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爱好音乐的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224
转发:0
评论:0
揭秘爱好音乐的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古时候,齐国的君主齐宣王喜欢音乐,特别喜欢听吹竽,他手下有三百多个吹竽特别厉

  古时候,齐国的君主齐宣王喜欢音乐,特别喜欢听吹竽,他手下有三百多个吹竽特别厉害的人,齐宣王对他们评价很高。  

1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齐宣王喜欢热热闹闹的,很讲究排场,属于特别爱慕虚荣,特别爱显摆的人,他总想着法子要在人前展示自己作为国君的威风,正好这几百号人的乐队再适合不过了,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齐宣公总会叫上这三百人一起演奏,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这三百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的,正好满足了齐宣王的虚荣心,有个名叫南郭的家伙,听说齐王喜欢听合奏,脑子一激灵,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就到齐宣王那边,美言了自己一番。

  大王啊,我吹竽的技术可是一流的,听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算是飞鸟和野兽听了也会随着乐曲声翩翩起舞,花朵和小草听了也会随着节拍摆动身躯,我想要把自己的绝技献给您,来让乐队更加出色。

  齐宣王听了当然开心,能有这样一位吹竽高手在乐队里,这下看谁再说我的乐队奏出的音乐不好听。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跟着三百号人随齐王到各地去演奏,和大家拿着一样的待遇,日子过的可舒坦了。

  其实南郭先生压根就不会吹竽,每次演奏的时候,他就拿着竽在队伍里充数,人家摇晃身子他也摇晃身子;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还不忘演出一副动情的样子,面部表情可以用生动形象来形容了,而且这样看起来,他似乎比别人吹的还要用心,还要投入。 

  齐宣王的儿子是谁

  齐宣王的儿子是齐闵王,齐闵王比较骄傲,喜欢享乐,但是他在位期间倒是做了不少贡献,尤其是在军事上他先后破秦国燕国,为齐国的扩张做了准备。  

2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齐闵王即位的时候,齐国军事实力强大,插手别国内政,韩国的公子咎与公子几瑟争夺太子的位置,齐闵王派大兵压境,把公子几瑟给驱逐了,公子几瑟见大势已去,仓皇逃往楚国。

  在齐闵王想要让楚国割地求和的时候,秦国出兵干涉,导致齐王计划破裂,他非常怨恨秦国。秦国要攻打魏国,魏国派人来说服齐闵王与自己联盟,希望联合齐、魏、韩三国一同对抗秦国。但是因为孟尝君中了秦国谋士的计策,导致三国联合计划不了了之。

  之后齐魏韩又联合起来对秦国展开进攻,逼的秦昭襄王割让河东来求和。但是由于齐闵王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也就同意了秦王的求和要求,错过了一举歼灭秦国的好机会。

  因为赵国保持中立,齐国一路直取燕国,高奏凯歌,拿下了一场又一场争夺土地,扩张霸权的战争。

  但是齐闵王没有凭借祖父辈创造的大优势号令天下,也没有完成对诸侯各国的统治,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新篇章。相反,后期的齐闵王因为刚愎自用,常常不听劝谏,行军打仗的时候也不讲求策略,这样盲目自大的表现,将先前创立的优势全部葬送。

  不久齐国上下君臣不和,百姓也不再支持昔日的君王,他内外树敌,造成国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284年,在五国联军的讨伐下,齐王朝在齐闵王手下落下帷幕。 

  王斗见齐宣王是怎么回事

  先生王斗拜见齐宣王,齐宣王让人把王斗接进来,王斗说让我去拜见大王是爱慕权势的表现;而大王出门迎接我则是礼贤下士,手下传话给齐宣王,齐宣王出门迎接,和王斗一起进门。  

3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齐宣王说,我和一样想要通过虚心纳谏来治理国家,听说您能直言批评,而且句句是关键,没有什么畏惧的。王斗说,您听错了,我生在乱世,侍奉的是乱君,又怎么敢妄自进行批评呢!齐宣王听了以后不是很开心。

  过了一会,王斗说,齐桓公有五种爱好,他纠合各路诸侯,匡正天下的臣民,他是由天子授位,通过自己的力量成就霸主。现在大王您有四种爱好,齐宣王说,我专心治理国家,日夜担心会不会亲手毁了国家,哪里敢有什么爱好。

  喜欢马,大王您也喜欢马;喜欢狗,大王您也喜欢狗;喜欢酒,你也喜欢酒;有点好色,大王您也如此;只是懂得礼贤下士,而大王您却不懂。

  齐宣王说,现在世上没有好的士人,让我如何办?王斗说,世上没有骐騄那样的骏马,但是大王您已经车马齐备;世上没有跑的飞快的狗,但是大王您已经有擅长奔跑的猎狗;世上没有西施那样的美女,但是大王您已经后宫佳丽繁多。

  您只是不去礼贤下士,为什么担心世界上没有好的士人呢!您要做帽子为什么不找自己宠爱的人做,而要找工匠去完成,是因为他们会做。而现在大王治理国家却只用那些不会处理朝中大事的亲信去做。

