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真想不到 原来“雍正皇帝”竟是这样即位的!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2
转发:0
评论:0
真想不到原来“雍正皇帝”竟是这样即位的!,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

  康熙帝驾崩以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但雍正帝究竟是如何继位的,长期以来在民间有种种传说,史学界对这一问题也有几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使之至今还是一个悬案。

雍正

网络配图

  在民间传说中,大多数人认为雍正帝即位是非法的,是篡位夺权。一种说法就是所谓“矫诏篡立说”。早在雍正帝在世时,社会上就盛传,康熙帝要将皇位传给胤禵,在他患病的最后几日,曾经下旨要召胤禵回京,但是胤禵的死党隆科多却隐瞒了谕旨。致使康熙皇帝去世当日,胤禵不能赶到。于是隆科多假传圣旨,拥立胤禵为皇帝。另一种说法为“盗改遗诏说”。康熙帝原来就有手书,要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胤禵,却被人将“十”改成了“于”字,于是遗旨明明是“川味十四子”胤禵,却变成了“传位于”胤禛,那么,是谁盗改了这个遗诏呢?有传说是雍正帝本人改的,也有的说康熙帝把遗诏写在隆科多的掌心,而隆科多把“十”字抹去了,也有的说是由一些雍正帝府中的所豢(huan)养的武林高手所写的。

  然而这种观点遭到了部分学者的质疑。

  第一,康熙帝遗诏是用满文写成的,不可能篡改;第二,隆科多与雍正帝原非深交,何苦冒险矫诏拥立?关于矫诏夺位的种种传闻无非是出于的中伤。第三,皇十四子胤禵若是康熙帝选定的皇储,为何长期滞留边陲?第四,康熙帝临死前曾命雍正帝代行郊祀大典,病危时又将几位皇子和大臣召至跟前说:“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可见康熙帝想立的就是雍正帝;第五,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为亲王,在皇子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先后22次参与祭祀活动,次数比其他皇子都多。此外,康熙帝对胤禛之子弘历宠爱有加,称赞其母是“有福之人”。由此可见,雍正帝是后来居上的皇太子候选人。

144462781367059618.jpg

网络配图

  后世有人根据雍正帝在品格、才敢、年龄和气质上的众多特点以及雍正帝本人在皇宫中深藏不露、暗自修炼多年的特征,康熙帝对雍正帝的认识和父子感情基础,当时诸子争储互斗的背景,还有康熙帝在死之前遗留下的遗诏的在场人物、地点、时间以及情节等综合来分析,认为雍正帝根据父皇“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是合法即定的。

  官书中记载如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冬至前,康熙帝患病住在畅春园疗养。胤禛请求侍奉左右。但康熙帝却让胤禛奉命代替自己到南郊祀天,并且命他呆在斋所虔诚,到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的病情突然恶化,这时才不得不破例把胤禛召到畅春园。而在胤禛没到之前,胤祉、胤祐/胤煮禩、胤莪、胤祹和理藩院上书隆科多已经在康熙帝的命令下来到了御榻前。康熙帝对他们说:“皇四子胤禛,人品稳重,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此时,胤禛因冬至奉命在东陵行祭典、胤禄、胤礼、胤偶、胤祎等小皇子都在寝宫外候旨。当胤禛来到康熙帝面前时,康熙帝还能够说话,告诉胤禛他的病情日益恶化的原因,但是到了夜里戊时,康熙就归天了。隆科多向雍正帝宣布“遗诏”。胤禛听后昏倒在地,痛不欲生,而胤祉等其他兄弟则向胤禛扣头,并劝他节哀,因此雍正帝就履行了新皇帝的职权,主持康熙帝的丧葬之事。雍正帝曾特别强调,当日情形,朕之诸兄弟及宫人内侍与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见者“。

850c81d46ec14963acffaef35bf4d7de_th.jpg

网络配图

  雍正帝的即位是由父皇康熙帝的寿终正寝后才开始的,是属于正常并且合乎法理的。对此,清代官书众口一词,都是同一口径。但是雍正继承皇位后仍然存在讯多令人费解的问题,而且他即位以后的很多言行,尤其是于大肆诛戮贬斥功臣、兄弟、文人等事连在一起,更令人感动扑朔迷离。

