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头号悲剧人物不是孔明 竟然是他!
《三国演义》里的头号悲剧人物,我以为不是孔明。他倘能审时度势,善用人才,不致于落个星落秋风五丈原的结局。被人推许,受人重用,出将入相,无论如何,孔明足可快慰平生。头号悲剧人物其实是孔明的部将魏延。
魏延勇武本非寻常。张郃曾与张飞大战,令孔明心惊不已,他作司马懿的先锋时,孔明认为蜀将中只有魏延能敌。孔明不杀魏延,也说是惜其勇。
魏延颇有谋略。孔明北伐,前前后后只出祁山,都不能成功。魏延当初就献计,愿领五千兵出子午谷直扑长安,关中可一战而定。司马懿对此甚为忌惮,孔明却以谨慎为由不用。
网络配图
魏延颇能带兵。刘备伐吴时,魏延以汉中太守的身份领兵防魏。马超带兵时曾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此时也不过是充当魏延的副手,他位列五虎大将,与关羽等并列,地位是在魏延之上的,这证明魏延带兵的能力不在马超之下。司马懿策动五路兵伐蜀,南边的一路孟获十万兵被魏延用疑兵计杀退。虽说是孔明授计,但千里外行军战阵总不全靠锦囊。
尤为可取的是,魏延识大体。这一点是对孔明方面而言的。曹操南征,孔明劝刘备弃樊城、取襄阳,蔡瑁、张允等拒放刘备入城,魏延“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第41回)当下夺了城门,放下吊桥,呼刘备入城。关羽战长沙,是魏延杀了太守韩玄、救了黄忠,带人献了城池,若不如此,关羽以区区五百人岂能攻城掠地?演义关于这段故事的描写有:“‘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相从者数百余人。”从魏延这两番话及作为,可知他识大体。黄忠后来多次斩将立功,列五虎大将,魏延这场献城救人的功劳应该不算小。如果魏延是投机者,何不投向兵多将广势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反而投奔势单力薄、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
网络配图
无论如何,魏延算得上演义类拔萃的武将,也曾多次立功,是无愧于蜀汉的。然而不仅不获孔明重用,在他救黄忠、献长沙之初,孔明不但不赏,反倒要杀,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地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如果魏延献城不义,则孔明等欲取长沙是不合道义的,孔明的理由不通。法正、孟达献西川,深得孔明常识,严颜降张飞,一路招降蜀将,也受看重。刘璋虽然黯弱,总算是刘备族人,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恶行;而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杀他的魏延反倒被责为不忠不义,可见孔明待人是两套标准。魏延有功不赏的另一条理由是脑后有反骨。终孔明一生,魏延并没有叛蜀,行事上也无损于孔明大计。他不听孔明遗命是真的,但那也是孔明用人不尽其力逼出来的。
网络配图
纵观演义,魏延有为蜀汉效劳的愿望,也有与此相称的才干,堪称韩信的演义版,却不为出将入相、有王佐之才的孔明所用,更为甚者,孔明临终前反而设下计策取魏延性命,这正是魏延成为头号悲剧人物的原因。孔明的悲剧,恰恰是出于缺乏韩信般的帅才。今人若不为魏延而哀,注定落个孔明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