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国历史人物:大将魏延真的叛蜀了吗?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7
转发:0
评论:0
三国历史人物:大将魏延真的叛蜀了吗?,魏延真的背叛了蜀国吗?蜀国名将魏延是三国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蜀

  魏延真的背叛了蜀国吗?蜀国名将魏延是三国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蜀汉后期最为重要的大将,因“性矜高”而与“平日诸将素不同”;屡次北伐时,“延每随亮出,欲请兵万人,与亮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深为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所“制而不许”。建兴12(公元234)年秋,在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因与丞相府长史杨仪争夺蜀汉最高军事统帅权,被诬以叛蜀而遭杨仪部将马岱所追杀,为后人叹惜不止,深以为冤。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魏延所谓的“叛蜀”之说。

  有一种说法是“魏延之乱,始于诸葛”,张作耀的《刘备传》当中就说了,魏延的冤案完全是由诸葛亮是一手策划的。诸葛亮在临死的时候召开了最后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但是这一次军事会议上面有三点不正常。首先,参加的人员除了诸葛亮本人以外,还有长史杨仪、司马费,征西将军姜维,独独把魏延排除在外。这是很不正常的一件事情。魏延当时担任的是征西大将军,比姜维要高得多了,“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假节”,这个“节”是皇帝赐给他的,可以先斩后奏。

魏延

网络配图

  第二件怪事情,诸葛亮这一次决定由杨仪担任蜀汉军队的总司令。但是有一个问题,杨仪做三军统帅,没有朝廷的任命,名不正言不顺。

  第三个问题很奇怪,诸葛亮下令,我死后全军撤退,返回成都。他当场任命魏延为断后将军。但接下来他又下了一条奇怪的命令,说如果全军撤退以后,魏延不服从命令,不要管他。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已经把魏延看成是一个异己分子。 

  诸葛亮之所以要这么排挤、看不惯魏延可能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们知道诸葛亮用兵一生唯谨慎,但是魏延用兵同诸葛亮截然不同,魏延主张出奇取胜。基本思想不吻合,思路不一样。所以诸葛亮想,如果我死后把军事指挥权交给魏延的话,不是把我的东西全部给否定掉吗?对此,诸葛亮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个原因,我们可以看一看诸葛亮的《出师表》里面推荐的几个人,郭攸之、费、蒋琬、董允这些人,都是循规蹈矩、听领导话的人,“小绵羊式”的人物。用古代的标准来讲,这些人叫循吏,循规蹈矩的官吏,诸葛亮比较喜欢。魏延性格比较倔强,上海人叫犟头倔脑,现代词叫有个性。这样性格的人,诸葛亮是绝对不可能喜欢他的。

  第三点,诸葛亮亲自指定了接班人,蒋琬、费、姜维。但是魏延的官职、功劳要比他们个人大得多,诸葛亮打击魏延,排挤魏延是为他的接班人扫除障碍,去掉绊脚石。所以这里面是有文章的。

  “魏延之死”真相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之死”也和诸葛亮有关。诸葛亮从初出茅庐一直到五丈原病死,这五十多回书当中,使用过无数的成功计策,但锦囊妙计只用过三次,第三次就用在了“魏延之死”上。罗贯中在这里还用了一首诗来赞叹诸葛亮:“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但这又是《三国演义》的杜撰。真正杀死魏延的不是马岱,而是杨仪和王平。诸葛亮大军撤退以后,杨仪捏造罪名说魏延谋反,所以杨仪就派王平去对付魏延。王平这个人也很厉害,他使用了一个计谋,对魏延说,丞相尸骨未寒,你就造反,你居心何在啊?将士们一听,啊,魏延造反,我们还跟他干什么,唰,一下子,作鸟兽散了。这样一来,魏延真正变成了孤家寡人。在这种情况下,王平拍马上去,大刀一挥,把魏延斩于马下。

