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西汉历史上的大功臣晁错之死真相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7
转发:0
评论:0
揭秘:西汉历史上的大功臣晁错之死真相,晁错的这种死法,常常使读书不细的人误以为他死得很体面。这事要怪司马迁。司马迁在为

晁错的这种死法,常常使读书不细的人误以为他死得很体面。这事要怪司马迁。司马迁在为晁错作传时用了“春秋笔法”,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似乎是皇帝给晁错留面子,让他穿着朝服去死,享受了“特殊待遇”。

3.jpg

网络配图

  班固就没有司马迁那么厚道,不客气地揭老底说“绐载行市”(其实司马迁也说了这话,只不过是在《吴王刘濞列传》)。绐,就是诳骗。晁错是被骗到刑场的。奉旨前去执行命令的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中尉)陈嘉大约并没有告诉晁错朝廷要杀他,晁错也以为是叫他去开会,兴冲冲地穿了朝服就上车。晁错之死,没有经过审判,也没有给他辩护的机会。

  这实在可以说是“草菅人命”,而这个被“草菅”了的晁错也不是什么小人物。他是西汉初年景帝朝中的大臣,官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个什么官呢?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副总理兼监察部长。所以晁错的地位是很高的。一个高官不经审判甚至还身着朝服时就被处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事情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程度,二是对手痛恨此人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现在看来,晁错的死,两种情况都存在。

  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削藩”。晁错是一有机会就要向汉景帝鼓吹削藩的。而且,正是因为他的极力主张和一再鼓吹,景帝才最终下了削藩的决心。什么是“削藩”呢?简单地说,就是削减藩国的辖地。所谓“藩国”,就是西汉初年分封的一些王国。这些王国的国王,不是皇帝的兄弟,就是皇帝的子侄,是大汉王朝的。削藩,无疑是要剥夺他们的权力,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些凤子龙孙岂能心甘情愿束手就擒?所以,削藩令一下,最强大的两个王国──吴国和楚国就跳了起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联合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起兵造反,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向京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也叫“吴楚之乱”。

2.jpg

网络配图

  七国兴乱,朝野震惊,哗然。景帝君臣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商量对策。这时,一个名叫袁盎的人就给景帝出了个主意。袁盎说,吴楚两国,其实是没有能力造反的。他们财大气粗不假,人多势众也不假,但他们高价收买的,不过是一些见利忘义的亡命之徒,哪成得了气候?之所以贸然造反,只因为晁错怂恿陛下削藩。因此,只要杀了晁错,退还削去的领地,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叛乱。袁盎是做过吴国丞相的,说话的分量就比较重一点。何况这时景帝大约也方寸已乱,听了袁盎的建议,就起了丢卒保车的心思。

  事实证明,袁盎的这个主意并不灵。晁错被杀以后,七国并未退兵。袁盎也从此背上了一个恶名:挑拨离间,公报私仇,谗言误国,冤杀功臣。其实,把错杀晁错的责任都算到袁盎身上,也是冤枉的。因为袁盎当时的身份,只不过是一个被罢了官的庶人;他向景帝提出的,也只不过是一项“个人建议”。然而处决晁错却是正式打了报告的。打报告的是一批朝中大臣,包括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当时的制度,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是“三公九卿”。也就是说,打报告的分别是一个政府总理,一个公安部长,一个司法部长,三个人联名弹劾晁错,分量很重。这说明他在朝中平时就“不得人心”。为什么那么多人和晁错搞不来呢?性格是重要原因,《史记》、《汉书》都说晁错为人“峭直刻深”。峭,就是严厉;直,就是刚直;刻,就是苛刻;深,就是心狠。这可不是讨人喜欢的性格。不难想象,晁错在朝廷上一定是咄咄逼人,逮住了理就不依不饶的。

