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深受曹操重用的荀攸“十二奇策”是否真存在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8
转发:0
评论:0
深受曹操重用的荀攸“十二奇策”是否真存在,《三国志魏书十荀攸传》中写到“公达前后凡画十二奇策”,“十二奇策”可以说是荀

  《三国志魏书十荀攸传》中写到“公达前后凡画十二奇策”,“十二奇策”可以说是荀攸这一人物最大的亮点之一,只不过遗憾的是,史书记载“唯(钟)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那么,是否真正存在“十二奇策”。我们从《荀攸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还是这一句话:“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不得尽闻”这一句话写得颇有味道,关键在于这个“尽”字,也就是说,荀攸的“十二奇策”有部分还是保存流传下来并为同僚所知的。可是,又有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保存下来的“十二奇策”有哪些内容?笔者认为,这就必须从《三国志》的零星记载中去寻找,同时,也是接下来要谈的问题,如果“十二奇策”存在,那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笔者翻阅了《武帝纪》和《荀攸传》,针对荀攸的生平,进行大胆猜想,根据荀攸的早年经历和之后在曹魏阵营中的位置,“十二奇策”不会是关于政治方面的经验和方略,而应该主要是关于曹魏军事方面的思想和总结。《荀攸传》中荀攸的身份十分明确——“谋主”,即阵前军事顾问,也就是总参谋长。史载曹操上书朝廷称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往,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此外,《三国志》相关普遍记载荀攸也多是以为军师、谋主的身份出现。直到较为后期才转为军中典选、刑狱和监军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荀攸晚年虽然退居了早年的前线划策,但是基本上还是和军事有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荀攸的大半时间是跟军事息息相关的,因此,所谓“十二奇策”应当也是关于军事方面的一些思想和总结。

  我们阅读《荀攸传》可以找到一些具体的实例,如攻打吕布时,利用沂水和泗水进行水攻,这是孙子十三篇中火攻篇的一种化用,即利用自然力量打击敌人。还有关于官渡之战斩颜良、文丑的策略,分别体现了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的军事思想。由此,我可以更加肯定,“十二奇策”是关于曹魏早期军事思想和策略的总结。根据荀攸晚年的职务,笔者猜想“十二奇策”也许也包含了相关军队建设方面和军中实务的内容。 

  《荀攸传》的记录是由于钟繇未能够及时整理而导致了“十二奇策”的未传。裴松之在作注解的时候否认了这一观点,认为,荀攸死后十六年,钟繇才去世,时间如此之长,不可能完成不了整理。笔者是认同裴松之的这个观点的。因此,“十二奇策”要么子虚乌有,要么就是另有原因。前面分析了,通过史料的记载和人物生平,“十二奇策”应该却有其事,那么,也就是剩下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十二奇策”的未传另有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和荀攸的性格有关,我们可以看史料的记载:  

2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这和荀攸历经了东汉后期政局的大变革加之其个性生来就沉稳、低调,对于所谋划和总结的相关军事理论和思想并没有想要积极主动去宣扬。

  《荀攸传》载荀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弟子莫知其所言。”这就可以看出,荀攸的个性深沉,对于当时复杂的环境,他普遍采取的是一种默默合作的态度,因此对于自己的贡献他没有刻意去强调。此外,在经历了自己叔父荀彧的死后(两者之死相差仅2年),荀攸作为荀氏宗族亦会更加谨慎。我想,“十二奇策”未传在这一点上大概体现出来的是荀攸关于自身和荀氏宗族保全的角度。

  第二,荀攸对于军事和天下的趋势有过思考。

  我个人认为,在经历了东汉后期政治大变革和连年征伐之后,荀攸虽然对于军事理论和治军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但是,大概意识到了兵者不详,希望能够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使整个天下归于统一,故而未将自己关于军事方面的理论和谋略流传下来。“十二奇策”未传在这一点体现出来的则是荀攸对于天下大势的一种理性思考。

  由此,笔者认为“十二奇策”不传,一则是钟繇并不完全知道“十二奇策”所有的内容,二则是荀攸授意钟繇不要将“十二奇策”传下来。 

  第一是曹操注孙子和“十二奇策”。

  众所周知,曹操也留下了自己关于军事理论的著作,那就是曹操注孙子十三篇,有的地方也称所谓《孟德新书》。这里,笔者不由把“十二奇策”与曹操注孙子联系到了一起,通过阅读《武帝纪》和《荀攸传》,可以大胆猜想,“十二奇策”和曹操注孙子是否存在联系,亦或是存在交集。因为无论是“十二奇策”还是注孙子,都是关于军事思想和谋略的总结,这二者不谋而合,是否荀攸的“十二奇策”被曹操采纳和借鉴故而有了所谓的《孟德新书》,笔者觉得这十分值得玩味。  

