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万历插手刑部破案,锦衣卫地位从此无敌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6
转发:0
评论:0
万历插手刑部破案,锦衣卫地位从此无敌,万历十五年(1587年)发生了一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几个艺人在京城东市夜宵

  万历十五年(1587年)发生了一件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几个艺人在京城东市夜宵摊子上醉酒喧哗,并妨碍城管执法,被大兴县知县打了屁股。

  明朝时,大兴县管辖京城的东城区,县令是正六品。一般来说,副厅级领导依法打了艺人的屁股,小事一桩,打了也就打了。可是打狗还得看主人。艺人的主管单位是太常寺。太常寺主管朝廷的祭祀礼乐,太常卿是正三品。这不就等于小小的地方官藐视中央直属机关的权威吗?倒霉的知县因此被捉拿下狱。

  偏偏这时候,万历皇帝也来搀和,派了两个锦衣卫校尉参与办案,当时叫“听记”。

万历

网络配图

  主审大兴县令的是一位正六品的刑部主事。这个牛人借口“司法独立”,将锦衣卫校尉拒之门外。锦衣卫碰壁后,回头添油加醋地禀报皇上。老大生气了,传谕内阁,意欲将此案移交给锦衣卫镇抚司,并传旨到刑部问罪:什么鸟司法独立?“先年严尚书在部,亦曾著人听记,如今为何不容?从公问理,没有私弊,如何怕人听记?”

  正二品的刑部尚书只好请罪。万历也退一步,案件仍由刑部负责审理,但扣除了主审官两个月的工资奖金福利,以示处分。

  一位正七品的刑科都给事中却不服气,偏要与皇上较真,上疏称:校尉专管缉访,可施行于民间,不可加于部院;当年严尚书在刑部办案时,镇抚司校尉押犯人到部院,开庭时站立一旁,并非听记。意思是,皇上你懂个屁!那不过是用几个锦衣卫校尉临时客串一下法警的角色而已!给事中是言官,这话又有理有据,万历不便发作,但仍坚持要“听记”。

万历

网络配图

  皇帝不屈不饶,言官们也如炸开了锅。多位给事中和御史一窝蜂地上疏和皇帝争辩,要求皇上重体统、尊祖制、慎使令、停伺察。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言官暗中商量,准备搞一个大型的集体请愿,为了捍卫“司法独立”,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抗争。然而这回,万历决定不生气了,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上疏,不接;任你们怎么闹,他依旧我行我素。

  在“家天下”的帝制时代,皇帝金口玉言,言出法随。但在相对开明的大明期,具体的司法审判还是很讲究程序的,皇帝不能随便干涉刑部办案。而且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就强调“不能让锦衣卫审判案件,大小案件都要由刑部处理”。有此祖训,随后的几位皇帝碰到较真的官员,还真没办法。像“大兴知县坐挞乐舞生”这类普通案子,按理是由刑部办理的,锦衣卫不得干涉,皇帝本可乐个自在。但万历偏不信这个邪,非要将“行政干预司法”进行到底。一起典型小题大做的事,开启的却是影响深远的恶劣先例:皇帝用私人警察去干涉司法!

  作为私人警察,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他们除了侍卫、仪仗外,还有监视百官搞“廉政建设”、侦缉情报维护国家安全、处理皇帝亲自交付的大案要案等职能,可以自行侦缉、逮捕人犯。但随着职权无限制的扩张,锦衣卫不仅不能维护国体皇权,反而冲击了政体的结构,损害了制度的秩序,最后危及的还是皇帝的自身利益。

万历

网络配图

  万历在位48年,除了少年时期曾励精图治,支持张居正变法外,大半时间都怠于临朝、醉梦行乐,而且荒诞不羁。到了后期,国家法制和政体都已紊乱不堪,东厂、西厂和锦衣卫凌驾于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之上,从此无人能与之相匹。“缇骑四出”,特务横行,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感朝不保夕,以致党争不断、冤狱累累、外患不已、内乱丛生。

