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揭秘杨修并非死于恃才放旷 而是死于不忠?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04
转发:0
评论:0
揭秘杨修并非死于恃才放旷而是死于不忠?,杨修,何许人也?熟知三国的朋友想必对杨修都不陌生。杨修,字德祖,出自东汉名臣

  杨修,何许人也?熟知三国的朋友想必对杨修都不陌生。杨修,字德祖,出自东汉名臣世家,其父杨彪,祖父杨赐,再往上数,杨秉,杨震皆为东汉时期的柱国名臣,堪称东汉时期的政治奇迹。那为什么传到杨修这,这种政治奇迹就嘎然而止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一探其中原由。

44501875_2.jpg

网络配图

  关于杨修之死,史学界大多认定为死于恃才放旷。其实这个说法未免有些牵强,如果真认为杨修是恃财放旷而死,那很可能不是杨修死了,而是我们的政治智商已经死了。下面我们可以从正反两面解析杨修死因,并给出符合伦理逻辑的死因:

  死于“恃才放旷”?非也。杨修有才不假,据《后汉书》记载,此人才华横溢,天赋异禀,诗词歌赋无一不通,其才决不在被奉为集“建安文学”之大成者——曹植之下。杨修的才华,也得到了他的主子曹操的充分肯定。《世说新语》里就描绘到,曹操也曾当面夸奖杨修,更以自叹不如表示赞美。当然,我们都知道,那只是曹操谦虚的说法。曹操这么做,其实是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与尊重,一种惜才爱才的表现。那杨修的恃才放旷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后人议论最多的就在“猜字谜”,关于什么,“合子谜”,“阔字谜”之类的故事,众人皆知,我们就不展开来讲了。但究其原因,这些所谓的猜字谜无非就是屡次挑战了曹操忍耐的极限。

  如果我们要这样认为,那我们就彻底误解曹孟德了,这样也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尊重与不客观。曹操对人才的爱远超过了我们想象的极限。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的曹操不仅自己就是个杰出人才,而且他对广纳天下贤士的那种追求可谓是到了近乎疯狂的境界。据《三国志》记载,曹孟德在位时期,帐下的文臣武将永居三国之首。才华横溢者,岂止杨修一人,诸如荀彧,郭嘉,徐庶,司马懿这些之才都在杨修之上,而这些人都能被曹操所接受。这些人中,严格来讲,比杨修恃才放旷有过之而不及者大有人在,然而这些人都会得到曹孟德的宽容。而且曹孟德不仅在于广纳人才,还精通人才派系的平衡,“红袍绿袍”之争就是个证明。他历来主张对待人才,不偏不倚,天下英才要做到皆为我所用。赤壁之败后,更是大发感慨,毫不掩饰地公开表达对人才的追忆:哀哉奉孝,惜哉奉孝!所以观其孟德言行,绝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主。显然,杨修死于“恃才放旷”这一说法很难让人信服。

1.jpg

网络配图

  死于不忠 ,参与子嗣之争 就曹孟德来讲,你下面的人恃才放旷,他还可以容忍,但你要是不忠,这就犯了历代君王大忌,必死无疑,历朝历代皆如此。那何为不忠?不忠就是不忠于主公。为人臣者,忠字当头,能力大小还是其次。特别是君王在位时的子嗣之争,稍有政治头脑的大臣都是唯恐避之而不及。他们最不愿意卷入的就是子嗣夺位之争。虽说帝王选接班人,既是家事又是国事。为人臣者理当进言,但此等险棋只要是棋差一着,必会满盘皆输。轻则被罢官夺爵,重则满门抄斩。所以历代史书上因为此等事情而锒铛入狱的教训是屡见不鲜。而杨修身为曹操之臣,不是在职时,为国事军事献计献策,而是醉心于曹孟德的家事,更是选边站队,加入到子嗣之争中。

850c81d46ec14963acffaef35bf4d7de_th.jpg

网络配图

  这算是忠臣所干的事吗?曹操屡次旁敲侧隐警诫杨修,可杨修就是不收手,这不是自投死路,是什么?作为帝王选接班人,为人臣者应该一致站在主公一边,切莫参与到‘准接班人“之中去出谋划策,这样会严重干扰帝王的判断,稍有偏差,选出一个昏君,这个历史责任是谁也付不起的,不仅误国误民,还误君,这岂是忠臣所为?杨修正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看似未雨绸缪,实则是为自己既得利益而“忙碌”。所以处死杨修是必然。俱往矣,自古不忠之臣,皆没有好下场,杨修就是个鲜明的例子。

