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名将廉颇为什么被称为赵国最老顶梁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5
转发:0
评论:0
名将廉颇为什么被称为赵国最老顶梁柱?,绝大部分人对于廉颇的印象,来自于“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读历史典籍多一点的,

  绝大部分人对于廉颇的印象,来自于“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读历史典籍多一点的,则来自于《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传颂千古的故事,更多地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大度,至于对廉颇的印象,则不免有点负面:傲慢,暴躁。尽管他也能知错就改,但毕竟在气度上输了蔺相如一层。另外,我们对于廉颇在军事上的印象,也不是很高大上,觉得他没有取得垂名青史的大捷,似乎不如赵奢和李牧这两位奇才。

廉颇

网络配图

  其实,我们在接受廉颇这个形象的时候,其战斗力是打了折扣的,因为《廉颇蔺相如列传》过多地突出了蔺相如,而不免弱化了廉颇。尤其是关于蔺相如的外交功绩,例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而对于廉颇的战功,则一笔带过。其实不然,廉颇对于赵国的贡献,不在蔺相如之下,甚至还高过一等。

  例如渑池之会,史书只让我们看到蔺相如单人对抗秦王,迫使秦王也为赵王奏乐,尽管只是敲打了一下乐器,但在外交场合维护了国家尊严。秦王似乎是被蔺相如的暴力威胁给吓倒了,其实不然,震慑住秦王的,还有廉颇,而且是廉颇起关键作用。且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这么一句:“赵亦设盛兵以待秦,秦不敢动。”而这个统领赵兵的,就是廉颇。精彩的戏都让蔺相如演了,真正顶住戏台子的廉颇,却只有寥寥一笔,确实有点不公平。

廉颇

网络配图

  在对抗秦军的战役中,廉颇似乎显得比较保守,没有像赵奢和李牧那样取得带有爆炸性效果的战果。其实,从长期军事对峙的局面来看,廉颇才是赵国真正的军事栋梁。面对秦国强大的军事压力,相对较弱的赵国不可能经常取得大捷,赵奢和李牧最了不起的功绩也在于短时间内击退秦军,而不是击溃秦军。而廉颇这种老沉持重的军事主帅往往让秦军啃不动,嚼不烂,奈不何,赵军在面子上虽然会吃点亏,但是起码能自保。廉颇在长平之战被撤换,是赵与秦对抗军事上的分水岭,从此,赵军开始处于劣势。

  而廉颇即使是在赵军大伤元气之后,还能率领这只疲惫之师横扫诸侯,杀死燕国主将栗腹,稳定战后赵军局势。

廉颇

网络配图

  当然,历史对于廉颇还是公正的,他的威名一直长流千古,唐朝的时候,他就位列六十多名战神当中,被请入武庙;宋朝,武庙里有七十二位战神受祭祀,廉颇也是其中之一。

  廉颇的军事路线不追求好看,尽管他也有打得很好看的时候,而是追求实用,对于这种类型的人才,要格外重视,委以重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揭秘:名将廉颇为何被称为赵国最老顶梁柱?
绝大部分人对于廉颇的印象,来自于“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读历史典籍多一点的,则来自于《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传颂千古的故事,更多地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大度,至于对廉颇的印象,则不免有点负面:傲慢,暴躁。尽管他也能知错就改,但毕竟在气度上输了蔺相如一层。另外,我们对于廉颇在军事上的印象,也不是很高大上,觉得他没有取得垂名青史的大捷,似乎不如赵奢和李牧这两位奇才。网络配图其实,我们在接受廉颇这个形象的时候,其战斗力是打了折扣的,因为《廉颇蔺相如列传》过多地突出了蔺相如,而不免弱化了廉颇。尤其是关于蔺相如的外交功绩,例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而对于廉颇的战功,则一笔带过。其实不然,廉颇对于赵国的贡献,不在蔺相如之下,甚至还高过一等。例如渑池之会,史书只让我们看到蔺相如单人对抗秦王,迫使秦王也为赵王奏乐,尽管只是敲打了一下乐器,但在外交场合维护了国家尊严...
· 廉颇是赵国名将,为什么最后客死楚国?
廉颇是赵国名将,为什么最后客死楚国?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廉颇,出生于赵国的中山苦陉,亡于楚国的寿春。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史记中记载“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上卿是战国时期的爵位,一般授予功劳显赫的臣子,相当于丞相的位置,这个时期的廉颇威震诸侯,赵惠文王对廉颇也恩宠倍加。在赵惠文王时期,廉颇与蔺相如也发生了一段历史上著名的典故,蔺相如成功完璧归赵,在赵国声名大噪,一时风头无二。次年,秦王邀请赵王渑池相会。蔺相如和廉颇商量后,决定由蔺相如陪同赵王赴会。廉颇驻军边境为策应,出发前廉颇对赵王说道:“大王出发之后,估计来回路程及会见的礼节完毕,前后不过三十天。要是过了三十天还没有回来,就请让我们立太子为王,用以断绝秦国扣留您作为要挟的念头。”赵王允诺。在这里不难看出,廉颇...
· 名将廉颇为何是对抗秦军的最老顶梁柱
绝大部分人对于廉颇的印象,来自于“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读历史典籍多一点的,则来自于《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传颂千古的故事,更多地突出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大度,至于对廉颇的印象,则不免有点负面:傲慢,暴躁。尽管他也能知错就改,但毕竟在气度上输了蔺相如一层。另外,我们对于廉颇在军事上的印象,也不是很高大上,觉得他没有取得垂名青史的大捷,似乎不如赵奢和李牧这两位奇才。网络配图其实,我们在接受廉颇这个形象的时候,其战斗力是打了折扣的,因为《廉颇蔺相如列传》过多地突出了蔺相如,而不免弱化了廉颇。尤其是关于蔺相如的外交功绩,例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写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而对于廉颇的战功,则一笔带过。其实不然,廉颇对于赵国的贡献,不在蔺相如之下,甚至还高过一等。例如渑池之会,史书只让我们看到蔺相如单人对抗秦王,迫使秦王也为赵王奏乐,尽管只是敲打了一下乐器,但在外交场合维护了国家尊严...
· 廉颇无法被称为名将:廉颇从军没有拿得出的战绩
廉颇,廉大将军,在中国人心目中是无比高大的,然而,那是文学,是舞台,也就是说,高大的英雄廉颇,只是个艺术形象,而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廉颇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相差很远的。廉颇的原始事迹几乎全出自《史记》,特别是专门为他设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要想了解真正的廉颇,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些原始的东西,而不应该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大将军廉颇攻齐、魏、燕等弱小国家,可谓是战绩赫赫,但是面对主要敌人秦国,就不是这样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赵王又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结果是赵奢“大破秦军”,打了胜仗。同样是“道远险狭”,在赵奢看来是胜利的条件,而在廉颇看来却是不能出兵的理由。在秦军面前,畏惧不前的廉颇与赵奢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啊!司马迁既然是专门为廉颇作传,就不可...
· 赵国大将—廉颇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廉颇墓,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八公山纪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称“颇古堆”目录简介历史传记传说故事廉颇卸职与三个村名赵军运沙义士谏括秦筑空仓一篓油水饺赞廉颇简介廉颇:嬴姓,廉氏,名颇。由于列国史书都已经被秦始皇焚烧,以下是仅存的关于廉颇的史料。历史传记赵惠文王初,东方七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围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首当其冲。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十四年(前285年)在中阳(今山西中阳县西)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