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张英一封家书为何轻松解决两家争地皮之事?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6
转发:0
评论:0
张英一封家书为何轻松解决两家争地皮之事?,张英,清朝时期人士,字敦复,汉族人,家乡位于安徽桐城。他是清朝有名的朝廷大臣

  张英,清朝时期人士,字敦复,汉族人,家乡位于安徽桐城。他是清朝有名的朝廷大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大臣张廷玉的父亲。为官期间,张英曾官至文学殿大学士,同时兼任礼部尚书一职,颇受康熙皇帝的重用。  

1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英自幼就颇为好学,读书勤奋刻苦,颇具才华的他在27岁时考中举人,后在康熙六年时高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考取进士后,张英被任命为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学习满汉两族的课程。然而不久,张英的父亲去世,他只能离京回乡奔丧。

  过了父亲的丧期后,张英返回京师,仍旧担任庶吉士一职,继续学习满汉课程。之后因被康熙考察时成绩非常突出,而被委以编修这一职务。张英为官期间,曾历经多个官职,还曾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虽曾犯过一些失误,但并没有造成什么特别大的后果,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宽大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张英自身的政治才能之高,以及康熙皇帝对他的重用和信任。张英在职期间,曾被委以编修这一任务,因此他曾先后参与编纂修整《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等著作。

  张英为人俭朴,热心善良。一次在他六十大寿时,张英的夫人计划雇一个戏班子来唱戏以及摆设酒宴来庆祝他六十大寿,在被张英知道这个计划后,他坚持拒绝大肆庆祝,并且用那笔用于庆祝的钱做成一百件丝绵衣裤,救济给路上的穷人。 

  张英家书

  张英家书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张英是清朝的大学士,在他的家乡很有名望。虽然张英在京城做官,可是他没有变卖自己在家乡的宅院。一次,张家想要扩充府邸,盖院墙的时候与邻居叶家起了冲突。  

2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叶秀才认为张家扩建至少也要在两宅之间留一条小路。可是张家有意见了,认为地契上写着的就是自己的府宅可以建到叶家的墙,现在为什么只要他一家后退?宅院扩建的事物由老管家一手包办。老管家认为叶秀才无理取闹,还是把张宅扩建到叶家的墙根。叶家不服气,向衙门告状。即便有人劝说不应该与张家为敌,叶秀才始终不肯退让,坚持要有个结果。老管家一看这事不是自己解决的了,修书一封寄给京城的张英。

  不久之后就收到了张英家书,信中只写了一首打油诗,意思就是张家让一下叶家又有什么关系。老管家赶紧按照主人的吩咐办事,告诉叶家,张家要自退三尺。老管家为了得到叶秀才的信任,将张英家书拿给他看。叶秀才深受感动,大赞张英的气量。

  第二天,张家的墙就退了三尺。叶家不甘示弱,把自己家的墙也退了三尺。从此之后,叶家张家之间有一条六尺宽的小路。这条小路被当做当地的名胜古迹被保留了下来。张英本是京城的大官却没有恃强凌弱,仗势欺人,而是采取了友善的态度,这样的行为得到了家乡人民的尊敬。

  张英六尺巷

  历史上有个关于六尺巷和张英的故事,据传,张英老家的人与隔壁邻居吴氏发生了关于宅基的争执,双方都各执一词,连县衙的县官都判断不了哪方正确,之后被老家人求救的张英凭借一首诗解决了这个问题,争执双方大悟之余先后各让三尺,形成了一条六尺的巷子。  

3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尺巷位于张英老家安徽桐城,全长一百米,宽度为两米,整条巷道都是由鹅卵石铺就而成的。六尺巷的南部是宰相府,也就是张英老家,六尺巷的北部则是张英老家的邻居吴氏宅邸。

  六尺巷之所以出名,还是因为六尺巷这个故事。根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时期,张英老家的人与邻居吴氏一家在宅基方面发生了争执,两家都是从祖先那里传下来的基业,时间过于久远,因此双方都不肯退让一步,久久争执不下。之后双方去县衙打官司,但是因为两家都地位显赫,县官不敢轻易得罪其中一方,因此也下不了决断。于是张英老家的人就向在京师当官的张英传书救助。张英在了解其中情况后,就写了一首诗送回去,诗中将秦始皇和长城的事作为例子,劝老家人退让三尺又有何妨。张英的老家人听了张英的劝说,主动退让了三尺,对此吴家感动之余也主动让出了三尺,于是两家之间形成了一个宽度为六尺的巷子。

