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农民出身的刘秀能成就霸业归功于其哪些品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8
转发:0
评论:0
农民出身的刘秀能成就霸业归功于其哪些品质,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而刘秀不仅在乱世中打下了江山,并将其打造成了锦绣江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而刘秀不仅在乱世中打下了江山,并将其打造成了锦绣江山,守了很多年,那么刘秀农民出身为何能够打下江山呢,这离不开他的一些优秀品质。

  一、不张扬

  史书上说,刘秀“重慎畏事”,办什么事都小心谨慎,显得有些胆小怕事。在家里,都是听他大哥的。他大哥在刘秀生命中,很重要。大哥叫刘縯,性格非常豪爽,一直“好侠养士”,喜欢结交朋友,收留宾客,有点宋江、柴进的感觉。和刘縯相比,刘秀的爱好截然不同。所以,当时刘縯经常笑话刘秀,縯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1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縯这话既笑话了刘秀,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欣赏。他的意思是,刘秀干农活这一点,像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邦的哥哥叫刘仲,胸无大志,和刘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刘縯话里的深意就是,自己是汉高祖刘邦那样的人物,大风起兮扬,刘秀也就满足于农夫山泉有点“田”。

  然而刘秀真是刘縯所认为的那种人吗?《东观汉记》卷一记载:(刘秀)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庄稼汉只是他的职业,借以谋生,并不是他的追求,他在业余时间,喜欢“游侠”,性格也很豪爽,只是没有他大哥刘縯那样,放得那么开,表现得那么张扬,而是内敛、低调。并且,还非常关心民生。哪个地方有个坏人,哪个地方的官当得好,他都很了解,当时也不能上网,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他下了不少工夫,这一点也为他以后治国平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不言弃

  公元14年,也就是刘秀二十岁的那一年,他主动要到长安上学进修,上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按说,刘秀一个庄稼汉,干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向下的活,他为什么还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这说明了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追求。《东观汉记》卷一载(与)同舍生韩子合钱买驴,令从者僦,以给诸公费。  

2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家庭条件的窘迫,刘秀去长安上学的路上,没有盘缠,就跟同学合伙买了一头驴,拉着驴车,一边去长安,一边在路上用驴车搞经营,在路上还卖票,搞点运输,挣点生活费,这也表现了他很好的经营头脑。

  人的经营头脑是哪来的?有后天的锻炼,也有一部分源于天赋。经营并不是简单的赚钱,人生也是需要经营的。经营,并不是机关算尽,而是一种规划,每个人都有过规划,更重要的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不言弃的精神,才能让自己的规划成为经营,否则,规划永远是规划,甚至成为瞎比划。

  在长安,刘秀上了三年左右的太学。这三年的时光中,他主要的学习课程是《尚书》,成绩算不上优异,可能是由于基础薄弱的原因,顶多算是良好,从《后汉书》“略通大义”的学习评价上来看,这也为刘秀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底子。别小看这点文化底子,对于刘秀的未来,影响巨大。

  不过,对刘秀来说,这三年最重要的收获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种田的日子很无奈。并且,这期间刘秀还有一个巨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一批对他人生有巨大意义的同学。 

  三、不着急

  刘秀去长安上学,是不错,可是这个学没上多久,就毕业了,然后,就失业了,接着回去种田。按说,当时大学生应该比现在更好找工作,就是不包分配,怎么着还不得当个小官啥的?他竟然不着急?刘秀的姿态很低,继续种田,继续放牛,继续努力。那时候的刘秀经常干的事,可能就像周星驰在电影《喜剧之王》里对着大海喊的那句话:“努力,奋斗!”当然,他对着的是大海一样的庄稼地。  

3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努力奋斗,做什么呢?刘秀看起来一点也不着急,就像我们说的,他自己也知道,命运中所存在的不一定,他在等待机会。直到他二十八岁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

