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太宗立储的关键因素:国舅长孙无忌支持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7
转发:0
评论:0
唐太宗立储的关键因素:国舅长孙无忌支持,李承乾的图谋败露,皇太子的地位不保,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是挑选什么人来取代他

  李承乾的图谋败露,皇太子的地位不保,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是挑选什么人来取代他,让唐太宗很费思量。

  唐太宗一度倾向于魏王李泰,朝廷中岑文本、刘洎也公开提出这个建议。唐太宗还把这种想法当面告诉了李泰。第二天,唐太宗对大臣们谈起这件事,说:“昨天,李泰扑进我的怀里,对我说:‘今天是我的重生之日,从现在开始,我才真正称得上陛下的儿子。我只有一个儿子,将来我死的时候,要把他杀了,然后把皇位传给弟弟晋王。’父子天性,李泰能对我说出这种话,实在让我怜爱。”  

1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褚遂良不以为然,说:“陛下的看法不对。魏王的想法不成立,陛下百年之后传位给魏王,将来魏王再杀死自己的爱子,然后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天下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当初陛下立承乾为皇太子,却在承乾与魏王李泰之间犹移不定,嫡庶不分,魏王享受的一些待遇甚至超过了皇太子,造成的混乱一直沿续到现在。如果陛下一定要立李泰,请先妥善安置好晋王,才能保全他们。”

  唐太宗听了褚遂良的一番话,立刻涕泗横流,哭着说了三个字:“我不能。”

  选择李泰的另一个障碍是长孙无忌,在两个亲外甥当中,长孙无忌倾向于晋王李治,唐太宗无法逾越他这个障碍。但李治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弱点,就是性格过于柔弱。唐太宗曾经对长孙无忌说:“你劝我立李治,李治仁懦,让我为国家社稷担忧,怎么办?” 

  李泰知道舅舅长孙无忌不站在自己的一边,干脆自己出面,直接去找五弟李治,希望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中,他对李治说:“你和汉王好,不怕将来受连累吗?”

  李泰的话里隐含着一种威胁,李治是一个胆小的人,因此整天忧心忡忡。唐太宗询问缘由,李治把哥哥李泰的话告诉了他。唐太宗因此明白,四儿子李泰也是一个冷酷之人,一旦他得到至尊的地位,只怕没有李治的活路。  

2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此前在太原发现了一块奇石,石头上面自然形成了三个字“治万吉”。唐太宗把这看成是一份图谶,转而又想立李治,犹豫不定。

  选择继承人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唐太宗考虑最多的,是哪一个选项对他的家族造成的伤害最小,而不是哪个选项对管理国家更有利,哪个儿子更适合皇帝这个位置,表现出李世民自私的一面。

  有一天唐太宗在两仪殿与群臣议事,结束之后他单独把长孙无忌、房乔和李勣几个重臣留下来,商量皇太子的事。唐太宗伤心地说:“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弟弟。究竟选择哪一个做皇太子,还不能确定,我的心中没有依靠啊。”

  说罢,唐太宗一头扑到榻上,拔出腰间的佩刀,对准自己就要刺下去。众人吓得魂飞天外,一齐跑上去抱住唐太宗,用力把佩刀从他手中夺下来,递给一旁的晋王李治。然后大家问唐太宗为什么要做这种吓死人的傻事?不就是要立皇太子吗?他想立哪一个?

  唐太宗心目中其实早有了合适的人选,说:“我想立晋王。” 

  皇帝的话,不可违逆,况且又是在这种情形之下,所以长孙无忌第一个表态:“尊旨。谁有异议,斩!”

  长孙无忌是皇后的哥哥,是几位嫡皇子的舅舅,他一开口,没有人再敢说一个“不”字,况且这个选择本身也没有大毛病。唐太宗等的就是长孙无忌的这句话,立刻转头对晋王李治说:“你舅舅答应立你为皇太子,还不快谢谢他!”  

