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太武帝拓跋焘的雄才堪比汉武帝 却一生争议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9
转发:0
评论:0
太武帝拓跋焘的雄才堪比汉武帝却一生争议,若说北魏鲜卑帝国最有本事的帝王,一定得是太武帝拓跋焘了。但凡谥号带“武”的,

  若说北魏鲜卑帝国最有本事的帝王,一定得是太武帝拓跋焘了。但凡谥号带“武”的,多是雄主,譬如汉武帝,一生致力开疆拓土。而我们这位太武帝的武功,似乎与前人也大有相当之势。

  当然,我们还是先翻开太武帝的“从业”履历一看:拓跋焘为明元帝拓跋嗣之子,这明元帝,前文已经提过,因父母失和家庭破裂,患上了忧郁症,没当几年皇帝就早逝了。如是,十五岁的拓跋焘就势登基了。

1.jpg

网络配图

  拓跋焘即位的时候,北魏帝国政局其实是不太稳定的。譬如,帝国北面有个叫做柔然的野蛮部落,一直就是心腹大患,也趁着新主初立,引兵来犯了。强敌来犯,怎么办?打呗!这拓跋焘年纪虽小,倒也沉着冷静,整了整衣冠,御驾亲征了。这一战,可谓拓跋焘的成名之战,柔然军主力几乎全歼。踩着柔然的肩膀,拓跋焘一跃而起,朝着雄主的名头狂奔而去。至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后二十多年的执政生涯里,拓跋焘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而北方诸国,如夏、北燕、北凉等国,依次成了拓跋焘铁蹄下的炮灰。

  统一了北方,拓跋焘自然将矛头指向了南方。当时南朝在宋文帝治下,军事、经济、民生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史称“元嘉之治”。如此,两大帝国的碰面就在所难免了。当然,碰面绝非只是握握手见面说声“嗨”再见说声“拜”那种,兵戈相向是必然的。

  这注定是场残酷的厮杀,两国大概经过了三场大规模的你死我活的PK,南朝宋终于熬不住了,一溃千里。而宋帝国原在江北的一些根据地,尽落入北魏之手。但对于这些城池,拓跋焘似乎也无心打理。但也终究得处理吧。于是,拓跋焘下达指令:能带走的,都带走,不能带走的,活物杀掉,房屋烧掉。烧光、杀光、抢光,这应该就是太武帝版的“三光政策”吧。一番耀武扬威之后,原南朝宋治下的江北地区,成了白骨遍地的“无人区”。“千里无鸡鸣”、“念是断肠人”,大概有如此景。宋帝国至此元气大伤。

  这都是太武帝的战绩,尽管其间包着层层裹裹让人作呕的。

2.jpg

网络配图

  但的事,还没完。

  刚才说了,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帝国,治下的鲜卑人和汉人自然是有矛盾的。拓跋焘是个雄主,自然也有一定手段,对一些汉人也摆出怀柔拉拢的姿态,但多是知识分子。但对于其他处于社会底层的汉族人民(也不全是汉族,还包括其他被征服的民族),多采取歧视性的高压政策。于是,一些地方起义也时起彼伏,但在“英明神武”的太武帝面前,却始终折腾不出多大动静,被了,涉嫌参与起义的,无论军民,悉数杀死。

  除此,太武帝对地方宗教也采取高强度的压制政策。譬如佛教,当时在北魏颇为流行。这劝人向善的法事,似乎同拓跋焘一生嗜杀的风格相冲。怎么办?强制取缔。当然,取缔的原因,倒也不全是佛家向善的理念,主要原因应该还有二

  一、佛家宣讲神鬼之事,淡化了皇家权威(太武帝大概寻思着,这人民究竟是该拜佛了还是该拜我?)

  二、北魏佛教徒规模众多,致使国家可控制的户籍人口减少,对劳动生产起到负面影响

  事也凑巧,在太武帝起意之时,恰在一些寺庙里发现了起义军私藏的刀械。这下,不是宗家问题了,而是关系到北魏国的安全。至此,太武帝下诏灭佛,宣布佛教为邪教,并在各地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关闭寺院,禁止佛教在北魏的传播。至于佛教徒,强制还俗,若遇抵抗者,坑杀。

501225148.jpg@100q.jpg

网络配图

  譬如神话文学作品《西游记》里,如来佛祖讲法之时曾有这样一段:“那南赡部洲者(中华大地),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多半就是讲他。