  百官、民众和军队都与皇帝离心离德——谁愿意跟不讲规矩的人玩?随着这一次“司法独立”的终结,大明帝国这列驶向深渊的火车突然提速了,又折腾了57年之后,终于消失在历史的最深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破案率
统计数字根据2009年破案率上的比较:香务处:46%纽约市警察局:35%日本警察厅:33%洛杉矶警察局:25%伦敦警察厅:21%
· 刑部
演变刑部最早出自隋朝五省六曹制,其时设有都官尚书,后来改为刑部尚书,为六部之一,长官为刑部尚书。其后由唐至元,此制历代相沿。唐玄宗朝,曾改为宪部。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事司法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职责刑部的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刑部的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是按省设司。清代刑部各司除分核本省刑名外,职掌他省及衙门的部分文书收发和某些日常政务。此外,清设督捕司,掌督捕旗人逃亡事;秋审处,掌核秋审、朝审各案;减等处,掌汇核各省及现审各案之遇赦减等事;提牢厅,掌管狱卒,稽察南北所监狱的罪犯,发放囚衣、囚粮及药物等;赃罚库,掌收放现审案内赃款及没收各物件,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赎罚处,掌罚罪事;律例馆,掌修订法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
· 民间故事:鬼破案
今天,小编个大家分享一间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一、秀才娘子惨死山东即墨岙山卫有个卖豆腐的陈拐子,外号陈豆腐。陈豆腐一大早挑着一担豆腐沿街叫卖。这一天,傍明时下了一小阵子急雨,生意便不太好做,陈豆腐担子里剩的豆腐就挺多。走到刘秀才家门前,陈豆腐忽然想,往常总往秀才家送豆腐,那秀才娘子极好说话的,何不就送了去?这样一想,他推开那扇虚掩着的柴门,见院里空荡荡的,就轻轻地喊了声:“秀才娘子,陈大娘?”没人应声。难道是贪睡没起?陈豆腐偷偷一笑。既然进来了就不能出去。他一边喊着走到房门口,推开门,还没人。他认为秀才可能一早出去会友,而娘子大约上了茅房,于是就把豆腐放在灶间的木盘子里。放下豆腐,陈拐子仍然觉得哪地方不对头,他索性边喊着边推开刘秀才的卧室。这一推不要紧,吓得他“啊”地一声向后倒去:屋里一股刺鼻的气扑面而来,借着窗格棂透进来的微光,只见炕上秀才娘子的被掀开一多半,娘子半裸着身子仰卧在那里,她的...
· 古代的指纹破案
根据考古发现和史书上的记载,我国早在距今2500年前的战国后期就开始利用犯罪现场遗留下来的罪犯指纹进行破案。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批战国时秦国的竹简,这就是著名的“云梦竹简”。“云梦竹简”的著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51年至公元前221年之间,也就是在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前的战国后期。“云梦竹简”中的《封诊式·穴盗》简,详细而生动地记录了一起罪犯挖洞进入一户人家里进行盗窃的犯罪案件。竹简不仅详细地记载了罪犯所挖地洞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罪犯挖洞所用的工具,而且特别强调了犯罪现场和地洞的洞壁上留下了罪犯的“膝、手迹,膝、手各六处”。这一历史记录表明,至迟在战国晚期,我们的祖先在侦破案件时已经将“手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指纹作为犯罪现场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把指纹作为侦破案件、确定罪犯的重要证据之一。秦朝以后,利用指纹破案的案例在我国史书上屡见不鲜。《宋史·元绛传》里就记载了一起...
· 刑部尚书
沿革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五省六曹制,后来的明、清两代沿袭此制。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改为司刑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年),复为刑部尚书。光宅元年(684年),改为秋官尚书。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刑部尚书。天宝十一载(752年),改为宪部尚书。至德二载(757年),复为刑部尚书。在清时,由于统治者是来自山海关外的满族人,所以为了维护满族的统治地位,清初各部主官均为满人。顺治五年(1648年),清世祖在六部改设两位主官,满汉各一。刑部也由此首次迎来两位尚书,称“刑部满尚书”和“刑部汉尚书”。名义上,二者在行使职权时不分级别高低,完全平等,然而由于满人在整个社会处于统治地位,所以部内权力基本上掌握在满尚书手中。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改刑部为“法部”,“刑部尚书”之职正式从中国历史上消失。注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