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宋真宗犯大忌受谗言奸佞挑唆酿大错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1
转发:0
评论:0
宋真宗犯大忌受谗言奸佞挑唆酿大错,一个有能力的君王是不会接受臣下随便挑唆的,但宋真宗就犯了君王的大忌,任臣下摆布,

一个有能力的君王是不会接受臣下随便挑唆的,但宋真宗就犯了君王的大忌,任臣下摆布,终酿大祸。

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在政治斗争中尤其如此,总有一些人为一己之私谗语伤人。

公元1004年,辽国大军在萧太后的率领下大举南侵,一直打到开封以北的澶州,宋廷震动,君臣上下惊惶失措。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今南京),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主张迁都成都。只有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抗战,认为若向南迁都,就会“人心崩溃”,契丹乘势深入,则天下不保,他主张宋真宗应该亲征,“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

3.jpg

网络配图

最后真宗勉强听了寇准的话,御驾亲征,登上澶州城楼,军民听到皇帝前来,“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真宗驻驾澶州南城,寇准自己到达北城最前线,不仅抵抗住了契丹进攻,而且射死其大将萧挞览,辽军士气大跌,萧太后表示愿意和谈。

虽然寇准不愿意,但宋真宗巴不得早点结束战争,最终北宋与契丹订立了“澶渊之盟”,以北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代价,双方罢兵言。对于寇准在本次战役中的功劳,宋真宗是非常清楚的,因而战事结束后,他给寇准加官进爵,更加器重。

然而战前主张迁都的王钦若,战后被撤去参知政事的职务,担任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但是此人善于揣摩上意,皇上还是很欣赏他,第二年就有被又升为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看到寇准受到皇帝如此器重,王钦若心理不平衡起来,他早就“与寇准不协”,现在更是深深嫉妒,不断寻找机会挑拨离间,谗言中伤。

1.jpg

网络配图

一日早朝之后,寇准先行告退,真宗目送之。钦若见此,乘机进言说:“陛下尊敬寇准,是因为他有功于社稷吗?”真宗回答:“那是自然。”王钦若又问:“澶渊之举,是城下之盟,您以万乘之贵而和敌人结下城下之盟,这是多么羞耻的事啊!可陛下您不以为耻,还说(寇)准有社稷功,这是为什么呢?”

宋真宗听了一时愕然,有些不痛快,王钦若又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徒快把钱输完的时候,就会把所有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下注,这就是所谓的孤注。当时在澶州,寇准就是一个赌徒,而陛下您就是寇准的孤注啊!如果失败把您就赔进去了,这可是太危险了!”

这些话简直是强词夺理,当时寇准把皇帝安排在了南城,而自己却跑到了最前线的北城,如果危险,他自己才是最危险的。此外,如果不是寇准坚决抵抗,辽国势必会取得更大的胜利,那时如果和谈,就不是30万能解决的了。再说当时寇准是不主张和谈的,只因皇上和主和派大臣坚持才不得不同意,现在倒把屎盆子扣在了他的头上。看来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样,在单位上辛苦干活的反而犯错的危险最大,受到指责的可能性也最大;而那些整天不干事的人,却总是对别人冷嘲热讽,甚至造谣中伤。

4.jpg

网络配图

但宋真宗却把这些话听进了心里,他本来就因为寇准太刚直专断而对他有些意见,经王钦若这样一挑拨,更是对寇准产生了疑虑。到了第二年,真宗就将寇准降为刑部尚书,出知陕州,离开了中央。而宋真宗为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开始在王钦若的帮助策划下,伪造天书,封禅泰山,制造自己“君权神授”的形象,搞得劳民伤财,乌烟瘴气。

