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朱元璋节俭成盲目本能:早饭只吃蔬菜和豆腐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2
转发:0
评论:0
朱元璋节俭成盲目本能:早饭只吃蔬菜和豆腐,贫穷从来不是好事。贫穷遮蔽了人的眼睛,让他看不到食物以外的东西;贫穷禁锢了人

  贫穷从来不是好事。贫穷遮蔽了人的眼睛,让他看不到食物以外的东西;贫穷禁锢了人的身体,让他像动物一样不停地被原始欲望折磨。贫穷剥夺了人的力量、尊严和权利,让他在自然、神灵和权力面前自觉软弱,卑躬屈膝。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学者刘易斯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概念。他总结的贫困文化的特征包括较高的死亡率,较低的估计寿命,较低的教育水平,为生存而进行长期奋斗,典当,过着受束缚的生活,终生忙碌而无闲暇,向往权力,大男子主义,只顾眼前,不信任政府,软弱无能,对地位差异敏感而缺乏阶级觉悟等等。这种贫困文化使人们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他们目光短浅没有远见卓识,他们视野狭窄,不能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认识他们的困难。

朱元璋

网络配图

  我们得重新定义文明与财富的关系。财富让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关心自己的内心,关心视野以外的大千世界,思索那些与胃无关的奢侈问题。财富是文明生长的土壤。

  古希腊文明就是建立在滚滚而来的金币之上的。因为贫瘠的土地无法养活自己,希腊人不得不尝试外出冒险。庞大的希腊船队源源不断地输出葡萄酒、橄榄油、陶器,运回粮食和金钱。有位经济史家断言:“公元前六至四世纪之间,希腊经济正飞速上升……若充分估计不同时代的具体情况,雅典经济给人的印象与十九世纪的欧洲有点相似。”

  富裕起来的平民要求政治权利,最终导致了民主政治的生成。

  而中世纪之后,欧洲之所以能冲破黑暗,迎来文艺复兴,根本原因也在于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欧洲的农奴能够越来越富裕,并且可以和封建主讨价还价,获得市民身份。他们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精神力量不断增长,最终推动了商品货币化的浪潮,迎来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如前所述,中国农民的平均耕地在宋朝以后,再也没有回到人均十亩的水平以上。因此,宋代在中国文明史上成了最后一个辉煌的朝代。在那之后,元、明、清三代,贫困化的加剧日益消耗着中国的精神,使中国文化进入了长期的停顿和倒退。贫困对人的尊严和人性的堕落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衡量的。一个家族衰落贫困之后,其家族成员往往会由往日的意气风发而变得精神萎靡,气质鄙俗,而其家长的作风则也会日益目光短浅,专制、粗暴。中国的变化正与此类似。自宋朝灭亡之后,高贵气质和人文气息在中国文化中越来越淡薄,盛唐时的自信和宋代的优雅再也难以复现。

朱元璋

网络配图

  赤贫出身的朱元璋,则是中国文明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推手。

  朱元璋符合苦大仇深的赤贫阶层的一切条件。十多岁开始,就去给地主放牛。穷人的孩子好养活,虽然吃的是世界上最恶劣的饭食,也没有耽误他长成一副魁梧的身材,只不过容貌丑了点:脑袋很长,下巴宽大,整个一张驴脸。《明史》含蓄地称他“姿貌雄杰,奇骨贯顶”。

  这个未来的皇帝最爱玩的游戏是“做皇帝”。“你看,虽然光着脚,一身蓝布短衣全是窟窿补丁,破烂不堪,他却会把棕树叶子撕成丝丝,扎在嘴上作胡须,找一块车辐板顶在头上算是平天冠,土堆上一坐,让孩子一行行,一排排,毕恭毕敬,整整齐齐三跪九叩头,同声喊万岁”(吴晗《朱元璋传》)。

  唯一的文化活动就是听四邻八乡游串的说书先生来讲书了。什么《隋唐》、《三国》、《杨家将》、《大宋宣和遗事》。在这些评书里,他知道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知道了朝廷之上有“忠臣”、“奸臣”,知道了“宋太祖一条哨棒打下四百八十座军州”。对于到今天为止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些评书演义,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粗糙的底层文化产品,才是他们真正的精神基石,奠定了他们一生的思维模式。

