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此人是东吴最后一个皇帝 不是昏君却惨无人道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0
转发:0
评论:0
此人是东吴最后一个皇帝不是昏君却惨无人道,三国时候,吴国的末帝孙皓,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暴君,他荒淫无道,最后导致了

  三国时候,吴国的末帝孙皓,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暴君,他荒淫无道,最后导致了吴国的灭亡。特别是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州)的举动,一时民怨沸腾,还有歌谣流传,“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当时,国内吴国的百姓对孙皓极为不满,而国外晋国在灭掉蜀国之后,在战略上已经完成了对吴国的包围,灭吴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而孙皓的残暴,更是加速了这种灭亡的到来。

  当然咯,以上是正统史书、历代文人对孙皓的标准看法,很多地方是值得商榷的。

2_副本.jpg

网络配图

  首先,孙皓并不是天生昏聩无能的一个人。他之所以能登上皇帝的宝座,是因为吴国景帝孙休忽然辞世,当时吴国的盟国蜀国刚灭亡,而吴国国内又到处都是山越叛乱,所以吴国需要一个聪明、成熟的统治者掌控大局。鉴于孙休的儿子太小,所以在皇族宗室里,选择了孙皓。可以想见,如果孙皓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吴国大臣们不会拿吴国的前途开这样的玩笑。

  其次,说孙皓迁都只是为了享受,是为了一己私欲,那更是无稽之谈。要知道,这首歌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它的作者比较特殊,是扬州一代的居民。扬州居民唱这首歌谣,最大的原因不是因为孙皓残暴、荒淫,而是因为扬州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的下游,扬州居民服役、运输,都要沿长江逆流而上,因此痛苦不堪,和孙皓的残暴没有直接的关系。

1_副本.jpg

网络配图

  而孙皓迁都武昌,史书上说是因为他要享乐,这更是不知从何说起。首都建业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繁华昌盛,何必去开拓一个荒凉的新首都出来?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武昌(今湖北鄂州)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占领了这儿,就可以顺流而下直捣建业,灭亡吴国。所以,孙皓希望迁都于此,把吴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于此。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晋国灭吴国的时候,就曾有人指出,孙皓如果把都城修建在这里,仗恐怕就没那么好打啦!

850c81d46ec14963acffaef35bf4d7de_th.jpg

网络配图

  另外,孙皓在位的时候,还曾多次出兵威胁晋国,特别是在交趾一带(今越南北部、广西南部)双方进行了反复的争夺,吴国还一度占据优势。这难道不能说明,孙皓是非常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吗?

  至于说其他如北伐之类的事儿,孙皓更是没有少干,只不过,吴国国内的贵族不同意。当然,贵族大臣们都很有水平,不会直接说不同意,而是说,吴国国力太弱,只能自守,难以进攻。但是,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他们不明白,自守守到最后,就是等着送死啊!

