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宋第一良将一场败仗赔光国力选保住西北边疆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8
转发:0
评论:0
北宋第一良将一场败仗赔光国力选保住西北边疆,北宋武将一场败仗赔光国力,做一选择保住西北边疆曹彬是北宋初期的著名将领,号称

  北宋武将一场败仗赔光国力,做一选择保住西北边疆曹彬是北宋初期的著名将领,号称“北宋第一良将”,生前备受宋太祖、太宗、真宗宠信,官职做到了武将所能做的最高级—检校太师、同平章事、枢密使,可谓身兼将相。死后他被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并配飨太祖庙庭,绝对是宋代武将中最风光的一位。但论起战绩,曹彬似乎并不那么出众。曹彬一生征战,主要参加的战争有灭后蜀、平南唐、伐契丹。灭后蜀时,他仅仅是东路军的都监,指挥作战方面还是以主将刘光毅为主。平南唐时,他倒是主将了,但也没干多少事,只是按照水文测绘人员樊若水的指导架设了长江浮桥,冲锋陷阵这种粗活都是潘美等人的事。

blob.png

网络配图

  雍熙三年(986年)伐契丹就更差了,潘美等另两路军队势如破竹,而曹彬率领十余万主力,居然把粮道给弄丢了,结果进退失据,大败而归,自此彻底葬送了宋对辽的战略进攻能力。

  曹彬打仗一般,但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是个拥护领导、团结同志的好好先生。那么仅靠人缘好,就能在雄才大略的宋太祖、心高气傲的宋太宗手下混得好吗?

  当然不是,曹彬有很多优点,比如谦虚谨慎、廉洁爱民,不贪财、不居功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有一个技能,就是能洞察人心,想他人所想,可以说是个心理学专家,所以才能赢得大家的一致爱戴。在他的一生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人的心思能逃得过他的慧眼。

  平定南唐基本结束时,后主李煜率多位南唐大臣来到曹彬军营请罪,曹彬用贵宾的礼节接待他,请李煜回宫换装时,只派了几个骑兵等在宫门外。部下暗地对曹彬说:“李煜入宫如发生意外,那可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性格懦弱,不能决断,既然已经投降,一定不会自杀的。”

  果然,李煜君臣收拾好后乖乖回来,曹彬也算功德圆满。副帅潘美预先向他庆贺升官,因为出征之前宋太祖就对他说:“胜了李煜以后,就任命你为使相。”曹彬却一笑了之,张口就是非常漂亮的套话:“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潘美听了很不开心,认为曹彬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在兄弟面前还说这种话!曹彬这才告诉他,太原(北汉国都)还未灭,皇帝是不会兑现承诺任命我为使相的。果然,他们胜利回朝之后,宋太祖对曹彬说:“本来要任命你为使相,但是北汉刘继元没有攻灭,暂且稍微等待一些时日。”听见这句话后,潘美偷看曹彬微笑。宋太祖发觉后,责问他为什么发笑,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按实情回答,宋太祖也大笑起来,于是赐给曹彬20万钱。

blob.png

网络配图

  一代词帝李煜也好,堂堂宋太祖也好,他们的小心思在曹彬眼里毫无秘密可言,那么精明的宋太宗又如何呢?

  开宝九年(976年),太宗赵光义坐上了龙椅。新皇帝即位,当务之急就是要的地位。特别是像宋太宗这样得位不正的君主,尤其迫切需要建立一番功业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国家大事无非军政两方面,政务权术方面,宋太宗显然游刃有余,大家都能认可,那么只有在军事上做点成绩吧!而且是太祖没能做到的事!

  宋太宗即位以来,虽然顺利接管了漳、泉二州和吴越国,完全统一了南方,但那都是宋太祖打下的基础,不能算是他的功劳。宋太祖没能拿下的就是北汉了。北汉虽是弹丸小国,但不管是当年战无不胜的周世宗,还是后来横扫天下的宋太祖,都奈何不了区区北汉,即使这两个强人亲自率军攻击也没用。

  心理学专家曹彬显然深刻了解宋太宗的心理活动。一次,宋太宗闲聊般地问:“当年周世宗以及太祖皇帝,都曾经亲征太原,但都打不下来。这是什么原因?是城墙太高太厚,根本就不可能攻破吗?”

  曹彬作为军方最高长官枢密使,对并不久远的战史当然非常熟悉,从容答道:“周世宗时,史彦超兵败石岭关,军心震恐,只能退兵;太祖时,屯兵的地点选在了甘草地里,军人水土不服拉肚子,所以也只好撤兵。”

  “那我要举兵征讨北汉,你以为如何?”

