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应征入伍心甘情愿地做了郭威的一名亲兵
赵匡胤南下投军过程中,曾经在襄阳一个寺庙借宿,被方丈赠以银两,而且走的时候得到了指点——一直向北,定会遇到贵人。
原来,这方丈消息灵通,他得到了一个重大消息:后汉大将郭威,奉朝廷之命,为了平定河中节度使李守贞的叛乱,抵御北方契丹人的入侵,正招兵,扩充实力。对于赵匡胤这样的武学之才,这正是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于是,赵匡胤听信了方丈的指点,北上寻找郭威的驻军。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比巨人更高的成就。赵匡胤深深懂得这个道理,闯荡江湖这几年,局势频繁动荡,乱世中可谓是英雄辈出。出头的机会很多,但是依靠一棵大树,依傍一座大山,离出头之日的距离会更近。说白了,就是跟对一位领导,借势生根,步步跟进,领导成功了,他随之获益。而郭威,在那个之世,他的勇武和谋略,在众多英雄中无疑是佼佼者。赵匡胤就要选择郭威这样的人做自己的领导。
网络配图
郭威生于唐天佑元年(公元904),是邢州尧山(今河北隆尧)人。他先是投身在潞州李继韬帐下,后晋灭亡后,郭威归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部下,深得刘知远赏识。公元947二月刘知远建立后汉,就封爱将郭威为执掌军务的枢密副使。只可惜刘知远当皇帝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得了暴病身亡。临终前,他放心不下年幼的太子刘承祐,就命他最信任的郭威和史弘肇等担任顾命大臣。
公元948年,十八岁的刘承祐继位当上后汉的皇帝,史称隐帝。隐帝年龄尚小,办事也没有什么魄力,朝中大事完全取决于史弘肇、杨玢等众臣。除了朝中大臣以外,很多节度使也不服气隐帝。镇守河中(今山西永济西)的李守贞,性格桀骜不驯,他可不想伺候刘承祐这样一个无能的毛小伙。于是李守贞带着其他两镇——凤翔和永兴举起了反叛的大旗。
朝廷先派了白文珂等人去平叛,但都没什么成效。这个时候,郭威作为镇国之“宝”,自然不能推脱责任,被隐帝任命为招慰安抚使,领兵西征,去教训桀骜不驯的李永贞。郭威随即出征,开始招兵,扩充自己的实力。
郭威是打仗打出名的,他所到之处,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大名。赵匡胤经庙里那和尚指点,绕过华山,来到了陕西的临潼。正好郭威领着大军在这里扎营暂时休息,准备待兵士解除疲劳之后,便拔寨。赵匡胤自然知道这郭威的大名,他庆幸自己运气不错,还能有机会面见郭威。
郭威见了赵匡胤,心中有几分好感,这小伙子身高八尺,气度非凡,谈吐中很有见识。再详细问过之后,才知道是自己同僚赵弘殷之后。而且他并不想依靠父亲的名,而是独自闯荡,在这乱世,赵匡胤还是有几分魄力的。加上他武艺非凡,在兵营里还是有用武之地的,于是郭威就答应赵匡胤留在自己身边,让他做一名亲兵。
别小看了亲兵,虽然亲兵地位低微,只是一个小卒子,但是他受到的是将军言传身教的影响,比其他兵士更容易成长。因此,赵匡胤并不埋怨自己地位低下,他要的是学习,要在这位威名远播的将军身上学到各种可用的东西。两年的颠沛流离,锻炼了赵匡胤的机智和忍耐,现在他要学习的是沙场用兵和如何夺权上位的艺术。
网络配图
郭威也是一个好老师,处处以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赵匡胤。郭威把赵匡胤看成自己的亲信,言传身教,毫不保留。确实,他看准了这样一匹千里马,真是慧眼识英雄。赵匡胤抵达了郭威军中之后,据说善于望气看风水的术士,就已经看出郭威大军中有“三天子”气。“三天子”,当然是指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了。当然,这只是后人的杜撰。不过,郭威潜心培养起来的英才,后来偷走了郭威辛辛苦苦打来的江山,这是后话。
郭威指挥的平叛战斗很快就打响了。郭威军队所到之处,所向披靡。郭威平易近人,善待士兵,两军交锋时又身先士卒,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马上赏赐,负伤的他也亲自去抚慰。他从不刚愎自用,不管谁提的意见,他都会接受。看到主将如此仁厚,而且军事指挥又非常得当,上下将士都和睦一心,士气大大提高。
郭威虚心听取将领们的建议,博采众长,制定了先攻河中的策略,然后用围困打消耗战的办法与敌对垒,一年后,在城中粮草已尽,士气丧失的时候一举攻陷,李守贞和妻子而死。其他两镇也先后平定。在平定河东的战役里,赵匡胤拿着武器,第一次站在了战场上。他大展自己的武艺,对叛军毫无留情,立下了很多军功。
w
网络配图
后汉隐帝刘承祐见郭威出征告捷,任命郭威做了邺都留守。赵匡胤作战优秀,郭威之所以没有向朝廷举荐他,是私心在作怪。他赏识赵匡胤,希望赵匡胤能在他这里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为他所用。赵匡胤毫无怨言,他很清楚当时的局势,能跟在郭威身边,比谋个一官半职要划得来。短短时间,随郭威出征途中,他确实学到了一些实战本领、领导艺术。
另外,在郭威的帐下,赵匡胤逐渐结识了一些勇武之将,像少时好友韩令坤、慕容廷钊、石守信等,还有郭威的养子柴荣。这些人脉力量为他后来建立大宋朝积累了丰厚的资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