朱元璋

网络配图

  在乡村社会里,不仅仅有淳朴的人情和田园风光,也有愚昧、野蛮和对权力的盲目顺从。就在社会最底层的摸爬滚打中,底层文化精神全方位地渗透进朱元璋的身心。而随着命运神奇的改变,登上皇位的朱元璋不可避免地把他性格中的贫困文化因子更为广泛深刻地传播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精神里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吃豆腐”和“吃醋”的历史由来
百科知识人在尘世中,都是饮食男女。男人往往喜欢“吃豆腐”,男女间因第三者介入常导致其中受伤害的一方大为“吃醋”。可许多人光会“吃豆腐”与“吃醋”,而不知其来历,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追源溯本,这“两吃”各有一段饶有风趣的典故。1、吃豆腐的由来先说“吃豆腐”。史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刘安”。据考证,当年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在安徽寿县八公山以黄豆、盐卤等物炼丹,无意中竟炼出了“白如纯玉,细若凝脂”的豆腐。西汉初年豆腐问世后,很快成为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小吃。当时流行的吃法是碗里搁一大块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边划成小块边吃。于是坊间出现了无数这样的豆腐快餐店。当时长安街上有个夫妻合开的豆腐小店,老板娘本来就漂亮,又以有美容功的豆腐为常食,自然更是细皮嫩肉,人称“豆腐西施”。为招徕顾客,“豆腐西施”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引得周围男人老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
· 皇帝想节俭,大臣却大做文章?朱元璋的“豆腐”吃不起!
皇帝想节俭,大臣却大做文章?朱元璋的“豆腐”吃不起!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下必甚焉。古代,有的帝王挥金如土,奢侈无度,王公大臣、后宫嫔妃就会争相效仿,仿佛和金玉珠宝有仇一样,不挥霍一空,就睡不着吃不香。帝王在饮食上穷奢极欲,管理御膳房的宦官、御厨采办就会钻空子,天南地北搜罗珍稀食材,趁机中饱私囊。也有一些帝王倡导节俭,臣子们也会争先效仿。可贪官污吏哪受得了粗茶淡饭,因此他们所谓的效仿,大多属于猪鼻子插大葱。皇帝倡导节俭,压缩皇宫饮食开销,表面上看,管理御膳房的官吏仿佛就会没油水了。其实不然,这些官吏会变本加厉,在食材的精细程度上大做文章。汉文帝刘恒倡导节俭,亲自耕种天子的一份“籍田”,表明自己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吃百姓缴纳给国库的粮食。管理皇宫御膳房的官吏却没有领会天子的良苦用心,照旧每月到内库支取钱币,御膳房开销有增无减。隋文帝杨坚也是一位崇尚节俭的帝王,平时饮食不过是一道荤菜...
· 抠门皇帝为节俭连吃10天豆腐竟花白银2000两
道光皇帝,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六位帝王,也是清朝最节俭的、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所有帝王中最节俭的皇帝。道光从做皇子的时候就已经抠门的不得了了,每天和自己的福晋吃烧饼喝茶水就当一顿饭,下午早早睡觉就是为了能省下一根蜡烛。网络配图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从道光皇帝登基开始就大力推广节俭政策,不许外地官员送供品、大量销减朝廷开支、连后宫的妃子们也不许穿绫罗绸缎,老太后过个生日才舍得杀一头猪。道光本人更是身体力行,衣服要穿旧的、饮食要清淡,日子过得还不如一个富有的小百姓。网络配图当时朝中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因为个性节俭持重,所以非常受道光皇帝的青睐。有一天,曹振镛在前门外的小饭馆里吃了道“豆腐烧猪肝”,觉得口味绝美,并且价格也特别低廉,所以他见到道光以后就推荐了这道菜,想让皇帝也尝尝。道光说:“豆腐猪肝,朕可不曾吃过,既然爱卿赞不绝口,那朕就试试新。”于是当天晚上就吩咐内膳房做来吃。不吃不要紧,道光皇...
· 豆腐不宜多吃
豆腐是人们公认的保健佳品,其在防病保健上的奉献是多方面的,适量地食用豆腐确实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但是,食豆腐并非多多益善,过量也会危害健康。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又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的缺乏,发生碘缺乏病。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膨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在正常情况下,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人到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下降。此时,若不注意饮食,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均应慎食。豆腐性偏寒,胃寒者,易腹泻、腹胀之脾虚者,或常有遗精之肾亏者也不...
· 吃蔬菜不当会致病
蔬菜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有些蔬菜食用不当也会引起疾病。常见的有:青菜病青菜病也叫“肠源性紫绀”。人如果吃了变质的青菜,或吃菜的量一次太多,吃的青菜焖煮的时间太长,放置时间太久,都会使人血液中的亚硝酸盐大大增多。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缺氧症状,如口唇及指甲甚至全身皮肤青紫、气促,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土豆病土豆中含有少量有毒物质“龙葵素”。当土豆发芽,皮肉变绿或变紫时,这种毒素会剧增,尤以芽和周围皮肉中含量为多。龙葵素对人体有溶血作用,还能麻痹人体神经系统中的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食后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即可使人中毒。症状有口干、舌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有发烧、气短、头晕、耳鸣、畏光、抽搐等,甚至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菜豆病芸豆、扁豆、四季豆和黄豆等一些豆类中,含有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和抗胰蛋白酶因子。这些豆如果生吃或没炒透吃,可引起中毒反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