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为什么皇帝一直信任身边的宦官也不会信任大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82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皇帝一直信任身边的宦官也不会信任大臣?,皇帝为什么信任太监?因为宫庭的制度是这样的,皇子一般不由其生母带大,在婴幼儿

  皇帝为什么信任太监?因为宫庭的制度是这样的,皇子一般不由其生母带大,在婴幼儿期由保姆代管,而从少年到青年期,陪伴在其身边的就是贴身太监,一个少年身边没有可亲近的亲人(父亲是皇帝,不敢亲近;母亲则是碍于法律无法亲近),所以就会把所有的亲情放在太监身上,往往对太监产生一般近似于父子亲情的感情,所以皇帝会亲近宦官;而宦官又是无法生育的人,在皇帝眼中,这群没有家庭的人比起那些托儿带女的大臣来,显得更加没有私心,所以皇帝才会对太监由亲近转为信任。

2.jpg

网络配图

  这也与明朝的有关。 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相权出现了真空。为了弥补这一真空,特务机构趁机兴起,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的权力大大增强,被用来监百官,起到了相权的部分作用(约束百官)。

  但是特务机构不能完全代替丞相的作用,特别是在处理政务上,于是内阁出现,起到了原先丞相处理政务的作用。因此,特务和内阁成为原先相权的继承者。如果明朝的皇帝都象朱元璋那样勤于国事,那么特务和内阁也不能坐大,但是老朱家的后人多是怠政,因此特务和内阁也就权势熏天了。

  但是皇帝对特务和内阁还是镇得住,特务和内阁虽然对下耀武扬威,对上却是毕恭毕敬,为什么?那是因为皇帝又有了对付特务和内阁的新招,那就是——太监。

3.jpg

网络配图

  明朝的太监有两大特权,表现在职务上,就是东厂厂督和司礼监。东厂厂督是什么?那是特务机构东厂的头子,直接领导东厂,同时监督锦衣卫的活动,从而将特务机构尽入囊中。司礼监是什么?那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代皇帝拟旨,保管皇帝大印,从而凌驾于内阁之上。

  有了东厂厂督和司礼监,特务机构和内阁也就只能威胁臣下,不能威胁皇权。这就是为什么太监头子刘谨被称为“真皇帝”(假皇帝是明武宗),而魏忠贤成为“九千岁”的原因,因为他们掌握了明朝真正的政治大权,皇帝只是摆设。有人也许会问:明朝太监有了那么大的权力,为什么没有威胁皇帝?

