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早穿西服但严旨禁教使乾隆闭关锁国
在中国,最早穿西服的应该是雍正帝。至今,故宫尚保留着他的《雍正半身西服像》,那是来自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修道士郎世宁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五年(1727),葡萄牙大使麦德乐经澳门抵达北京,朝觐雍正帝,行跪九叩礼,献大量礼物,恳请保护在中国澳门和内地的葡萄牙人。雍正允准,同意葡人继续居留澳门,并在麦德乐返澳时,给予了特别的优待。
7月7日,麦德乐在张安多等传教士及礼部大臣的陪同下,最后一次朝觐雍正帝。雍正特地选在北京圆明园。一进宫,只听见礼部大臣“扑通”一声,吓倒摔地。
“当时的雍正,西装革履,颈系领结,头戴假发,唇上贴了八字胡,脸上扑了粉,鼻梁上还架了一副近视镜,十足的一个假洋鬼子。”此等打扮,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过表现,只不过换做了在上书房勤政的场景。
但,雍正帝穿西装、戴假发,对于中国而言,可是一次破天荒。
1716年,葡萄牙若昂五世国王将包括此车在内的一个特制专车队送给教皇克雷芒十一世,以炫耀其拥有广袤帝国的皇权威仪
麦德乐朝觐雍正,是带着目的来的。他作为葡萄牙使臣访华,不仅是为了葡人在澳门的利益,还有另外一个重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中国和欧洲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典籍等方式把中国灿烂文化介绍给欧洲,使西方出现了“中国热”。至康熙前期,中央集权统治尚不完备,朝廷致力于勘定内乱,对意识形态领域尚未进行严密的控制。朝廷对于仍遵循利玛窦方针进行传教、帮助清朝修订历法、制造火枪的天主教传教士,采取了接纳和宽容的政策。康熙三十一年(1692) ,公开允许天主教在华传教,南怀仁、汤若望、郎世宁等传教士进入朝廷担任官职或画师。
然而,1704年,天主教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公然下令,禁止中国教徒举行祭祖、祭孔等活动,禁止把“上帝”和“天”作为“天主”的别称,并派特使铎罗1706年来华谈判。这彻底激怒了前几年已介入礼仪之争的康熙帝。
康熙认为此举,干涉中国习俗,派人将铎罗送往南京暂住,并下令驱逐反对中国礼仪的传教士,同时派使节前往罗马。铎罗无视康熙的旨意,在南京宣布教皇禁令。康熙闻讯后,下令把铎罗押往澳门,“谕众西洋人,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之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
1715年,教皇克雷芒十一世重申禁令,违者以异端论处。康熙大怒,下令拘捕传教士并禁止传教。1719年,教皇又派使团来北京,康熙拒不接见,斥责:“尔西洋人不解中国文字,如何妄议中国道理之是非”,“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传教,禁止可也”。第二年,罗马教皇被迫让步,宣布“八项准许”,同意中国信徒举行非宗教性的中国礼仪。康熙下令只准许尊重中国礼仪的传教士居留中国并禁止公开传教。
雍正二年(1724),清朝政府大规模驱逐西洋传教士,澳葡政府担心清廷会进而收回澳门,就上书请求葡萄牙国王若奥五世遗使来华。麦德乐来华朝觐,主动向雍正行跪拜之礼,也是想请雍正收回禁教的旨意。但是,雍正以其特有的大度宽仁,让麦德乐四次朝觐,除了尽量保持葡萄牙的尊严及大使大荣耀外,只字不提传教事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雍正延续康熙做法,从维护自身统治稳固出发,铲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强调“西洋人何裨益于我中国”,使天主教在华突然中断。
这一层薄纸,慢慢变成一垛厚厚的高墙,是中国几近与世隔绝。
乾隆五十七年(1792),英国伯爵马戛尔尼率领使团,带着英王乔治三世的国书,来到中国希望通商。
当时,欧洲人传说中国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德国大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中国老百姓“服从长上,尊敬老人……中国农夫与婢仆之辈,日常谈话或隔日会面之时,彼此非常客气,其殷勤程度胜过欧洲所有贵族。”更莫说中国皇帝是何等的仁慈。
第二年阴历八月,马戛尔尼高兴地带着丰厚的国礼,如蒸气机、棉纺机、梳理机、织布机等现代科技,以及当时英国规模最大并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舰模型,来到热河避暑山庄向乾隆恭贺八十岁万寿,呈上国书。英国人诚请:取消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种种限制和禁令,允许英国对华派驻使节,打开中国门户,开拓中国市场。
结果让马戛尔尼绝望了。乾隆在回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复函中,写了一句著名的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以实物为证,收了马戛尔尼的几个洋表后,回赠了一件雕刻得十分精致的蛇纹石。接着,副使斯当东父子上前向皇帝致礼,乾隆赠给斯当东一块与大使一样的玉石,解下自己身上的一只黄色荷包送给会说中国话的小斯当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朝觐的礼仪,英国人说马戛尔尼等人按照觐见英王的礼仪单膝跪地,未曾叩头。和珅的奏折却说,英国使臣等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双方记载不同,已很难明其真相。
其实在此前,双方的“礼仪之争”,也很热闹。但在以后,乾隆的这个“天朝上国”,却被马戛尔尼的礼单上专门提到的 “榴弹炮、迫击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打得主动签订《南京条约》这个近代中国丧权辱国的条约。其时,前后还不到5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