魏延

网络配图

  所以,“魏延之死”,杨仪是背后主谋,王平是阵前杀手。魏延的脑袋被割了下来,送到杨仪跟前,杨仪这个家伙太阴毒了,人死了还不放过,还要用脚去踩魏延的脑袋,说:“你这个混蛋,你还能再作恶吗?”接下来杨仪又下令,诛灭魏延九族,满门抄斩。魏延一代名将就落得这么一个可悲的下场。正如陈迩东所言:“魏延身为大将,一生征战,可谓有大功而无大罪啊,却遭大祸害,蒙大诬,是个天大的冤枉。” 本文来自历史大全网

  为什么杨仪会对魏延如此痛恨呢?魏延生前和杨仪的关系简直糟透了,他们两个人真的可以讲水火不能相容,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吵闹不休。魏延是个武将,也比较骄横跋扈,有的时候居然拿着一把小刀,在杨仪的面前晃来晃去。杨仪吓得涕泪交加,每天在提心吊胆、屈辱当中过日子。所以这样看来,所谓“魏延谋反事件”,实际上是一场内讧,窝里斗。但最终导致魏延的悲惨结局。魏延固然是背上了“反贼”的骂名,但杨仪的下场又如何呢?说来好笑,说魏延是“反贼”,其实,杨仪倒是一个反贼。当杨仪率领全军返回成都的时候,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杀了魏延,把军队带回来了,自以为应该替代诸葛亮,由他来做丞相。想不到,诸葛亮生前认为杨仪这个人气量太小,因此,出乎意料的,刘禅任命蒋琬为大将军,费做尚书令,他们两个人是一把手,二把手,而杨仪封了一个什么官?中军师,中军师是一个虚衔,没有任何实职的。杨仪大为恼怒,居然讲出这么一句话:“早知道如此,我不如当时率领全军投降司马懿。”完全是大逆不道之言。刘禅也不是的,杨仪讲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于是马上下令准备处死杨仪,幸亏大臣求情,才放杨仪一马,削职为民,流放、充军。

  可是杨仪还不识相,上书诽谤朝廷。这一下后主忍无可忍,将他打入天牢。这时,杨仪的精神也崩溃了,他也是一条血性的汉子,最后拔剑自杀。所以杨仪最后的下场也是很可悲的。杨仪的死,虽然是他咎由自取,但也挺可惜的,等于又损失了一个人才。蜀汉国家比较小,人才资源又匮乏,诸葛亮没有协调好部下的关系,是造成这次事件的很大原因。史书上说,诸葛亮对两人的态度是“不忍有所偏废”。就是不偏不倚,各打五十大板,处于中立的态度,所谓和稀泥。但归根到底诸葛亮还是倾向于杨仪的,最好的证明就是诸葛亮死的时候,把全军的统帅大权不是交给魏延,而是交给杨仪。当然,三国时期,包括曹操、孙权、刘备,也有很多用人不当的事情,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不要过于地去谴责诸葛亮,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诸葛亮也是人,圣人也会犯错误。

  魏延的军事才能

  前面说过,魏延和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有着严重的分歧,他们分歧的具体体现,莫过于“子午谷奇谋”了。北伐之前,诸葛亮在汉中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讨论进兵的方向。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大致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兵,一个方向是从汉发,直接攻打关中的长安。汉中和长安当中隔着一座山,就是秦岭。从汉中翻越秦岭,可以夺取长安。从汉中跨越秦岭,有三条山谷,东边一条是子午谷,子午谷最险,道路有660里,子午谷的谷口在长安城之南,虽然子午谷山路崎岖,形势最险,但可以出其不意,一旦走出谷口,军队就可以突然出现在长安城的南门。中间一条山谷叫傥骆谷,谷长420里,直接通往关中的武功,对长安的威胁也很大。西边的一条山谷叫褒斜谷,有470里山谷,如果蜀汉的军队攻出褒斜谷,就可以切断曹魏从关中通往凉州的道路。这三条山谷都是从汉发攻打长安的方向。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从汉发,往西打,攻打祁山,甘肃的陇右地区,这条路地势比较宽敞平坦,安全系数比较高。

  在这一次军事会议上面,魏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战略规划,带领一万军队,从子午谷进兵,就可以直接抵达曹魏的首都长安,打它一个措手不及。当然曹魏马上就会做出反扑,把东方的军队调过来,而魏延的设想是由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从褒斜谷进兵,两路大军同时把长安以西全部占领。即使曹魏的军队反扑过来,诸葛亮和魏延也可以同曹魏决战。因为两支军队一会合,主力全到了。

