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5
转发:0
评论:0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

  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擒故纵。可见,兵书的魅力令人折服。

诸葛亮

网络配图

  如今,兵书在国外亦受到热捧,我国古典兵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经”,成为政治家的治国方略、军事家的制胜秘诀、外交家的谈判法宝、企业家的营生之本、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必读书、美国西点军校学员的“口袋书”。对于比国外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早2000年的《孙子兵法》,我们军人更应该拿起这个“传家宝”,让它在建设现代化军队中发挥更大作用。

  兵书之所以如陈年老酒越久越醇香,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强调朴素唯物辩证理念。在吴王阖闾面对星象学“测定”而对攻越举棋不定时,孙武指出:“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他的唯物论思想批驳了天命论。透过兵书中战法战策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分析、研判、综合、推理等思维形式,这些思维能力是不少人在工作实践中所缺乏的。因此,掌握兵书中的思维方式,就能避免看问题鼠目寸光、分析问题以偏概全、解决问题不讲章法。

1.jpg

网络配图

  带兵之道,兵书中早有明示。《孙膑兵法》第六篇《月战》开篇即云:“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将苑》中《哀死》曰:“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道出了带兵的核心——以人为本。《孙子兵法》中提出带兵的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又从反面提出了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兵书中的“爱兵如子”“爱卒如婴”?我们提着灯笼在苦苦寻觅的带兵之道,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3.jpg

网络配图

  兵书中的战略战术是经过无数次流血牺牲总结出来的,其战略战术思想博大精深,堪称精髓。《兵谋》中三十二谋个个都是战略,《三十六计》中计计都是战术。面对战略战术,很多人也许会说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之类的话语,但为什么千年之后毛泽东提出的避实就虚、以迂为直等战法与兵书异曲同工,我们各种方案、预案中的迂回包抄、设卡堵截等战法与兵书不谋而合?答案只有一个——兵书是树,这些战略战术是枝。新时期,古代兵书上的战略战术仍然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所以,我们学习古代兵书,要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把它与信息化有机结合,不断发展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到底从何而来?
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擒故纵。可见,兵书的魅力令人折服。网络配图如今,兵书在国外亦受到热捧,我国古典兵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经”,成为政治家的治国方略、军事家的制胜秘诀、外交家的谈判法宝、企业家的营生之本、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必读书、美国西点军校学员的“口袋书”。对于比国外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早2000年的《孙子兵法》,我们军人更应该拿起这个“传家宝”,让它在建设现代化军队中发挥更大作用。兵书之所以如陈年老酒越久越醇香,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强调朴素唯物辩证理念。在吴王阖闾面对星象学“测定”而对攻越举棋不定时,孙武指出:“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
·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不止为了人心
众所周知,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期,也可以叫做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天下的土地都集中在了外戚豪强和宦官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手中,那么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成为“农奴”般的存在,依附于他们存活,称之为“徒附”。豪强们又从这当中挑选精壮之士,进行武装,从而组成一支保护他们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也是可以继承的私人财产。如此一来的话,整个国家反倒就陷入了无兵可征,无人可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的乱世豪强又纷纷开始用自己的头脑、名望、金钱等手段去吸引天下的英杰,从而来建立自己的军队,我们又称之为“招募”。比如曹洪,这位仁兄手下当时家兵有上千余人,同他关系好的扬州刺史陈温招兵,他轻松地就帮人家装备出了“庐江上甲两千人”。网络配图那么像曹洪这样的地方豪强为何要将自己几代人辛苦打造出来的武装力量交给曹操、刘备、孙坚这样的人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洗白”,挣个出身。当年东汉政权为了黄巾起...
· 七擒七纵:诸葛亮攻心擒孟获
蜀国的南中地区包括四郡,即越靣靣、益州、永昌、牂牁,指今四川南部、云南东北部和贵州西北部一带。这里除了住有汉族外,还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彝”。秦汉以来,由于汉族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南中地区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经常发生反抗活动。刘备占据益州后,为了稳定蜀国的政权,根据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搞好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的方针,采取了一些安抚措施。但是南中的豪强地主和一些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却利用民族矛盾,为了割据一方,举行武装叛乱。后主建兴元年(223年),益州郡(今云南晋宁)大姓雍闿,杀太守正昂,又缚送继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以换取孙权的支持。孙权即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互为声援。雍闿又诱永昌郡人孟获,使之煽动各族群众叛蜀。紧接着,越靣郡(今四川西昌)的叟族首领高定元、牂牁郡(今贵州西部)太守(一说郡丞)朱褒,并皆响应,相继叛乱。南中叛乱是蜀国于夷陵被孙吴打败之后面临的又一严峻局面。然而此时...
· 历史探秘:诸葛亮真的七擒七纵孟获?
导读:七擒七纵孟获,火烧藤甲兵一直都是三国演义里边最受欢迎的情节,这里边诸葛亮化身为真正的神人,奇计百出,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么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到底如何呢?网络配图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的夷、汉民众所敬服,便设法把他捉获。诸葛亮领他观看蜀军的营阵,问他:“此军如何?”孟获不服,说:“以前我不知道蜀军的虚实,所以败。今天你让我观看了营阵,再打我肯定能赢!”诸葛亮便把他放掉,让他回去组织人马再战。就这样一连七擒七纵,当诸葛亮最后一次释放孟获时,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再反叛了!”诸葛亮以这种攻心的战略,成功地平定了叛乱,稳定了南方,使他可以专注于北伐而无后顾之忧。诸葛亮...
· 三国迷团:诸葛亮到底有没七擒七纵孟获?
导读:诸葛亮有没有七擒七纵孟获呢?这段情节在三国中描写的十分传奇,各种计谋都用上了。那么历史上真的有这次事件吗?网络配图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率兵自水路入越嶲,派马忠向东南出兵牂牁(治所在今贵阳附近,辖区包括贵州大部)攻击朱褒,派李恢向南出兵益州(益州郡,治所在滇池,今云南晋宁以东)。诸葛亮一支部队到达越嶲时,本打算在高定部结集时加以打击,殊料高定部下发动军事政变,杀了雍闿及身边部众,另拥立孟获为首领。诸葛亮主力部队击垮高定,并将其杀掉,孟获在内讧之后尚未来得及整合,忽然间折其一臂,只得率部撤退到益州郡。此时,马忠已歼灭牂牁郡朱褒并将其斩之,李恢部先败后胜。五月,诸葛亮率部南渡泸水,进军云南,生擒孟获,随即留下了“七擒七纵”的千古美谈。《汉晋春秋》载:诸葛亮军队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少数民族中威望很高,遂决定生擒感化。活捉后,让孟获查看蜀军阵营,并询问道:“我军如何?”孟获回答说:“过去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