3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是“十二奇策”是曹魏军事思想的代表和合集。

  曹操早期的谋臣众多,在阵前效命的除了荀攸著名的还有郭嘉等,我猜想,所谓“十二奇策”,虽然主体是荀攸,但是,是否还参杂了其他谋士的军事策略和思想,甚至于曹操本人的军事思想和谋略。如果真是如此,以荀攸的个性是不会将这样集团的智慧列为自己的贡献而后传的,这种假设是说得通的。由于荀攸是曹魏早期的参谋总长,贡献最多,因此将“十二奇策”划入他的传下,也未尝不可。或者说“十二奇策”是荀攸挑头来进行谋划的,属于集团的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深受曹操重用的荀攸他的十二奇策是否真存在
《三国志魏书十荀攸传》中写到“公达前后凡画十二奇策”,“十二奇策”可以说是荀攸这一人物最大的亮点之一,只不过遗憾的是,史书记载“唯(钟)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那么,是否真正存在“十二奇策”。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从《荀攸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还是这一句话:“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以尽闻也。”“不得尽闻”这一句话写得颇有味道,关键在于这个“尽”字,也就是说,荀攸的“十二奇策”有部分还是保存流传下来并为同僚所知的。可是,又有一个新的疑问,那就是保存下来的“十二奇策”有哪些内容?笔者认为,这就必须从《三国志》的零星记载中去寻找,同时,也是接下来要谈的问题,如果“十二奇策”存在,那么,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笔者翻阅了《武帝纪》和《荀攸传》,针对荀攸的生平,进行大胆猜想,根据荀攸的早年经历和之后在曹魏阵营中的位置,“十二奇策”不会是关于政治方面的经验和方略,而应该主要是关于曹魏...
· 荀攸献十二奇策给曹操荀攸的性格和品质
三国荀攸三国荀攸,出生于公元前157到214年,他是现如今的河南许昌人士。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荀攸跟随曹操,是曹操手下的一名谋士,也是曹操另一个谋士——荀彧的侄子。荀攸被曹操成为了“谋主”,擅长克敌战术和军师的策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荀攸的能力。荀攸图片荀攸掌权时期曾任命为黄门侍郎,因为暗杀董卓失败后被抓入监狱。荀攸出狱后便弃官回家。但是在曹操迎接天子入京城的时候,荀攸的机会来了,他被曹操任命为军师。荀攸非常聪明的把握了这次机会。随后帮曹操出谋划策,在曹操讨伐吕布的时候,荀攸见情况不对,便叫曹操退兵。随后曹操讨伐袁绍的之时,荀攸想到的就是断绝袁绍的粮草,便派徐晃烧了袁绍的粮草,随后曹操一举拿下了袁绍,立下了大功。荀攸帮助曹操打赢了好多场战争,并帮助了曹操建立了魏国。曹操成王之后,便封了荀攸为尚书令。在公元214年,荀攸在跟曹操讨伐的路上去世。可见荀攸的生平跟随着曹操立下了无数次汉马功劳,被曹操...
· 荀攸功绩:曹操为何认定荀攸才是曹营的第一谋士
在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心中,曹魏第一谋士是郭嘉,其实不然,正史当中真正被时人认可,建立众多功勋的曹魏谋士乃是荀彧、荀攸两位。在《傅子》(作者为曹魏名士傅玄)有记载:“或问近世大贤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者也。’”在傅玄看来,汉末三国以来,有能够称得上大贤,称得上真正的君子的只有两位,那就是荀彧和荀攸两叔侄。而荀彧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仁德。曹操常年在外领兵,将朝中日常事务交给荀彧管理,荀彧能够以仁德行事,选拔人才公平公正,对曹操能够直言进谏,不阿谀奉承,面对危急情况出谋划策应对得当。傅玄赞叹,当年孟子曾经说五百年之后当有王者兴起,当时必然会有贤人出山辅佐君王,那说的就是荀彧啊。荀彧是当之无愧的曹魏第一重臣。不过,荀彧就仿佛刘邦时代的萧何,更多的是在后方管理朝政,常年追随曹操出征的还是荀攸。《三国志》记载:“是时(官渡之战)荀攸常为谋主。”曹操一统北方最为重要的战役...
· “七十二疑冢”是否存在?枭雄曹操到底身葬何处
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个生性多疑的枭雄为防吕伯奢毒害自己,吕伯奢全家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语,凶残多疑可见一斑。这样一个人,死后自然害怕别人来挖掘自己的墓室打扰自己。传说曹操下令在邺城设立了“七十二疑冢”,那么此事是否为真呢?网络配图1.传说中有“七十二疑冢”《三国演义》不仅把曹操、诸葛亮、刘备等人的形象突出表现出来,而且通过写作艺术手法渲染出诸多神秘色彩。《三国演义》还将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事情广为流传。关于曹操的疑冢最早可见于一首诗: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馀机至垄丘。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此诗仿佛从侧面印证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可是曹操已死,历经1800多年了,曹操究竟葬在哪里,陵墓是否还保存完整,曹操给我们留下了重重谜团。网络配图2.结合实际,理论分析“七十二疑冢”回到三...
· 荀攸和荀关系
荀攸与荀是从叔侄关系,荀是荀攸的叔叔,但荀攸比荀年长5岁。但是叔侄俩很明显俩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荀是保皇派的,荀攸姑且称之为实务派的,和华歆、王朗一样。在曹营众谋臣中,荀攸和荀、钟繇三颍川同乡不仅同时出道,又相互举荐,实为名副其实的曹魏开国三大肱股。其中荀为汉尚书令镇守许都达十七年,打理国家后勤事宜,全尽萧何之能,并多有战略性建议;钟繇任司隶校尉亦长达十余年,督关中古二都,确保曹操身后平安,后又为大理、相国;荀攸则在前线为军师(包括中军师)供职十八年,期间除了参与军事谋议,还负责军中典选举、刑狱及监军的任务,其功和能虽不及荀,但绝对是要高于钟繇、程郭,有曹操评价二荀言:“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于是有了荀令君、荀军师一说,荀攸也为尚书令,曹操又言:“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二荀令君便成了时人的一段佳话。由中军师荀攸、前军师钟繇、左军师凉茂和右军师毛d...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