯皇帝听后,却潸然泪下:“今日内帑难已告先生。”皇帝老儿都流眼泪了,大臣们还有什么话说?无计可施的崇祯皇帝只好号召群臣、百姓捐款。皇帝为了自己的江山都不肯出钱,大臣们自...
· 揭秘:明朝最节俭的皇帝崇祯帝为何会丢了江山
明崇祯皇帝十分节俭。为缩减宫内开支,他把宫中万历时所储藏的上等辽参拿到集市上卖掉,用来补贴国用,自己的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更换,积下了大笔私房钱。网络配图1644年1月,李自成百万大师进逼北京。惊恐万状的崇祯皇帝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户部、兵部的要员们,商量调吴三桂入关勤王。吴襄说,如果调吴三桂进北京,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而国库的账上只有四十万两。对此,大臣们反复上疏恳求崇祯皇帝拿出自己的皇银内帑以充军饷。皇银内帑,就是皇帝的私房钱。拿自己的私房钱办公家的事,对崇祯来说,无异于剜他的心头肉。他向大臣们哭穷:“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李邦华眼看社稷已危,皇帝还如此吝惜那些身外之物,比崇祯还着急,也顾不得话不好听:“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崇祯皇帝听后,却潸然泪下:“今日内帑难已告先生。”皇帝老儿都流眼泪了,大臣们还有什么话说?网络配图无计可施的崇祯皇帝只好号召群臣、百姓捐款。皇帝为了自己的江山都不...
· 这皇帝竟是个守财奴!因不肯花银子丢了江山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节俭过了头,变了质,出了格,就应该叫做小气,叫做吝啬,叫做守财奴了。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吝啬皇帝。练习书法,他能把纸张正反两面全都写满;置办物品,他能派人到民间市场讨价还价;逢年过节,皇宫里面从来没有歌舞宴乐之事。朱由检自即位那天起,几乎年年叫穷,他禁止宫中穿文绣华丽衣饰,规定妇女不准戴金冠等。花银子,对于崇祯皇帝来说,简直就是在要他的命。一个掌控天下财富的皇帝,能够做到如此的艰苦朴素,除了生性吝啬外,还在于当时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崇祯皇帝即位时,经济萧条,国力衰败,国库空虚,朝廷一年的收入不过几百万两白银,但每年的支出却高达近千万两,到了李自成围攻北京时,国库里面只剩下区区40万两。李自成攻陷太原后,崇祯皇帝紧急征调吴三桂入京勤王,户部却连100万两的军饷都拿不出来,致使吴三桂勤王不利,京城告危。网络配图朝廷虽然没有银子,可崇祯皇帝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