  恃才放旷不要紧,只要你是忠心耿耿。切莫恃才放旷又不忠,步杨德祖后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恃才放旷
【成语】恃才放旷【成语】恃才放旷【拼音】shìcáifàngkuàng【解释】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约束。恃:倚仗。【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蜀兵据险固守,魏军进退两难,曹操犹豫不决。杨修根据魏军当时的处境和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特点,将二者联合起来分析,推断出了曹操已有退兵的打算,足见他才思敏捷。明白曹操“门内添活”的心意,表现了杨修思维敏锐;与众人分食一盒酥,表现杨修机智善辩;揭露曹操“梦中”斩近侍的真相,表现杨修目光锐利,一眼看穿曹操的奸诈,但也说明杨修爱卖弄聪明,不顾后果;揭露曹丕密请吴质的事件,表现杨修虽然目光敏锐却办事粗疏;授计曹植走出城门,表现了杨修的果敢;帮助曹植拟写“答教”,能事先预测出曹操欲问之事,让曹植对答如流,表现出杨修的足智多谋,具有政治才干,但杨修办事不够严谨,使人能有机会偷去他拟写的“答教”...
· 关羽并非死于东吴,而是死于刘备的权利斗争
关羽这个人在现代人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所有关于“义”的问题都能够以关羽的形象来进行解释,而刘关张三兄弟的故事也让很多人都非常的向往,不过关羽的结局并不好,著名的走麦城讲的就是关羽的死,让所有人都唏嘘不已,不过根据历史的推测以及分析,关羽的死可能并不单单只是由于东吴的介入,而是死于西蜀内部的权利斗争。网络配图关羽被称为是关云长,是三国时期蜀汉最为著名的将领,一生以忠义而名冠天下,成为了华夏民族的道德楷模,因此在关于去世之后,被逐渐的神话,被民间称为“关公”,从刘关张结义到西蜀国的建立,以及到最后的所有战役,关羽可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将领地位,并且关羽还是刘备五虎将之首,不过可惜的是,关羽是刘关张中第一个去世的,让所有人都感到非常的惋惜。在公元219年的时候,关羽受到了刘备北伐的决心,于是带领军队北上拿下了襄樊,于是曹操命令于禁、徐晃进驻宛城,以此来抵御关羽的进攻,而关羽同时进攻襄阳以及樊城,...
· 杨修被处死并非恃才傲物而是他的汉室身份吗
说到杨修,估计不少人都有点印象,就是那个恃才傲物最后被曹操给找理由杀死的人,而这基本上都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里面的杨修形象,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杨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杨修字徳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以知识渊博,文采斐然著称,他的才华在当时是得到公认的,可惜他的不少作品都已经遗失了没有流传下来。他是“四世太尉”的杨家的继承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世家子弟,在那个年代,世家贵族的人能够得到的教育远远好于平民,所以一般来说世家子,尤其是杨修这样的大世家的人几乎少有无能之人。杨修的才能也是非常不错的,在建安年间的时候被人推举入朝为官,后来成为了曹操手下的主簿,主簿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小官,这个官职就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如果不是比较信任又有着不错的才能,曹操怎么可能让他当自己的主簿。而且当时曹操经常在外面征战,而杨修还是能够处理的很好,可见杨修的才能确实非同一般。杨修虽然才能出众,但是因为犯了曹操...
· 揭秘杜甫死因:并非贪吃撑死的而是死于食物中毒
相反,杜甫的命运很不幸。与其文学才能相比,他的经世能力堪成反比,中年之后只能不断投靠他人来维持生计。而且他的个人性格似乎也有瑕疵,时人评价他“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这显然并不是什么褒义词。更糟糕的是,他生逢乱世,赶上了唐代盛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在这种种的因素下,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时常忍饥挨饿,甚至于他的死因,也与食物扯上了关系。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杜甫死于饮食过饱,唐代人编著的《明皇杂录》中描述:杜甫在漂泊至湖南耒阳的时候,为洪水所困,差不多十天都没有进食。后来幸亏当地县令派船救助,并且赠送杜甫一些牛肉和白酒。长期的忍饥挨饿之后,本应慢慢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让肠胃逐渐适应。但杜甫一下子猛吃猛喝,牛肉又不是易消化之物,结果肠胃难以承受,反而因此丢掉了性命,时年59岁。网络配图一代诗人如此死法,自然令人叹息不已,后世还有人假借韩愈的名义,写了一首《题杜子美坟》的...
· 三国神医华佗并非死于曹操多疑而是另有原因
《三国演义》关于曹操多疑而杀华佗的故事广为流传,曹操得了头风病,华佗认为这种病的病根在脑袋里边,叫“风涎”,建议曹操先服用麻沸散麻醉,让后以利斧劈开头颅,做手术取出“风涎”,才能彻底治好病。曹操怀疑华佗想趁机暗害自己,于是就杀掉了华佗。这个段子属于罗贯中的杜撰,事实上,华佗被杀的原因是违反了汉朝的法律,犯了“欺君”、“不从征召”之罪,这两条都是死罪。网络配图曹操生病,请华佗治病,华佗看过之后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就是说这种病需要长时间治疗,很麻烦。曹操有意想留华佗长时间给自己调理身体,但是华佗很不情愿给曹操当私人医生。恰巧这个时间,华佗收到家书,于是借口妻子病重,请假回家了。几天后,曹操再次派人去请华佗,华佗说妻子的病还没治好,就推辞了。网络配图此后曹操多次写信征召华佗,华佗很固执,就是不去京城许昌。曹操无奈之下,就下诏命令郡县官员“征发遣送”,华佗见使者名义上是来请,实际...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