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名臣刘伯温为何一心只想当帝王师?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15
转发:0
评论:0
明朝名臣刘伯温为何一心只想当帝王师?,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属浙江文成),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

1.jpg

网络配图

  《明史》上说,刘伯温“幼颖异”,特别聪明,他的老师即对其父亲说,刘伯温不是池中物,长大后必然光宗耀祖。《明史》还记载,“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可见史书已经把他定位成一个摇鹅毛扇的“谋主”。

  然而刘基一直想做一个儒者,乃至帝王师。23岁的刘伯温参加元王朝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儒家知识分子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几乎与生俱来,但他在江西做了五年的小官,最后只能抑郁求退。

  元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朱元璋的部队攻占了浙江处州(今浙江丽水),因为在故乡的声望,刘伯温和另外三个当地著名知识分子—叶琛、宋濂、章溢,一起被朱的兵士送到应天(今南京)去见朱元璋。

  刘基归顺朱元璋后,刘伯温在朱元璋打天下过程中的作用,虽然不像传说中那样神奇,但他和其他知识分子一起,帮助朱元璋在乱世中恢复秩序。

2.jpg

网络配图

  朱元璋统一天下,刘伯温和其他开国功臣一样得到了封赏,这似乎实现了他的人生抱负。然而朱元璋和刘伯温君臣二人,在身份认识上大概是有一些偏差的。刘伯温虽被人们看成“谋臣”甚至“术士”,但他更自居为“儒者”,然而让他沮丧的是,朱元璋也更多愿意把他当成“谋臣”和“术士”。在一次谁是当今大儒的讨论中,朱元璋就曾经轻蔑地说,像宋濂、刘伯温这样的人哪配称“大儒”?

  刘伯温入明后活了七年有半,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他先后几次受封,又几次被打发回乡。洪武七年,朱元璋知其病重,赐归田里,这一年的四月十六日,刘伯温卒于家中。

timg.jpg

网络配图

  朱元璋为什么不愿意承认刘伯温为“儒者”?原因很简单,儒者都有“导君于正”的使命,真正的大儒,在传统观念中,应该是帝王师。做“帝王师”,这堪称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最高理想,刘伯温也不会例外。问题是,自信心太强的雄主们是不承认有什么“帝王师”的。

  在现实的无情打击下,刘伯温的“儒者”、“帝王师”之梦最后了。他临终前留下遗命,告诫子孙不得为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明朝名臣刘伯温为何一心想当帝王师?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属浙江文成),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网络配图《明史》上说,刘伯温“幼颖异”,特别聪明,他的老师即对其父亲说,刘伯温不是池中物,长大后必然光宗耀祖。《明史》还记载,“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可见史书已经把他定位成一个摇鹅毛扇的“谋主”。然而刘基一直想做一个儒者,乃至帝王师。23岁的刘伯温参加元王朝的科举考试,考中进士。儒家知识分子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几乎与生俱来,但他在江西做了五年的小官,最后只能抑郁求退。元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朱元璋的部队攻占了浙江处州(今浙江丽水),因为在故乡的声望,刘伯温和另外三个当地著名知识分子—叶琛、宋濂、章溢,一起被朱的兵士送到应天(今南京)去见朱元璋。刘基归顺朱元璋后,刘伯温在朱元璋打天下过程中的作用,虽然不像传说中那样神奇,但他和其他知识...
· 解析一心想做名臣的徐阶为何晚节不保?
徐阶是明朝官员,嘉靖年间官至内阁首辅大臣,是一位十分有能力的官员。徐阶是以科举正途为官的,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他高中第二名,也就是探花及第,当时意气风发,一心想做名臣。徐阶画像但是在他为官不久就因为得罪了在朝大臣而被陷害,被贬职到地方做不知名的小官,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这将断送他的前程。最终他凭借自己的能力逐渐又回到了权力中心京城,在这里他能力出众,又能和当时的首辅大臣严嵩保持良好的关系,最终成为仅次于严嵩的次辅,得到了嘉靖皇帝的充分信任。当时严嵩在朝廷里面做首辅,权力非常大,形成一个以他为首的利益集团,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百姓被贪官搞得民不聊生,这在徐阶眼中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在当时他没有办法,在等待了长达十年之久后他等来了机会,终于将严嵩惩之于法。之后徐阶任首辅大臣,一改严嵩当政时的风气,开始整肃官场和朝政,让当时的明朝有了很大的恢复,普通民众的生活也有所恢复,得到了人们的拥护...
· 刘伯温“谋臣”悲剧:一厢情愿想做帝王师
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属浙江文成),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江浙地区向为人文渊薮,刘伯温的家乡武阳村虽然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距青田县城有150多里之遥,但读书的风气不衰。刘基的曾祖还曾在宋朝为官,传到刘基父亲这一代,虽非显第,但无疑是一个中国传统农村典型的小门小户的读书家庭。在这种背景下,刘伯温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传统教育。《明史》上说,刘伯温“幼颖异”,特别聪明,他的老师即对其父亲说,刘伯温不是池中物,长大后必然光宗耀祖。《明史》还记载,“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所谓象纬之学,就是通过观察天象和占卜来预测人事的一套神秘的学问。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这种学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辅之于缜密的思维和明晰的判断,其所谓预测往往也有应验的时候,这就更给这门学问披上了奇异的面纱。《明史》的这两点记载非常重要,因为...
· 明朝名臣为何逼嘉靖皇帝称父亲为叔父?
通过三年的不懈斗争,特别是通过迫使杨廷和退休、通过用暴力惩治在左顺门请愿的官员,18岁的嘉靖皇帝终于给父亲争到了一个他认为应该得到的尊号,取得了“大礼议”的胜利。按理说,接下来他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家的事情上。但他没有这样做,他埋头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清理他个人的恩恩怨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网络配图在中国的文化词典中,对于任何问题的解释,几乎都是相互矛盾的。当然,也可以说都是带有辩证性的。比如,既说“量小非君子”,又说“无毒不丈夫”,既说君子“以德报怨”,又说大丈夫“恩怨分明”。那么,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个人的恩怨?是豁达大度、还是小肚鸡肠,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还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这就是一对矛盾。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理念上的矛盾,导致了一切决定都是因时因地而异,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来看待问题、处理问[注:官名。元各行中书省所属有理问所理问与副理问。明、...
· 明朝名臣周忱
周忱(chén)(1381年―1453年),字恂如,号双崖,江西吉水人。明朝前期名臣,以善理财知名。永乐二年(1404年),周忱登进士第,补翰林院庶吉士。翌年进学文渊阁,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洪熙元年(1425年),迁越府长史。宣德五年(1430年),授工部右侍郎,奉命巡抚江南,总督税粮。在任二十二年,常私访民间,询问疾苦。理欠赋,改税法,屡请减免江南重赋。与苏州知府况钟反复计算,将苏州一府赋自二百七十七万石减至七十二万余石。其余府按次序减少。累官工部尚书,仍为巡抚。晚年遭诬陷罢职,致仕归家。景泰四年(1453年)卒,年七十三,谥号“文襄”。著有《双崖集》。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周忱为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自请进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等。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浮沉郎署周忱虽有经世才,但浮沉郎署二十年,未得升迁。夏原吉知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荐迁越府长史。宣德五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