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孙吴的奠基者孙策若不死三国局势会变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7
转发:0
评论:0
孙吴的奠基者孙策若不死三国局势会变吗,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和一方诸侯,他子承父业,统一江东,为孙吴霸业奠定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和一方诸侯,他子承父业,统一江东,为孙吴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孙策厉害吗?他有多厉害呢?  

1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上曾流传着一个三国武将的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里第三句的“孙”指的就是小霸王孙策,可见孙策厉害吗?孙策不仅是三国时期的二十四名将之一,更是排名第九的猛将,着实挺厉害的。

  虽然影视剧中,孙策的戏份不多,但在真实的历史上,孙策确实一个狠角色。孙策自幼随父亲南征北战,奋勇沙场。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以传国玉玺为质向袁术借兵,并横扫江东。他对外重用程普、黄盖、韩当等老将,后来又收服太史慈,对内他重用张昭、周瑜,创下了江东的统一霸业。曹操曾评价孙策为:“狮儿难与争锋也!”袁术也曾慨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由此可见孙策也是厉害的。

  孙策虽然骁勇善战,心有韬略,但是勇武有余,而智谋不足,更为致命的是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江东初定,孙策不听劝谏,醉心于外出狩猎,且自负勇武不屑于护卫侍从,被人偷袭刺杀,含恨而终。

  他临终前将东吴交给了弟弟孙权。孙策死后被孙权追谥为长沙桓王,孙策唯一的儿子孙绍被封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上虞侯。孙绍死后,孙策的孙子孙奉继任上虞侯,最终却被孙权的儿子孙皓所忌惮和杀害。自此,孙策的嫡亲血脉彻底断绝,而且断绝在了自己的亲侄子手里,实在是让人觉得悲哀和讽刺。

 

  孙策之死

  东割据诸侯,三国鼎立时期吴国的奠基人之一,但是却英年早逝,逝世时只有二十六岁。关于孙策的死众所纷纭,有说是被刺客所杀,有说是旧疾复发而亡。其实那都是外因,孙策之死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  

2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策俊美、幽默健谈、善于用人,但是性格中喜好杀人并且有自大对人不设防的弊端。也因此被誉为“小霸王”。他与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有很多相似之处,只可惜都是英年早逝。孙策的这些性格弊端最终把自己害死了。

  缘由要从许贡说起,许贡是吴郡太守,他曾对汉献帝说孙策这个人骁勇善战,应该收拢并加以控制。孙策知道后很生气,就把许贡杀了。许贡门下食客颇多,就有人为许贡报仇。而孙策做事大意不喜防人,独自外出打猎,最终被许贡的门客所布置的刺客射伤。

  其实孙策中箭之后还不至于毙命,只要好好休养是可以康复的。但是箭伤是在脸上,孙策英雄年少,看着昔日镜中俊美的样子现在被毁十分愤怒,他无法接收这个事实,愤怒大吼中伤口崩裂,当夜毙命。

  孙策死因并不是战死疆场,也并非被许贡所杀,也不是他手中所拿的那面镜子所伤。他是死在自己的手中,被自己的自大和骄傲的自尊心害死。曹操身边的一个谋士就曾说过,孙策骁勇善战久经沙场不会死在战场上,但是却会轻易被人暗杀。因为孙策的性格就注定了他英年早亡。通过对史料和孙策的性格分析也是确实如此。 

  如果孙策不死

  孙策是汉末三国时期江东的著名武将,在三国时期二十四名将之中排名第九,人称“小霸王”。孙策不仅勇武过人,还有一定的谋算韬略,在武力收复江东各郡之后,还大胆启用智士能臣把江东治理的井井有条,日益繁荣。很多三国迷都曾感慨,如果孙策不死,那么,三国的历史必然会被改写。  

3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策临终前曾对孙权说,若论两军对垒,争夺天下,你不如我;若论选贤任能,守护基业,我不如你,看在父亲和我创业艰难的份上,你一定要好好地干。对此很多人深以为然,但是从史料上全面来分析,孙策的这番话是非常谦虚的,甚至是很明显为了鼓励孙权而说的,其实还隐隐表现出担心孙权会因父兄的光环备受压力,甚至放弃、堕落。

  历史上的孙策不仅能征善战,17岁就随父亲征战沙场,屡立军功,胸有韬略,《三国志》中更是评价他“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由此可见,孙策毫不逊色孙权,也是知人善任,能够安邦定国的,堪称是集文治武功之大成者。

