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预见丹阳出皇帝 秦始皇斩龙脉破王气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7
转发:0
评论:0
预见丹阳出皇帝秦始皇斩龙脉破王气,春秋战国时代,丹阳是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设置

  春秋战国时代,丹阳是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被改为云阳县。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操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连破此地的“王气”。

  将“云阳”更名为“曲阿”

  公元前538年,楚国讨伐吴国,为维持军事交通,在今丹阳、丹徒地区的前线设置“云阳驿”,这是史书上首次出现的“云阳”这一地名。此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楚威王又南下灭了越国,公元前334年,“云阳驿”改为“云阳邑”。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他强化郡县乡机构的管理,实施连坐法,在县和乡里都有伍、什编制,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有伍长,什有什长,什伍要连保,如果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以此来防止和农民的反抗斗争。另一方面,秦始皇经常组织大臣出巡,视察各地的防务,及时打击企图的奴隶主贵族的残余势力,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10年的前后11年中,秦始皇曾带领群臣5次大规模出巡,视察各地防务,加强对多民族的统治。

秦始皇

网络配图

  专门研究丹阳历史的眭书义老人告诉记者,当年秦始皇带领群臣东巡,路过丹阳境界时,随从史官占卜称:云阳有“王气”。秦始皇怕丹阳出皇帝夺他的江山,所以立即下旨破丹阳的“风水”,其中一个“举措”,就是将带有“王气”的“云阳”县名改为“曲阿”县。

  秦朝虽然很快灭亡了,但曲阿县却流传久远,除三国、东吴和两晋初期一度复称“云阳”外,上起东西汉、东晋,下至南朝的宋、齐、梁、陈直到隋朝,一直沿袭“曲阿”名。直至唐玄宗天宝元年,“曲阿”改名为“丹阳”县,一直到1987年撤县建市至今。

  “预见”丹阳要出皇帝

  秦始皇开创了诸多有利于统一和发展的事业,不仅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还修建了通向四方边区的驰道,并统一道路的宽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大帝国。

  在国家统一进程中,秦始皇在丹阳这块土地上留下的故事,至今还在当地广为流传,其中尤为深刻的,是秦始皇在世时曾预见丹阳要出皇帝。果然,秦始皇死后430年(公元222年),丹阳出了第一位皇帝——三国吴大帝孙权。孙权原籍浙江富阳,后祖辈移居曲阿(今丹阳司徒镇),祖父孙钟在丹阳司徒以种瓜为生,死后葬于司徒白鹤山,其父孙坚死后葬于丹阳司徒吴陵港,墓叫“高陵”。到了南朝,丹阳又出了两代开国皇帝。萧道成,字绍伯,小名斗将,是南朝齐高帝,丹阳访仙萧家巷人,享年56岁,死后葬于丹阳胡桥狮子湾“泰和陵”。萧衍,字叔达,史称梁武帝,也是丹阳访仙镇萧家巷人,公元549年在一场大祸中死亡,享年85岁,葬于丹阳荆林三村巷“修陵”。

秦始皇

网络配图

  凿北岗山斩断“龙脉”

  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中国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那时各国为了防范别国入侵,都在国土边疆修筑关塞、堡垒、坝堰等阻碍物,秦始皇并吞六国后,沟通河川就与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同样重要了。

  秦时长江涨潮,江水随自然河流流向镇江、丹阳交界处,至丹阳新丰附近遇丘陵而止。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郡,他细察江南地势后,认为要加强和控制东南地区,必须有一条与会稽道并行的水路,同时也是为了破“风水”、斩断“龙脉”,于是派“赭徒”(罪人)凿开了丹阳的北岗山(大致在今新丰一带),引长江水穿过丘陵地带,过丹阳,直下江南平原。

  据历史记载,大运河的苏州至杭州段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战国时吴王夫差为从水路进军北上,并吞楚国,开挖了苏州至常州奔牛的运河。这样,秦始皇开凿的镇、丹通江水道与奔牛运河自然连接起来,这为隋炀帝开通整个京杭大运河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大运河的苏南至杭州段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已经开通了。

  修筑驰道截直取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久,还立即下令捣毁战国时各国边境的关塞、堡垒、坝堰等阻碍物。公元前220年,秦始皇修建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向东南两个方向延伸:一条向东直通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当时的丹阳已由秦始皇改名曲阿县,地处吴楚地区,驰道正从这里经过。

  据丹阳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杨训介绍,秦始皇37年,他最后一次东巡,是从“会稽驰道”经过曲阿县小辛村(一般文献古籍称之为“小辛道”)。东汉袁康所著《越绝书》有秦始皇回咸阳时“奏(走)曲阿、句容、度牛渚”的记载。旧县志记载:“驰道在县北18里,其地叫小辛。”这条“小辛道”北接江东丹徒的“驰道”,原路现在虽已无影无踪,但蛛丝马迹仍有处可寻,今天丹阳开发区大泊镇境内仍有小辛村,丹阳、丹徒交界处也有后小辛村,两村都距离丹阳市区约10公里左右,都在大运河的东岸,这很符合古代水陆相伴而行的造路习惯。

