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朝哪位官员因为长相与同治帝相像升迁很快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0
转发:0
评论:0
清朝哪位官员因为长相与同治帝相像升迁很快,古人云:相由心生。并且,古人还常常把人的相貌同命运挂钩,民间所谓的“算命先生

  古人云:相由心生。并且,古人还常常把人的相貌同命运挂钩,民间所谓的“算命先生”也总拿人的相貌来说事,用来“推算”人的富贵吉凶,以及命运走向,而古代官场也很在意为官者的相貌。  

1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古代对皇帝的面相都极其称扬,所谓的“帝王相”隆准龙颜,指的是鼻子丰隆,准头齐,鼻梁挺直,是“龙相”。最经典的“龙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吴晗的《朱元璋传》描述,朱元璋“下巴比上颚长出一寸多,高高的颧骨,却又大鼻子,大耳朵,就整个脸盘看,恰像一个横摆着的立体形的山字,脑盖上一块奇骨隆起,像一个小山丘。”如此稀少怪异的面相,绝非常人所有,所以,迷信观念认为“小和尚”朱元璋当皇帝是顺理成章、上天注定的。

  我国唐朝曾明确将相貌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唐中宗年间,当时的皇室权贵肆意侵占老百姓的田产,官员都惧怕权贵势力,只有雍州司田官(管理田亩的官员)陆大同敢于依据法条“尽断还之”,老百姓称赞他是好官,但是,陆大同的顶头上司害怕引火烧身,就想方设法把陆大同调离岗位。

  然而,没过多久,陆大同又转回来任雍州司田官。雍州的“一把手”王晋为维护皇室在自己管辖区的利益极大化,也为了保住自己官位,就貌似诚恳地对陆大同说:“以你的才华和能力,绝不应该只当个雍州分管具体事务的佐官,你为何不想想办法,谋个适合你的更高的官位呢?”陆大同曰:“某无身材,但守公直,素无廊庙之望,唯以雍州判佐为好官。”

 

  (刘肃《大唐新语》)——意思是说:我陆大同没有好“身材”,只会公平正直做事,我认为雍州司田官是我最好的官职了!王长官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当时朝廷有“身言书判”的选拔官员标准,“身”就是陆大同所说的“身材”,是指包括相貌在内的长相身段,这能为升官“加分”。按照陆大同的说法,他没有好相貌身材,所以也不指望当大官,实际上既是堵王长官的嘴,也是对当时官场用人机制的一种嘲讽。  

2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北宋前期的大将王德用出身行伍,善抚将士,军功显赫,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官至宰相,当时人称呼他为“黑王相公”——他相貌奇伟,面色黑如深墨,在当时朝野是出了名的。于是,在“黑王相公”出行的路上,“以其貌异,所过间里皆聚观”,大家都争着一睹“黑王相公”风采。当时有个朝廷“智囊”苏仪甫,就曾悄悄写报告给宋仁宗说王德用相貌“宅枕乾冈,貌类艺祖(宋太祖)”——意思是说,王德用的相貌非同常人,不是做大臣的相貌,是能当皇帝的面相,将来恐怕会篡权夺天下。后来,御史中丞孔道辅又拿王德用的“帝王”相说事,宋仁宗虽然有些惜才,但还是解除了王德用的兵权,让他担任地方官。王德用很识趣,于是夹着尾巴做人,处处低调,后来,又起复为宰相。王德用因相貌与众不同而得“祸”,但好在他善于“解祸”,终于逢凶化吉。

  晚清、民国诸多史料记述,瞿鸿禨因为长相与同治皇帝相像而升迁很快,并登上相位。刘体智的《异辞录》记载:“止庵(瞿鸿禨)体类穆宗(同治皇帝)”。《新语林》中也记载:“瞿子玖(瞿鸿禨)貌酷肖清穆宗……孝钦后(慈禧)见之尝呜咽曰:卿与穆宗有虎贲中郎之似,余见卿如见帝,令余悲不自禁。”——据说,中年丧子的慈禧见瞿鸿禨长相同自己死去的儿子很像,因此重用他。在陈灨一的《睇向斋秘录》中直接就说:“瞿子玖协揆,与穆宗有虎贲中郎之似,为慈禧所悦。由词曹不数年入赞枢机。”

 

  瞿鸿禨也曾笑着对人说:“予之显贵,全凭一付面具。盖孝钦以貌肖穆宗,遂不次超迁,宠极人臣。今予老而失其似,圣眷之衰,或由于此。”瞿鸿禨说这话,虽然有揶揄的成分在内,但也可见,其相貌与官职晋升不无关系。  

3_副本4.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历史上,当上皇帝的人极其忌讳别人也长着“龙相”。《资治通鉴》卷182记载:“(李)渊御众宽简,人多附之。(隋炀)帝以(李)渊相表奇异,又名应图谶,忌之。”——大臣李渊相貌奇异,不同寻常人,于是,隋炀帝就很想找个把柄除掉李渊,吓得李渊“因纵酒纳贿以自晦”,表示自己实在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儿。618年,李渊接受隋恭帝的“禅让”,成为历史上的唐高祖。

  隋炀帝没有杀“相表奇异”的李渊,让他成了“漏网之鱼”。那么,真的把有“龙相”的人杀了,情况又是怎样?