  如果孙策能够继续开拓江东大业,那么江东的发展将不可限量,甚至于后期最为强大的魏国都难与之争锋。孙策少年雄心,一定不甘心死守江东,必然会以为父报仇之机,夺取荆州,占据兵家必争之地,并逐步谋图中原,甚至直指曹操都,而最终的胜负恐怕也很难料定。所以,如果孙策不死,甚至只要再多活十年,恐怕就没有所谓的三分天下,孙刘结亲联合抗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假设东吴大将吕蒙不死三国局势会被逆转吗?
东吴有一非常了得的名将,若不是被他主公孙权害死,凭他的才智能力很有可能改变三国后期的局势。此人就是东吴大将吕蒙。网络配图追溯到历史,首先吕蒙是一个武夫,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却是跟着孙策一步一步打拼出来的人。能战场经验和功绩那不会比任何东吴的将领差。当然如果单单是带兵能力强这个还真没有什么,因为三国时期单单靠打很牛逼的人还是多,毕竟是在乱世。但是吕蒙强就强在他还玩计谋。著名的孙权劝学大家都听说过吧,吕蒙后来直接开始研究兵法了。并且还得到了鲁肃的赞扬,吴下阿蒙讲的就是他。可以这么说,三国时期文武全才的又极有名气的只有三个人了:曹操、周瑜、吕蒙。网络配图而为什么会爆发夷陵了,其最主要的导火索就在于吕蒙有本事杀关羽啊。我们知道吕蒙凭借白衣渡江骗过了关羽在荆州的防备,在关羽与曹操正面突击之时从背面进攻一举拿下了关羽。关羽的命也葬送在麦城。有的人会说吕蒙胜之不武,这种说法实在武断。关羽是什么人?...
· 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之战曹操还会输吗?三国的历史会改写吗
近年来,对三国时代的郭嘉吹捧极高,甚至有有网友提出,郭嘉如果活着,可能会改变后曹魏历史,甚至三国历史,其实这种观点只是吹捧过甚而已。来看这几点背后原因就明了了:1、要清楚郭嘉的身世背景,郭嘉是颍川世族,历史上的世族千年来能长生不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无论世界群雄如何并起,世族都以活下来为目的,而且要活的好,那就要投靠明主,可谁是明主?其实事情发生之前,大伙都不确定。郭嘉离开袁绍,事后看好像是看袁绍兔子尾巴长不了,但是别忘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同为颍川郭家长辈的郭图却在侍奉袁氏,乍看好像是各为其主眼光不同,其实不然,这是大氏族在乱世的求生手段。颍川系的荀家也是如此行事,荀家荀谌侍奉的是袁氏,而荀彧,荀攸却侍奉的是曹家。甚至一些小氏族也都深谙此道,琅琊的诸葛氏,诸葛玄侍奉刘表,诸葛瑾却侍奉江南孙权。看到此处就应该明白了,如果没有郭嘉,郭氏还会安排郭减,郭乘,郭除,进入曹家幕僚体系,所以被吹上天的郭...
· 若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朱允炆的坑是朱元璋给挖的!
若朱标不死朱棣还会造反吗?朱允炆的坑是朱元璋给挖的!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只要是稍微熟悉一点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我国2400年的封建王朝当中,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便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大明朝了。虽说元朝末年天下义军蜂起时群雄逐鹿、共争天下的局势,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各路英雄并起逐鹿中原的牌面相比,的确是要差上一个档次。但不可否认的是咱们这位放牛娃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能从社会的最底层一路逆袭到了九五之尊的地位。其充满传奇的一生,确实也是有着许多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地方。朱元璋只不过,建立了大明朝之后身居高位的朱元璋,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高枕无忧。头一件摆在他面前的大事,便是自古以来历代帝王们都经常犯愁的一个问题——这么多儿子,谁才是日后大明江山最合适的继承人呢?当然,由于自古便有“立长不立幼”的观念,再加上当时朱元璋的长子(也就是太子朱标)的确也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储君。所以,一开始朱...
· 如果当初孙策不死会怎么样他有能力统一天下吗
还不知道:孙策不死会怎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三国志江东基业大半都是孙策打下来的,孙权则坐拥江东六郡。公元191年4月,孙坚奉袁术之命,率军进攻荆州刘表,首先进攻江夏郡,大破江夏太守黄祖。但是当孙坚追击到岘山之时,却误中黄祖埋伏,中箭身亡,年仅三十七岁(虚岁)。孙坚战死江夏之时,孙策年仅17岁(虚岁),按现在的成年标准,他还是未成年人。孙坚是为袁术战死,但是袁术不仅没有出兵为孙坚报仇,而且乘机吞并了孙坚的军队和地盘,孙策年少式微,只得忍辱负重,依附于袁术手下,然而即使孙策忍辱负重,袁术也不是很信任孙策,只...
· 孙吴建国的道路——兼看孙策功过
孙吴建国,六朝肇始,史家措意,自古而然。本文搜求剩义,感到孙吴霸业之起,在魏、蜀前;称王称帝,在魏、蜀后,其建国道路,曲折而又漫长,似有不得不如此的原因,只是事在若隐若现之间,很不明晰。因而钩稽前人弃舍的资料,细思陈琳为曹操所作《檄吴将校部曲文》中提及的孙吴与江东诸大族的关系,才恍然若有所得。孙氏霸业稽延,症结盖在于调整与江东大族关系的需要。孙策以袁术部曲将的名分南渡,逐汉官而据江东,既是僭越,又是入侵。这决定了江东大族对孙策疑惑、敌视的态度。孙策对江东大族控不同对象分别对待,或诛戮,或羁糜,或依靠,因而出现了孙吴对待江东大族的三种不同类型,构成孙吴在江东发展的三个阶段,使孙吴建国呈现为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内核则是求得孙吴政权的江东地域化。拙作《暨艳案及相关问题一文,视暨艳案为孙吴政权江东化最后阶段的一个要案,并从此涉及孙吴建国的大体过程。本文为该文补充了这一过程的前半段,可以作为该文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