  魏延这个计谋确实是一条妙计,但诸葛亮否定了这个决议,而且是全盘否定。诸葛亮说,魏延这个计谋太冒险。因为子午谷道路狭窄,危险性太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有伏兵,蜀军就是全军覆没。然而,魏延镇守汉中多年,其实他对汉中一带的地理形势非常熟悉,可能魏延对子午谷这条山路的情况,实地进行过勘察,因此,魏延说子午谷可以进兵绝对是有把握的。他料定子午谷没有魏军的埋伏,而且还有史料证明,《三国志·诸葛亮传》、《魏略》里面有一条非常清楚的史料,说当时的魏国根本没有想到诸葛亮会北伐,所以诸葛亮大军出动的时候,魏国朝野上下一片惊慌,不知所措。

魏延

网络配图

  对于魏延的这个“飞兵之计”是否能够改变北伐失败的历史这个问题,史学界仍有争议,但魏延之计的确是奇兵之计。诸葛亮用兵,最大的毛病是过于谨慎,要求稳扎稳打,他以为稳扎稳打就可以稳操胜券,事实上,从古今中外的战争例子来看,打仗确实要冒一点险。就拿三国时期的例子来讲,“邓艾偷渡阴平”的“偷渡阴平”之计,就比魏延要冒险一百倍,沿途都是高山峻岭,荒无人烟。到最后邓艾的军队攀登到了悬崖峭壁,没有办法下山了,于是就想到用毛毯裹住自己的身体,从悬崖峭壁陡坡上面滚下去,神兵天将般地出现在了成都平原上。蜀国做梦也没有想到,邓艾会从阴平偷渡过来,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在这种情况下,刘阿斗束手无策,只能乖乖地献城投降。总之,邓艾比魏延幸运,同样是这种奇谋,邓艾一试即成,魏延却没这个机会。

