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明奇景:朱元璋为何贬低孔孟之道?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1
转发:0
评论:0
大明奇景:朱元璋为何贬低孔孟之道?,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那意思是说,这老头要是活到今天,还活得了吗?

  原来朱元璋读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与老百姓和国家相比,国君最不重要。“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就是说,国君对大臣礼貌,大臣也对国君尊敬。若国君视大臣如粪土,则大臣也视国君如无物。

朱元璋

网络配图

  朱元璋大发雷霆,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将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庙,取消他在孔庙里和孔子一起吃冷猪肉的资格。孔孟之道是中华立邦之本,此命一下,举朝哗然。这一举动就如同基督教国家里要把耶稣驱逐出教堂一样惊世骇俗。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朱元璋宣布朕意已决,谁也不许再说,否则以“大不敬”罪处死。

  大家立马静下来了,谁都知道朱元璋的厉害。可孔孟在中国被崇拜千年,毕竟会有几根铁杆粉丝屹立不倒。刑部尚书钱唐就坚持要进宫为孟子求情。朱元璋一听钱唐为这事而来,命令金吾侍卫将他在殿前活活射死。钱唐肩臂之上各中两箭,鲜血直流,不过仍英勇不屈,楞往里闯。

  朱元璋敬佩他是条汉子,叫他进来说话。钱唐跪在皇帝面前,痛陈孟子之不可废,说孟子已被天下尊奉千年,一旦废绝,不但中国震动,四夷也会惊愕,会怀疑中国还是那个尊奉圣人之道的天朝上国吗?朱元璋想想也是这么回事。钱唐舍命闯关,也让他见识了孟子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分量。于是命人把钱唐送到太医院好好治疗,不久又恢复了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

  配享是恢复了,可朱元璋还是觉得不能听任《孟子》里的大量毒素流传下去。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命令臣下“删孟”,将自己看着不顺眼的“反动文字”尽皆删去。共砍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那么,删节的85条里都有些什么内容,让朱元璋这样深恶痛绝呢?

朱元璋

网络配图

  第一类当然是那些主张“民贵君轻”,“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的字句。这种删节虽有些可笑,但从专制帝王的心理出发,倒也可以理解。可也有一些删节,就不太好理解了。比如“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一揭示统治规律的名言,朱元璋也无法容忍,连同“五亩之宅”之类的话一起删掉了。另外许多主张皇帝必须施行“仁政”的条文,居然也被删去了。比如这句话:“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还有一类更奇怪的,就是孟子批评商纣王的话,也都了。比如: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曷)丧,予及女(汝)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删孟前,朱元璋还做过一些臣下不太好理解的事。比如在推翻元朝之际,中原汉人皆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强烈要求朱元璋彻底清算元朝统治者的罪恶。可朱元璋却并没有这样做。元顺帝仓皇北逃后,明军俘获了皇子买的里八剌。大臣们要求在南京举行“献俘”典礼,以庆祝胜利。朱元璋却拒不同意,理由是这是对前皇子的侮辱。他说:“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在进军大都之时,他要求军队不得危害元朝皇亲贵族:“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对俘获的元朝贵族也一概予以尊礼,封很高的爵位,让汉族人继续对他们行礼如仪。

朱元璋

网络配图

  甚至在推翻元朝之后,大臣们纷纷献上“捷奏”之章,批判元代皇帝无道,颂扬洪武皇的雄武,也让朱元璋很不满意,因为奏章里面有贬低元朝君主的词汇。朱元璋对宰相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对中原汉人来说,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是拨开云雾,重见青天,大多数汉人都不承认蒙古人统治的正统地位。但朱元璋却承认蒙古人的统治是“正统”,并从各个角度,竭尽全力为元朝的正统性辩护。在即位告天文中,他这样说:“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

