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齐国强盛的历史根源:国君姜子牙提倡亲民政策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23
转发:0
评论:0
姜子牙是周朝开国的功臣,他曾经辅佐过文王、武王两代周天子,周朝建国后被封在齐,为一等爵,是齐国第一代开国国君,史称姜太公。关于姜太公的故事传说很多,等到《封神演义》一书问世,姜太公更是被完全神话,成了能够呼风唤雨、代天封神的神仙。然而,真实的姜太公年轻时穷困潦倒,尝遍了人间愁苦滋味。但是,杰出的人有别于常人之处在于,他能够把每一次的挫折经历都变成人生的财富,在最需要的时候使用它,姜太公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人。他因为有着民间的贫穷经历,所以他知道民间的疾苦。图片来源于网络因为他前半生都在和底层人士打交道,所以他知道底层人士的喜怒哀乐,所欲所求。齐国建立后,他把亲民作为基本国策,齐国很快由一个和东夷杂居的穷地方变成了一个代天子征伐四方的强国。齐国是秦始皇灭亡的最后一个强国,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见证了周朝兴衰更替的诸侯国,即便是中间国君易主,但国名未改,可见这个国家是如何的重要。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它的...

  姜子牙是周朝开国的功臣,他曾经辅佐过文王、武王两代周天子,周朝建国后被封在齐,为一等爵,是齐国第一代开国国君,史称姜太公。关于姜太公的故事传说很多,等到《封神演义》一书问世,姜太公更是被完全神话,成了能够呼风唤雨、代天封神的神仙。然而,真实的姜太公年轻时穷困潦倒,尝遍了人间愁苦滋味。但是,杰出的人有别于常人之处在于,他能够把每一次的挫折经历都变成人生的财富,在最需要的时候使用它,姜太公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人。他因为有着民间的贫穷经历,所以他知道民间的疾苦。  

1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他前半生都在和底层人士打交道,所以他知道底层人士的喜怒哀乐,所欲所求。齐国建立后,他把亲民作为基本国策,齐国很快由一个和东夷杂居的穷地方变成了一个代天子征伐四方的强国。齐国是秦始皇灭亡的最后一个强国,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见证了周朝兴衰更替的诸侯国,即便是中间国君易主,但国名未改,可见这个国家是如何的重要。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它的开国国君姜太公以及他的亲民之策。

  姜太公受封齐国,到任后,他修明政事,顺应民间风俗人情,开放工商之业,发展齐国沿海的渔业盐业,大多人民很快就归附齐国,齐国也就成为东方的一个大国。等到蔡国的管叔叛乱,淮夷之地也背叛了周王室,成王就派召康公对姜太公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如果他们有罪,你都可以征讨。”齐国因此可以出兵,代天子征讨其他诸侯国,成为大国,定都营丘。姜太公上任五个月后,国家事务很快就安定了下来,他马上就向当时周王室的执政周公汇报情况。周公说:“为什么这么快?” 

  姜太公说:“我简化其君臣之间的仪节,一切从其风俗去做,所以这样快。”而他那个邻居鲁国,周公的儿子伯禽三年以后才把国家安顿下来,然后向周公汇报情况。周公问他为什么这么晚?伯禽说:“我要改变当地的风俗,改变原来的礼仪,这些都要三年之后才能见到效果,所以晚了。”姜太公听说以后,叹息说:“鲁国后代将要听命于齐国了,为政不简约宜行,人民就不会亲近。只有政令平易近民,人民才必然前来归附。” 

2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姜太公的这种亲民国策,源于他的爱民思想。他认为,天子或者国君要尊重民意,敬爱民众,聚合宗亲,推行仁义,这样就会受到民众的拥护爱戴,使天下人和悦诚服。只有得到了人民的真心拥护,国家才会守得住。而只有自己的国家安定富裕,才可以号召天下。因此,立威而使天下服从者,不一定必须使用武力,更不能对老百姓横征暴敛,而是要对百姓实行仁政,以人为本,修德禁暴。

  姜太公民本思想的建立,又是源于他的长期民间生活,他通过自己长期的民间生活经历,知道普通百姓想什么,爱什么,需要什么。建国后,他更是把这种思想用于治理国家的实践当中,终于使齐国强大。他之后的历代齐国国君,都沿着他这条既定国策执行,齐国始终居于大国之列。后来,齐国中途衰落,齐桓公任用管仲执政,用司马迁的话说,管仲修治的也是姜太公的事业。