但公道自在人心,谁对谁错,谁忠谁奸,后人总会有一个客观评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野史秘闻:宋真宗竟受谗言奸佞挑唆酿大错
一个有能力的君王是不会接受臣下随便挑唆的,但宋真宗就犯了君王的大忌,任臣下摆布,终酿大祸。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在政治斗争中尤其如此,总有一些人为一己之私谗语伤人。公元1004年,辽国大军在萧太后的率领下大举南侵,一直打到开封以北的澶州,宋廷震动,君臣上下惊惶失措。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今南京),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主张迁都成都。只有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抗战,认为若向南迁都,就会“人心崩溃”,契丹乘势深入,则天下不保,他主张宋真宗应该亲征,“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网络配图最后真宗勉强听了寇准的话,御驾亲征,登上澶州城楼,军民听到皇帝前来,“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真宗驻驾澶州南城,寇准自己到达北城最前线,不仅抵抗住了契丹进攻,而且射死其大将萧挞览,辽军士气大跌,萧太后表示愿意和谈。虽然寇准不愿意,但宋真宗巴不得早点结束战争,最终北宋与契丹订...
· 宋真宗受谗言奸佞挑唆
一个有能力的君王是不会接受臣下随便挑唆的,但宋真宗就犯了君王的大忌,任臣下摆布,终酿大祸。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在政治斗争中尤其如此,总有一些人为一己之私谗语伤人。公元1004年,辽国大军在萧太后的率领下大举南侵,一直打到开封以北的澶州,宋廷震动,君臣上下惊惶失措。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今南京),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主张迁都成都。只有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抗战,认为若向南迁都,就会“人心崩溃”,契丹乘势深入,则天下不保,他主张宋真宗应该亲征,“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最后真宗勉强听了寇准的话,御驾亲征,登上澶州城楼,军民听到皇帝前来,“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真宗驻驾澶州南城,寇准自己到达北城最前线,不仅抵抗住了契丹进攻,而且射死其大将萧挞览,辽军士气大跌,萧太后表示愿意和谈。虽然寇准不愿意,但宋真宗巴不得早点结束战争,最终北宋与契丹订立了“澶...
· 汉武帝晚年犯下大错众叛亲离!是谁在他身边进谗言?
汉武帝晚年犯下大错众叛亲离!是谁在他身边进谗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武帝无疑是一代伟大的帝王,但也逃不过这样的人生规律。比不得青壮年时候的雄姿英发、气势磅礴,到了晚年他变得头脑昏聩,犯下了令他也不能原谅自己的沉重错误。他听信谗言,不分青红皂白对自己的妻儿痛下杀手,最终只能换来晚年妻离子散、众叛亲离,在后悔与沉痛中死去的凄凉结局。令汉武帝犯下严重错误的诱因,是汉武帝晚年沉迷于黄老巫蛊之术,结果引发了后宫妃嫔之间的斗争。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后宫剧可以看出,后宫的世界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它牵扯到了太多的,甚至是整个朝廷势力的斗争。种种权势互相角力,搅和在一起,最终引发了"太子谋反"的惊天大冤案!这冤案还是由巫蛊之术引起的,想不到汉武帝大半生的丰功伟绩,就如此被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小小的巫蛊之术真的那么可怕吗?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复杂的人心!这次大冤案的发生表面上是因为汉武帝的一场幻...
· 宋真宗
生平宋真宗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子,初名赵德昌,最初并非皇位继承人。宋太宗最初立长子赵元佐为太子,但因赵元佐自秦王庭美亡后精神失常,而且因病伤人及在宫内纵火,最后被废。太宗本计划立次子赵元僖为太子,但赵元僖又早逝。赵元僖死后,太宗立三子赵元侃为太子,赐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箭伤复发而驾崩,赵恒继位为帝,是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入侵宋,宋朝大多数大臣建议不抵抗,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最后他们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勉强北上,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相交,宋胜。真宗决定就此罢兵,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両、绢二十万匹来换取与辽之间的和平,定澶渊之盟。这是宋朝以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真宗时,铁制工具制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又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景德年...
· 宋真宗赵恒简介宋真宗是怎么死的?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为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赵恒生于公元968年,去世于公元1022年,最开始他还不叫赵恒,最开始他叫赵德昌,后来还改名为赵元休和赵元侃,直到被继承皇位,他才改名叫赵恒。在成为太子之前,宋真宗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有这么一出,自然不是因为古代人没事儿,而是因为赵恒最开始并不是皇位的最佳人选。宋太宗生前封过三个太子,很明显宋真宗赵恒是最后一个,在此之前宋太宗还封过两个太子,分别是长子赵元佐和次子赵元僖。宋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大体是依据长子继承制的。宋太宗最开始册封自己的长子赵元佐为太子,并对其寄予厚望。可是不幸的是,赵元佐后来患了精神病。赵元佐发病的时候不仅会伤人,而且还在宫内纵火。一国之君,自然不能让一个精神病来当,于是赵元佐被废。废掉了赵元佐的太子之位后,宋太宗依据顺序,立次子赵元僖为太子。赵元僖倒不是精神病,但是他却早逝了。如此一来,太子之位就轮到了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