  至于太武帝的人生结局,其实也颇有离奇,竟和一位不起眼的太监绑在了一起。这位太监,名叫宗爱,此人“天性险暴,行多非法”。干多坏事的人,当然总是夜长梦多惶惶不可终日,而这宗爱,总担心暴虐的太武帝终有一天找自己算账。索性,趁着皇帝熟睡之际,背后给了一刀,另立新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
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有功有过,不失英雄本色。在汉武帝54年的皇帝生涯中,先后宠爱过的有五个女人。陈阿娇,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这五个女人与他的故事可以写一本大书。能在后宫脱颖而出,夺得圣宠,当然有她的本色。网络配图李夫人因为哥哥李延年和平阳公主的推荐,她成了汉武帝的妃子,但是真正得宠,却要靠她自己。她有什么呢?李夫人不仅有着倾城倾国的美貌,而且精通音律、能歌善舞。《汉书·外戚传》称其:“实妙丽善舞”。她抓住机会,在平阳公主和他哥宫廷乐师李延年安排的酒宴上一展身姿。因刘彻自幼喜爱音乐与歌舞,对于这样一位脾性相投、深谙其好的妃子,自然深深喜爱。自从有了李夫人,武帝对宫中上千佳丽再无兴趣,终日相伴左右,李夫人宠冠后宫。东晋葛洪在《杂记》中记载:“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李夫人玉簪导致“长安玉贵”,引领时尚佳话。李夫人心思缜密、聪慧绝顶,深悉欲...
· 汉武帝晚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晚年做了哪些蠢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那都是一代牛人,伟光正的事儿太多,比如汉武帝四十年如一日,把匈奴龟儿子打得基本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乖乖的到鸟不拉屎的漠北喝西北风,神经兮兮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咱就不说了,只说说晚年的汉武帝,到底都干了哪些蠢事儿,或能对当下的延迟退休大讨论有所帮助。因幻觉斩杀门卫官征和元年,也就是前92年的某一天,于建章宫打坐养神的他忽然发现一白衣男子带剑闯入龙华门,他大吃一惊,连忙叫卫士赶来护驾。卫士们闻讯赶到,鸡飞狗跳的在宫里宫外搜了几个时辰,也没见半个人影。大家把结果上报给武帝后,他老人家龙颜大怒,声色俱厉的责骂不止,下令立即“斩门候”,谁叫他没看好大门,让幻影溜了进来!又“发三辅骑士大搜上林,闭长安城门索,十一日乃解”。长安了十一天,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抓到。其实也不必抓了,刘彻老眼昏花产生了幻觉。关键是,这一年汉武帝才多老?满打满算64岁而已,生活在今...
· 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为何要对他一忍再忍
汉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他是西汉时期的第七位帝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战略家和政治家。汉武帝十六岁的时候登基为王,他不仅在战略方面有独到的认识和领悟,同时在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造诣,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帝王。汉武帝在位期间一直都致力于开拓疆土,在汉武帝的统治下,国土面积也得到了扩张,周围很多邻国都一一臣服于汉武帝。汉武帝很重视人才,而且他和以往的帝王不同,他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不会重视人才的出身,只要他们可以为自己所用,那么汉武帝就会给予重用。而对于异己者,汉武帝也不会心慈手软,这样一位勇猛善战的帝王一生居然也有惧怕的人,这个人就是汲黯。汲黯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大臣,他为人很耿直,发现汉武帝有了错误的决定之后,马上就会出面给予指正,而他言辞犀利,有的时候也让汉武帝非常吃不消。有一次东越地区开始了内乱战争,汉武帝其实一直都忧心于东越地区,所以就委派汲黯去当地视察一下情况,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武力来...
·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雄才汉武帝
汉武帝,名刘彻,生于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6年),卒于后元二年(前87年),景帝中子。前元四年(前153年)被立为胶东王,前元七年(前150年)被立为皇太子,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景帝去世,刘彻即位,以第二年为建元元年,创历代帝王有年号之始。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国策略,国家欣欣向荣,一片繁荣景象。他不愧为我国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即位不久,便下诏书,要求丞相、御史、列侯等各级官僚,推举贤良方正、敢于直言进谏的读书人到朝廷做官。同时,还鼓励天下吏民直接给皇帝上书,提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汉武帝求贤若渴,对于所上奏章,大都认真阅读,并从中选拔出不少有才干之人,如董仲舒、主父偃、严安、朱买臣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再次下诏,命举贤良文学上书对策,董仲舒在所上《天人三策》里提出统一思想的主张,要求将那些不符合儒家六经...
· 大揭秘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
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有功有过,不失英雄本色。在汉武帝54年的皇帝生涯中,先后宠爱过的有五个女人。陈阿娇,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这五个女人与他的故事可以写一本大书。能在后宫脱颖而出,夺得圣宠,当然有她的本色。网络配图李夫人因为哥哥李延年和平阳公主的推荐,她成了汉武帝的妃子,但是真正得宠,却要靠她自己。她有什么呢?李夫人不仅有着倾城倾国的美貌,而且精通音律、能歌善舞。《汉书·外戚传》称其:“实妙丽善舞”。她抓住机会,在平阳公主和他哥宫廷乐师李延年安排的酒宴上一展身姿。因刘彻自幼喜爱音乐与歌舞,对于这样一位脾性相投、深谙其好的妃子,自然深深喜爱。自从有了李夫人,武帝对宫中上千佳丽再无兴趣,终日相伴左右,李夫人宠冠后宫。东晋葛洪在《杂记》中记载:“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李夫人玉簪导致“长安玉贵”,引领时尚佳话。李夫人心思缜密、聪慧绝顶,深悉欲...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