  六尺巷的故事世人皆知,也因此在历史上颇为有名的六尺巷在现今已成为桐城的一个旅游景点,供游客观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英如何用一封家书就轻松解决争论不休的地皮
张英,清朝时期人士,字敦复,汉族人,家乡位于安徽桐城。他是清朝有名的朝廷大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大臣张廷玉的父亲。为官期间,张英曾官至文学殿大学士,同时兼任礼部尚书一职,颇受康熙皇帝的重用。图片来源于网络张英自幼就颇为好学,读书勤奋刻苦,颇具才华的他在27岁时考中举人,后在康熙六年时高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考取进士后,张英被任命为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学习满汉两族的课程。然而不久,张英的父亲去世,他只能离京回乡奔丧。过了父亲的丧期后,张英返回京师,仍旧担任庶吉士一职,继续学习满汉课程。之后因被康熙考察时成绩非常突出,而被委以编修这一职务。张英为官期间,曾历经多个官职,还曾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虽曾犯过一些失误,但并没有造成什么特别大的后果,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宽大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张英自身的政治才能之高,以及康熙皇帝对他的重用和信任。张英在职期间,曾被委以编修这一任务,因此他曾先后参...
· 一封家书的故事
2011年我第一次参加了以宗族联谊交流、寻根问祖为精神的中华饶氏湖南分会的成立大会,在这个大会上才让我与我尊敬的克明宗亲(金源大酒店总经理)近距离面对面,让我真正了解了他。这位曾经参加过越战的军人,虎虎生威的神态、军人笔挺的身姿、沉稳的步伐,完全展现了我们饶家人方刚血性、儒将风范。今天他既是我单位的最高领导者,也是我们湖南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的策划人。在寒暄中,克明宗亲告诉了我一件事,其实早在几年前,我父亲便与他有过书信来往,中间因为工作的调动,他外出几年,这次刚刚调回来,也刚好正是筹备这次分会成立的主要领导之一,才让他在百忙之中想起一直压在箱底那些来往饶家的书信,而他也因为从我父亲与他来往的家书上才知道他的手下竟然还有一个小饶同志。故而机缘巧合,我便有幸出现在这次成立会上,从此也让我回到了这个大家庭。只身在外这么多年,我总觉得我这个姓氏就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姓,我就像一个孤单的饶姓人,每当别人...
· 地皮
相关地产市场地产发展商补地价土地蓄备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IAS16)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地产大亨
· 张英家书讲的是什么故事?六尺巷在哪个地方
张英,清朝时期人士,字敦复,汉族人,家乡位于安徽桐城。他是清朝有名的朝廷大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朝大臣张廷玉的父亲。为官期间,张英曾官至文学殿大学士,同时兼任礼部尚书一职,颇受康熙皇帝的重用。张英自幼就颇为好学,读书勤奋刻苦,颇具才华的他在27岁时考中举人,后在康熙六年时高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考取进士后,张英被任命为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在庶常馆学习满汉两族的课程。然而不久,张英的父亲去世,他只能离京回乡奔丧。过了父亲的丧期后,张英返回京师,仍旧担任庶吉士一职,继续学习满汉课程。之后因被康熙考察时成绩非常突出,而被委以编修这一职务。张英为官期间,曾历经多个官职,还曾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虽曾犯过一些失误,但并没有造成什么特别大的后果,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宽大处理。从中可以看出张英自身的政治才能之高,以及康熙皇帝对他的重用和信任。张英在职期间,曾被委以编修这一任务,因此他曾先后参与编纂修整《国...
· 张英
生平扬州刺史刘繇部将。张英驻札在长江的当利口,连携同样在横江津驻札的同僚樊能和于糜,对企图势力扩张的袁术严加防备。袁术派遣扬州刺史恵衢、丹杨太守吴景、丹杨都尉孙贲等部前来攻击刘繇,无奈张英等刘繇的部将们的防御非常严密,过了几年也没能攻破。但是兴平元年(194年),孙策增援了吴景等人以后,战况便起了变化。孙策瞬间击破了吴景等人几年都没能攻克的张英,并向丹徒方向追讨刘繇。从那以后,张英这个名字便从史书上消失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张英是作为刘繇的部将登场的。志愿守备牛渚要塞的他,遭遇了进攻中的孙策,被当时的江贼头目蒋钦、周泰自阵中放火,轻易地败走了。逃回了刘繇处后即将被处斩时,被同僚笮融、薛礼死命相劝得以保全性命。那之后,被孙策大败的刘繇逃到刘表的麾下后,张英和薛礼,陈横一起到秣陵(后来吴国的都城建业)固守。但是,中了包抄来的孙策的计策被引诱出城,遭遇伏兵大败,被孙策的部将陈武所杀。参考文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