  这些问题使一些清史专家耗费了很多的精力,直到现在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解释。可以说,在没有获得新的可靠材料之前,雍正帝即位是否合法合理,依旧是一个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你身边最罕见的姓氏是什么?网友:这个真想不到!
昨天,一条#朋友中最罕见的姓氏是什么#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微博上不少网友都在分享各自的姓氏趣事。之前,阿族曾在文章中分享了“鬼、死、尿”等偏门姓氏。而这次微博上,描述最为详尽的姓氏,却是阿族很少听说的一个姓。“出”姓有网友提名“出”姓,并说明他的朋友是蒙古血脉,少数民族的源流。阿族查阅资料后,发现《元史》、《明史》及清康熙五十七年出质候撰写的《出府族谱》中,确有木华黎这支“出”姓的记载。这一支始祖为孔温屈哇,札刺儿氏。“出”姓共有四个主要源流。一为汉朝时期鲜卑拓跋部乞伏氏族,汉化改姓为氏。二为蒙古族,出自元朝内廷太尉、明朝海西侯札剌亦儿·纳哈出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拆字汉化改姓为氏,或避难改姓为氏。三源于嬴姓,出自两周时期秦国君主秦出公之后,属于以谥号称谓为氏。四源自姬姓,出自春秋末期卫国君主卫出公之后,属于以谥号称谓为氏。中华姓氏来源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来源多样。最主要的来源阿族在此列举四...
· 原来你竟是这样的王羲之?在别人丧母时去羞辱他
王羲之出生于琅琊王氏望族,落地就是富贵籍,身世好人又聪明,少年就获得了很高的美誉,左邻右舍,上下诸侯都钦佩他的书法,人生如此,夫复何求?王羲之喜欢与人争闲气,直白点说,就是容易羡慕嫉妒恨,有个叫王述的,与他同门同姓还同宗,生的也有气质,王羲之从小就把他当假想敌,在书法上,王羲之已经遥遥领先,他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昂细致喜欢攀比,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要招招鲜,书法。文章、地位……都要不输人,王述在书法上与王羲之差很远,但是在官场的地位和美誉度上却搞出王羲之很多。王述早年声誉不好,后来做官比较受好评,升迁也比王羲之快,王羲之就坐不住了,当时他在会稽当内史,正好赶上王述的母亲去世,在会稽守孝,王子之就去吊唁,看到王述在那里哭,没打招呼就直接走了。心里有恨,用得着人家丧母之时去羞辱吗?之后还有一件好笑的事,王述当上了他的领导,要来管他了,王羲之就打了报告,想搞行政区调整,就为了和王述平起平坐,这事...
· 为什么在三国将领中,赵云一直得不到重用呢?原来是这样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是个很特别的朝代,虽然当时十八路诸侯都想占据天下,但是后来却分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而当时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将中国兵法和谋略发挥到了极致。而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三国时期的武将,吕布,赵云,关羽等,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而其中关羽是因为桃园结义而被称为仁义的化身,吕布是因为武力在三国第一,但赵云却是忠义流传后世。而在三国末期关羽大意失荆州死在东吴吕蒙的手里,吕布是死在曹操手里,要说他们之后就唯独赵云是当世第一了,为何在蜀国却一直没用重用呢?要知道当世的名将之中很少有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其实这和赵云的为人有关,在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救下刘备儿子刘禅,不仅保住了少主的性命,还立了大功,但在关羽死后,刘备伐吴,最后却身死。主少国疑,诸葛亮要提拔年轻将领来保住蜀中的人才,虽然赵云勇猛但谋略不足,可以冲锋陷阵,却不能决胜千里,运筹帷幄,这才是不得重用的原因。
· 包公原来是这样的——砚台的故事
世人皆知,包公是清官。《宋史·包拯传》记载,包公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过官。我们知道,端州最有名的特产是砚台。此前历任官员到端州,都会搜刮大批砚台,一部分收入囊中,一部分送给故友亲朋,一部分献给朝廷大佬。而包公呢?“岁满不持一砚归。”上任时两袖清风,离任时清风两袖,连一方砚台都不带走。徐志摩诗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稍作调整可咏包公:“悄悄的他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方砚台。”宋代端砚,长19.5厘米,宽12.3厘米,厚3.8厘米,传为北宋书法家米芾所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个民间故事是这么讲的。北宋时,端州每年要向朝廷进贡十方砚台,而地方官中饱私囊,将进贡数量私自增加了几十倍,多出来的那些砚台,自然成了地方官的私有财产。包公到任后,又将贡砚数量减少到了十方,自己一方都不要,端州百姓都很高兴。到了包公离任那天,成千上万的端州...
· 包公原来是这样的——嫂娘的故事
在明代词话和清代评书中,包公有两个哥哥,大哥名叫包山或者包忠,二哥名叫包海或者包全。两个哥哥都结了婚,大哥大嫂忠厚老实,二哥二嫂奸诈自私。包公出生后多灾多难,父亲不喜欢他,二哥二嫂怕他长大后分家产,想方设法谋害他,多亏大嫂多方保护,包公才得以长大成人。所以,包公对大嫂感激终身,亲切地喊她“嫂娘”。幼年包公的多灾多难是艺术虚构,他的嫂娘当然也是虚构出来的。套色版画《包公赔情》,讲的是包公误铡侄子包勉,向嫂嫂赔礼道歉的故事。读者黎萍女士供图浙江宁波天一阁原藏《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叙录包氏祖先及历代子孙:始祖包业,二祖包袭,三祖包士通,四祖包令仪。包令仪生有三子,长子包莹,次子包颖,三子包拯。故事中的包公有两个哥哥,宗谱里的包公也有两个哥哥,看起来故事很可信。但是,按包氏宗谱记载,包莹和包颖都早早地夭折了,包公成了包令仪事实上的独子。所以,包公不可能有嫂嫂,更不可能有嫂娘。包公的儿子倒是有一个...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