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明熹宗选妃秘闻:太监检查之仔细堪比现代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8
转发:0
评论:0
明熹宗选妃秘闻:太监检查之仔细堪比现代,“裸检”是皇家秘密,作为一种制度,一直存在于各朝宫妃采选过程之中。《汉杂事秘

  “裸检”是皇家秘密,作为一种制度,一直存在于各朝宫妃采选过程之中。《汉杂事秘辛》所记未必是东汉时宫妃选拔的实情,纪晓岚笔下却弥补了一份遗憾。

  在杨慎所处的明代,女子入宫前体格也极其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连一根体毛都要看仔细。清代文人纪晓岚所著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详细记下了明熹宗朱由校选妃子的全过程。

  张嫣是河南祥符县人,天启元年,朱由校16岁,到了大婚的年龄。明朝皇帝16岁大婚,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当时,由司礼监秉笔刘克敬任总管婚事,先期在国内挑选出了一批年龄在13岁至16岁的女孩。官方当时发了路费,让她们的父母亲自陪送到京城备选,于当年的正月集合。当时送达京城的女孩有5000人,张嫣也在其中。

10-161012122932T9.png

网络配图

  初选时,仅从外表上大概检查了一下,由太监负责。100名一组,按年龄大小站好。太监从她们面前走过,高一点的,矮一点的,胖一点的,瘦一点的,全都不要,这样被涮去了1000人。

  第二天,进行五官检查,仍由太监负责。与头一天那样,百名一组站好,细看每一女孩的耳、眼、嘴、鼻、头发、皮肤、腰围、肩宽等,有一地方不合格者,哪怕身上长颗黑痣,都要淘汰。又让女孩报家门,听其声音如何,是不是结巴子。这样,又涮去了2000人。

  第三天,借用工具测量身体是否符合比例,看其气质如何。凡是手腕粗短的,脚趾肥大的,举止轻浮的,都不能过关。这样,再被涮去1000人。

  第四步“裸检”。余下的1000名女孩全部召入宫中,以备后宫之选。由年老的女宦官带到密室,摁摁乳房,查看长得挺不挺;闻闻腋下,有没有狐臭。最后摸遍全身,试试长得是否发达。这样,又涮去了700人。

  第五步,长期观察,重在性情。300名精选下来的女孩留在宫中生活一个月,以观察其生活习性、说话态度、智力高低、人品如何。前面的四道程序重在观察“体”,这一关重在“德”和“智”。选出了德、智、体全都优秀的女孩50名,最后全部当上了朱由校的妃子。

  由5000人,最后选出了50人,这么算来,正是俗话说的“百里挑一”。有明一朝,估计都是采用如此“淘汰法”,选出宫妃的。

2 (9).jpg

网络配图

  皇帝选妃并非皇帝说了算

  朱由校的妃子选出来了,程序并没有结束,还要从50人中挑选出一位天下女人的表率,中宫娘娘--皇后。

  挑选皇后也费了一番周折,太监和司礼监秉笔是无权决定的。于是请出刚摄太后宝座的先帝宠妃昭妃出来“面试”这50人。昭妃逐一一面谈,并要她们写字、算数、吟诗、作画,以测试她们的文化素质。最后精选出了张嫣、王氏及段氏三人。

  昭妃再对三人进行体检。她命有经验的女宦官再次带三人到密室中,按前面说的方法观察,把所见报告给昭妃。

  当时宫官报给昭妃有关张嫣的情况是:

  是时,后年十五,厥体颀秀而丰整,面如观音,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鬓如春云,眼如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齿细洁,上下三十有八,丰颐广,倩辅宜人;领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青云之出远岫,吐音如流水之滴幽泉;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诸病。

  昭妃把体检情况如实告诉了朱由校。朱由校重新召见张嫣、王氏及段氏三人到自己的住处。当时朱由校的乳母客氏也在场,客氏年已30岁,却打扮得十分娇艳。朱由校被迷惑,封她为“奉圣夫人”。客氏发现,朱由校心仪张嫣,便皱起了眉头说,张嫣才15岁便长得这么丰满,将来大了,身材会发胖,没有风情。客氏认为王氏不错,婀娜多姿。

2 (6).jpg

网络配图

  朱由校对客氏尊重,不好意思当面反驳,便请光庙赵选侍决断。赵选侍知道朱由校的意思,称:“三人皆姝艳绝伦,古之昭君、玉环不能过。若论端正有福,贞洁不佻,则张氏女尤其上也。”最后,定下张嫣为皇后,封王氏为良妃,段氏为纯妃。