  现在有很多人对魏延的军事才能评价很高,甚至拿魏延和关羽相比,觉得这两个人都属于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人。其实,魏延的确是一个军事奇才,但是没有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从某种意思上来讲,魏延同韩信比较相似:军事上是一流的奇才,但是在政治上很不成熟,很幼稚。所以说,一个人有多大的优点就有多大的缺点,永远都是并存的。但《三国演义》对后世的影响实在太大了,魏延经过《三国演义》这一渲染,永世不得翻身,就是一个“反贼”了。诸葛亮比魏延就幸运多了,他的形象深入人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蜀汉大将魏延是否真的参与了叛乱活动?
找来杨仪、费祎、姜维等人商量撤兵事宜,为什么偏偏没有最高军衔的魏延?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是什么用意?魏延抢先南归后,为什么仅仅是占住了褒谷口,而不是占领褒中、南郑或者发兵成都?为什么魏延的军队溃散而不是杨仪的部队溃散?蒋琬等人为什么会一致认为魏延造反?难道杨仪就不会造反?杨仪骂魏延是“庸奴”而为什么不是“反贼”?史书的书写,历来要求“秉笔直书”,作者要加以评论,一般要放在最后,《三国志》的习惯做法是“评曰”,可是《魏延传》为什么要用“原延意……,本指如此。不便背叛”这样的推论性文字?魏延之死,虽然疑问成堆,但结局却也快捷,那就是魏延迅速南归,迅速溃败,立刻被杀;杨仪紧追不舍,不战而胜;蒋琬从容出兵,只得到魏延死讯,就立刻撤兵,事情到此结束。这就像是一出写好的剧本,舞台上的演员不管他是怎样尽情的表演,都是要按照既定的本子在走,他既脱离不了这个舞台,也跳不出这个剧情的大纲。而让人的感觉是,这个...
· 蜀汉大将魏延究竟有没有叛乱?
魏延是蜀汉国刘禅时期少有的大将,无论是资历、军衔、爵位还是能力,都是诸葛亮、李严这两个托孤大臣之后其他的人难以相比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蜀汉国正需要军事将领的时候,随着诸葛亮的死去而被杀。而他死后,其家被灭三族,这无疑是一种谋逆叛乱的罪名才有的刑罚。但是,《三国志·魏延传》却用了不和史家笔法的方式,来“推测魏延的本意”,说他不过是和杨仪争权,并不是“背叛”。那么,魏延究竟是不是背叛呢?先看《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建兴十二年(公元234)秋天,诸葛亮病势垂危,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交代后事,安排自己的退军事项。诸葛亮安排让魏延率军断后,姜维在魏延之前。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则大军就自行出发,退回到汉中。诸葛亮死后,周围的亲信官员保守着秘密,不公布他的死讯。杨仪命令费祎到魏延军中,去探测魏延的态度。魏延说:“丞相(诸葛亮)虽然逝世,但是我魏延还在!丞相府的亲信官属可以把丞...
· 揭秘三国史上的千古奇冤:大将魏延叛蜀之谜
魏延真的背叛了蜀国吗?蜀国名将魏延是三国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蜀汉后期最为重要的大将,因“性矜高”而与“平日诸将素不同”;屡次北伐时,“延每随亮出,欲请兵万人,与亮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深为一生谨慎的诸葛亮所“制而不许”。建兴12(公元234)年秋,在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因与丞相府长史杨仪争夺蜀汉最高军事统帅权,被诬以叛蜀而遭杨仪部将马岱所追杀,为后人叹惜不止,深以为冤。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魏延所谓的“叛蜀”之说。有一种说法是“魏延之乱,始于诸葛”,张作耀的《刘备传》当中就说了,魏延的冤案完全是由诸葛亮是一手策划的。诸葛亮在临死的时候召开了最后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但是这一次军事会议上面有三点不正常。首先,参加的人员除了诸葛亮本人以外,还有长史杨仪、司马费袆,征西将军姜维,独独把魏延排除在外。这是很不正常的一件事情。魏延当时担任的是征西大将军,比姜维要高得多了,“征西大将军”、“...
· 魏延简介:三国蜀国大将魏延的资料简介
导读:魏延,南阳郡义阳人,以刘备帐下私兵的身份进蜀,有过多次战功,升迁为牙门将军。刘备称汉中王时,提拔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其后又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用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魏延守汉中,用士兵守住各处关隘,使得敌人无门而入。(结果到了姜维守的时候,他认为这样虽然守的很好,可是不利与打击敌人,认为应该先诱敌深入然后围奸,可惜这样作了后,结果是导致被“诱进来”的钟会直接把蜀给灭了。这一次,姜维就如赵括一样....)建兴八年,魏延向入羌中,魏后将瑶、雍州剌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被魏延大败,于是魏延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这里就要说一下郭淮了,郭淮以军功官至车骑将军,现在来讲是四大元帅了,陈寿称其“方策精详,垂问秦雍”,可见一斑。他少有败仗,却被魏延大败,由此又可见魏延的谋略了。魏延既善养士卒,又勇猛过人,性格有些孤傲,旁人也不...
· 备受刘备信任的大将魏延最后真的造反了吗
五虎将,是三国中让人赞叹的五位大将,其智勇双全被世人感叹。而魏延精通兵法,其勇武超过常人。那么,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将,反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将军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我们要明确五虎将其实只是个封号,其赞颂名誉方面的倾向更加多一点,当然也代表着蜀汉最高首领刘备更加重视也会重用五虎将军。不过根据三国相关典籍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册封五虎将有着很多政治方面的考虑。五虎将的册封标准并不仅仅只是关系到行军打仗方面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册封谁为五虎将才能够使刘备手中的权利更加的稳固甚至更加的大。细究五虎将的人物,关羽张飞便不用说,刘备最坚实的后盾,是他最放心也是最大的依仗,且关羽张飞的才华众人有目共睹,可谓是实至名归。再看马超,他原是凉州马腾之子,拥有一半羌人的血统,在凉州归为刘备之后,马超便成为新一任安抚羌族,镇守边关的最佳人选。如此,马超的家世、才能以及手中的兵权都是他赢得五虎将名号的资本,也是刘备安抚马超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