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诸葛亮之死被忽略的一面 他想辅佐的竟非刘备

2019-10-1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4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之死被忽略的一面他想辅佐的竟非刘备,公元234年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诸葛亮在北伐

  公元234年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名相诸葛亮在北伐前线的五丈原含恨离世,空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就在这一年的春天,一个与诸葛亮同龄的重要人物先他而去了,诸葛丞相之死和此人的意外辞世应该是有关系的,这个关系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在揭开谜底之前,我们不妨借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回顾一下诸葛亮和他的这个同龄人青少年时期的人生遭遇,为了叙述方便,就暂且称其为“同龄人”吧。

48b0d029gbdeb091a0c39&690.jpg

网络配图

  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在琅琊郡一个官宦家庭,诸葛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官至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官任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后来担任过豫章太守。同龄人生于181年春的洛阳城,他出身于一个经济非常非常富裕,地位非常非常高贵的不凡人家。

  公元184年,也就是黄巾军大起义的那一年,诸葛亮三岁时,母亲章氏不幸病逝,五年后,父亲诸葛圭也撒手人寰,把孩子们都舍给了弟弟诸葛玄。同龄人的命运比诸葛亮还要悲惨,他刚刚出世,母亲就被父亲的大老婆毒死了,他在祖母的养育下长到了八岁,然后,他的父亲也在这时候永远离他而去了。

  为了躲避黄巾军掀起的战乱,也为了谋个收入更高的官职养活自己和哥哥的孩子,诸葛玄接受袁术的征聘南下豫章担任太守,于是,正值少年的诸葛亮跟着叔父从北方的琅琊郡来到了鄱阳湖畔的豫章郡。后来,豫章郡被朱皓攻占,诸葛玄就带着一大家子人逃到了刘表管理下的襄阳,此时历史已经进入了公元196年。当时的襄阳稳定繁荣,正是适合隐居的好地方,这才有了后来隆中茅庐的卧龙先生。

  同龄人的人生历程也在这一年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提心吊胆的逃难生涯,被彼时还算忠于汉室的曹操迎到了欣欣向荣的许昌,开始了一段好像有着美好未来的新路程。

  行文至此,同龄人的身份已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他不是别人,正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

1.jpg

网络配图

  诸葛亮应该知道自己与当今皇帝同龄,当然也知道汉献帝到达许昌后不久就成了曹操手里的提线木偶,所以他在长大成人后宁愿隐居隆中等待可能来更可能不来的贤德之主,也不肯到并不算远的许昌去求取功名。大家肯定还记得诸葛亮在隆中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的事情吧!试问他为什么把自己比为管仲乐毅,而不是功勋更著的萧何邓禹呢?是诸葛亮不够自信吗?当然不是。管仲在辅佐齐桓公称霸时打出的是深入人心的“尊王攘夷”之口号,而乐毅则是帮助燕昭王实现国家复兴的关键人物,诸葛亮之所以自比于此二人,乃是因为他有着除残去秽,复兴汉室的伟大理想。那个时候诸葛亮根本不认识刘备,甚至连刘备是谁都不知道,他想复兴的汉室不可能是后来的蜀汉,而只能是他的同龄人汉献帝代表的东汉王朝。

  诸葛亮心系汉献帝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名震古今的隆中对。

  咱们先来看一看鲁肃版隆中对的结尾部分:“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祖之业也”。而周瑜当初劝说鲁肃选择孙权时则说:“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很明显,他们都是想辅助孙权成就“帝业”。诸葛亮提出的正版隆中对却颇不相同,他的表述是这样的:“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位看到没有,诸葛亮跟刘备谈的可不是以“建号帝王”、“终构帝基”为目标的帝业,而是意在“汉室可兴”的霸业,说得更准确点,乃是要效仿管仲辅佐刘备成就“尊王攘夷”的霸业。诸葛亮希望刘备尊的王当然不会是刘备自己,只能是当时的天子汉献帝。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民间盛传汉献帝已被曹丕杀害,诸葛亮椎心泣血之余,只得退而求其次,与西蜀群臣一起尊奉刘备为帝以继汉统。

