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世民四顾茅庐,为了这个不如诸葛亮的狂人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90
转发:0
评论:0
李世民四顾茅庐,为了这个不如诸葛亮的狂人,诸葛亮躬耕南亩,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是因诸葛亮是卧龙,得之可安天下。虽

  诸葛亮躬耕南亩,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是因 诸葛亮是卧龙,得之可安天下。

  虽然安天下最后只是空想,但那是因为诸葛亮死得早,刘备死得也早 而且没留下一个有出息的儿子。

  李世民也曾经留下过三顾茅庐的佳话,连续四次极力邀请一个人出山,可以说是四顾茅庐。

  李世民能力超过刘备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个让李世民四顾茅庐的人,能力也超过诸葛亮吗?

  这人叫马周,他是远远不如与诸葛亮的。

  马周出身不如诸葛亮。诸葛亮身出琅琊诸葛家族,名门望族,世世代代有人做郡守级别的官员;马周身出贫寒农家,祖坟上不冒青烟。

  有一点马周和诸葛亮可以基本打个平手,那就是诸葛亮自幼丧父,跟随叔父长大。马周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亲戚家。诸葛亮丧父不丧母,马周丧父又丧母,马周童年幸福指数还是不如诸葛亮。

  为了改变命运,马周刻苦读书,学了一肚子墨水。这一点倒是和诸葛亮差不多。

唐太宗

网络配图

  但是马周自命清高,恃才傲物,穷不拉几的,还看不起别人,搞得大家都讨厌他,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做官,郁郁不得志。

  人家诸葛亮可是拥有徐庶这类一流朋友的,而且得到了水镜先生的厚爱,对诸葛亮说“世有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荆州名门黄家也看上了他,把女儿嫁给了他。

  李渊建立唐朝后,马周好不容易就业了,在邻郡做了一个小吏。

  栋梁材,刀笔吏。

  马周愤愤不平,得过且过,吊儿郎当,游山玩水,吃吃喝喝。

  长官很生气,取人俸禄,不忠人事,真是死狗托不到南墙上去!

  马周没有钱,但是有架子啊。

  马周没业绩,但是有脾气啊。

  一气之下,马周 拂袖而去,把帅帅的背影甩给目瞪口呆的长官。

  马周漂泊到京城长安,在中郎将常何门下 谋了个差事,混碗饭吃。

  要是正常年月,马周这种志大才疏的人,最后也得走人,继续做流浪汉。

  但是,当时的时代不正常,就适合不正常的人发展。

唐太宗

网络配图

  常何官职虽然不高,但也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颇得李世民信赖。马周栖身常府,与李世民一步之遥。

  贞观三年, 天下大大旱。李世民多次求雨,老天仍然无动于衷,旱情未得丝毫缓解。

  李世民的最大优点是善于听取臣民意见,他下令全体官员必须上书,指出朝廷得失,提出解决方案。

  常何是武将,打仗杀人轻车熟路,舞文弄墨难于登天。

  马周知道了这个情况,感觉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到了。他毛遂自荐,替常何写了一道奏章。

  李世民看了常何的奏章,眼前一亮,深深震撼。

  李世民对常何说 ,你跟我多年,你肚子里有几滴墨水,我用一根手指摸都摸得出来,这是谁的佳作啊!

  常何是个老实人,供出了马周。

  李世民急于树立从善如流的光辉形象,立即派人去常府请马周入宫。

  马周却学会了诸葛亮的自我炒作,为了彰显李世民对自己的器重,他没有立即入宫,而是找个理由 拒绝了。

  李世民大喜,朕正愁没有机会树立求贤若渴的仁君形象呢!

  马周和李世民果真配戏。

  李世民第二次派人,马周拒绝。

唐太宗

网络配图

  李世民第三次派人,马周 拒绝。

  李世民第四次派人,马周一看都四顾茅庐了,超过诸葛亮了,见好就收吧,就跟着入宫了。

  马周从此官运亨通,最后一直做到了中书令,位近于宰相,而且还兼任太子李治的老师。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诚无人能比。马周却圆滑世故,明哲保身,他凭一道奏章出名,发迹后却再也不进谏。临死,之前,他让家人把他担任朝官以来给皇帝的奏章统统烧掉,说做因进谏而出名的人,不能保护后代。