1.jpg

网络配图

  从道理上说,明朝太监有能力威胁皇帝,但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无后。试想人做事必有目的,如果明朝太监真的取代了皇帝,那么谁来继承其皇位呢?难道是篡权夺位后交与他人,为他人做嫁衣,对自身有何好处?所以从明朝太监的角度,最好的局面就是哄着皇帝,架空皇帝,对下则干预朝政,做威做福,那是他们最好的处境,别的都不用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皇帝的心理危机:竟只信任宦官!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至衰的分水岭。这个盛极一时的超级大国,经历这次沉重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史学家们已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写进了历史教科书。然而,由安史之乱导致的唐朝皇帝严重的心理危机,似乎被史学家们忽视了。其实,皇帝的心理危机对唐朝后期政治格局的影响非常深远。皇帝心理危机最直接的表现是,不再信任武将,而只信任宦官。因为宦官是宫中家奴,在皇帝看来,他们不会有起兵叛乱的危险,而且皇帝自幼便由宦官侍奉饮食起居,自认为彼此感情融洽,值得信赖。网络配图唐玄宗开创了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无疑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安史之乱,玄宗之前的那种高度自信,一夜之间荡然无存。所以,当他命大将高仙芝、封常清领兵平叛时,特地派宦官边令诚作为监军。然而,宦官出任监军一开幕便制造出了一场悲剧。心胸狭窄的边令诚由于与高仙芝、封常清意见不合,便诬告他们贪污军粮、动摇军心。唐玄宗竟然听信谗言,毫不...
· 揭秘:为何古代的君王更加信任宦官?
导读:其实一直以来,把宦官当成受过宫刑的人是不科学的。早在隋朝,隋文帝就已废除了宫刑,而后来的宦者,其实都是自行阉割的,并没有受过宫刑。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古代的历史上,统治者多数较为信任宦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一直以来,把宦官当成受过宫刑的人是不科学的。早在隋朝,隋文帝就已废除了宫刑,而后来的宦者,其实都是自行阉割的,并没有受过宫刑。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古代的历史上,统治者多数较为信任宦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古代有所谓五刑,都是伤害人的肉体的,便是墨、劓、荆、宫、大辟。墨是在脸上刺字;劓是割去鼻子;剕亦作膑,是截去足指;宫,男子是阉割,女子是把她关闭起来;大辟是杀头,这是伤害人的生命的,和墨、劓、剕、宫又有不同,所以又称为大刑。五刑对于男子,都是伤害身体的,独宫刑对于女子不然,不过是拘禁。这亦可见伤害肉体之刑,原起于军事,因为在军事中,女子倘或做人俘虏,战胜的人还要用来满足性欲,...
· 信任
社会学管理领域中对于人际信任的概念,无论是在人际间、团体队间、组织间的层次上,均具备下列6项特色:相互依赖性:相互依赖表示双方之间存在着交换关系,无论交换内容为何,都表示双方至少有某种程度的利害相关,己方利益必须靠对方才能实现。心理概念:人际信任的经验是由个人价值观、态度、心情及情绪交互作用的结果,纯粹是一组心理活动的产物。风险:信任他人意谓著必须承受易受对方行为伤害的风险,因此,承担易受伤害之风险的意愿亦是人际信任之核心。善意:善意让信任者确信被信任者不会伤害自己且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因而愿意信任对方。善意的表现再更进一步就是慈悲心的流露,慈悲心是指被信任者不以自利为导向,而会以信任者或共同利益为优先,善意可以被视为人际信任产生之关键;缺乏善意之信任,只可被视为信心。理性决策:如果仅是一厢情愿的相信他人而无任何的怀疑,将会导致危机或加剧信任滥用的情形,当信任者在交换过程中获得被信任者值得信...
· 十常侍得宠之谜:官员太强势皇帝只能信任宦官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点明乱自上起,而罪魁祸首就是十常侍,从汉桓帝时代的曹节,到勾结张角的封谞,到把持朝政的赵忠、张让等人,都是十常侍之一。十常侍在汉灵帝时期更加嚣张跋扈,这些人互相勾结,排除异己,只要和自己意见不合,就找机会将对方驱逐或诛杀。对一些剿灭黄巾有功的大臣,赵忠、张让等人也毫不客气,只要没有上交保护费,一律罢免官职。就算是皇甫嵩、朱隽等一方诸侯不交钱,也照样罢他们的官。十常侍为非作歹,横行不法,但很奇怪,汉灵帝却对他们非常信任,视之为忠臣,更不会舍得杀掉十常侍了。十常侍究竟有什么本事,让汉灵帝如此信任他们,就算是有人当面揭穿,灵帝也信之不疑?当朝政日坏,百姓愁苦,长沙的区星率领民众反叛;渔阳的张举、张纯造反,张举还称天子,张纯也不赖,做大将军。当下面的奏章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十常侍都把这些走着隐瞒起来,并不汇报给汉灵帝。于是,当汉灵帝在宫中和众人宴饮的时候,谏议大夫刘陶跑到汉灵帝身...
· 曹操出身于大宦官家庭,为什么会得到反宦官力量信任?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这是历史的魅力,今天来讨论“曹操出身于大宦官家庭,为什么会得到反宦官力量信任?”的话题,或许有您所想了解的答案。?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这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后来在所作《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曾指斥曹嵩是“乞丐携养”,而曹操本人则是“赘阉遗丑”(《文选》卷四四),强调了曹操出身于大宦官家庭。正是这样一个曹操,为什么会得到那些反宦官力量的重视和信任,并参与了以袁绍为主谋的诛除宦官的斗争?关键在于,曹操是袁绍的亲密朋友。《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说:“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袁)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曹操)少与交焉。”说明由于袁绍的“折节下士”,在他的结纳下,曹操和袁绍两人,早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