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历史上那次刺杀案改变了蜀国的命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1
转发:0
评论:0
三国历史上那次刺杀案改变了蜀国的命运,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他生前所看重的蒋琬、费祎先后成为蜀汉的政府首脑,军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他生前所看重的蒋琬、费祎先后成为蜀汉的政府首脑,军事方面则主要由他的门人弟子姜维负责。历史有时候非常奇诡,诸葛亮非常看重蒋琬、费祎这两个后备的高端人才,可他们二人实际上都不认可诸葛亮的北伐策略。蒋琬开始执政时,蜀国的经济状况已经因为战争受到了很大影响,他便逐步将主要精力从北伐魏国、以攻为守,转到了治理内政发展经济上。费祎继任后,萧规曹随,也尽量不发起过大的进攻性军事活动。但深受诸葛亮知遇之恩的姜维与蒋琬、费祎不同,他一直在坚持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多次要求蒋琬、费祎下令北伐。蒋琬、费祎既不愿打击姜维灭曹兴汉的积极性,同时又担心连年征战耗费祎国力,所以他们对于北伐中原这个军事行动心情一直很矛盾。  

1_副本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聪明的费祎想出了一个折中办法──每次姜维要求北伐时,只给他一万人马。250年,姜维第五次出兵北伐中原,这一次魏蜀双方的主战场在洮河以西的西平郡。当时和姜维对阵的是魏国名将郭淮,结果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打了个平手,谁也没有把谁拿下。此次北伐尽管没有像姜维期望的那样攻下西平,却也并非一无所获,他俘虏了魏国的中郎将郭循,这是一个非同一般的人物。郭循是土生土长的西平人,而且他们家族是世居西平的豪族大户。郭循虽然是个“富N代”,但并非只会飙车泡妞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他“素有业行,著名西州”,在魏国西部颇有声望。这样的人正是费祎所需要的。 

  费祎虽然不认可诸葛亮的北伐政策,但他和诸葛亮一样希望在作为军事要冲的陇西地区牢牢地扎住根基,以便将来蜀汉政权强盛时以此为根据地向曹魏发起进攻,因此他一直非常重视拉拢陇西的豪门大户。于是,姜维把愿意投诚的郭循推荐给了费祎。有了费祎和姜维的推荐提拔,郭循很快就做到了左将军的高位,成了费祎身边的亲信将领。费祎对魏国降将郭循的破格提拔和过分信任,引起了蜀国将领张嶷的特别关注。张嶷觉得费祎所为虽然显示了其宽广胸襟和雅量高致,却可能会身陷险境,便借着古人故事劝他说:“过去岑彭、来歙都是被刺客所害,将军担任国家大事,应吸取教训,稍稍警觉一点。”但自信满满、不拘小节的费祎并没有把张嶷的话放在心上,说不定还在暗地里笑张嶷心胸狭小、心存妒忌。  

2_副本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遗憾的是,事态的发展不幸被张嶷言中了。在新政之下,对魏战争数量减少,规模缩小,蜀汉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费祎丞相欣喜之余,决定在延熙十六年(254年)新年这天在驻扎地汉寿(今四川省广元市)大排筵宴,举行岁首大会,凡是身在汉寿的官员,不分官职大小,都可以获得丞相发出的请帖。万众瞩目的岁首大会终于如期举行了。因为后主刘禅远在成都不能参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费祎自然成了宴会最大的焦点人物,文臣武将纷纷向他敬酒,心情大好的费祎来者不拒频频举杯,不知不觉已是酩酊大醉。这时,一员武将端着酒杯走到了费祎面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武将扔掉酒杯,掏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狠狠地刺进了费祎的胸膛。当在场的官员醒过神来时,费祎早已倒在了血泊之中,而刺客也已经自杀身亡了。这个刺客就是深受费祎信任的魏国降将郭循。 