3_副本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晋王赶快拜谢长孙无忌。唐太宗还有几分顾虑,问大家:“你们的想法与我一样,可是天下的臣民会怎么样看待此事?”

  几个人一齐说:“晋王仁义孝顺,天下久已闻名,不会有异议。如果我们欺骗皇上,百死不辞。”

  唐太宗在几位重臣面前流露悲伤,又拿刀自向,感觉有一点表演的成份,目的是逼他们顺从自己的意志,其中最主要的是长孙无忌。唐太宗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常常表现出性格中犹豫、迟疑的一面。好在他的身边集合了一群精英之材,总能帮助他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这一次也不例外。

  到此,唐太宗终于下定决心,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李承乾谋反的案件也可以结案了。四月,皇太子李承乾被废为庶人,发往黔州安置。汉王李元昌被赐死,兵部尚书侯君集、驸马都尉杜荷等人被处死。

  侯君集到底是一条汉子,临刑之前对监刑的官员说:“我稀里糊涂,沦落到如此地步。其实我怎么会造反呢?当年我也做过将军,为国立过大功,请求皇上给我留一个儿子,让我长享祭祀。” 

  唐太宗听说之后,留下侯君集的妻子和一个儿子,流放到岭南,其余的家人处死,家财抄没入官。

  废掉李承乾的第二天,晋王李治被立为皇太子,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承乾身边的许多官吏都受到处罚,于志宁却是例外,唐太宗不但没有惩罚他,又让他到李治身边,依然担任太子左庶子。  

4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以后,唐太宗对皇太子李治不太满意,又想改立李恪。李恪在兄弟当中排行第三,被封为吴王,兼任安州都督,唐太宗的二儿子李宽死得很早,李恪的地位就比较特殊。李承乾被废掉,这种特殊性更加明显。

  李恪的生母是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给李世民生下李恪和李愔两个儿子。李恪虽然是庶子,但血统高贵,在大臣与百姓中间名望很高。当初唐太宗早早让李恪到自己的王国去上任,对大臣们说:“我也不舍得让李恪离开,希望能经常见到他。可我更希望他们这些庶子都能变得成熟一些,可以独挡一面,将来我死了,他们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做国家的籓屏。”

  唐太宗的一番话,显出他对庶子们的慈爱。李恪临行之前,唐太宗又赐书给他,说:“你现在就要离开我,我不送你珍宝,只送你良言,你要体会我的苦心。”唐太宗要求李恪“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

  李恪擅长骑射之术,文武双全,各方面很像自己的父亲。唐太宗打算改立李恪,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唐太宗问:“你是不是嫌李恪不是你的亲外甥?这个孩子果敢英武,处处都像我,将来一样会保护你的。”

  长孙无忌说:“李治性格仁厚,是守成的君主。凡事最怕举棋不定,皇储大事,尤其忌讳反复。”

  唐太宗明白,长孙无忌代表的外戚集团势力强大,只好放弃李恪。长孙无忌从此对李恪充满敌意。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在处理房遗爱谋反案的时候,长孙无忌趁机把李恪归入案中,判他死罪,以绝后患。 

  李恪冤屈,也明白自己是被谁陷害的,临刑之前高喊:“天地有灵,将来一定族灭长孙无忌家族!”

  皇争中的失败者,性命往往比平民更脆弱。贞观十九年,庶人李承乾死在黔州。  

5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个失败者李泰,先是被夺去相州都督、左武侯大将军等职务,改封为顺阳王,关押在将作监,以后又被责令离开长安,迁居均州的郧乡县,政治生命到此结束。

  唐太宗一直念念不忘这个胖儿子,曾经拿着李泰的奏章对身边的大臣说:“我喜欢李泰的文才,我时时惦记着这个儿子。可是,为了李氏江山的稳固,只能这样处置他,让他们兄弟们相安无事。”

  一番话,尽显一个老父亲的无奈。唐太宗要让后代避免李承乾、李泰这样的问题,写下一份诏书,给后代子孙立下一个规矩:“从今以后,如果皇太子行为不端,其它的皇子企图取而代之,两人都要被废为庶人。传之子孙,以为永制。”