  齐宣王说,您说得对,我应该选拔贤能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宣王使人吹竽讲了什么齐宣王好射是怎么回事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在齐宣王的乐队里滥竽充数,竟然也能拿到和乐队成员一样的赏赐,但是到了要到自己本领来证明自己的时候,南郭先生就只有逃跑的份了。齐宣王讲求排场,每次听音乐的时候,都要找一大帮人一起演奏,齐宣王听吹竽的时候,一定要找三百个人一起吹,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样能在诸侯国中树立自己威信,这样就让一些擅长耍小聪明的人钻了空子。南郭先生根本不懂吹竽,但是他听说齐宣王有这个喜好,自信心就来了。来到齐王面前,南郭先生把自己高超的吹竽技巧说了一遍,齐宣王很开心,而且给南郭先生的待遇和一同表演的人一样。其实,南郭先生只是拿着竽装样子,别人摇晃身子他也摇晃身子,别人摇头他也摇头。别人在吹竽他却在表演。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这位爱听吹竽合奏,讲究大排场的齐宣王去世了,他的儿子齐闵王即位,他也爱听吹竽,但是喜欢听独奏,于是齐闵王就下令,让原先三百人的乐队里,轮流来表演。这下可把南郭先生急坏了,他不会吹...
· 竽的消失与回归
一、竽的消失笙和竽作为两件同类型乐器并存的状况在我国历史上维持了很长的时期,不过,在两汉以后情况却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这两件乐器虽然仍并存于世并得到普遍地应用,但竽一般就只用于宫廷雅乐演奏了,例如,唐文宗就规定“竽”只能用于他自己所喜好的“云韶乐”之中。这样做的后果是:竽逐渐脱离了民间,尤其是在民间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燕乐”之中,更是没有了竽的位置。而笙,却在隋唐的燕乐九部乐、十部乐中的清乐、西凉乐、高丽乐、龟兹乐里受到重用并得到普遍采用。竽到了宋代的皇祐二年(1050年)左右,精通经学,擅长词赋的北宋音乐家阮逸还把三种大小和音高不同的笙,分别称之为“竽笙”、“巢笙”、“和笙”。这应该说是“竽”作为我国的一种民族乐器,在历史文献资料上的最后回光返照。在宋代教坊十三部中,实际上已经只有笙乐,而无竽乐了。宋代以后,竽逐渐被淘汰,而由笙替代。二、竽在当今的回归唐代以后,无论...
· 吹吹腔是啥?为何是白族最奇葩的传统文化
云龙白族“吹吹腔”的出现距今约有500年的历史了。主要靠师传和家传传承。云龙白族吹吹腔戏最具代表性的地区是旧州镇的汤邓、下坞、旧州三个村和长新乡的大达村,目前全县已组建白族专业、业余吹吹腔剧团9个:汤邓吹吹腔剧团、上甸尾吹吹腔剧团、三七吹吹腔剧团、丹嘎吹吹腔剧团、丰城吹吹腔剧团,汤涧吹吹腔剧团、大达吹吹腔剧团、箐干坪吹吹腔剧团、云龙县吹吹腔剧团。每个剧团都有戏台。这些剧团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嫁娶、起房坚柱都要进行吹吹腔戏表演,特别隆重的是春节,节目表演要达三天三夜。2000年7月24日在《云南日报》公布的滇西北保护与发展项目上,将长新乡大达村列为吹吹腔保护村,旧州镇列为白族吹吹腔保护区。吹吹腔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剧种,行当分工相当细致,“生、旦、净、丑”俱全,讲究手、眼、身、法、步,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式及身段谱,步法与唢呐旋律相适应,舞蹈性特别强。吹吹腔以唱、吹为主,吹又以唢呐为主要器乐吹...
· 齐宣王爱斗鸡:揭秘齐宣王的爱好与历史典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作为一个君王也不例外。齐宣王就有斗鸡、爱吹竽,还衍生出一些历史典故。网络配图呆若木鸡《庄子·达生篇》:齐宣王很喜欢斗鸡的游戏,一个叫纪渻子的人专门为齐宣王训练斗鸡,准备参加搏斗。过了十天,齐宣王问纪渻子:鸡已经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麽底气。又过了十天,国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又过了十天,齐宣王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再过了十天,纪省子终于说差不多了,它虽然偶尔还叫几声,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齐宣王于是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没想到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还没有交手就都掉头逃走。网络配图滥竽充数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
· 竽的历史沿革和影响
竽是我国古老的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的簧管类型乐器。根据《周礼》,中国古代乐器分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和竹。其中的匏类乐器指的就是当时用一种叫匏瓜的干老葫芦制成的乐器称匏类乐器。中国古代的匏类乐器主要就是指包括笙和竽等簧片类的吹管乐器。竽汉代以前,笙和竽是两件并存于世的乐器。在春秋战国时期,笙和竽都是宫廷中重要的吹奏乐器。当时,竽比笙的影响更大些,它不仅在市民中广泛地流行,还一度在宫廷、贵族中流行,它不仅在当时的歌舞表演中是乐队中主要的领奏和伴奏乐器,而且还有合奏、独奏的演奏形式出现。《韩非子·解老》对此记载说:“和,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说的就是竽在音乐演奏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在乐队中担任领奏带动乐队的情况。从我国已出土的西汉百戏陶俑和东汉石刻百戏画像等文物古迹中,也可看出竽在百戏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竽还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趣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