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司马光人格何以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78
转发:0
评论:0
司马光人格何以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blob.png

网络配图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经过他的兄长司马旦的家。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从小到大到老,他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陕西、洛阳一带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与他对照,学习他的好品德。如果人们做了不好的事,就说“司马君实莫非不知道吗?”

blob.png

网络配图

  司马光对财物和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没有什么爱好,对学问却没有不精通的。他惟独不喜欢佛教、道教,说“佛道的微言大义不能够超过我的书,其中的荒诞我却不相信。”他在洛阳有田地三顷,妻子死后,他卖掉土地作为丧葬的费用。他一辈子粗茶淡饭、普通衣服,一直到死。

  但司马光的政治生涯并不突出,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的典型代表,尽管他认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胜于旧者存之”,但实际却因不满王安石而不择优劣尽罢新法,又将神宗朝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送还给西夏。日后在新旧党争时,沦为意气及权位之争、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

blob.png

网络配图

  宋朝在多次战争中败北,国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司马光仍坚持宗法及伦理纲常治国等,但除尽罢新法外却提不出有效的政策方针。朱熹对司马光是颂扬的,但称“元祐诸贤是关闭着门说道理底”、“温公之说,前后自不相照应,被他(章惇)一一捉住病痛,敲点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儒学何以获得当代价值?
陈来周桂钿龚鹏程邓正来吴炫董平吴根友朱汉民近日,由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浙江省儒学学会和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社会科学战线》杂志协办的“中国文化问题与儒学当代创新”高层论坛在杭州召开。这次论坛的宗旨,是跳出中国!西方、激进!保守、文化!文明、传统!现代、学术!现实等日趋僵化的二元对立,在“文化创新如何可能”的问题引导之下,重新审视儒学以及中国文化的命运与出路。什么是儒学创新?讲究“述而不作”的儒学是否有创新的问题,或者说我们是否应该对此创新予以特别的强调?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创新是思想的常态,儒学的发展过程正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在如何理解创新的内涵与方法的问题上,不同学者之间既有明确的共识,也存在着一些深刻的分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主任周桂钿教授强调了思想与实践的关系,在他看来,儒学现代化的问题不是这个时代的问题,而是中国儒学发展史的基本问题,因为所谓...
· 刘邦何以堪称“高明的政治家”?
说起汉王刘邦,不少人赞同“他是一位高明政治家”的评价。确实,刘邦身上具备了政治家所应有的一些基本胸怀和素养。作为高明的政治家,应当具有良好的口碑,赢得群众的支持。刘邦虽然出身于社会下层,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在乡间的名声也不怎么好,但参加义军、投身于反秦大业之后,给人留下的却是一个长者的印象。也正是这一点,使得他在跟项羽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当时,楚怀王曾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灭秦的封为关中王。但一些老将认为,关中百姓饱受秦王朝严刑峻法之苦,应当派一位为人宽厚的长者去安抚。项羽为人狡诈残忍,刘邦素来为人宽厚,因此派后者去比较合适。最终,楚怀王决定派刘邦率军入关。刘邦入关灭秦后,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还与民“约法三章”。百姓持牛羊酒食犒劳,刘邦也婉言谢绝……类似举动赢得了民心,百姓唯恐刘邦不做关中王。项羽在听说刘邦入关之后,担心刘邦借机称王,赶紧率军入关,但又怕投降的秦军入关后造反,竟连夜将...
· 堪称对官二代教育的历史典范居然是他
史载,曹操一生至少共有子女32个,其中儿子25个,女儿7个。25个儿子中有9个早薨(包括神童曹冲也就13岁即英年早逝),长大成人的有16个儿子。曹操的几个儿子也很了得,嫡出(武宣卞皇后所生,下同)的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嫡出的曹植才高八斗,嫡出的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庶出,环夫人所生)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成人的智力……这些都跟曹操重视家庭教育分不开。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在他的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说。孙权属于“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独霸一方,不臣曹魏,这是个让他又恨又敬的豪杰。而刘景升(即刘表)的儿子刘琮这个“官二代”就差远了,不忠不孝没骨气,想当年曹操挥戈南下,还没打到荆州,这小子就把他爹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拱手相送了。为了激励孩子发愤学习,他曾颁布《诸儿令》:“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
· 东汉水利专家王景治水,堪称治理黄河的典范!
王景乃东汉的水利专家,王景祖辈中的八世祖王仲好道术,善于观天象之术。王景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对天文数术非常有兴趣,自小就学习《周易》,并广泛阅读书籍。也正是有这些知识储备,为后来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宜。王景的治水之能是因与王吴一起疏浚浚仪渠成功一事儿成名。在汉明帝时,浚仪渠年久失修,经常发生水灾。此时有人举荐王景,汉明帝便命王景与王吴共同修凿浚仪渠。王景根据当时浚仪渠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堰流法”,是根据地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把堵塞了的地方打通,使积水能够畅快地流过。这种方法是王景从前人的经验中学来,用在此处也算是因地制宜。王景治理黄河正是因这次治水卓有成就,被汉明帝再次交于的任务。图源网络黄河一直被我们称为“母亲河”,其实这种说法来源很早。东汉班固编著的《汉书·沟洫志》对黄河倍加推崇,认为:“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四渎之宗”是官方定位,而民间则喜欢以更接地气的...
· 赵匡胤何以得天下?
原文标题:宋太祖: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改变历史走向京戏里有一出戏——《千里送京娘》,赵匡胤拿着一根木棒送他的情人回家。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赵匡胤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出身,他是世袭的军户人员出身,五代从后唐开始,朝代的转换都在将军手上。梁的创业之主是土匪,而唐、晋、汉、周的领导者都是北方胡人军队在胡汉合并后的军团将军。赵匡胤的爸爸就是这个军团的成员。这个军团很大,人也很多,跟近代北洋军阀差不多。赵匡胤是个中级军官的儿子,虽然军官兵没有世袭,不过军官的儿子往往也多从军。赵匡胤投靠郭威,郭威是一个军团的司令官,后来起来夺取后汉的天下,建立后周。他在郭威部队里的力量越来越大,不仅仅是靠他自己独立的力量,而是靠他的结拜弟兄的部队。所以赵匡胤他是从寄在人家底下的第二把手、第三把手,慢慢升上来的。有人说,黄袍加身那件事不大光彩。其实,黄袍加身就是“兵变”,这种事情过去发生好几次,不是只有赵匡胤一个人如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