  唐高宗永徽三年,李泰死在郧乡,时年三十五岁,死因不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决定唐太宗立储的关键因素:国舅长孙无忌的支持
李承乾的图谋败露,皇太子的地位不保,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是挑选什么人来取代他,让唐太宗很费思量。唐太宗一度倾向于魏王李泰,朝廷中岑文本、刘洎也公开提出这个建议。唐太宗还把这种想法当面告诉了李泰。第二天,唐太宗对大臣们谈起这件事,说:“昨天,李泰扑进我的怀里,对我说:‘今天是我的重生之日,从现在开始,我才真正称得上陛下的儿子。我只有一个儿子,将来我死的时候,要把他杀了,然后把皇位传给弟弟晋王。’父子天性,李泰能对我说出这种话,实在让我怜爱。”网络配图褚遂良不以为然,说:“陛下的看法不对。魏王的想法不成立,陛下百年之后传位给魏王,将来魏王再杀死自己的爱子,然后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天下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当初陛下立承乾为皇太子,却在承乾与魏王李泰之间犹移不定,嫡庶不分,魏王享受的一些待遇甚至超过了皇太子,造成的混乱一直沿续到现在。如果陛下一定要立李泰,请先妥善安置好晋王,才能保全他们。”唐太宗听...
· 决定唐太宗立储的关键因素:国舅长孙无忌的支持
李承乾的图谋败露,皇太子的地位不保,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是挑选什么人来取代他,让唐太宗很费思量。唐太宗一度倾向于魏王李泰,朝廷中岑文本、刘洎也公开提出这个建议。唐太宗还把这种想法当面告诉了李泰。第二天,唐太宗对大臣们谈起这件事,说:“昨天,李泰扑进我的怀里,对我说:‘今天是我的重生之日,从现在开始,我才真正称得上陛下的儿子。我只有一个儿子,将来我死的时候,要把他杀了,然后把皇位传给弟弟晋王。’父子天性,李泰能对我说出这种话,实在让我怜爱。”褚遂良不以为然,说:“陛下的看法不对。魏王的想法不成立,陛下百年之后传位给魏王,将来魏王再杀死自己的爱子,然后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天下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当初陛下立承乾为皇太子,却在承乾与魏王李泰之间犹移不定,嫡庶不分,魏王享受的一些待遇甚至超过了皇太子,造成的混乱一直沿续到现在。如果陛下一定要立李泰,请先妥善安置好晋王,才能保全他们。”唐太宗听了褚遂良...
· 国舅长孙无忌为什么被自己的亲外甥逼死?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图片来源于网络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
· 国舅长孙无忌:为什么竟被自己的亲外甥逼死?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图片来源于网络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
· 揭秘:国舅长孙无忌为何斗不过武则天?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后宫里的才人,太宗赐号“媚娘”。太宗去世后,高宗将其召入宫中封为昭仪。武则天以其非凡的本领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一步步在大唐皇宫中站稳脚跟。为了寻求更大的权力空间,武则天必须取得皇后的地位。但皇后并非想要就能要的。即使高宗想要封她为皇后,也必须征得一干大臣的同意。第一个反对的当然是长孙无忌。其次就是褚遂良。武则天为了当上皇后,使出各种办法。她和高宗李治甚至用金银珠宝“贿赂”长孙无忌。据记载,“帝乃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以悦其意。昭仪母杨氏复自诣无忌宅,屡加祈请。”长孙无忌态度很坚决,坚持不许。虽然长孙无忌极力反对立武则天为后,但是很多人为了向皇帝靠拢,纷纷支持。其中一个叫许敬宗,时任吏部尚书,他是“废王立武”的积极倡导者。许敬宗曾私下拜访长孙无忌,劝他答应立武昭仪为后。但是许敬宗碰了一鼻子灰,他被长孙无忌一顿臭骂。许敬宗从此怀恨在心。私下无法说服长孙无忌,唐高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