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伍子胥逃亡密闻:楚国渔翁为伍子胥守密自杀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6
转发:0
评论:0
伍子胥逃亡密闻:楚国渔翁为伍子胥守密自杀,伍子胥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一个好心的渔翁,当这个渔翁给予他帮助以后,伍子胥却千叮

  伍子胥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一个好心的渔翁,当这个渔翁给予他帮助以后,伍子胥却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人家不要暴露了行踪。为了不让人怀疑,渔翁自沉江中而死。然而,有一个问题来了,只有渔翁和伍子胥两个人的事情,后人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当然,这些不会是正史中的记载,不过是一些传记中的文字。但是,传记文字所记录的东西不一定就没有发生过,或者说,这种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基于这个原因,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人自杀了,这秘密就能守得住吗?为了替他人保守秘密而选择自杀,犯得上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吗?所以,我们还得看一看,这件事情的背后,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样的难言之情。  

1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伍子胥是在父兄被杀以后受到牵连选择逃亡的,他的目的地是吴国。伍子胥本来是和太子建的儿子胜一起逃亡的,到了韶关,韶关的官兵要捉拿他们,伍子胥和胜只能各自逃跑,因为是徒步,差一点儿不能脱身。来到江边,江上有一个渔翁撑着船,知道伍子胥很着急,就渡伍子胥过江。过江之后,帮助他渡江的渔翁见他有饥饿之色,让他在树下等候,要去帮助伍子胥找点儿食物。

  渔翁一走,伍子胥起了疑心,于是藏到了芦苇深处。没有多久,渔翁带着食物回来了,见树下没有人,就对着芦苇丛中说:“芦中人,芦中人,你难道就不饥饿吗?”这个渔翁非常聪明,他喊的是“芦中人”,一连喊了好几遍。当伍子胥从芦苇中走了出来,渔翁就说:“我看见你面露饥饿之色,为你去拿饭,为什么要猜疑呢?”伍子胥说:“性命本属于天,现在属于丈人,怎么敢有猜疑呢?”吃过饭食,伍子胥解下百金之剑送给渔翁,说是此剑已经祖传三代,上面刻有七星北斗,还有龙跃于渊,价值百金,以此答谢。

  渔翁说:“我听说楚王已经下达了命令,擒获伍子胥的人,可以得到粮食五万石,得到楚国最高的爵位。我既然救了你,难道还贪图这百金之剑吗?”渔翁不但没有要这把宝剑,还催促伍子胥赶紧离开。伍子胥于是问渔翁的姓名,以便日后报答。渔翁说:“现在情况紧急,两个坏人相逢,我就是帮助你渡河的那个楚国坏人。两贼相得,得行于沉默之中,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你是芦中人,我是渔丈人,以后富贵了别忘记我就行了。”伍子胥答应了。伍子胥临别时,不断地嘱咐渔翁将他吃剩的东西好生掩埋,不要泄露了行藏。渔夫答应了他。伍子胥行走数步,回头再看,渔夫已经翻船自沉江中。 

  看这段文字,好像是在听人讲一段故事,所以正史中不会记载,只能是传记文字。但传记记载的东西同样可以采信,因此,我们就此问一下,渔丈人自杀,仅仅是为了守密吗?  

2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一个人的身份,渔丈人的回答告诉伍子胥,你在我这儿已经不是秘密,你就是那个被通缉的人!作为一种行为,渔丈人已经用行动作出了回答,我出去那段时间,拿回来的是食物,并不是带回来捉拿你的人!只不过伍子胥“惶惶如漏网之鱼”,一时间满脑子只是逃跑、逃跑,根本看不到想不到其他。但渔丈人不同,他既然知道这个人是伍子胥又要冒着极大的危险去救他,说明他是怀着同情心的。他可能不是为了金钱、爵位的回报,却可能为着人间的那个正义,或者是一个普通士民的公道实现。如果这个正义和公道能够得以实现,他会有一种内心的欢乐。同样,当这种行为不被人理解操守又不能被人相信的时候,他会有极度的失望。否则,仅仅是为了保守秘密,他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协助伍子胥到达吴地。