  姜太公的这种亲民爱民思想并不是他当了齐国国君才有的,还是在他辅佐西周伯姬昌的时候,这种思想就已经建立。周文王曾经问过姜太公,怎么样才能得到天下?姜太公说:实行王道的国家,能够使人民富裕;实行霸道的国家,能够使高层知识分子富裕;勉强维持生存的国家,能够使高官阶层富裕;无道的国家只要使国家库存充足富裕。这叫上满下漏,也就是只顾上层集团的利益,而不管下层老百姓生活有没有着落。西伯昌听了之后,马上让人打开粮仓赈济穷人,于是百姓欢欣鼓舞,西周日益强盛。   

3_副本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姜太公的这种爱民思想表现在各个方面,对于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的话,他也能够听得进,不管这个人身份地位高不高,说的话中听不中听。周武王打败商纣王,成为天下之王,他把齐国营丘封给了姜子牙。姜子牙前去封国就任时,行走速度很慢。客舍中有人说:“我听说时机难得而易失,看这位客人睡得这样安稳,恐怕不是前去上任的。”姜太公听了这句话,马上起来,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到达齐国。正好遇到莱国国君带兵来攻打营丘。营丘(位于现在的潍坊地区)和莱国(位于现在的山东省莱州市)毗邻,莱州那时候还是所谓的东夷,属于没有开化的地方,他们趁着商纣之乱,周朝刚刚取得政权还没有能力平定远方,因此就想占领齐国营丘这块地方。

  实际上,当时的很多诸侯国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周天子给你一块地,然后由你自己去占领开发。当地的人民服从不服从你的领导,这个国能不能归你所有,完全看你用什么样的政策来聚集人心,让这些“散居”的人成为你的国民。商周时期仅中原地区就有几百个国家,到了春秋时期,比较大一点,能够从周王室哪里找到“合法”依据的也就剩下几十个国家了。有一些国家还到处迁移,如卫、杞等国。这都说明周天子封给你地是一回事,能不能立得住国那是又一回事儿。周天子分封还有一个特点,天下“中间”这块地方是周天子自己的,即东都王城(现在洛阳地区),靠这块地方近的都封给了自己的兄弟子侄或者是同姓,异姓诸侯得到的都是偏远地区,像秦靠近西戎,楚靠近南蛮等等。 

  相比较而言,姜太公辅佐了两代周王,是周朝开国最主要的功臣,又和周王室是姻亲关系,他所得到的这块地方还算是比较大,相对比较好一点。尽管如此,这儿毕竟是杂居在东夷地区,经济也不发达,尤其是当时赖以立国生存的农业更是比较落后。齐国当时所面临的环境,无论是安全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有很大的问题。应该说,军事方面的担心还稍微差一些,毕竟姜子牙是周武王伐纣的军事总指挥,后世所谓的兵家都把他奉为祖师。  

4_副本.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经济问题却关系着齐国的生死存亡。齐国靠近海边,那儿的土地多是盐碱地,人烟稀少,姜太公的亲民国策很快收到了奇效。姜太公鼓励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极力提倡工艺技巧,让人们把鱼类、海盐贩运到其他地区,齐国农业不发达的劣势得到了克服,优势被发挥到极致。很快,天下的财物纷纷流归到齐国,天下人几乎都在穿戴齐国人制造的衣帽鞋子,齐国焉能不富?东海到泰山之间的诸侯们都来朝拜齐国,人民又怎不归附、拥护这样的国君呢?!

