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诸葛亮北伐真实意图:恢复汉室只是口号?
[导读]蜀汉政权偏居西南一隅之地,国小力弱,其整体实力远不及曹魏,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却一反常规,执意率众五出祁山,北伐曹魏,这与其“谨慎”的性格是相悖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恢复汉室吗?其实不然,虽然“兴复汉室”是诸葛亮北伐的口号,但是,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不止仅此: 一方面,北伐为蜀汉政权的存在提供合理性,使其不至于降格为一般的地方割据政权,另一方面,北伐使蜀汉政权内部的荆州集团,东州集团和益州土著集团的矛盾趋于缓和,达到“阋于墙于墙,外御其侮”的目的,巩固了其政权。
网络配图
除此之外,清代学者王夫之还认为,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以攻为守,“夫公固全局于胸中,知魏不可旦夕亡,而后主不可一隅以光复也,其出师以北伐,攻也,特以为守焉耳!
其实,诸葛亮北伐还有更加重要的目的:
首先,诸葛亮执意北伐,是为了树立威信、巩固其地位。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前,地位是比较低的,并不象《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刘备对其言听计从,诸葛亮当时的职务是临时设立的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主要从事的是后勤保障工作。
例如刘备据有荆州时,他“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刘备入蜀,他“与关羽镇荆州”,刘备占领成都,外出征伐时,他留守后方“足食足兵”以供给。当时,诸葛亮不仅要示好关羽,称马超的才干与关羽相比“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而且还要对法正的不法行为: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忍让着,因为法正当时正被刘备倚重,“以正为蜀郡太守,扬威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使诸葛亮没有机会展现其才华,只有到了“白帝城托孤”之时,因为关羽、法正等人已死,诸葛亮才被刘备视为肱股之臣,托付后事,史称“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后来,诸葛亮虽然在平定南中的战争中立有功绩,但功小而并不能服众,于是他只好通过北代战争来显示其才华,战争中,在诸葛亮指挥下,蜀军攻取了魏国的武都,阴平两郡,射杀张郃,并多次取得一些战役的胜利,使魏军疲于应付。数次北伐战争,确实展现了诸葛亮用人、治军、理国之才干,从而确立了其威信、巩固了其地位。
网络配图
其次、诸葛亮执意北伐,是为了发现、培养了人才,提高蜀军战斗力。
诸葛亮全面执掌蜀汉政权的时侯,关、张、马、黄四员大将及庞统、法正等谋臣都已经死去,加上东汉末年的人才大流动已经基本停止,益州又地处西南偏鄙之地,本地人才相对较少,这就使他深感“小国贤才少”而力求改变。
于是诸葛亮在北伐战争中发现了文臣中的蒋琬、费袆;武将中的王平,姜维等人才。
史书记载:
将琬在诸葛亮北伐时,留守成都,统领丞相府事,“亮外出,琬常足食兵以相供给”,诸葛亮称赞他“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并对后主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而费袆在调解魏延、杨仪间矛盾时“常入其坐间、谕晓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袆匡救之力也”显示了其才干,因而受到诸葛亮的赏识。
而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但他却在街亭之战中显示了不凡的才干,“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任讨寇将军,封亭侯。”
姜维虽然是魏国降将,但诸葛亮认真考查他后认为,姜维“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又)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于是加意培养,升拜征西将军,在诸葛亮死后,姜维接替了诸葛亮,担当起了保卫蜀汉政权的重任并为此牺牲了生命。但而象马谡这样纸上谈兵的人和象李平(严)这样虽有才干,却不尽心为国的人,却在战争中被剔除了出来。
另外,众所周知,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蜀军被歼灭的精锐部队就有七、八万人之多,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所率领的蜀军,实际上是一支新组建的、缺乏实战锻炼部队,蜀军街亭之战的失利,固然与马谡违抗诸葛亮节度有关,但蜀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又占有有利地势的情况下,“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不正说明,此时蜀军的战斗力远不如魏军吗?遥想当年,老将黄忠,占有地势之利,从定军山上“乘高豉譟”而下,一战而斩魏将夏侯渊的辉煌胜利,我们就不难理解这时蜀军的战斗力有多差。蜀军战斗力的薄弱,迫使诸葛亮“历兵讲武,以为后图”。不过,经过数次北伐战争的锻炼,蜀军的战斗力大为增强,并且多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再次、诸葛亮执意北伐,是为了拓境就食。
网络配图
早在刘备时期,秦陇凉州一带就是其觊觎之地。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因刘备已占领益州,派诸葛瑾索还荆州,刘备回答他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而法正在劝刘备攻取汉中时也说,夺取了汉中,就“可以蠶食雍凉,广拓境土”。
在马超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任命其为“凉州牧”,后来的魏延、姜维也任过“凉州刺史”。而当时凉州并非蜀汉疆土,但刘备、诸葛亮却已选定了其地长官、可见他们早已有意夺取该地。
而益州原本是一个“蜀土富实、时俗奢侈”的地方。但是,刘备攻取益州时,却使之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计益州所仰唯蜀、蜀亦破坏、三分之二,吏民贫困”。于是,蜀汉的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攻朴胡、张飞战曹军于三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攻汉中、孟达攻房陵、上庸,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章武元年(221年),刘备讨吴战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之战。所有这些战争,都消耗了蜀汉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恢复、补充决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
据蜀亡时统计,当时蜀汉政权“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其数字大体与诸葛亮北伐时相当。由此推算,蜀国每六个半人就要养活一个将士或官吏,除去老人、妇女、儿童,大约也就是每两个劳动力中就有一个人不从事生产活动。
就疆域来说,“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二”,因此,诸葛亮想通过发动北伐战争来改变这种状况,开疆拓土,拓展粮食生产基地并就粮于敌,在渭南“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巩固蜀国的西大门,以达到他“以战养战”的目的。
总之,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虽然使蜀汉“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但通过北伐战争,诸葛亮展现了其才华、巩固了其地位,并选拔了人才、锻炼了新蜀军、拓了境、就了食,从而基本实现了其多种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