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同为帝王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差距究竟在哪儿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5
转发:0
评论:0
同为帝王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差距究竟在哪儿,在历史学家那里,隋炀帝杨广是一个被贴上亡国暴君的标签、遗臭万年的皇帝;而唐太

  在历史学家那里,隋炀帝杨广是一个被贴上亡国暴君的标签、遗臭万年的皇帝;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一位顶着千古明君的盛名、为历代歌功颂德的皇帝。两人看似遥不可及,但实际上,隋炀帝曾经离成为唐太宗那样的盛世贤主非常近,在文治武功方面,隋炀帝的能力也并不逊于唐太宗。

  一样英姿飒爽的青年英主

  隋炀帝年少时就展露出过人的军政才华。年仅20岁时,他被父亲隋文帝杨坚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一举平定偏安江南的南朝陈国,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混乱时代,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统一,可谓意气风发。

  唐太宗也是少年英主,自幼就通晓军政之事,并施计巧逼父亲李渊于晋阳起兵,举起反隋大旗,并一直担当唐军南征北战的主力军,对唐王朝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开创之功。

  而且,隋炀帝还有比唐太宗更胜一筹的创举。他刚当上皇帝就不遗余力地开始了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等规模巨大的工程。这些工程虽然有滥用民力、过于奢靡铺张之嫌,但是对中国南北的沟通,对中原统治的巩固,对中国经济重心由关中到中原再到南方的转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力,体现了隋炀帝的远见卓识。

隋炀帝

网络配图

  影响中国千年的科举制也是隋炀帝的创举。科举制虽有天然弊端,但是其重视才学而不重门第的选官方式,给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极大地扩大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对封建王朝的兴盛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唐太宗在创举方面就相对有所欠缺。他做的只是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隋代制度进一步完善,合并州县,整修隋朝荒废的水利事业,力促农业发展等休养生息的事业。

  旗鼓相当的开疆拓土之功

  开疆拓土是隋炀帝一生的事业。他一登基就举兵大败契丹,随后,又攻灭了吐谷浑,向西开拓了数千里疆域,将今天的青海省大部纳入中原王朝的正式行政区划中,完成了以往中原帝王从未实现的事业。此后,他亲率大军远赴河西走廊的大漠边关张掖郡进行西巡。这次西巡在历史上绝无仅有,隋炀帝也成为历代中原帝王抵达西北最远的一个。这次西巡威震边疆各国,使其纷纷臣服。直到隋朝即将灭亡的前夕,仍有为数众多的藩国臣服于隋,可见当时威力之盛。

  唐太宗则完成了对的决定性胜利,不过,唐太宗并没有像隋炀帝那样,一味地采用武力征服,而是对边疆民族实行民族自治、和亲、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等安抚政策。这也使他获得了边疆民族的更大尊崇,并获得了“天可汗”的称号。这也体现了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区别,虽然唐太宗拓疆不及隋炀帝,但其在政策上的智慧胜出一筹。

隋炀帝

网络配图

  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差距

  隋炀帝之所以没能成为受世人景仰的圣君,要从唐太宗最为后人推崇的知人善用、纳谏如流说起。

  正因为唐太宗的善于纳谏,他的身边才有大批谏臣、能臣涌现,这也体现了唐太宗作为政治家的博大胸怀,放宽言路,利于进取。

  隋炀帝在历史上留下的却多是嫉贤妒能的故事。其实,隋朝历经隋文帝开皇之治的开明统治之后,能人志士很多,但是隋炀帝对朝中贤臣心怀忌惮,只是一味严防位高大臣的膨胀。他认为朝中谏臣只是想通过进谏博取政治名声,对其极为反感,稍有不顺就会以各种借口将其治罪。言路的堵塞让皇帝难以准确了解下情,使其种种举措都建立在不适当的民情、民力之上,因此招致民怨沸腾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难以承受的国力之伤

  隋炀帝只是隋朝第二代皇帝,虽然经历上一代开皇之治的盛世,但是这个刚刚结束几百年大分裂的王朝,还太年轻,虽然隋朝的国库已够丰盈,但是这个王朝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在人力、物力、军力、人心向背上的积累还远远不够。

  隋炀帝显然没有考虑到长期战争对社会带来的破坏力和民众的承受力,就像一个无知的“富二代”一样,仰仗着上一辈积累的巨大社会财富,从一登基就肆无忌惮地进行无休止的战争。的确,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而来,大隋的江山越来越广阔,但是大隋短暂积累的国力,却难以承受战争之重。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大隋的子民陷入难以想象的贫困与无比沉重的徭役深渊,的星火随时可燃,而高高在上的隋炀帝却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站到了火山的顶端。

隋炀帝

网络配图

  随着不堪其苦的百姓揭竿而起,这个还没形成深厚底蕴的年轻王朝,并没有像历史上那些经过几代累积的王朝那样,经历几次危机还能残喘,而是很快就失去了凝聚力,变成一盘散沙。随着隋炀帝被部下逼死,大隋就二世而终,而逼死隋炀帝的正是从前朝刚转化过来不久的贵族势力。

  反观唐太宗,同为第二代皇帝,却深刻反思了隋朝短暂而亡的历史教训,领悟到君民的鱼水关系,施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恢复隋末遭到破坏的社会经济,在他执政时期,国家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为日后大唐到达“开元盛世”的顶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局无关道德

  作为亡国之君,隋炀帝常常被后代史家拿其个人品性说事。隋炀帝的个人品格的确一直为后人所不齿,不管他弑父登基的宫廷传闻是真是假,他总是洗脱不了沾血的嫌疑,再加上其调戏父亲嫔妃的艳闻,以及其奢靡的性格,就让后人毫不犹豫地给他的品行下了定论,就是道德沦丧,毫无廉耻可言。

