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汉高祖刘邦给萧何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8
转发:0
评论:0
汉高祖刘邦给萧何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

  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军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

  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作个比较:

  《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的曹参军功:

  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1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史记·灌婴传》记载的灌婴军功:

  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

  《史记·樊哙传》记载的樊哙军功:

  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曹参、灌婴、樊哙的受封是实至名归,别人不敢议论什么,毕竟他们军功显赫。从刘邦起兵开始,诸将的军功都被一一记载下来,因功分封的时候也就少了不少麻烦。不过即便如此,诸将争功的兴头一起,也难免“岁余不决”了。由此也说明,司马迁根据如此翔实的文献所写就的《史记》,其真实性是有保证的。 

  作为文职人员的随何、陆贾,按我们今天的标准来衡量,都是大功之臣,但在汉初,凭口舌所立的功劳不足挂齿。当众人都认可这样一种制度时,随何、陆贾本人也就不觉得自己委屈了。  

2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这样的分封制度是否是一种惯例呢?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萧何、张良等人封侯时的状况。萧何封侯时,刘邦认为他功居首位,因而封他为酂(cuó)侯,封地也最多。功臣们一看,群起反对。这样的集体对刘邦来说还是第一次碰到。大臣们说,我们身被铠甲,手执兵器,久经沙场,多者身经百余次战斗,少者也有好几十次,“攻城略地”,各有多寡,萧何他没有任何“汗马之劳”,没有打过一次仗,仅靠舞文弄墨,发表意见,如今论功反在我们这些浴血奋战的将领们之上,这是为什么(何也)?

  我们当然了解,萧何的功劳绝对不在这些将领们之下,单就后勤保障这一条来说,已经是不可磨灭的功绩了。若是一两个功臣闹别扭提意见,倒还可以敷衍一下,但这次毕竟是集体(功臣皆曰),不能不重视!

  这集体提意见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对“功劳”的标准有着一致看法,那就是:一切以军功为衡量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众人的反对也不是没有道理。

  刘邦面对功臣们的集体,发表了一段有名的精彩演讲,并创造了中国词汇史上两个仅用了一次的词:“功人”与“功狗”。刘邦说,你们见过打猎的吗?众臣回答,见过。刘邦又问,你们见过猎狗吗?大家说,知道。刘邦说,打猎的时候追杀猎物的是什么?猎狗。发出指令要猎狗追杀猎物的是谁?猎人。你们攻城略地,奋勇杀敌,是有功之狗;萧何,则是发指令的猎人,是有功之人。更何况,你们追随我,多则两三人,少则一个人,萧何可是全族数十人都跟着我,这个功,怎么能忘!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群臣自然都不敢再多嘴(群臣皆莫敢言)。

  “三杰”之一的萧何封侯时遇到的麻烦,位居“三杰”首位的张良同样也遭遇了一番。《史记·留侯世家》里写道:“汉六年正月封功臣,张良未尝有战斗功。”这个“战斗功”就是军功!刘邦心里明白,按照军功封侯的标准,张良怎么也扯不上干系,索性亲自站出来为张良说话:“运筹策帷幄,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就连萧何、张良受封都能引出这么大的乱子,可见汉初军功封侯的标准着实根深蒂固。所以,陆贾因未立军功而痛失封侯机会,也是正常的了。

  刘邦的军功封侯顺应了功臣们的诉求,切实地巩固了西汉政权,同时也带来了两大后果:

  一是形成了西汉初年的军功阶层。  

3_副本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初的军功阶层,特别是因功封侯的功臣,成为西汉政权的基石,是刘邦后来平定诸侯王叛乱的主要力量。

  二是军功封侯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

  像陆贾这样为西汉政权提供统治思想的重要文臣,因为没有军功而得不到分封,这不能不说是制度上的一大缺憾。

  军功封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权宜之策,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想要再立军功对每一位朝臣来说都是难上加难。因此,西汉的封侯制度势必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军功封侯既然是以军功大小来判定,这就必然会致使没有军功但对西汉政权的建立有过重大贡献的人,与军功卓著的功臣产生利益冲突,并在某些时刻还会表现得异常尖锐。面对两方的不同意见,刘邦下一步究竟会怎么处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初轶事:刘邦给萧何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
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军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作个比较:《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的曹参军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史记·灌婴传》记载的灌婴军功: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史记·樊哙传》记载的樊哙军功: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曹参、灌婴、樊哙的受封是实至名归,别人不敢议论什么,毕竟他们军功显赫。从刘邦起兵开始,诸将的军功都被一一记载下来,因功分封的时候也就少...
· 西汉刘邦给萧何张良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
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军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网络配图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作个比较:《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的曹参军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史记·灌婴传》记载的灌婴军功: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史记·樊哙传》记载的樊哙军功: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曹参、灌婴、樊哙的受封是实至名归,别人不敢议论什么,毕竟他们军功显赫。从刘邦起兵开始,诸将的军功都被一一记载下来,因功分封的时...
· 西汉刘邦为萧何张良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
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军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作个比较:《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的曹参军功: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史记·灌婴传》记载的灌婴军功: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国一,郡二,县五十二,得将军二人,柱国、相国各一人,二千石十人。《史记·樊哙传》记载的樊哙军功: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十一人。曹参、灌婴、樊哙的受封是实至名归,别人不敢议论什么,毕竟他们军功显赫。从刘邦起兵开始,诸将的军功都被一一记载下来,因功分封的时候也就少...
· 萧何“贪污”汉高祖刘邦为何不怒反悦
谁都知道,萧何是帮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大功臣。而且多年忠心耿耿,尽心效力。但后来有一天,刘邦却把身为相国的萧何逮捕入狱。原因是萧何写了一个奏折,希望把上林苑中的荒地分给百姓耕种。有一位侍卫探问刘邦:“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怒气冲冲地说:“吾闻李斯为秦相时,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很多读者会诧异,怎么“取悦百姓”也算是一种罪过?但这样的事情,在二千多年以前,确确实实发生过。《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有着详细的记载。网络配图很多的领导,都说自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但当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却总是坚定不移地站在个人利益一边。就说那个上林苑,地跨五个县,纵横三百里[注:百里姓源自姬姓,以祖名为氏。百里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百里氏源出姬姓,春秋时代,有一位辅助秦国君主秦穆公,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一霸的人物,叫百里奚。],其主要用途就是供皇帝游玩狩...
· 揭秘汉高祖刘邦为何对萧何温柔相待?
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亭长的时候,萧何就是县里的秘书,而且因为精通法律,是县令的好帮手。那个时候大家都看不起无赖出身的刘邦,只有萧何对刘邦好些。秦始皇三十五年,亭长刘邦去首都咸阳服徭役一年。有所交际往来沛县属吏纷纷前来送行,按照惯例,大家都以铜钱三百封一红包赠送,刘邦打开萧何的红包,里面却整整齐齐地装了五百铜钱。人送三百钱,已经是与工资匹敌的重礼,萧何是上司,破例送五百,是特别地有所表示。这件事,刘邦终身未曾忘却的,后来打下天下论功行赏时,他特别为萧何增加二千户的封邑,明言就是为了报答这二百钱,颇有些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侠风。网络配图刘邦后来成为大汉天子,为何对萧何一直没有动粗:其一,君子之交淡如水,刘邦一直没有走近萧何,两个人不像刘邦和樊哙周勃卢绾等,关系特别近。刘邦与萧何的家庭教育不同,品味性情迥异,二人之间,私下没有杯酒交接之欢,即使有事同席共饮,彼此间也是有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