  曹彬的回答正中宋太宗下怀:“以我国精锐兵马,人心拥戴,征讨太原如同摧枯拉朽,没什么不可以的!”

  宋太宗大喜,不顾宰相等人的反对,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亲征北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宋军总算拿下了太原。随后急功近利的宋太宗不顾师老兵疲,又率军顺势攻击契丹,众将虽然不愿去但也没人敢劝。当时的宋军是前朝打下的底子,将士战斗力都非常强,开始阶段的攻势也比较顺利,但随后在契丹名将的顽强反击下,宋军遭遇了高粱河大败,损失惨重,宋太宗也中箭落荒而逃。

  曹彬当时支持宋太宗北伐,受到后世很多人的批评,好像高粱河之败是曹彬的错。其实曹彬的话虽然是迎合了皇帝,但也并不算离谱,和北汉相比,当时宋朝确实算得上国富兵强,而且即使曹彬反对,也不见得有用。宋太宗的能力如何暂且不论,但他“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只有曹彬敏锐地捕捉到了宋太宗的志向。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宋太宗去追求他的伟大梦想,因此心理学家曹彬选择了支持皇帝放手去干,甚至不惜委屈自己。雍熙三年,宋太宗集结30万大军分三路发动了对辽国的北伐战争。曹彬担任东路军主帅,指挥十余万大军作战。刚开始进展顺利,“败契丹于固安,破涿州,戎人来援,大破之于城南”。宋太宗接到战报却“颇讶彬进军之速,且忧契丹断粮道”。

blob.png

网络配图

  曹彬大军顺利进占涿州(今河北涿州市),距幽州(今北京大兴区一带)仅百多里路,牢牢盯死幽州城内的辽国大将耶律休哥,使其不敢动弹,让其余两路宋军能顺利攻城略地,完美实现了作战意图。

  但曹彬在涿州仅仅呆了十几天就突然撤退,原因是耶律休哥果然“如宋太宗所料”劫了他的粮道!随后曹彬退到雄州(今河北雄县),宋太宗闻讯大惊失色,忙命曹彬与另一部会合,配合潘美等部作战。但曹彬手下一大批悍将不服,要求再次进攻。曹彬只能率军再次向涿州前进。但路上遇到出击的耶律休哥,宋军打打走走,艰难地再次进入了涿州。随即曹彬就收到消息,辽国萧太后大军已在附近,随时可能扑向涿州!曹彬不得不再次退兵,结果在半路被耶律休哥的追兵击溃,损失惨重,直接导致整个雍熙北伐彻底失败。

  雍熙北伐的失利使北宋全部家底一朝散尽,此后再也无力发动对辽国的战略进攻,完全转入了防御状态。丧师辱国的主要责任人曹彬违抗皇命,违反战场纪律,罪名深重。多位大臣上书,要求斩曹彬。但宋太宗仅仅把曹彬降级为右骁卫上将军,更在第二年再次提拔没有任何立功表现的曹彬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官复原职!

  宋太宗真的这么好说话吗?其实在雍熙北伐的史书记载中,宋太宗善于运筹帷幄、洞察先机,坐在皇宫里就把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完全考虑清楚,而曹彬如同没头苍蝇,忽进忽退,没有听他的命令才会失败。那宋太宗为什么不严惩曹彬,反而在第二年又重新提拔他呢?其实可以这样猜想,实际上是宋太宗在遥控指挥,而曹彬只是严格执行命令而导致失败,失败后又主动替领导背黑锅。

  心理学家曹彬为了维护皇帝的光辉形象,为了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选择了忍辱负重,承担所有骂名和责任,这份苦心令人钦佩。