  这一年王莽政权在绿林赤眉大军的打击下摇摇欲坠。刘氏兄弟趁机揭竿而起,加入了刘玄部下。大哥刘縯更是出类拔萃,隐隐成为一代帅才。

  事情就如历史所预言的那般,刘秀依靠着低调和不放弃,在乱世中躲过了一次次的陷害最终修成正果。而锋芒毕露的大哥刘縯却早早的死于更始政权的内乱之中,实属造化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秀能成就一代霸业归功于其自身具有哪些品质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而刘秀不仅在乱世中打下了江山,并将其打造成了锦绣江山,守了很多年,那么刘秀农民出身为何能够打下江山呢,这离不开他的一些优秀品质。一、不张扬史书上说,刘秀“重慎畏事”,办什么事都小心谨慎,显得有些胆小怕事。在家里,都是听他大哥的。他大哥在刘秀生命中,很重要。大哥叫刘縯,性格非常豪爽,一直“好侠养士”,喜欢结交朋友,收留宾客,有点宋江、柴进的感觉。和刘縯相比,刘秀的爱好截然不同。所以,当时刘縯经常笑话刘秀,縯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縯这话既笑话了刘秀,同时也完成了自我欣赏。他的意思是,刘秀干农活这一点,像汉高祖刘邦的哥哥。刘邦的哥哥叫刘仲,胸无大志,和刘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刘縯话里的深意就是,自己是汉高祖刘邦那样的人物,大风起兮扬,刘秀也就满足于农夫山泉有点“田”。然而刘秀真是刘縯所认为的那种人吗?《东观汉记》卷一记载:(刘秀)亦喜游侠,斗鸡...
· 帮助刘秀成就霸业的关键人物邓禹是怎么死的
邓禹是汉光武帝刘秀身边的谋士,汉明帝刘庄时期,评选东汉帮助刘秀打天下功劳最大的《云台二十八将》中NO.1。宋代军事理论家何去非曾将邓禹视为刘秀能够成就霸业的关键人物,比之为西汉的萧何。图片来源于网络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和刘秀老婆阴丽华是同乡。邓禹从小的学习成绩很好,十三岁就到京城长安最有名的大学学习新文化,而当时他的大学同学就是二十多岁的刘秀。十三岁,只是小孩的年龄,邓禹远离家乡,身边没有亲人,当时刘秀二十多岁,成人了,在邓禹面前就是老大哥,因为两人的身份都来自农村,性格也很投机,所以在京城的日子,穷秀才刘秀的身边总是屁颠屁颠的跟着一个小邓禹。大学毕业后,两人都各自回了家乡,这个时候王莽改革失败,天下大乱,老百姓没好日子过,只能扛起菜刀起义去了。刘秀也参加了他哥哥的起义运动,骑着牛车哐当哐当就准备和政府的军队打一架,最后因为兵少,投靠了当时最大的起义部队,绿林军的刘玄,号称更始帝。而此...
· 董其昌的成就
综述董其昌书法上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邑邢侗、晋江张瑞图、须天米钟并列;绘画上有南董北米之说。莫是龙、陈继儒提倡“南北宗”之说,即把“院体”山水画与“文人画”分为南北两派。董其昌一生创作的书画作品不可胜数,临仿古人的绘画和诗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读万卷书”正是指一个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学习传统,学习古人。他17岁开始学习书法时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22岁学习绘画时师法黄公望,以后又遍学诸家,这种以古人为师的作法八十而不辍,伴其终生。他广泛吸取对唐宋元诸家优长,抉精探微,使其书画取得了超越古人的艺术成就。绘画董其昌强调以古人为师,但反对单纯机械地模拟蹈袭。随着阅历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继承前人技法时不倚傍他人庑下“作重台”,而是有选择地取舍,融入自己的创意。他认为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创意,古人的精神也难以表达,故应以自己独创的形式再现古人的“风神”。凭...
· 出身于寒门的鲍照有哪些成就鲍照名句有哪些
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但是他的诗歌在他生前就有一定的名气,甚至对以后的诗人具有重大的影响。文学大家鲍照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显著,其中他的艺术风格较为飘逸豪放,是传承于建安“风骨”的传统。在艺术形式上,他的乐于学习和创作乐府诗,至今还有留有80多首诗歌,形式多种多样。其五言诗要求内容丰富,感情是亢奋和饱满。七言诗的话讲究隔句就得要押韵,并能够自由的换韵,扩宽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面。他创作风格对于乐府诗来说是一种创新,突破了传统乐府诗歌的格律,极其富有创造力,语言容量大,在情节变化上显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具有一定的民歌特色。在明代的时候,《鲍参军集》流行甚多,而它的注释,却到了清末的时候,有人对其进行注释,但是此人的注本还没有刊发。最后一个版本的话,是到了2012年的《鲍照集...
· 秦穆公成就霸业的思考
秦穆公是先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是他将一个濒临灭亡的西陲小国带入了“春秋霸业”、“战国七雄”的行列,结束了嬴秦被鄙夷的历史,自立于诸侯之林,成就了始皇一统。秦穆公如此大的气场来自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探究和思考的课题,纵观秦穆公在雍城39年的施政点滴,便可以悟出秦穆公成就霸业的端倪。一、“仁政”拯救了秦穆公穆公赐酒赦野人是一则众所能详的历史故事,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馀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伤人。乃酒饮之。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闻穆公被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於是穆公虏晋君以归。”这则故事是说秦穆公丢失了一匹良马,被生活在歧山之下的三百多个乡里人捉得,并把马吃掉了。官吏抓住这些吃马人,准备严惩。这时候秦穆公不但不处罚,而赐酒请他们喝。穆公的仁政,使岐下野人感恩戴德,铭记于心,伺机报答。机会终于来了,在穆公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