  但其实,古代帝王不奢侈者甚少,而弑亲夺权的也大有人在,在这方面,隋炀帝不算最无耻的一个。就算是一代明君唐太宗,其登基之路也是充满气味的。但这些却极少被后世史家提及,甚至有意回避,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对比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的事,实际上这两人可以比较的地方很多,也很发人深省。在为本朝平定天下方面,李世民战功赫赫尽人皆知自不必说,杨广也有平陈的很好的成绩单。那时杨广以晋王身份率军出征,51.8万兵马、50位总管,皆由杨广统一指挥。军事行动方面固然有高颎等参谋决断之功,但杨广作为统帅的作用恐怕也不能简单地一笔勾销。对本朝的战功,李世民更大。隋炀帝与启民可汗一度将双边关系提升至蜜月期,直到启民可汗去世以后,双方关系恶化。对吐谷浑的征服,使得今天的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历史上首次置于中原王朝的行政管辖之下。唐太宗对东的的战争取得...
· 隋炀帝与唐太宗的对比
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一个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个是反面教材遗臭万年。因为李世民对于唐朝的特殊功绩,唐朝人留下来的有关记载与评论99%都是赞扬歌颂,而杨广被视同亡国之君,身败名裂,唐朝人留下关于他的记载都是谩骂和攻击,连隋炀帝这个谥号也是唐朝恩赐的,充满贬义。本文比较一下两人的历史功过,并非多余的事,实际上这两人可以比较的地方很多,也很发人深省。在为本朝平定天下方面,李世民战功赫赫尽人皆知自不必说,杨广也有平陈的很好的成绩单。那时杨广以晋王身份率军出征,51.8万兵马、50位总管,皆由杨广统一指挥。军事行动方面固然有高颎等参谋决断之功,但杨广作为统帅的作用恐怕也不能简单地一笔勾销。对本朝的战功,李世民更大。隋炀帝与启民可汗一度将双边关系提升至蜜月期,直到启民可汗去世以后,双方关系恶化。对吐谷浑的征服,使得今天的青海的大部分地区历史上首次置于中原王朝的行政管辖之下。唐太宗对东的的战争取得...
· 同为五虎上将,黄忠与赵云的差距在哪里?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这是历史的魅力,今天来讨论“同为五虎上将,黄忠与赵云的差距在哪里?”的话题,或许有您所想了解的答案。汉水之战中黄忠与赵云两员虎将同时与曹军重兵相遇,曹操军中也只是派出徐晃、张郃、文聘这些武艺低于五虎将的人物,出现的结果就是黄忠被困在了重兵之中根本无法脱身,围困黄忠斗在一起的就是徐晃、张郃。而赵云一入阵中就所向披靡,所到之处无人敢挡,徐晃、张郃两员曹军大将却不敢迎战,赵云不仅将黄忠救了出来,而且再次杀入重围救出了张著。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同为五虎将的黄忠与赵云的实力差距到底在哪里?【黄忠的轻敌】黄忠这位低调稳重的老将,魏延一直与他较劲多年,张郃嘲讽他的年龄太老,诸葛亮与赵云都对他表示不放心,天荡山与定军山的两场胜利让黄忠从此天下扬名。也就是这几场胜利让黄忠开始轻敌了,在夜袭曹军粮草时他陆续犯下了三个错误:第一个是面对张郃...
· 揭秘:同为官二代,刘禅与曹丕差距为何这么大?
刘备的亲儿那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葬送了父亲一手打造的蜀汉江山,“乐不思蜀”地甘做囚徒。曹操的儿子,光大了老子的事业,武能治国,文能传世。首先恐怕还是基因的关系。后世公认,曹操是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正面说,叫机智、果敢、有雄才大略,反面说,是狡黠、凶狠、怀狼子野心。而刘皇叔呢,仁厚、宽爱。其次关乎生长环境。曹丕早早地就参与到权力的运作之中,亲历了宫斗的惨烈,对皇权政治的认识极为深刻到位;阿斗幼年倒是随父南征北战,但他经历的似乎只有被人护持逃亡,入蜀后,又冰火两重天,安逸得只知斗鸡走马。网络配图三是政治经验差异。曹丕生长在兄弟争宠的环境下,机变权谋这些政治手段,在他与同胞相互的过程中,即已见识、练就和熟悉了,且组建了自己的智囊和执政团队。而刘禅,蜀汉确立的唯一皇储,一直又被刘备溺爱,养尊处优,静待接班,是铁板钉钉的事,是故缺乏复杂权力争斗的历练,内心尚天真而质朴。四是年龄成熟度的问题。曹...
· 隋炀帝vs唐太宗
如果评选中国历史上十大最有名的皇帝,肯定有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一席之地。杨广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不恤民力而亡国,但大运河功在后世,李世民平定天下,太平天子,文治武功彪炳千古,却有悖骨肉人伦。关于他们的功过不多说了,今天主要看看这两位二公子少年时代表现如何?当时的人又是如何评价他们的?1.身世和长相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是北周最显赫的家族,杨二公子出身显贵,姐姐是北周皇后,父亲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做了皇帝。他完美继承了外祖父北周第一帅哥独孤信的长相,史书记载杨二公子美姿仪,少聪慧,典型的高富帅。李二公子身上流着李虎、宇文泰和独孤信三大柱国的血,又是隋朝的皇亲国戚,家族也显赫一时。李二公子的长相是神采英毅,威武不凡,当了皇帝后大臣第一次见都害怕。比较结果:出身杨二公子略胜,他的晋王是爹给的,李二公子的秦王是和老爹一起打拼出来的。相貌各有千秋,杨二公子偏俊美,李二公子偏英武。2.文采杨二公子从小好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