  外人的心思曹彬能懂,自己家人当然就更了解了。曹彬临终时,推荐他七个儿子中的曹璨、曹玮担任将官。真宗问这二位能力如何,曹彬说曹玮能力更强。果然,曹璨、曹玮都为国家立下不少功劳,尤其是曹玮后来成为北宋一代名将,威震西北边疆。举贤不避亲,也算是曹彬为国家做的最后贡献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君子馆之战的结局:北宋此战赔光了军事力量?
君子馆之战发生于986年(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冬,在宋辽战争中辽军攻宋瀛州(治今河北河间),于君子馆(今河北河间西北)大败宋军的一次作战。宋军在天冻无法使用弓箭的情况下被辽军击败,刘廷让的部队“全军皆没,死者数万人”,宋军河北防线遭到重创。辽军虽然取胜,却也损失不小,国舅详稳挞烈哥、宫使萧打里两员大将战死,足见战事的惨烈。不过辽军仍然乘胜扩大战果。君子馆之战使河北宋军完全丧失了斗志,而用未习战斗之乡民守御。辽军分兵前来略地,如入无人之境,先后攻陷邢、深、祁等州,最远的甚至攻破了德州。博州监军马知节初闻刘廷让之败,料定辽军会深入,于是完善城垒,集合丁壮,准备器械粮草,十五日就绪,当时官民都对他兴役很不高兴,等到辽军真的来到博州城下,见城中有备,便放弃攻打,众人才叹服马知节未雨绸缪。到了次年正月初,辽军又连破束城、文安,纵兵杀掠,而后才班师。君子馆之战是宋辽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它与岐沟关...
· 曹彬身为北宋第一良将,全军覆没的原因是什么?
曹彬堪称北宋第一良将,却为何全军覆没?这事和宋太宗有关,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曹彬是北宋初年的名将,率军灭后蜀、平南唐、征北汉,战功卓著,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彬为宋良将第一”。但是曹彬人生中却遭遇一场大败仗,他率领十万大军北征,结果全军覆没,他本人狼狈而逃。身为北宋第一良将,曹彬的战绩为何凄惨呢?其实这并不能完全归罪于曹彬,宋太宗赵光义要负主要责任!事情还得从984年说起,北宋雄州知州贺令图禀报,“虏主(辽圣宗耶律隆绪)年幼,国事决于其母(指萧太后),其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宋太宗看完奏折后,非常动心,因为他一直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一雪高梁河之战的耻辱。经过一番准备,宋太宗于986年(雍熙三年)正月,下诏进行北伐。宋太宗吸取上回的教训,这次他没有御驾亲征,而是兵分三路,东路军由曹彬率领10万人,是进攻幽州的主力;西路军由潘美、杨业率领,攻...
· 源流-山西北宋杨家将世系
杨氏忠武祠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雁门关下的忻州市代县境内,多少年来,这里集居着一支杨家后裔。因地域偏远,又是农村,故知者甚少。代县,古称代州,是杨家将保边抗辽,守疆固土的战场。代县城内的鼓楼上,悬有巨匾,正面有“威镇三关”四个大字,背面书“声闻四达”。是后代人纪念杨业功绩留下的珍贵遗迹。代县城东北约20公里,有村名“鹿蹄涧”。村里有一座“杨忠武祠”,是元朝至正十六年(公元1256年),由杨业第十七世孙奉旨修建,可见杨家将名扬四海,誉贯青史,蒙古元王朝也对杨家将事迹崇拜之至。祠门三间,每间前檐各悬一块金匾,书“奕世将略”、“一堂忠义”、“三晋良将”。祠堂门楣挂一盘龙蓝地匾额,上书“忠武祠”三大金字。祠门内侧,抄录了宋廷给杨家的诰敕十篇。祠有两进,前院奉祀杨家后裔。后院正殿五间,廊柱悬挂楹联一幅:“丰功伟烈著边疆勇冠千军称无敌,浩气英风留古塞声威万代佩专诚”。殿内正中塑杨业和佘太君像,八子分列两旁...
· 北宋官员退休难:70岁高龄仍要赴边疆任职
本文原载于《文史天地》2007年第7期,原题为:“北宋老人为官”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凡因病退休而后痊愈者、提前退休者、正常退休者,在朝廷需要时都可再度入仕,称为“落致仕”(类似今天的退休返聘)。这样,有一些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可能多次请求致仕而不被批准,而一些特定时期致仕的“重臣”会被再次授予要职。这些老年官员中不乏老当益壮者。北宋朝宰相最高寿者当推文彦博(1006—1097),享91岁。他是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重臣,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神宗末年(1083年)文彦博已经获准退休,在洛...
· 北宋官员退休难:70岁高龄仍要赴边疆任职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宋代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皇帝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凡因病退休而后痊愈者、提前退休者、正常退休者,在朝廷需要时都可再度入仕,称为“落致仕”(类似今天的退休返聘)。这样,有一些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可能多次请求致仕而不被批准,而一些特定时期致仕的“重臣”会被再次授予要职。这些老年官员中不乏老当益壮者。北宋朝宰相最高寿者当推文彦博(1006—1097),享91岁。他是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重臣,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神宗末年(1083年)文彦博已经获准退休,在洛阳准备要安度晚年。哲宗即位初(1086年),当政的司马光看重“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