  朱元璋的这一切怪现象实在是太令人费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明奇景:朱元璋为何贬低孔孟之道?
导读:孔孟之道传到明朝在中国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但是到了朱元璋手里,这一套已经不管用了。为何如此呢?原来是其中的一句话激怒了他。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那意思是说,这老头要是活到今天,还活得了吗?网络配图原来朱元璋读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与老百姓和国家相比,国君最不重要。“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就是说,国君对大臣礼貌,大臣也对国君尊敬。若国君视大臣如粪土,则大臣也视国君如无物。朱元璋大发雷霆,立刻...
· 大明的末日奇景:1644年的三位皇帝
导读:1644年,大明朝的悲怆一刻,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短的一年之中,竟然走马上任,出现了三位皇帝,实属世事无常,这三位皇帝有大明的崇祯帝,有大顺的李自成,更有入主中原的顺治皇帝。网络配图这一年的元旦,皇帝朱由检比平时更早就上朝了,除了近身侍卫和太监外,御座旁只有一个手执金吾的礼官站班,皇帝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启奏万岁,群臣因为没听到钟鼓声,以为圣驾还没有出来,所以迟到了。”执金吾者躬身启奏。“那就立刻鸣钟,开启东西门让他们马上进来!”皇帝不悦地宣谕。执金吾者下去传旨,钟声响彻了紫禁城,文东武西列班进入的两扇门也敞开了。但是等了一会儿,文武百官仍然不见一个进来。皇帝有点焦躁地对身边的司礼太监说:“那就先去谒太庙,然后再回来受朝贺吧!”这是年年元旦例行的礼仪。司礼监去到长安门外传旨时,发现御驾外出所需的銮舆驾马和仪仗队的一百多匹马都还在御厩中,没准备好。但是皇帝已经传下谕旨要先去谒太庙,金口一...
· 中华“飞来”奇景
飞来塔在北京海淀区北缘的白塔山上,有一巨石横空,上有一瑞庵塔,似天外飞来。飞来寺在广东省清远市飞来峡后,创建于南朝。一说是轩辕黄帝二庶子大禺和仲阴化为神仙,在一个风雨之夜将安徽舒城上元延旅寺移到此处;另一说是和尚李飞创建。据传,李曾说:“我名飞,来到此地便落成寺宇,是名飞来。”飞来石我国飞来石有三处:一处在驰名中外的著名风景区安徽黄山西部,石高10余米,孤耸峰头,根部和山峰截然分离,似天外飞来;另一处在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江西庐山西谷蛤蟆石上悬着的那块巨石;再一处在广西兴安县灵渠秦堤上,它是一块天然岩石,略成方形,上面平坦,高约4米,周长约20米,有石极可攀。飞来庙在河北省承德市双塔山上,其中一座小山上有座小庙。小山陡峭直立,人们徒手无法攀登,便把此庙称为“飞来庙”。该庙建于清乾隆年间。飞来峡位于广东清远城北,是北江流经的一段峡谷,苏东坡的“天开清源峡,地转凝碧湾”诗句就是吟咏此地飞来...
· 揭秘:朱元璋为何贬低孔夫子?其中有什么原因?
孔子的《论语》,都说是一部天书,一部能治天下的天书,而宋朝宰相赵普认为凭借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了。于是,世上便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之说。其实,这种说法出自《宋史》。相传大宋王朝的开国丞相赵普每遇政事不能决,便于归家后查阅家中箧里古籍,次日则问题迎刃而解。久而久之,家人好奇,偷偷朝箧里一看,原来里面只有半部《论语》。于是时人便说,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明朝开国,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开始了治理天下的历史。有一天,他与开国功臣刘伯温谈到孔子的《论语》,刘伯温对孔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孔夫子一生并未认真当过官,他的《论语》也不过是和弟子们坐而论道的记录。他就很怀疑,如果宋朝的赵普真的是用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岂不是说,背熟了《论语》,人人都可以得天下吗?可见赵普没有讲真话。这话对于朱元璋来说。可谓是正中下怀。朱元璋当即就说:“太对了,我就曾试过在《论语》里...
· 解密:洪武帝朱元璋为何贬低孔子在儒家的地位
孔子的《论语》,都说是一部天书,一部能治天下的天书,而宋朝宰相赵普认为凭借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了。于是,世上便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之说。其实,这种说法出自《宋史》。相传大宋王朝的开国丞相赵普每遇政事不能决,便于归家后查阅家中箧里古籍,次日则问题迎刃而解。久而久之,家人好奇,偷偷朝箧里一看,原来里面只有半部《论语》。于是时人便说,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明朝开国,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开始了治理天下的历史。有一天,他与开国功臣刘伯温谈到孔子的《论语》,刘伯温对孔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孔夫子一生并未认真当过官,他的《论语》也不过是和弟子们坐而论道的记录。他就很怀疑,如果宋朝的赵普真的是用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岂不是说,背熟了《论语》,人人都可以得天下吗?可见赵普没有讲真话。这话对于朱元璋来说。可谓是正中下怀。朱元璋当即就说:“太对了,我就曾试过在《论语》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