  马周的话有没有道理呢?想想魏征就知道了,他活着时李世民不好意思和他翻脸,但是他死后墓碑被李世民亲手砸掉,而且儿子被认定为勾结谋反,与公主的婚约被解除。

  马周呢,死后得到李世民的厚待,安葬在李世民的陵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都自愧不如,为请他出山而三顾茅庐
三国时期比起治国之道更注重军事谋略,所以很多治国人才人气都不高。刘巴,法正都是很厉害的人物。但是后人却只知道被人神话的诸葛亮,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刘巴(?-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汉末三国时期官员、名士。当年曹操率大军攻打荆州,大部分能人异士都愿追随刘备,却被他决绝,而是投进了曹操的军营。原因可能是刘巴认为曹操更强或是其他原因,也可能是不喜欢刘备。而曹操让刘巴招纳三郡不成后,刘巴选择南逃交趾令刘备“深以为恨”。诸葛亮得知刘巴在益州,就三次来请他出山,一起辅佐刘备。后来终于被说服,愿意辅佐刘备。刘备就觉得他徒有虚名。但诸葛亮却说:“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刘巴的才气是刘备、诸葛亮、张飞、孙权、陈群等诸多人物都认同的。一直逃跑也可能是因为刘备的“深以为恨”怕被报复,后来不得不归顺谢罪同理,不搭理张飞也是太傲娇的缘故。毕竟有才能的人性格...
· 庆余年四顾剑是谁?四顾剑结局介绍
庆余年四顾剑是谁?四顾剑结局介绍四顾剑成功当选《庆余年》第一背锅侠,一位从来没出过场的角色,就这样被安了一口大锅,也是令人心疼,那这位四顾剑到底是谁呢?四顾剑是东夷城主的儿子,也是影子大人的哥哥,不过四顾剑的实力要比影子强上许多,因为他是当今世上仅存的四大宗师之一。四顾剑现在成了杀死林珙的嫌疑人,想必他日后肯定会有所行动,不少观众都在期待四顾剑的出场,实际上四顾剑也是叶轻眉的拥护者之一,所以后面站在了范闲一方,一起对抗庆帝。四顾剑是谁?《庆余年》中,四顾剑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只知道他是四大宗师之一。林珙被杀,一口大黑锅从天而降,直接扣在他头上。头一个诬陷四顾剑的,就是鉴查院院长陈萍萍。庆帝看破不说破,以此为借口征讨北齐。要说,这四顾剑也是一个狠人,曾经亲手血洗城主府杀死全家,只有弟弟影子一人逃脱。后来,他选择范闲,将一切托付给这个晚辈,为表明决心,他再一次血洗城主府。四顾剑为什么这么做,有人...
· 诸葛亮的茅庐现在在哪里
《三国演义》中非常经典的桥段: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出山,然后就有了千古名篇《隆中对》,对创业路上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大方向。多智近于妖的诸葛亮成为刘备的首席军师,得到他的强力辅助,刘备如鱼得水,最终和曹魏、东吴三分天下,可以说三顾茅庐是三国史上的一个重大节点。诸葛亮的茅庐在哪里呢?诸葛亮,琅琊阳都人(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年幼父母双亡,本来跟着叔父诸葛玄去豫章郡赴任,没能成功,只好投奔荆州刘表。当时的刘表在襄阳办公,诸葛亮并未被重用,因此只好隐居在茅庐,一边种地一边等待他的伯乐到来。在襄阳市襄城区有个卧龙镇,隆中就在这里,距离襄阳市区约10公里。等到刘备三顾茅庐时,就有了那篇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因此有不少人认为诸葛亮的茅庐即位于襄阳隆中。东晋著名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这样描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意思是说,诸葛亮家在南阳郡邓县,离襄阳城不远。邓县即今邓...
· 为了这个男人她被遣送回家
雨像散落的珠子,从空中噼里啪啦地落到地上,溅起一个个泡泡,不一会儿就汇集成河,顺着低洼的地方流出去。它们流到黄河里吗?柴氏隔着窗户望着外面的雨,忽然就有了这个疑问。继而,她自己笑了。真是瞎操心,还是想想哪天能回家吧。想到家,柴氏有些心动。本来以为这辈子没机会再回到邢州那个家了,没想到,唐明宗李嗣源一道圣旨,她们这些庄宗嫔妃就被遣散回家了。遣送回家,是她们这些不受宠嫔妃和家人求之不得的好事。这不,她父母听说她要回来,亲自来接她。可是,赶上这讨厌的雨,他们只好找个客栈住下来。已经好几天了,不知道雨什么时候能停下来。柴氏百无聊赖的看着雨,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着。忽然,一个英俊的男子从柴氏门前经过。只一眼,柴氏就被他迷住了。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这个男子衣着破旧,却掩盖不住自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那种英武阳刚之气。柴氏的眼睛追随着男子的身影,直到他消失在视线中。从来没有一个男人让柴氏这样心动,她让丫鬟打听...
· 茅庐内外的传奇谋略家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从三国时期至今,虽历经1700多年,他仍为世人称颂,几乎是中国人理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偶像。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料事如神、完美无缺。“三顾茅庐”是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极具探索价值的历史事件。比如:明明有史书记载是诸葛亮毛遂自荐,而不是刘备“三顾茅庐”,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诸葛亮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坐在小车上、手摇鹅毛扇”,这是我们熟悉的诸葛亮的标准形象,他当年真是这样的吗?据说著名的《隆中对》战略一开始就隐藏着致命的设计缺陷……诸葛亮,琅邪国阳都县(今属山东沂南)人,从17岁起开始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过着一种半耕半读的生活。他一方面博览群书、勤于思考,一方面拜师访友、广泛地与社会接触。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逐渐成为一名志向远大、学识渊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