  事后,有人反映郭循“欲刺汉主(刘禅),不得亲近,每因上寿,且拜且前,为左右所遏,事辄不果”。可见郭循一直“身在汉营心在曹”,他虽然未能如愿刺杀刘禅,却干掉了费祎,算是无间道的成功范例。后主刘禅对失去费祎这样一位社稷重臣深感痛心,下旨为其举行国葬,并谥赠“城乡敬侯”,以纪念他为汉室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可能是蜀汉封锁了丞相费祎被刺身亡的消息,所以,魏国朝廷知道这一重大政治事件已是八个月之后。为了表彰郭循不忘故土、忠心报国的革命精神和不屈意志,魏国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并使其子袭爵,还特地下诏,赞扬郭循舍生取义。费祎被刺似乎只是个偶发事件,但对蜀汉而言,却绝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能力超群的丞相,这个国家的政治走向也因此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3_副本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费祎死后,姜维成了蜀汉的二把手,他一心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要北伐中原、一统华夏,对魏政策自然就从蒋琬、费祎时期的以守为主变成了以攻为守──具体说来,在他执政前的20年里,发起了五次北伐,而在他执政后的10年间,至少发动了四次伐魏战争。和魏国相比本来就处于弱势的蜀汉国力因此大受削弱,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失地亡国埋下了祸根。蜀汉丞相费祎被刺身亡是三国后期一个非常重大的政治事件,它标志着蜀国防御性国家战略的改变和蜀国势力的抬头,堪称是蜀国历史的拐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三国历史上那次刺杀案改变了蜀国的命运?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他生前所看重的蒋琬、费祎先后成为蜀汉的政府首脑,军事方面则主要由他的门人弟子姜维负责。历史有时候非常奇诡,诸葛亮非常看重蒋琬、费祎这两个后备的高端人才,可他们二人实际上都不认可诸葛亮的北伐策略。蒋琬开始执政时,蜀国的经济状况已经因为战争受到了很大影响,他便逐步将主要精力从北伐魏国、以攻为守,转到了治理内政发展经济上。费祎继任后,萧规曹随,也尽量不发起过大的进攻性军事活动。但深受诸葛亮知遇之恩的姜维与蒋琬、费祎不同,他一直在坚持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多次要求蒋琬、费祎下令北伐。蒋琬、费祎既不愿打击姜维灭曹兴汉的积极性,同时又担心连年征战耗费祎国力,所以他们对于北伐中原这个军事行动心情一直很矛盾。后来,聪明的费祎想出了一个折中办法──每次姜维要求北伐时,只给他一万人马。250年,姜维第五次出兵北伐中原,这一次魏蜀双方的主战场在洮河以西的西平郡。当时和姜维对阵的是魏国名将郭...
· 蜀国衰亡除了诸葛亮的死,还归结于一次刺杀案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逐渐形成了以曹、蜀、吴三个政权分立的状态,其中这三个政权之中以曹魏政权最为强大,而蜀汉政权则最早退出了这个分裂的局面。并不是说这三个政权之中是蜀汉政权最为弱小,而是在后期的时候蜀国实在发生了太多的变故,很多人认为蜀国开始走向灭亡的标志就是在失荆州以后。当时关羽因为大意被孙权夺了荆州,之后又败走麦城去世,作为兄弟的刘备一怒之下发动了对东吴的进攻,由于刘备遭到陆抗火烧连营七百里最终在白帝城托孤,蜀汉因此遭到重创。加之在这之后诸葛亮北伐失败去世,更是使蜀国失去了翻盘的机会,实际上使蜀国走向灭亡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原因,蜀汉之前能够和曹魏抗衡就在于蜀汉不缺乏人才。但是诸葛亮去世之后,一起举国震惊的刺杀案再次使蜀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被刺杀的这个人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经提到过的继承人之一的费祎,而刺杀他的这个人,居然是他的亲信。这个亲信的名字叫做郭循,他原来是魏国的降将,之后投降...
· 臧儿改变了二代大汉王朝的命运
臧儿改变了二代大汉王朝的命运在汉代,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汉书・地理志下》就有描述陈国(今河南淮阳附近)“妇人尊贵”的记述。汉代妇女可以封侯,可以拥有爵位和封邑。女人主动追求有妇之夫,寡妇再嫁不受约束、不失体面,甚至连寡妇夫家的家族亲人都会帮她物色再嫁人选。改嫁几次的女子,不会因此被轻视。在婚姻生活中如果觉得不和谐不满意,女人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种在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的意识,几乎与现在没有什么差别,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自信和博大。在这样的时代里,一个名叫臧儿的女人,两次改嫁,两次婚姻生下的儿女孙辈,成了改变汉朝历史关键人物。这所有的一切自然少不了命运的安排,却也离不开她刻意的作为。臧儿本是名门之后,祖父臧荼曾经被楚霸王封为燕王。可惜到了臧儿的时候,家道没落,嫁给了王仲为妻。按照伯仲叔季的排序,仲是按排行取名,直白的说,王仲就是王二。取名如此随意,自然不是什么诗书富贵人家,应该是平民。这段...
· 李敢刺杀卫青案的各色人物
汉武帝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年底的一天,长安城大将军府里传出了凄厉的叫声。“有刺客!”侍卫武士们奋勇跑去,惊讶地看到大将军卫青正和年轻的李敢扭打在一起。李敢手持利剑,卫青死死握住他的手,前胸有一处伤口在冒血。侍卫们愣了一会儿,赶紧七手八脚地把李敢拉住。几个侍卫夺下他的利器,其他人拉开他和卫青的距离,还有人在旁边好声相劝:“小爷,你这是为何啊?快快住手。”李敢挣扎着,骂不绝口:“我要杀死卫青!”卫青被众人扶坐下去后,指指李敢,欲言又止。这个行刺大将军的李敢是谁?侍卫们为什么对他这么客气?这个李敢可不是一般的刺客,而是当朝的关内侯、郎中令,还是刚刚死去的一代名将李广的儿子。李敢曾随父亲征战疆场,也曾随霍去病出击左贤王,力夺匈奴左贤王的鼓旗,斩首众多,被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年纪轻轻就成了朝野中惹人瞩目的一号人物。侍卫们哪敢对他不客气啊?李敢出身清白,前途光明,为什么要刺杀大将军卫青...
· 三国蜀国马谡的简介历史上的马谡是怎样的人?
导读:马谡(sù)(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官至越嶲太守。马谡少时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马谡是马良之弟,素有才名,得到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并未听取。北伐时期,诸葛亮力排众议,任命马谡为先锋,马谡不听王平之言而在山上驻军,结果蜀军在街亭惨败给魏将张郃,诸葛亮退军汉中,马谡下狱后死亡(一说是军法处死),终年38岁。蜀越嶲太守、参军。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兄良,侍中。谡以荆州从事随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定攻心之计,亮深然之。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懿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