  张嫣后来果然是位母仪天下的女人。朱由校死后守寡,新皇帝朱由检的后宫总管、内侍(大太监)陈德润欲与张嫣结为“对食”(夫妻),遭张严辞拒绝。朱由检知道后,发配陈德润到南京孝陵种菜,真的成了“菜户”。李自成攻陷京城后,张嫣自缢殉国。当然,对嫔妃体检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还可能因为皇帝个人的喜好而改变,但有一点是,宫妃的采选并不是皇帝说了算,皇帝只是“消费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妃子裸检秘闻:明熹宗选妃需摸全身
裸检非传统意义上让人接受裸体检查,而是机场为安全检查配备全身扫描设备,对严格检查。“裸检”是皇家秘密,作为一种制度,一直存在于各朝宫妃采选过程之中。《汉杂事秘辛》所记未必是东汉时宫妃选拔的实情,纪晓岚笔下却弥补了一份遗憾。在杨慎所处的明代,女子入宫前体格也极其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连一根体毛都要看仔细。清代文人纪晓岚所著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详细记下了明熹宗朱由校选妃子的全过程。网络配图张嫣是河南祥符县人,天启元年,朱由校16岁,到了大婚的年龄。明朝皇帝16岁大婚,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当时,由司礼监秉笔刘克敬任总管婚事,先期在国内挑选出了一批年龄在13岁至16岁的女孩。官方当时发了路费,让她们的父母亲自陪送到京城备选,于当年的正月集合。当时送达京城的女孩有5000人,张嫣也在其中。初选时,仅从外表上大概检查了一下,由太监负责。100名一组,按年龄大小站好。太监从她们面前走过...
· 古代皇帝选妃有什么标准?被太监检查全身
在皇权统治下的时代,皇帝有权对全国的女孩子精挑细选,把其中最最出挑的那个挑出来留在自己宫中。被选中的女孩入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第一头发。都说第一印象很是重要,那么在选美当中也不例外,为了能够给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面相吉祥和面容端丽就无比重要了。其具体表现在五官和头发上了,首先古代男子对女子的第一审美标准便是乌发蝉鬓,也就是说古代女子的头发必须是要乌黑亮丽,不可有其他的颜色,而蝉鬓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第二才艺。皇帝挑选妃子,不仅要家世好、长相端正,也是要有才能的。古代的皇帝大多都很有才能的,而作为皇帝的妃嫔当然也是要有才能的,这样才和皇帝有共同的话题聊,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才能取悦皇帝,得到更多的宠幸。第三年龄。东汉时要求,13岁以上,20岁以下。但各朝要求不尽一致。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求,“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14岁...
· 纪晓岚笔下的明熹宗选妃一根体毛都不放过
明熹宗朱由校选妃子秘闻“裸检”是皇家秘密,作为一种制度,一直存在于各朝宫妃采选过程之中。《汉杂事秘辛》所记未必是东汉时宫妃选拔的实情,纪晓岚笔下却弥补了一份遗憾。在杨慎所处的明代,女子入宫前体格也极其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连一根体毛都要看仔细。清代文人纪晓岚所著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详细记下了明熹宗朱由校选妃子的全过程。张嫣是河南祥符县人,天启元年,朱由校16岁,到了大婚的年龄。明朝皇帝16岁大婚,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当时,由司礼监秉笔刘克敬任总管婚事,先期在国内挑选出了一批年龄在13岁至16岁的女孩。官方当时发了路费,让她们的父母亲自陪送到京城备选,于当年的正月集合。网络配图当时送达京城的女孩有5000人,张嫣也在其中。初选时,仅从外表上大概检查了一下,由太监负责。100名一组,按年龄大小站好。太监从她们面前走过,高一点的,矮一点的,胖一点的,瘦一点的,全都不要,这样被涮...
· 这个太监比嫔妃还要明白皇上的心思
苏培盛,是御前第一人,内宫首领大太监,与皇上相处的时光绝对比皇上心爱的宠妃还多,皇帝想什么干什么他基本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今天,小编和各位说说苏公公的智慧《甄执》中,当甄殖醯贸瑁皇上眼里心里只有她一人,接连七日都是在碎玉轩过夜,惹得合宫抱怨,甄肿约阂簿醪斓搅耍于是劝皇上皇上知道甄质俏了大局着想,一句“知道了”,一个摸头杀将甄致入怀中(话说兔子君看这一段的时候,觉得皇上老霸道了~~)第二天一早,皇上来到了太后宫中给太后请安,太后多么厉害的人物,请个安三说两说提起了果郡王的额娘舒太妃当年专宠六宫的事瞧瞧老太后说话的水平多高,用舒妃专宠的事情敲打皇上,又没把话说得太明白让皇上脸上过不去,我们的皇上一听马上就懂太后的意思了.皇上离开太后宫殿的时候问竹息姑姑最近谁来看望过太后,得知是丽嫔娘娘时便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走了,而这一切都被我们的苏公公看在眼里。转眼间到了该选侍寝嫔妃的时候了,皇上看着整盘的绿头牌...
· 蔣氏宗谱堪比史书
综观中国各姓氏家谱,始于官方纂修为唐太宗李世民朝,时朝庭设立专职机构,规范、系统纂修各姓氏家谱(此称宗谱、家乘、族谱),史称“大唐氏族志”。民间纂修家谱始于北宋,号称中国第一谱的“孔氏家谱”,始修于北宋神宗元丰年,然绝大部分姓氏始于北宋以后。而在北宋以前民间纂修家谱最早者即我蒋姓,我氏于东周末,即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由汉摘秦侯三十五世宗周公(时年32岁),辑世本纂修蒋氏世谱,史称《汉阳期思蒋氏宗史》,该宗史按周公排定之36世字辈辑录而成,奉伯龄公为蒋姓始祖,故又称“周谱”,亦作“秦谱”。及至东汉,我四十九世荆南刺史政公(38年-97年),据宗周公原辑,编纂而成三十七世至四十七世之宗源,此谱摘录我氏汉代人文,故又称“汉谱”。延至唐玄宗天宝末年(755年),监察御史七十四世蒋晁公(689年-767年)续编澄公裔四十八世至七十三世祖源,因纂于唐,故又称“唐谱”,其时同立《𠙶亭乡侯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