  失望是会杀死一个人的,因为这时候渔丈人前后都存在着杀死他的危机。前面的伍子胥,反复交代不要泄露了行藏,临去又是一步三回头,这说明他始终没有放心,而要他放心的唯一办法就是杀死这个人。也许渔丈人收下了七星宝剑伍子胥还能够放心一点儿,但是情急之中他疏忽了一点,渔丈人收下这把宝剑,要么是一件废物,要么是一个灭族的缘由。伍子胥的这把宝剑不仅仅是价值百金,它同时还是三代所传之物,也就是说,这是贵族之家的东西,一个打渔之人如何得来?

  春秋时期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剑这种东西只有士这个阶层以上的人才可以佩带,一个打鱼人要这个干什么?藏在家里就是一个废物。假如说拿出来换钱,卖给谁?需要剑、能买得起剑的人必定要问,你一个打鱼的,哪来的这般贵重之物?假如官府追究起来,不是惹祸上身又是什么?!惶恐之中的伍子胥可能想不到,关注着官府通告的渔丈人能够想得到。后边的危险更不用说,这漫漫江边只有你一个打鱼的,不是你放走了伍子胥还会有谁?如果这江中只有你一人一舟,捉不到伍子胥,杀了你就是对上司最好的交代。这儿离韶关不远,追兵说到就到,这追兵不仅仅是伍子胥的危险,也是帮助伍子胥渡江渔丈人的危险。 

  渔丈人自知是活不成了,前面那个人潜行匿踪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死,后边如果来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来顶罪,这样的态势,他还能够有个活路吗?也许是为了家人,他才选了这条道路。他死了,后边的人不知道这儿有个渡江人,前边的人一旦富贵,能不能回来寻找这儿曾经有一个为他自杀的人?  

3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只能说惶恐之中的伍子胥想不到那许多,因为凭伍子胥的智慧和对人情世故的透视他不应该这样做。楚平王要杀他们父子三人,开始只是囚禁了他父亲一人,为了斩草除根,才让他的父亲写信召回他和哥哥伍尚,那理由是回来就放了你们的父亲,不回来就杀死他。而伍子胥清楚地知道,他们兄弟回去,父亲会死得更快。只有选择逃亡,或许楚王还会有所顾忌。即便父亲仍然还会死,也可以想方设法为父报仇。这等清醒理智的伍子胥,怎么就看不出渔丈人是在真心救他?所以只能用慌乱之中思维不清来替他打个圆场。

