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两次上疏叫武则天退位还能保住活命的的牛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0
转发:0
评论:0
两次上疏叫武则天退位还能保住活命的的牛人,说起武周时期的直臣,有一个叫苏安恒的给人印象深刻,他两次上疏劝武则天退位,

   说起武周时期的直臣,有一个叫苏安恒的给人印象深刻,他两次上疏劝武则天退位,有啥说啥,毫不遮掩。

  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音轨,意为匣子)”,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铲除异己搜集证据。

1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

  史书称苏安恒“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

  第一次上疏的内容是这样的:“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繁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余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而王之……”

2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在这段话中,苏安恒表达了两个意思。

  第一,女皇您年事已高,不如让位于年富力强的太子,好好安度晚年。

  第二,最好将武氏诸王全部降职,同时将李氏诸孙全部封王,不然,您去世后,武氏诸王将难以自处。

  面对这样咄咄逼人的话,武则天不但没有勃然大怒,反而召见苏安恒,“赐食,慰谕而遣之”。当然,她没有采纳苏安恒的建议。

  苏安恒第二次上疏是在第二年五月,那时,武则天已从洛阳回到长安。

  这次上疏,苏安恒措辞更加激烈:“陛下贪其宝位而忘母子深恩,将何圣颜以见唐家宗庙,将何诰命以谒大帝坟陵?陛下何故日夜积忧,不知钟鸣漏尽!臣愚以为天意人事,还归李家。”

3_副本.jpg

网络配图

  太伤人自尊了!可以想象,当时有多少人替苏安恒捏着一把汗,又有多少人等着看他人头落地。

  苏安恒又一次没事!武则天虽然没有像上次那样召见他,但也没有治他的罪。

  苏安恒两次上书的目的很明确,即女皇禅位,恢复李唐。这两份奏疏,无异于两次晴天霹雳,使朝野震动。若在以前,依武则天杀伐决断的一贯作风,苏安恒就是有十个脑袋也掉光了。但民心不可违,加上武则天年近八旬,体弱多病,对什么事情都看开了些,所以也只好视而不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两次上疏叫武则天退位还能保住活命的的牛人
说起武周时期的直臣,有一个叫苏安恒的给人印象深刻,他两次上疏劝武则天退位,有啥说啥,毫不遮掩。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音轨,意为匣子)”,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网络配图史书称苏安恒“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第一次上疏的内容是这样的:“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繁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余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
· 两次上疏叫武则天退位竟还能保住活命的的牛人
说起武周时期的直臣,有一个叫苏安恒的给人印象深刻,他两次上疏劝武则天退位,有啥说啥,毫不遮掩。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音轨,意为匣子)”,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网络配图史书称苏安恒“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第一次上疏的内容是这样的:“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繁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自昔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也,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余孙,今无尺寸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分土...
· 大唐铮臣徐安恒:两次上书要武则天退位的牛人
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其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在历史上,以高官级别上疏指责国君过失者,已是凤毛麟角;而以草根身份两次上疏请皇帝退位者,恐怕也只有唐朝的苏安恒了。苏安恒(?—707),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史书称他“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虽然是一介平民,且无任何政治背景和门阀优势,但苏安恒却有一颗拳拳忠唐之心,尤其对武则天篡位一事骨鲠在喉。由于身份限制,苏安恒一直没有机会当面上疏;于是,铜匦成了他冒死进谏的渠道。长安元年(701)八月...
· 草根平民苏安恒两次要求武则天退位结局如何?
武则天主政后,曾设立四个“铜匦”,以鼓励天下臣民直接上疏皇帝。铜匦,是一种铜制的容器,相当于现在的检举箱。武则天此举,主要目的是为告密之人提供方便,为其铲除异己搜集证据。在这种高压气氛下,朝野臣民迫于酷吏的严刑和女皇的淫威,大都如履薄冰,噤若寒蝉。即使在武周后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情况下,那些以复兴李唐为己任的大臣们,也没人敢公开上疏要她还政。这种僵局,最终被一个名叫苏安恒的平民打破。在历史上,以高官级别上疏指责国君过失者,已是凤毛麟角;而以草根身份两次上疏请皇帝退位者,恐怕也只有唐朝的苏安恒了。苏安恒(?—707),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史书称他“博学,尤明《周礼》及《春秋左氏传》”。虽然是一介平民,且无任何政治背景和门阀优势,但苏安恒却有一颗拳拳忠唐之心,尤其对武则天篡位一事骨鲠在喉。由于身份限制,苏安恒一直没有机会当面上疏;于是,铜匦成了他冒死进谏的渠道。长安元年(701)八月...
· 史上被逼退位的太上皇是谁?退位后怎样生活?
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太上皇”之称,并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皇帝授给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唐代学者颜师古曾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但纵观漫长的历史,亦不尽然。在帝制时代,虽然“皇帝”前后递嬗,纷沓而至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寥寥数人而已。网络配图最早获得“太上皇”尊号的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邦以泗水亭长起家,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成长壮大,又与楚霸王项羽逐鹿五年,终于登上皇帝的宝座。叔孙通为他制定朝仪礼乐,更使他踌躇满志,乐不可支,然身处极尊无以礼其父,乃下诏尊父为“太上皇”。这位刘太公从布衣而至极尊,只不过是刘邦为了光宗耀祖、粉饰门面而已。延至唐代,由于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半争错综复杂,太上皇的数量也居历代之首。首先是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