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此人不死曹操必能,诸葛亮也无可奈何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91
转发:0
评论:0
此人不死曹操必能一统天下,诸葛亮也无可奈何,有人说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辅助自己的主公刘备称霸一方,到

  有人说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辅助自己的主公刘备称霸一方,到最后可以打得强大的魏国不敢南下一步;也有人会说是司马懿,因为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唯一的敌手就是司马懿,司马懿也使得自己的家族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后的大赢家。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三国第一谋士其实另有其人。最经典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就是对于郭嘉最好的褒奖。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郭嘉到底有多厉害呢?

网络配图

  郭嘉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在郭嘉38岁之前,为曹操擒吕布、灭袁绍的军事活动中屡出奇策,可以说曹操最初在北方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采纳了郭嘉的计策。其实郭嘉最初是在袁绍手底下做事的,但是郭嘉在加入袁绍阵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敏锐的察觉到,袁绍此人好谋寡断并且气胸狭窄容不得人才,于是毅然离开了袁绍。后来的结果也证明了郭嘉的远见卓识。郭嘉本着没有贤主不再出山的原则一直赋闲了六年,直到后来曹操最器重的一位谋士戏志才病逝。这时曹操迫切地需要一位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曹操要求荀彧为自己找一位谋士,荀彧就把自己的老朋友郭嘉举荐给曹操。

网络配图

  郭嘉曹操的初次相遇是一次美丽的相遇,这直接就促成了曹操在北方的迅速壮大。这一次的相遇,彼此都找了自己迫切需要的主公和谋士。郭嘉深刻地理解了曹操雄霸天下的战略方针并积极地履行曹操的意愿。在灭袁绍之前,郭嘉建议曹操先要除掉吕布这个隐患。正当吕布坚守不出而曹操有无心再战的时候,郭嘉坚持一定要一鼓作气杀掉吕布才可以。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就急攻捉拿了吕布。

网络配图

  郭嘉的政治生涯无疑是光彩夺目的,使得曹营的其他谋士都黯淡无光。但是天妒英才,郭嘉38岁就病逝。曹操随后就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也说“倘若郭嘉在世,我也不至于有这样的结果。”

  开国领袖也对郭嘉多有褒奖“足智多谋,才识超群,功绩卓著。”假如郭嘉不死,诸葛亮也许真的不会达到这样的成就,曹操的统一天下也许不会只是一个梦想。但历史不会有假设,诸葛亮和郭嘉谁强谁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要是此人不死,项羽未必能破秦军,秦朝也不会这么快灭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虽然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但若无蒙恬、王翦等人的辅佐,也未必能够那么快统一全国。其中的蒙恬,是秦始皇最为信任的战将,甚至要高于对王翦的宠信。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他的爷爷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从小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蒙恬胸怀大志。在秦始皇征战六国的时候,蒙恬已成气候,并在攻齐国的时候立下战功,被拜为内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大臣和将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听到蒙恬的名字就吓得不行。不仅率兵抗击匈奴,还带人修筑长城,为防御匈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蒙毅法治严明,不畏惧权贵,满朝文武官员,无人敢与之争锋。有一次,宦官赵高犯了大罪,蒙毅早就厌恶赵高,就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职。最终,...
· 曹操旗下最厉害的鬼才此人不死诸葛亮不敢出山
郭嘉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可以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而刚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卧龙诸葛亮刚好追随刘备出山。由于郭嘉的才华,使许多人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看法。他的才华不是贾诩、荀彧、荀攸、程昱可以比得了的,如果他还活着的话,曹操不一定能,但应该至少能少了很多弯路,曹操对郭嘉的信任甚至大于夏候兄弟。网络配图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袁公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网络配图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
· 此人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若他不死必可成帝业
荀彧字文若,河南许昌人,是曹操帐下的首席谋臣,论其重要程度,放眼三国,也许只有诸葛亮之于刘备可比。刘备无诸葛,无以白手起家,与曹孙鼎足三分,曹操无荀彧,亦不复为北方之雄。网络配图然而,在曹操基本平定北方之后,曹操与荀彧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且公开化。曹操之所以在后来南征过程中失利,尤其是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于孙刘联军,现在分析原因或许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或许就是曹操与荀彧矛盾的公开化,荀彧不再支持曹操,曹操内心开始讨厌荀彧,《三国志》中称曹操“由是心不能平”。网络配图最后的事大家都知道,荀彧病重,曹操赏赐给荀彧一个空的食盒,然后荀彧就服毒自杀了。荀彧究竟为何自杀?后人对其有诸多猜想。一、曹操送的空饭盒,就像是送给荀彧的一座棺材,荀彧会其意而自杀?二、曹操告诉荀彧,你忠于的汉朝只是一个空盒子,毫无意义。但曹操与荀彧关系的破裂,究其根源,是两人此时的奋斗目标出现分歧。原来荀彧之所以全力辅...
· 曹操曾说过得此5人:必能称霸统一于三国乱世
曹操虽生性多疑,但是其于发现人才、爱贤才、惜才是别人不可比的。他提倡“唯才是举”,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在曹操那里谋得一官半职。郭嘉、程昱、荀攸等就是这样成为曹操手下谋士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其帐下的大谋臣都有哪些!网络配图一荀彧,关键词:体大思精,总统后盾曹操:得此5人,必能称霸于乱世!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称号。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这里的“王”,恐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君主”、“君王”,它的内涵更偏指“王道”,即依靠“圣王仁义教化”治理国家的方式。当然,我个人认为纯粹的“王道”是不可取的,乱世治世都不可以,尤其是在乱世。二荀攸,关键词:传奇完人,战术大师荀攸这个人非常聪明,他十三岁的时候就能察言观色,竟发现了一个深藏不露的杀人在逃犯!年轻的时候,这小子更加有胆识。董卓烧毁洛阳迁都长安之后,他曾经主谋刺董,并计划辅佐皇帝、号令天下,成就齐桓晋文的霸主之业!显...
· 赵武灵王赵雍是怎么的一个人他若不死秦国未必能那么快
赵武灵王赵雍是怎么的一个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从帝王个人能对对国家贡献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赵武灵王在战国时期是一个骄傲的存在。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个君主应该是秦昭襄王,战国时期在位最长的君主是秦国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活了75岁,在位56年,在秦昭襄王时期,正是秦国东出制霸的时代,但是秦昭襄王第一是时代好,经过商鞅变法和秦惠文王的积攒,秦国家底特别丰厚,特别是秦昭襄王前四十多年都是宣太后和魏冉执政。赵武灵王就不一样了,赵武灵王十五岁年少登基时,赵国本身就弱小,再加上内忧外患,在战国时期一直处于任人宰割的小国,当赵雍继位的时候,秦、魏、楚、齐四个当时的大国看赵国少年继位,都想图赵。但是赵雍命令全国,随时准备战斗,并且联合韩、宋形成一个三国同盟,准备一同对抗大国的侵吞,除此之外,赵雍让越国牵制楚国,并且让娄烦去攻打燕国和中山,使各国图赵的野心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