  正是由于姜太公的亲民国策使齐国成为强盛之国,他自己也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当时人爱戴他,后世人歌颂他,再加上封神故事的演义,人们已经把他当做神来看待。上世纪中期农村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太公在此”的石刻,就是反映了人们这样一种心理:有了姜太公,鬼魅无侵,美好生活有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齐国强盛的历史根源:国君姜子牙提倡的亲民政策
姜子牙是周朝开国的功臣,他曾经辅佐过文王、武王两代周天子,周朝建国后被封在齐,为一等爵,是齐国第一代开国国君,史称姜太公。关于姜太公的故事传说很多,等到《封神演义》一书问世,姜太公更是被完全神话,成了能够呼风唤雨、代天封神的神仙。然而,真实的姜太公年轻时穷困潦倒,尝遍了人间愁苦滋味。但是,杰出的人有别于常人之处在于,他能够把每一次的挫折经历都变成人生的财富,在最需要的时候使用它,姜太公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人。他因为有着民间的贫穷经历,所以他知道民间的疾苦。因为他前半生都在和底层人士打交道,所以他知道底层人士的喜怒哀乐,所欲所求。齐国建立后,他把亲民作为基本国策,齐国很快由一个和东夷杂居的穷地方变成了一个代天子征伐四方的强国。齐国是秦始皇灭亡的最后一个强国,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见证了周朝兴衰更替的诸侯国,即便是中间国君易主,但国名未改,可见这个国家是如何的重要。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它的开国国君姜太公...
· 齐国强盛的历史根源:国君姜子牙提倡的亲民政策
姜子牙是周朝开国的功臣,他曾经辅佐过文王、武王两代周天子,周朝建国后被封在齐,为一等爵,是齐国第一代开国国君,史称姜太公。关于姜太公的故事传说很多,等到《封神演义》一书问世,姜太公更是被完全神话,成了能够呼风唤雨、代天封神的神仙。然而,真实的姜太公年轻时穷困潦倒,尝遍了人间愁苦滋味。但是,杰出的人有别于常人之处在于,他能够把每一次的挫折经历都变成人生的财富,在最需要的时候使用它,姜太公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人。他因为有着民间的贫穷经历,所以他知道民间的疾苦。网络配图因为他前半生都在和底层人士打交道,所以他知道底层人士的喜怒哀乐,所欲所求。齐国建立后,他把亲民作为基本国策,齐国很快由一个和东夷杂居的穷地方变成了一个代天子征伐四方的强国。齐国是秦始皇灭亡的最后一个强国,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见证了周朝兴衰更替的诸侯国,即便是中间国君易主,但国名未改,可见这个国家是如何的重要。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它的开国国...
· 细说历史——昭帝时代的“与民休息”政策
?征和二年太子自杀之后,继任者的选择成为年迈的武帝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时武帝还有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已经成年,分别是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另外还有一个几岁的小儿子刘弗陵。武帝对三个成年的儿子都不满意。刘胥喜欢玩乐,还有与野兽搏斗的嗜好,实在不成体统。征和三年李广利与丞相刘屈氂扶持刘髆的密谋败露,刘屈氂被处死,李广利投降匈奴。后元元年(前88),刘髆意外死亡,很多学者推测是武帝授意处死了刘髆。同年,刘旦派使者觐见武帝,愿去长安侍奉武帝。武帝认为刘旦显然是觊觎帝位,十分恼怒,杀掉使者,还削夺燕国三县的封地。最后,武帝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但刘弗陵毕竟年幼,武帝必须有所准备。武帝首先想到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钩弋夫人),赵婕妤正值壮年,武帝担心赵婕妤会重演汉初吕后专政的历史,于是找借口将她处死。此外,武帝即位初年外戚窦氏、田氏专权的场景也历历在目。对于赵婕妤的兄弟,武帝也不予重用,断绝了...
· 齐湣王:花样作死的齐国君主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齐湣王——喜欢花样作死的齐国君主。战国时代,诸侯国虽不及春秋时代数量众多,但仍然有不少的诸侯国,其中以战国七雄为最。齐国作为七雄之一,在战国历史上它有两次亡国之战。第一次是乐毅伐齐,最后被田单复国,但元气大伤。第二次,秦灭六国,彻底玩完。齐湣王是乐毅伐齐时齐国的大王,被打的到处逃亡,最后身死,说他是战国时死的最惨的君主也不为过。齐湣王刚上位的时候,齐国将领匡章率领齐、魏、韩联军打败楚军,打得楚国只得依附于齐国。那时的齐国很强,足以同西方的秦国争霸。之后,齐将匡章率齐、魏、韩联军围困秦国,最终攻破了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这也是诸侯联军唯一一次打进函谷关。这么一看,齐湣王还挺强的。然而,这些和齐湣王都没啥关系,主要都是孟尝君干的,不过由于孟尝君专权,不就就被逼离开齐国,大权落到齐湣王手中。标题说过,齐湣王喜欢作死,前286年,灭掉宋国后,开始其它国家,周边的国家...
· 揭秘:历史上姜子牙的亲民之策竟成就了齐国之强
导读:姜子牙是周朝开国的功臣,他曾经辅佐过文王、武王两代周天子,周朝建国后被封在齐,为一等爵,是齐国第一代开国国君,史称姜太公。关于姜太公的故事传说很多,等到《封神演义》一书问世,姜太公更是被完全神话,成了能够呼风唤雨、代天封神的神仙。然而,真实的姜太公年轻时穷困潦倒,尝遍了人间愁苦滋味。但是,杰出的人有别于常人之处在于,他能够把每一次的挫折经历都变成人生的财富,在最需要的时候使用它,姜太公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人。他因为有着民间的贫穷经历,所以他知道民间的疾苦。因为他前半生都在和底层人士打交道,所以他知道底层人士的喜怒哀乐,所欲所求。齐国建立后,他把亲民作为基本国策,齐国很快由一个和东夷杂居的穷地方变成了一个代天子征伐四方的强国。齐国是秦始皇灭亡的最后一个强国,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见证了周朝兴衰更替的诸侯国,即便是中间国君易主,但国名未改,可见这个国家是如何的重要。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它的开国国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