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正史轶闻: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断送江山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15
转发:0
评论:0
正史轶闻: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断送江山,话说皇太极与崇祯皇帝议和之事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

  话说皇太极与崇祯皇帝议和之事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其处死。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已经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了。

崇祯

网络配图

  其实,明朝在与后金的军事对峙中,不是没有看到议和的好处,也曾多次主动议和,但又多次破坏议和,以至于不可收拾。这是一种奇怪的结局,也是多种因素汇集的必然归宿。

  首先,明廷上下缺乏议和的大环境与气氛。明朝始终未给议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朝野上下一直坚定地认为后金是国贼凶寇,必欲翦除、扫荡之,议和者被斥为是“顿忘国贼”,“损威辱国”,“诅师养寇”的祸胎,将“酿无穷之衅”。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主持议和的人无一不身负恶名:袁崇焕以“谋款通敌”之罪被磔;钱龙锡以“密谋主款”之罪长戍不赦;陈新甲与清议和之事暴露后立遭杀身之祸。这种攻击、反对议和的声浪持久不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任何议和主张都难以畅行。

崇祯

网络配图

  其次,明朝的政治家们在议和问题上大都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以为议和是明朝对后金的施舍和恩赐,对方必须就范,始终放不下天朝大国那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架子。明朝首次与后金议和时,袁崇焕对后金使者的“恭敬和顺,三步一叩,如辽东受赏时,并书封称大人”,很是欣赏、陶醉,进而错误地认为这是皇太极兵力不济,乞求休战的表现,并想趁机“而制其死命,俾不得再逞,以休息天下”。

  再次,明朝皇帝对议和暧昧迟疑、出尔反尔。天启皇帝曾赞扬袁崇焕“战守可恃,操纵合宜,深慰朕怀”,当袁崇焕被攻讦去职后却说:“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崇祯帝则更为恶劣,他最初谴责“袁崇焕托付不效,专事欺隐”,继而信其“引敌胁和”,加罪名处以极刑之后,又“以复仇为志”,一味地反对与后金议和,并严禁臣子与后金的一切往来。

崇祯

网络配图

  所以,尽管陈新甲与清的议和,完全是在崇祯帝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但议和之事泄露后,崇祯帝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以陈“戮辱我宗藩”的罪名将其诛杀。面子虽然保全了,但明、清议和的大门又一次关上了。而这扇大门另一边的皇太极,对议和还是抱有诚意的,他甚至已经初步划定了两国的边境线。

  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断送江山,如果崇祯坚定自己的立场能够与皇太极谈一次有成效的议和,这无疑是可以改写历史的救国良机,却因为崇祯皇帝死要面子而草草收场。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没有如果,更不会重来,明朝的皇帝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将为自己的出尔反尔付出沉重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正史轶闻: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断送江山
导读: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断送江山,崇祯十五年,大明王朝已经到了大夏倾覆之际,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皇太极表示愿议和通好,可是事情发展的结果却并未让明王朝的命运得以改写,这个死要面子的崇祯皇帝就这样断送了唯一一次可以翻身的机会,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江山。网络配图话说皇太极与崇祯皇帝议和之事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其处死。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已经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了。其实,明朝在与后金的军事对峙中,不是没有看到议和的好处,也曾多次主动议和,但又多次破坏议和,以至于不可收拾。这是一种奇怪的结局,也是多种因素汇集的必然归宿。首先,明廷上下缺乏议和的大环境与气氛。明朝始终未给议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朝野上下一直坚定地认为后金是国贼凶寇...
· 这位皇帝因怀恋爱妻断送西汉二百年江山?
公元前74年7月,大将军霍光废掉昌邑王刘贺,改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汉宣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德之君,他在位期间,整个西汉王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四夷宾服,其国力甚至超过汉武帝时期,史称“孝宣中兴”。但谁也不会想到,西汉王朝在汉宣帝手中走向顶峰,但也因他的一个错误决定,走向衰落,甚至是灭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网络配图说到汉宣帝的错误决定,其实就是指他选错了太子。汉宣帝在位期间,重用“多文法吏”,经常以刑罚惩治下属,像杨恽、盖宽饶等大臣都因“刺讥辞语”被诛杀。而太子刘奭性格柔弱,史书上说他“柔仁好儒”,看不惯父亲的做法,于是就在一次宴会上劝谏,“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宣帝勃然作色,说了一番很深刻的治国道理。其核心思想就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西汉的治国思想虽然表面上是“独尊儒术”,但实际上是“外儒内法”的统治方式,也正是这样,才有汉武帝的...
· 这个皇帝靠哭夺得皇位又因爱哭断送了江山!
作为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其实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强,相比较而言,在道光皇帝还在世时,他的皇位竞争者奕䜣在近代的政治舞台上却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在位期间,正是清朝最危难的时刻,但是由于能力问题,他没什么作为,反而早早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在道光皇帝准备立储时,咸丰和自己的弟弟奕䜣其实都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他的老师知道他才能其实比不上弟弟,于是帮他想出了很多博取皇帝好感的招数。网络配图比如有一次,道光皇帝问这两个儿子,自己要是死了你们怎么管理朝政呢?奕䜣口才很好,侃侃而谈,而他也早有准备,并没有回答道光的问题,而是当即哭出了声,抽抽噎噎的说,您要长命百岁,我只希望您永远不死。道光皇帝也是个人,看到子女成材当然会高兴,不过看到一个这样孝顺又关系自己的的儿子却更会有好感、更喜欢。就这两样凭着诸如此类的手段,爱哭的同治皇帝博得了父皇的喜爱,最终成功上位。网络配图当然,靠着哭这种手段上位是咸丰得以登基的一种...
· 正史轶闻: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长城?
导读:长城我们都知道是秦始皇时期开始修建的,但是这里一直有个疑问,秦始皇在北击匈奴已取得大胜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北伐到底?而是退而守之,修建万里长城。把中国牢牢“圈起来”呢?网络配图关于修建长城的动机,《史记》说得比较浅表:“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里。”这段记述是说,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奏凯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祖龙虽死魂犹在,百代数行秦政制”毛泽东的这句着名诗词,肯定的是一个史实:...
· 是谁的计策真正断送了汉室江山?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是谁的计策真正断送了汉室江山?”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三国谋士们神鬼莫测的奇谋妙计,帮助曹操刘备孙权鼎足三分,也让大汉天子刘协成了提线木偶。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鲁肃的“榻上策”,诸葛亮的“隆中对”,都是为自己的主公着想,其中鲁肃的“榻上策”说得最露骨:“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鲁肃的“榻上策”早于诸葛亮的“隆中对”,而且似乎比“隆中对”更成功:东吴的联刘(准备联刘表,后来成了联刘备)抗曹之策,让孙权稳居江东并占有了部分荆州,而诸葛亮的联孙抗曹显然是失败了——诸葛亮高估了孙权的人品,结果荆州丢了,关羽死了,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分进合击,也就成了泡影。有人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有致命硬伤,甚至还将其列入断送汉室江山社稷的“三大计”。这显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