1.jpg

网络配图

  晁错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成熟的政治家起码看三步:首先,他事前一定要把来龙去脉和利害关系都想清楚了,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周全。其次,事情发生以后,他一定得临危不惧,不能自乱阵脚。第三,对于已然发生的问题,包括种种不测,他要有足够的智慧指挥若定地逐一解决。用苏东坡的话说,就是“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而且对欲行之事、所行之事“能不能为,可不可为,何时为”,都有准确判断。晁错是不折不扣的忠臣,削藩的目的绝对是力保刘姓江山,还为此气得老爹服药自尽。但正是因为他的性格缺点和政治不成熟,只管吵吵着削藩,一旦要削了,开削了,削出事了,他自己先蒙了,最终落得死在自己的政治之见上。综上,晁错死得很窝囊。“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只是吴楚起兵的借口,“亡臣子礼,大逆无道”也非晁错被杀的原因。真正原因还是削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西汉历史上的功臣晁错的死亡真相是什么
班固就没有司马迁那么厚道,不客气地揭老底说“绐载行市”(其实司马迁也说了这话,只不过是在《吴王刘濞列传》)。绐,就是诳骗。晁错是被骗到刑场的。奉旨前去执行命令的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中尉)陈嘉大约并没有告诉晁错朝廷要杀他,晁错也以为是叫他去开会,兴冲冲地穿了朝服就上车。晁错之死,没有经过审判,也没有给他辩护的机会。这实在可以说是“草菅人命”,而这个被“草菅”了的晁错也不是什么小人物。他是西汉初年景帝朝中的大臣,官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个什么官呢?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副总理兼监察部长。所以晁错的地位是很高的。一个高官不经审判甚至还身着朝服时就被处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事情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程度,二是对手痛恨此人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现在看来,晁错的死,两种情况都存在。网络配图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削藩”。晁错是一有机会就要向汉景帝鼓吹削藩的。而且,正是因为他的极力主张和一再鼓吹,景帝才最...
· 历史上的庞统怎么死的?揭秘庞统之死真相
导读:庞统(179-214),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谋士,才智与诸葛亮齐名,官拜军师中郎将。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所中而亡,时年三十六岁,英年早逝。刘备悲痛万分,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亲自为其挑选墓地,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现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城西的鹿头山白马关处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庞统祠墓。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 揭秘历史上十大千古奇冤:周瑜之死真相骇人
导读:历史总是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个样子,你绝不会相信,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年轻有为气量大。并非小肚鸡肠被气死。网络配图1、周瑜年轻有为气量大在《三国演义》中,东吴年轻有为的大都督--周瑜硬被描绘成了气度褊狭、忌才妒能的人。自从遇上了诸葛亮,便连番上演“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戏码,更在留下“既生亮,何生瑜”的遗言后,气绝而亡。据悉,正史中并未有周瑜与诸葛亮会面的记载。而诸葛亮毕生仅到过江东一次,见的也仅是孙权,而当时周瑜并不在场。周瑜作为东吴主帅,更是不能轻易离开江东地域,因此,周瑜与诸葛亮并未曾会面过,何来二人的恩怨纠葛?2、潘仁美功绩不输杨家将在民间评书《杨家将》中,潘美被描述为奸邪疾功的“潘仁美”,说他公报私仇,陷害忠良,致使杨业撞死在李陵碑前。其实潘美对宋朝功劳挺大,总体超过杨业。《宋史》传中,潘美位于列传第十七的位置,而杨业仅在列传三十一。从列传功业...
· 揭秘华佗之死真相:华佗为谁所杀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也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专门为曹操一个人看病,于是借口妻子病重离开了曹操,曹操屡次催他回来他都不肯,最后曹操一怒之下把他给杀了。网络配图华佗之死责任果真全在曹操吗?华佗真的没有任何过失吗?南京审计学院教授徐少锦先生和河北省平泉民族师范学校的林振清老师认为,华佗之死责任不全在曹操,两篇论文的发表,终于解开了华佗被杀的真正原因。曹操为何要杀掉华佗呢?《三国演义》对此的解释可谓深入人心。在该书的第七十八回中,罗贯中详细地描写了曹操杀华佗的经过曹操为造建始殿,亲自挥剑砍伐跃龙祠前的梨树,得罪了梨树之神,当晚做了个噩梦,惊醒之后便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后来,华歆向曹操举荐了华佗,曹操立马差人星夜将华佗请来为他看病。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不是服点汤药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饮“...
· 揭秘:朱元璋大肆开国功臣的真相
朱元璋后来当上皇帝之后的残忍手段令人惊愕。不管处于那个时代的人,还是现在的我们多多少少都会觉得朱元璋是个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兔死狗烹、总找茬功臣的魔鬼,可是朱元璋杀功臣背后的事实真的如此吗?的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信息,大家一起来看看。如果功臣在建国前和建国后都表现出较高的德行,或许还不会有事,因为阎王爷杀人也需要理由,无厘头的杀人是不会服众的,怕的就是那些功臣在建国后就变成了国家和人民的公敌,这样的话,杀了也许更加的大快人心吧。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杀人无数,却依然能稳坐明太祖宝座的原因吧……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1370年,朱元璋开始对当年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人、武将论功行赏。他封6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常遇春去世较早)、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他们是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精英中的精华、英雄中的勇士!网络配图28...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