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不走“回头路”
揭秘: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不走“回头路”,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
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
网络配图
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
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
网络配图
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山越岭进入草原,经明安、李陵台、桓州等驿站抵达上都。
网络配图
从上都返还大都走的是西路,全长540多公里,共设立24处行营。其路线为:由上都南下至今张家口,然后大致沿着今京包铁路线至大都。这条道路在蒙元时期是驿道正路,被人们称为“孛老站道”。
李艳阳说,元朝的两都巡幸制,既是出于生活方式的需要,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习惯逐水草而居、四时迁徙的生活方式。同时,元朝皇帝从掌控中原的大都来到草原交通枢纽的上都,便于与漠北宗王贵族联络,加强他们的向心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元朝皇帝两都巡幸竟然不走“回头路”
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网络配图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网络配图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
· 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不走“回头路”
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山越岭进入草原,...
· 元朝皇帝两都巡幸为何从来都不走“回头路”?
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进行两都巡幸,巡幸路线大多“东出西还”,即出发时从大都由东道“辇路”赴上都,返还时由上都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大都。这两条驿道在《元史》中均有记载。其中,元朝皇帝从大都去上都走的是黑谷东路(俗称“辇路”)。这条路全长370多公里,设有18处“行营”,是皇帝行走的专道。该路从大都到居庸关,出居庸关后继续北上,经过今延庆县,翻山越岭进入草原,经明安、李陵台、桓州等驿站抵达上都。从上都返还大都走的是西路,全长540多公里,共设立24处行营。其路线为:由上都南下至今张家口,然后大致沿着今京包铁路线至大都。这条道...
· 元朝大都和上都之间的内战爆发——两都之战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无疑是谋杀元英宗硕德八剌的“南坡之变”的受益人,无论是不是主谋者。参见恰如猛虎卧大漠,潜伏爪牙忍受:南坡之变和泰定帝但是,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时为晋王的也孙铁木儿之所以被推选为皇帝,不是因为他的阴狠而是因为他既出身显赫,又无能而优柔寡断。不过,从这个说法一路推演下去,得出也孙铁木儿比弑君的实际执行者铁失等人想象的还要软弱,因为怕承担弑君篡位的名声,所以新任皇帝害怕了,于是迅速全部诛杀铁失等人——这样的雷霆手段说是因为软弱,害怕名声不好才采取的,实在是说不过去。(也孙铁木儿Yesün-Temür,1293—1328,元朝第六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史称“泰定帝“)无论如何,这就是经历种种迂回曲折而建立的泰定帝政权,这次的残忍在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它貌似为从元成宗铁穆耳以来30年的政治斗争划上了句号,但也只是接下来激烈巨变之前的一个短暂的休止符。泰定帝在位5年,那年春天,他在...
· 巡幸
中国中国自秦始皇东巡始,皇帝巡视各地并不鲜见。皇帝出巡,通常会命太子监国。民间对皇帝出巡多有演义、传说。微服私访的传说更是不胜枚举。另一种情况,以巡幸一词,指代皇帝出逃首都一事,如唐朝皇帝的八次出幸,晚清庚子事变中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巡。相关微服私访行幸(日本)注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