  所以说,历史上对孙皓“荒淫无度”、“残暴”之类的一面倒的评价,多半是出自文人士大夫之口,一方面是灭吴之后晋国统一的政治需要,另外一方面,是对于亡国之君这个特殊群体的鄙视,一贯如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嘉靖皇帝到底是不是昏君呢?
嘉靖是明代一个绕不过去的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5年,仅次于他的孙子万历。在嘉靖皇帝即位之初,就革除先朝蠢政,使朝政为之一新。嘉靖的资质被认为是非凡的。他爱学习,好动脑,博览群书,联对敏捷。稍懂事时,就参加王府的一切例行仪式和典礼,还被带到北京的皇宫和朝廷去,熟悉了宫廷仪式和典礼的规矩。他是过早成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熏陶,使他逐渐养成了自我感觉良好、旁若无人、自命不凡的习性。他的父亲1519年7月去世后,年仅13岁的他,就接手管理王府,表现出了极高的管理才能。他15岁进京登皇帝位时,其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已初具雏形。他的治国方略就是在这种思想体系的指导下,得到几个所信赖的大臣的帮助而逐渐形成的。嘉靖皇帝的治国方略,可以从他一生的作为中梳理出以下几条:用老臣,明孝纲,除旧弊,振朝堂等。他的治国方略,是采纳解一贯条陈“十事”的结果,嘉靖本人也是身体力行的。正是这一治国方略才使得他年纪轻轻就站稳脚跟、掌...
· 此人与皇帝是铁哥们最后却被皇帝活活吓死
三国时代有这么一个人,他是皇室重臣,手握兵权,同时他又是皇帝的铁哥们,关系铁的穿一条裤子,皇帝甚至曾亲自允许他“作威作福”,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皇帝被活活吓死。这个人是谁?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人就是曹魏的宗室大将---夏侯尚,而吓死他的人不是别人,就是他的“铁磁”皇帝曹丕。夏侯尚是曹氏重臣夏侯渊的本族子弟,是曹操姻亲后代,属于“根红苗正”的皇室重臣。不仅如此,夏侯尚老早就与曹丕结识,并结为过命的铁哥们。史书称:“文帝(曹丕)与之亲友。”又说:“(夏侯)尚有筹画智略,文帝器之,与为布衣之交。”网络配图曹操时代,夏侯尚一直是曹丕身边的红人,官拜“五官将文学”,而五官将就是指曹丕。从其履历来看,夏侯尚与曹真、曹休属于曹操重点培养的“第二梯队接班人”,等的就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第一梯队老人下来以后,顶上去的。果然,夏侯渊、曹操、夏侯惇等人先后去世,曹丕即位。魏朝建立,新皇登基,在人事上...
· 此人是康熙大帝的重要谋臣最后却发配边疆
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网络配图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周培公,清朝一代儒将,自封为善败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灭察哈尔、降王辅臣、征吴三桂等战役中纵横捭阖,立有不世功勋。周培公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与大清国、康熙朝紧密相连,既有幸运,更有不幸;后人观之,感慨不已。网络配图平定王辅臣陕甘叛乱,不仅解除了朝廷的重大威胁,而且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朝廷对参战的汉将分别论功行赏,委以重任,多方鼓励和奖赏,使他们忠心耿耿为朝廷效力。周培公对奖赏只有一个要求:母亲孙氏以父死殉节,望皇上能为母请旌。图海奏请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为山东登...
· 此人不是皇帝却敢用象征皇帝的九龙壁为何朱棣却能容忍呢
朱棣为什么不杀朱桂,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都知道皇帝的象征就是龙,所以很多的人要是想自己偷偷的给自己的家中修建一条龙,其实在古时候的时候,是一个死罪,你可能就会被人以谋反的罪名给上告到皇上那里。所以在当时的除了皇上可以使用龙袍,并且只有皇上住的地方才能有龙的出现。而且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哪个朝代对于这种象征着皇位的东西都是相当的看重的。可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么一位一直在挑战着我们的明朝的皇帝,也就是朱棣的弟弟的事情。其实我们都知道,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前,是由朱允炆来做皇上的,只是在后面的时候,朱允炆的削藩给了他造反的理由。但是朱棣这个人也很狡猾,他在最后抢夺皇位成功之后,也没有将各位藩王的权利进行到归还。但是他却将他的弟弟,也就是朱桂的藩王的权利归还了些,让朱桂能够又能自己的封地。但是朱桂其实就是一个纨绔子弟,在当时还是藩王的时候,...
· 此人亲手覆灭大明江山,逼死崇祯皇帝,最后却死在了一个村民手里
明末,多地爆发天灾,耕地颗粒无收。然而士绅官员却依旧让农民交足田税,致使农民生活难以为继,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终于,多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有一人带领的农民军声势浩大,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最终人数发展至百万。这百万农民军一路攻克明朝重镇,最终打入北京,覆灭了明王朝,逼死了崇祯皇帝。而其领袖却仅仅当了42天皇帝,便死在了一个乡民手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中,最出名的便是“闯王”李自成。李自成自幼家境贫寒,与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做过几天小和尚。李自成起义后,转战关中地区,先后投奔过王左挂、张存孟等农民军势力,接连被大明官军大败。李自成一路逃跑,几乎被大明官军打得全军覆没。绝境中的李自成,靠诈降躲过追杀,之后逃到河南再度起兵。李自成在河南迅速招揽了一批农民军,与十几个农民军领袖召开会议,提出了“分兵定向、四路攻占”的方略。之后,李自成在河南起势,趁大明主力围剿张献忠之时,在河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