秦始皇

网络配图

  秦驰道的规模,《汉书·贾山传》中留下一段叙述,可以窥其一斑:“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这就是说,秦始皇下令修建的驰道是按照一定规格修筑的,路基筑得又高又牢固,宽度为五十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通向四方边区、统一了车轨的驰道,对于促进当时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着一定作用,也为后代道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奇怪的是其他地方的驰道基本上都较直达,而据文献记载,向南的“会稽驰道”经过丹阳时却弯弯曲曲,这是为什么?原来秦始皇在修丹阳驰道时特地“截直道使曲”(《吴录》),也就是故意把直道修成弯道,目的还是同改“云阳”县为“曲阿”县、凿北岗山斩“龙脉”破“风水”(据《舆地志》)一样,都是为了破丹阳的“王气”。当然,今天看来秦始皇这样的想法毫无科学根据,但这样的做法倒也不无水利、交通以及文化上的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预见"丹阳出皇帝秦始皇"斩龙脉破王气"
春秋战国时代,丹阳是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被改为云阳县。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操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连破此地的“王气”。将“云阳”更名为“曲阿”公元前538年,楚国讨伐吴国,为维持军事交通,在今丹阳、丹徒地区的前线设置“云阳驿”,这是史书上首次出现的“云阳”这一地名。此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楚威王又南下灭了越国,公元前334年,“云阳驿”改为“云阳邑”。秦始皇灭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他强化郡县乡机构的管理,实施连坐法,在县和乡里都有伍、什编制,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伍有伍长,什有什长,什伍要连保,如果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以此来防止和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另一方面,秦始皇经常组织大臣出巡,视察各地的防务,及时打击企图复辟的奴隶主贵族的残余势力,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前210年...
· 秦始皇走向末路都是自作孽其斩断龙脉致王气破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被改为云阳县。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操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连破此地的“王气”。秦始皇带领群臣东巡,路过丹阳境界时,随从史官占卜称:云阳有“王气”。秦始皇怕丹阳出皇帝夺他的江山,所以立即下旨破丹阳的“风水”,其中一个“举措”,就是将带有“王气”的“云阳”县名改为“曲阿”县。网络配图秦始皇开创了诸多有利于统一和发展的事业,不仅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还修建了通向四方边区的驰道,并统一道路的宽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大帝国。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中国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那时各国为了防范别国入侵,都在国土边疆修筑关塞、堡垒、坝堰等阻碍物,秦始皇并吞六国后,沟通河川就与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同样重要了。网络配图秦时长江涨潮,江水随自然河流流向镇江、丹阳交界处,至丹阳新丰附近遇丘陵而止。...
· 秦始皇曾改地名断“王气”但还是出了三个皇帝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总担心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别人给抢了去。当他听方士说,统治天下者,皆因祖陵葬在龙脉上。于是,为了使他的统治能够绵延千秋万代,秦始皇想尽了各种招数在全国各地来挖掘龙脉,以避免有人再度称王称帝。但是却事与愿违,造成了天怒人怨,天下大乱。很快,人们揭竿而起,奋起反秦,秦朝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王朝。网络配图春秋战国时代,丹阳是楚国的属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平定楚国江南地带,并设置会稽郡,管辖今江苏东南部和浙江东部,丹阳也被改为了云阳县。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云阳县邑,不知让秦始皇费了多少心思,甚至不惜代价地来破坏此地的“王气”。原来,秦始皇这样做是有他的原因的。当初,他在东巡路过丹阳境界时,随从史官便占卜称:云阳有“王气”。因而,秦始皇很是害怕丹阳会出皇帝来争夺他的江山,所以就立即下旨来破掉丹阳的“风水”。网络配图这其中的一个“举措”,就是将带有“王气”的“云阳”县名...
· 管仲预见
齐桓公最得力的宰相管仲不幸得了重病。齐桓公前往探视。管仲望着齐桓公欲言又止。齐桓公问道:“你的病看来不轻,要好好休养,不必为国事烦忧,如果有什么不放心的事,就请说出来。”管仲见齐桓公态度诚恳,便忧心忡忡地说:“好吧,既然主公愿意听,我就说出来自己的担忧。”齐桓公问道:“仲父,不知你为什么担忧?”管仲说:“但求主公今后不要重用易牙、竖刁、常之巫、公子启方几个人,最好让他们远离您的身边。”齐桓公说:“这我就不懂了,像易牙这样的人连自己的孩子都肯煮了给我吃,像竖刁这样的人为了在我身边侍俸,宁可自阉当太监,而常之巫有测生死祸福的能力,可以帮助我逢凶化吉,至于公子启方多年追随我,连父亲病故都不肯离开我去奔丧,这些人如此忠心耿耿,怎么用得着去提防呢?”管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主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一个人连自己的亲骨肉都能不爱怜,都肯杀死,难道他不会杀主公吗?一个人连自己的身体都肯残害,难道他不会...
· 朱元璋见过真龙脉吗?他为什么要斩断龙脉?
相传,元末时期,刘伯温跟随朱元璋四处打天下,有一次,他们来到了平度这个地方,刘伯温非常肯定的说:“此地下坐于海,上际乎天,这座山下必出真龙!”朱元璋听了不高兴,因为他想当皇帝,可刘伯温却说什么真龙天子会在这里出现,这不就是说他当不了皇帝的意思吗?朱元璋问刘伯温:“将来我要打下这片天下,做真龙天子,若是这里再出一位真龙天子,我难道还要给他让位不成?”刘伯温知道朱元璋心中担忧,他想了想,对朱元璋说:“山下龙气聚集在城东十二里出,若想毁了这真龙天子,那就在城东挖一口深井即可,龙气一泄,就不可能再出真龙了。”朱元璋信任刘伯温,他知道刘伯温本事大,擅长风水占卜之事,听刘伯温这样说,他放了心,回去就派官兵在城东十二里挖井。当官兵们挖井挖到三尺深的时候,井里就有水珠和水气开始冒出来,看上去非常神奇。刘伯温看出这龙脉不是那么好破的,它已经成了气候,于是他又向朱元璋献上一计,这一次需要用大块大块的石条把这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