  《宋史》卷三如此记载:“周世宗见诸将方面大耳者皆杀之。”周世宗柴荣在历史上还算个过得去的皇帝,然而,他对于长相威严的将领也难以相容,生怕他们威胁到自家的江山,均下辣手给咔嚓掉。尽管如此,柴荣死后,他七岁的儿子坐龙椅没几天,还是被赵匡胤拉下台。

  在古代官场,相貌有些时候帮助了某些人仕途顺畅,也使得某些人惨遭厄运,但是,人的命运绝非由相貌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代官员瞿鸿禨:因长相与同治帝相像而登上相位
古人云:相由心生。并且,古人还常常把人的相貌同命运挂钩,民间所谓的“算命先生”也总拿人的相貌来说事,用来“推算”人的富贵吉凶,以及命运走向,而古代官场也很在意为官者的相貌。中国古代对皇帝的面相都极其称扬,所谓的“帝王相”隆准龙颜,指的是鼻子丰隆,准头齐,鼻梁挺直,是“龙相”。最经典的“龙相”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据吴晗的《朱元璋传》描述,朱元璋“下巴比上颚长出一寸多,高高的颧骨,却又大鼻子,大耳朵,就整个脸盘看,恰像一个横摆着的立体形的山字,脑盖上一块奇骨隆起,像一个小山丘。”如此稀少怪异的面相,绝非常人所有,所以,迷信观念认为“小和尚”朱元璋当皇帝是顺理成章、上天注定的。我国唐朝曾明确将相貌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唐中宗年间,当时的皇室权贵肆意侵占老百姓的田产,官员都惧怕权贵势力,只有雍州司田官(管理田亩的官员)陆大同敢于依据法条“尽断还之”,老百姓称赞他是好官,但是,陆大同的顶头上司害怕引...
· 清朝同治皇帝有儿子吗?同治皇帝的儿子是谁?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儿子,也是咸丰皇帝唯一的一位儿子?同治皇帝有儿子吗?如果有,那么同治皇帝的儿子是谁?是光绪皇帝吗?同治皇帝是清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八位皇帝。同治皇帝之后的皇帝是光绪皇帝,按照律例,子承父业,同治皇帝之后的皇帝应该是他的儿子?那么光绪皇帝是他的儿子吗?同治皇帝在1856年4月27日出生,而在1875年1月12日去世,他仅活了19岁,在位时间为13年。同治皇帝没有子女,仅在19岁就去世了,去世的时候还没有子女。所以光绪帝不是他的儿子,醇贤亲王奕譞。醇贤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帝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光绪帝与同治皇帝是堂兄弟。
· 同治皇帝为什么偏爱逛青楼?同治的死因为何成迷?
历史上的皇帝爱青楼女子的也不少,据说宋徽宗就曾喜欢一个青楼女子李师师,明朝的明武宗朱厚照也曾在民间寻花问柳。但是因逛青楼而染上花柳病因此死去的皇帝,估计就只有清朝的同治皇帝了。同治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慈禧老佛爷的儿子,如果得了病,理应得到最好的御医治疗才是。小小花柳病,按说不在话下,可是他小小年纪却因此而死去,这中间有什么隐情呢?其实,如果你以为皇帝得了花柳病就可以很快治好,那就大错特错了。网络配图同治皇帝,据说年纪轻轻就不学好,喜欢偷偷摸摸出去寻花问柳。可他是皇帝,一般比较高大尚的名楼妓院他也不方便去,害怕慈禧老佛爷问罪啊。慈禧一向比较强势,我估计他养的儿子多半属于懦弱型的,然后在家里反抗不了就在外面胡作非为。慈禧忙于处理国家政事,可能对同治的教育、私生活的关心也多半不够,一心逼着他上进,结果越逼越逆反,最后就造成了同治帝年纪轻轻就夭折的悲剧。同治帝在外寻花问柳,由小太监领着专找...
· 清朝同治帝载淳的妻儿有哪些
载淳怎么读载淳的拼音是zaichun,载读三声,淳读二声。载淳即为爱新觉罗载淳,是清朝的第十位皇帝。载淳生于1856年,卒于1875年,是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儿子。载淳生于咸丰六年,咸丰八年,载淳的弟弟夭折,载淳成为咸丰皇帝唯一的儿子。载淳五岁的时候,由李鸿藻担任载淳的老师教授他知识。1861年,咸丰皇帝因病去世,去世之前,立载淳被皇太子,载淳6岁的时候登基成为大清王朝的第十位皇帝,即为同治皇帝。因为载淳年幼,慈禧太后便开始辅佐载淳处理政事。慈禧太后因为贪恋政权,迟迟不把亲政的权力转交给载淳,直到载淳17岁时,同治皇帝才开始亲自处理政事。载淳在位期间,清朝爆发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运动,在社会时期,是挑战也是机遇。同治皇帝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便召集大臣开启了新政,从新政的内容看来,清政府有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比如,成立同文馆、并且修筑了铁路、开办新式学校,让清人又机会去外国学习...
· 升迁次数最多的古代官员陈廷敬:竟然升迁28次
说起山西的人文遗产,便不得不提起有着“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美誉的皇城相府;而说起这座官邸,便不得不提起这个被皇权恩宠五代的世家核心人物、清康熙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曾辅佐康熙朝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网络配图陈廷敬从政53年,历经28次升迁,是古代升迁次数最多的官员,做遍了清朝除兵部以外所有要职,如曾任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这在清朝的汉人高官中是无与伦比的。陈廷敬原名陈敬,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死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山西阳城县中道庄(今皇城村)人。陈廷敬的家族是晋商文化的早期代表,远在明末清初时生意就南跨东南亚,北达俄罗斯,富甲一方。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共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41位贡生,19位举人。曾出现“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盛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