  伍子胥这个人命运多舛,父子为楚国尽心尽力,因为遭遇谗言全家被杀。辅佐了两代吴王,对吴国的贡献居功至伟,最后却被赐剑自杀,实在是让人感到忿忿不平。他辅佐公子光登上了王位,又辅佐他打败了强敌楚国,同时辅佐两代吴王称霸,其治国理政的能力令人称道。然而,这个人总是让人感觉身上有些异样的东西,后世之人几乎没有人效法他。比如说那个靠耍嘴皮子谋取高位的苏秦,人家还有个“头悬梁、锥刺骨”故事可以激励后人,伍子胥有什么?像对待渔丈人这件事情,难道不是对他的人品产生了负面影响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伍子胥逃亡密闻:楚国渔翁为伍子胥守密而自杀
伍子胥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一个好心的渔翁,当这个渔翁给予他帮助以后,伍子胥却千叮咛万嘱咐,要求人家不要暴露了行踪。为了不让人怀疑,渔翁自沉江中而死。然而,有一个问题来了,只有渔翁和伍子胥两个人的事情,后人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当然,这些不会是正史中的记载,不过是一些传记中的文字。但是,传记文字所记录的东西不一定就没有发生过,或者说,这种事情是可能发生的。基于这个原因,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人自杀了,这秘密就能守得住吗?为了替他人保守秘密而选择自杀,犯得上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吗?所以,我们还得看一看,这件事情的背后,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样的难言之情。伍子胥是在父兄被杀以后受到牵连选择逃亡的,他的目的地是吴国。伍子胥本来是和太子建的儿子胜一起逃亡的,到了韶关,韶关的官兵要捉拿他们,伍子胥和胜只能各自逃跑,因为是徒步,差一点儿不能脱身。来到江边,江上有一个渔翁撑着船,知道伍子胥很着急,就渡伍子胥过江。过江之后,帮...
· 楚国伍子胥为何鞭尸?伍子胥鞭尸的故事
伍子胥,姓伍名员,子胥是他的字。他的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哥哥伍尚,三代人都是楚国的重臣。楚平王初登王位的时候,很有一些振作的样子,他把哥哥楚灵王在位时受排挤的大臣重新重用起来,让他们辅助自己处理国事,这里边就有伍子胥父子三人。网络配图伍奢除了被任命为连公,同时,也是太子建的太傅,即老师。他和他的副手“少师”费无忌一起负责太子建的学习和教养。费无忌品性恶劣,太子建看不惯他,时常冷脸相向,费无忌得不到太子的好感,心里非常不安,唯恐将来太子登基,自己断了官路。于是,他日思夜想,欲除掉太子,以绝后患。太子建长大了,按年纪要娶亲,楚平王就派使者去秦国求亲,秦昭公把自己的妹妹孟嬴许给了楚国的太子。孟嬴是秦国出了名的美女,费无忌知道这件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到了迎亲那天,他先把孟嬴及陪嫁的宫女们安顿在馆舍,自己独自去见平王。费无忌夸赞孟嬴的美貌,并劝说楚平王把孟嬴留给自己,再从陪嫁的宫女中挑一个漂亮...
· 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字子胥。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吴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入吴后,知公子光有大志,乃助其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得进用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与谋国政。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又举荐深通兵学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军经武,使吴成为东南地区一强国。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与孙武等制定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争霸方略。周敬王八年(前512),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
· 伍子胥
现在,我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父兄已被那骄奢淫逸的楚王谋害,我算是侥幸逃过了楚王的追杀,捡回一条命。从此,我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只孤影。如今,我是一个农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胥岭山下的几亩薄田里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清明时节,我还会在山上采些茶叶来煮茶吃。风雨大作的时候,我就会修葺一下我那破破烂烂的旧茅屋。不可否认,我的日子过得很平淡,平淡如水,像这湖,微风吹不起半点涟漪。我没有大喜乐,同样也没有大悲伤,日子平淡无奇,今天跟昨天一样,明天也会跟今天一样。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光我都在忙。因为除了要满足自己的吃穿用度之外,还有并不是很轻松的赋税和徭役压着我,好在我多少还有一把力气,完全可以对付过来。现在,我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了,过着这样清淡的日子,难道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可是,我并不快乐。难得也有清闲的时候。农闲下来我就会躺在我的茅屋里想一些问题:难道我真的可以忘记父兄被冤杀的血海深仇吗?难道我真的应...
· 伍子胥
生平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奸人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伍奢被监禁时,楚平王召伍子胥与其兄长伍尚,否则便杀了他们的父亲。伍子胥料到楚平王欲杀其父子,劝其兄伍尚勿往,留有用之身为父报仇,但伍尚不忍见父亲被害而不救,还是前去相救,果然不久就和伍奢一起被处决了。此时伍子胥欲逃往吴国,奈何路途遥远,只好作罢。之后他因太子建在宋国,遂投靠之,但宋国内乱,只好与太子一起奔郑。在郑国,太子建和晋国大夫中行寅合作,打算联合推翻郑定公,被定公知晓而被杀,最后子胥只好偕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投奔吴国。途中过陈国欲出昭关到吴国,昭关守卫正在到处抓拿他们,两人只好徒步逃走。伍子胥出了昭关,怕有追兵赶来,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正着急时,江上有个老渔夫划著小船过来,把他渡了过去。过了大江后,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夫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