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2
转发:0
评论:0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

  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六个部究竟掌管了国家的哪些方面,和我们今天常说的“外交部”“国防部”是一个概念吗?再到宋朝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建立,看似掌管着文武二柄,实则已经被皇帝牢牢把控着;明朝洪武十三年后,更是连丞相都不再设,由出身秘书的“内阁”成员充当皇帝心腹;清朝时的“南书房”“军机处”看似重要,其实都是大臣在“兼职”。

2.jpg

网络配图

  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武黎嵩说,中国古代的“部”从汉萌芽开始,到清末新政前,基本保持稳定不变,虽然各部门的名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职能基本不变,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在中国古代这种静止的农耕社会里,统治者一直维持着一个小规模政府,在机构设置上尽量不折腾。中国古代政府机构究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跟随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

  最早的官员叫龙官、鸟官 商朝时,保姆是高官

  中国最早的职官据说要上溯至三皇五帝时,当时以部落图腾为标志,作为官名,所以都叫龙官、鸟官……后来又把金木水火土和春夏秋冬结合起来,封以官职。尧舜时便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礼记》中称“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可见夏朝已有相当规模的政府系统。商朝时,政府组织机构更加强化,分为掌国政的卿事寮和掌神职的太史寮两大系统。寮,即尞(燎),《说文解字》中解释:“烧柴祭天也”,政府部门在屋内开会需烧柴照明,“寮”便成为政府部门的名称。寮又通“僚”,“群官为僚”,所以也可以理解为职官系统。据文献记载,当时“尹”和“保”是国王手下的最高官,又称“相”。保,原为保姆,姆,女师也。起初是贵族家庭的保育人员,保姆往往是王的心腹,由保育人员成为匡辅大臣。

朱元璋

网络配图

  汉朝时,丞相位高权重 皇帝都要去丞相府议政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大帝国,但他没法包揽一切,于是便创建了一套政府班子。设丞相为文官系统的首领,太尉为武官系统的首领,又设御史大夫,让他独立于文武行政系统之外兼掌监察和会计(资料收集)。此外设立宫廷服务系统,管理皇族家务。

  “汉承秦制”,汉朝基本承袭了秦朝那一套官僚制度和组织机构,以秦制为蓝本,建立了“三公九卿”的政府体制。汉朝的三公沿袭秦朝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地位最高,御史大夫比丞相和太尉要低一个等级,他是丞相的副手;而太尉也常由丞相兼职。三公办公的地方就叫“府”,即行政机构。西汉初年,丞相权力相当大,竟然有和皇帝朝堂一样的百官朝会殿,甚至连皇帝也要亲临其殿议政,丞相府成为国家的领导机关和决策机关。

1.jpg

网络配图

  丞相的权力非常之大,除了个人才能外,主要因为他们有一个听命于自己的官员班子,丞相府成为了国务行政管理的中心,府内设诸曹机构。相府里几乎所有的公务人员都由丞相自己决定,丞相大可以把自己的心腹全部安插进来,通常情况下丞相的意见和决策,皇帝也多需听取。武黎嵩打了个比方,“汉朝时丞相和皇帝之间,就类似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关系,具体的行政事物,实际上都是丞相在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
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到中书门下、枢密院……中国古代政府机构经历了多次改变制图徐支兵清代南书房资料图片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六个部究竟掌管了国家的哪些方面,和我们今天常说的“外交部”“国防部”是一个概念吗?再到宋朝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建立,看似掌管着文武二柄,实则已经被皇帝牢牢把控着;明朝洪武十三年后,更是连丞相都不再设,由出身秘书的“内阁”成员充当皇帝心腹;清朝时的“南书房”“军机处”看似重要,其实都是大臣在“兼职”。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武黎嵩说,中国古代的“部”从汉萌芽开始,到清末新政前,基本保持稳定不变,虽然各部门的名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职能基本不变,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在中国古代这种静止的农耕社会...
·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
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到中书门下、枢密院……中国古代政府机构经历了多次改变制图徐支兵清代南书房资料图片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六个部究竟掌管了国家的哪些方面,和我们今天常说的“外交部”“国防部”是一个概念吗?再到宋朝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建立,看似掌管着文武二柄,实则已经被皇帝牢牢把控着;明朝洪武十三年后,更是连丞相都不再设,由出身秘书的“内阁”成员充当皇帝心腹;清朝时的“南书房”“军机处”看似重要,其实都是大臣在“兼职”。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武黎嵩说,中国古代的“部”从汉萌芽开始,到清末新政前,基本保持稳定不变,虽然各部门的名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职能基本不变,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在中国古代这种静止的农耕社会...
·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
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到中书门下、枢密院……中国古代政府机构经历了多次改变制图徐支兵清代南书房资料图片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六个部究竟掌管了国家的哪些方面,和我们今天常说的“外交部”“国防部”是一个概念吗?再到宋朝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建立,看似掌管着文武二柄,实则已经被皇帝牢牢把控着;明朝洪武十三年后,更是连丞相都不再设,由出身秘书的“内阁”成员充当皇帝心腹;清朝时的“南书房”“军机处”看似重要,其实都是大臣在“兼职”。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武黎嵩说,中国古代的“部”从汉萌芽开始,到清末新政前,基本保持稳定不变,虽然各部门的名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职能基本不变,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在中国古代这种静止的农耕社会...
· 明代朱元璋“大部制”改革为何废除丞相?
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六个部究竟掌管了国家的哪些方面,和我们今天常说的“外交部”“国防部”是一个概念吗?再到宋朝的“中书门下”和“枢密院”的建立,看似掌管着文武二柄,实则已经被皇帝牢牢把控着;明朝洪武十三年后,更是连丞相都不再设,由出身秘书的“内阁”成员充当皇帝心腹;清朝时的“南书房”“军机处”看似重要,其实都是大臣在“兼职”。网络配图南京大学历史系老师武黎嵩说,中国古代的“部”从汉萌芽开始,到清末新政前,基本保持稳定不变,虽然各部门的名称可能会发生改变,但职能基本不变,保证了政策的延续性。在中国古代这种静止的农耕社会里,统治者一直维持着一个小规模政府,在机构设置上尽量不折腾。中国古代政府机构究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
· 为何说胡惟庸只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棋子
有点历史常识的朋友应该都对胡惟庸案不太陌生吧,胡惟庸在当时朱元璋手下的一大批人才中并不算出色,那为什么朱元璋要对他痛下杀手呢?答案只有一个,朱元璋看上的是胡惟庸背后的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丞相制度。韩林儿龙凤元年,胡惟庸在和州投靠朱元璋。洪武六年,在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的举荐下任右丞相,洪武十年升左丞相,位极人臣。在此之后,胡惟庸便起了异心,广结党羽,甚至连当初举荐他的李善长也成了胡党。并且他办事不汇报朱元璋,自个儿独断专行。网络配图甚至私拆朝廷各部上奏朱元璋的奏疏,有对自己不利的就私藏。其实朱元璋给胡惟庸最初定的罪名,并不是谋反,而是“擅权植党”。这一罪名要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九月说起,当时占城国来进贡,可是接待人员没上报给朱元璋。这事让一个宦官知道了,就私下通报给朱元璋。朱元璋龙颜大怒,立即责问胡惟庸和汪广洋。这两人磕头请罪,申明说这个事情应当由礼部负责,所以过错在于礼部。朱元璋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