u=3035370166,328489525&fm=23&gp=0.jpg

网络配图

  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先后六次北伐魏国,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始终未能挥师东进,直捣长安。第六次出兵祁山后,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诸葛亮深感汉室复兴之艰辛,岁月流逝之无情,继之而来的战事不顺和疾病缠身使得他韶华易去,英雄迟暮的心绪越来越浓,愈来愈重。就在此年春天,诸葛亮的同龄人,东汉王朝的象征汉献帝不幸辞世了,在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的三国时代,消息传到北伐前线时,应该已经是夏末秋初时节。这个令诸葛亮痛彻心肺却又无处诉说的噩耗最终成了压倒一代名相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在安排好了两代接班人之后,东望着当年的大汉都城洛阳含泪而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邦的另一面:竟非文盲而且非常善于作诗歌
唐朝有个叫章碣的人,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叫《焚书坑》,诗曰:"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就是因为这"刘项原来不读书",成了不读书才能干大事,或是读书人干不成大事的有力论据。刘邦与项羽到底读没读过书,到底是读了多少书,他们的文化程度如何,所学专业是什么,这些全得专门考证,但是有一点,这两个人的诗全写得不错。项羽的《垓下歌》是妇孺皆知的,这咱先不说它,这里单说一说汉高祖刘邦的诗。目前能确认的,刘邦的诗也就是两首,一首是着名的《大风歌》,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了;还有一首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那就是他的《鸿鹄歌》。网络配图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攻打黥布,黥布败走,刘邦对手下人说:"你们哥们儿几个去追吧。到了俺老家了,我得回家看看。"就回了老家沛。这老刘家的老三,大伙是全知道的,当年是个小亭长。可是现在我刘老三回来了!我高祖还乡了。排场自然是要讲了,吃、...
· 司马懿——被忽略的英雄
司马懿混合儒、道、权谋家的多元气质正是三国精神的典型代表。历史传说中的司马懿似乎总是生活在两个英雄人物的阴影里: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诸葛亮。然而,历史事实中的司马懿却独揽魏国大权奠定了篡夺曹氏政权的基础,并击退诸葛亮,奠定了灭蜀的基础。他绝不是别人的影子或成就别人英名的配角,而是乱世中一个真正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出身汉代的世家大族。《晋书》说他“博学洽闻,服膺儒教”,又说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多重性格正是三国乱世的一个缩影。司马懿首先深得道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精髓,精于忍术,一生中两次装病,借以麻痹敌人。曹操掌权之初,曾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认为当时形势还不明朗,且曹操出身低微,但又不愿得罪曹操,就假装身患风瘫。曹操任丞相时,再派人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椽,他应召出仕...
· 司马懿——被忽略的英雄
历史传说中的司马懿似乎总是生活在两个英雄人物的阴影里: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诸葛亮。然而,历史事实中的司马懿却独揽魏国大权奠定了篡夺曹氏政权的基础,并击退诸葛亮,奠定了灭蜀的基础。他绝不是别人的影子或成就别人英名的配角,而是乱世中一个真正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出身汉代的世家大族。《晋书》说他“博学洽闻,服膺儒教”,又说他“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多重性格正是三国乱世的一个缩影。司马懿首先深得道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精髓,精于忍术,一生中两次装病,借以麻痹敌人。曹操掌权之初,曾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认为当时形势还不明朗,且曹操出身低微,但又不愿得罪曹操,就假装身患风瘫。曹操任丞相时,再派人强行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椽,他出仕,可以说是深识时务的俊杰。司马懿的猜疑和谋略与曹操相似,其思虑...
·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帮助刘备?诸葛亮辅佐刘备的原因?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帮助刘备?诸葛亮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荆州,诸葛亮眼里没有荆州牧刘表这个“木偶”。至于刘表眼里是否有这个“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尽管史籍上没有留下记载,但是从一个侧面,却可以为这个问题作出否定的答案。《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说:“(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有人伦鉴识,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人谓刘表曰:‘司马德操,奇士也,但未遇耳。’表后见之,曰:‘世间人为妄语,此直小书生耳。’”据《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司马徽当时被称为“水镜”,即是说,他如水如镜,以鉴识人伦著称。在荆州负有重望的司马徽,当人们向刘表推荐时,刘表也曾会见。结果却是,对这位“未遇”的“奇士”,刘表看来不过是一名“小书生”,人们对他的称誉也属于“世间人”的“妄语”。这正如陈寿在《三国志·魏志·刘表传》对刘表所作的评论:“有才而不能用...
· 曹操之死与华佗之死竟存在怎样的联系?
精兵法,善诗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的曹操,在历史上面一直都是一个争议人物,但是其影响力绝不容忽视。一生多疑的曹操,让后代的研究学者完全无法找到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曹操之死和华佗之死。网络配图之所以将曹操与华佗联系在一起,其主要是因为曹操的死因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华佗有一定的关系。相关资料记载,曹操虽然戎马一生,但是其疑心非常重,以至于最终拒绝了华佗的治疗方案,最终因为头风病发作而亡。《医林绳墨·头痛》当中记载,“浅而近者,名曰头痛;深而远者,名曰头风。”相关资料对此表示,当时曹操头风病一发,立马心慌目眩,其非常难受,据此可以推断曹操很有可能是患有神经性头痛。网络配图而华佗乃东汉末年最为著名的医学家,与董奉以及张仲景并称之为“建安三神医”,其特别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因为治学得法,其医术迅速提高,远近闻名,而当时崛起于中原当中的曹操闻而相召,前来的华佗在诊视之后,于曹操胸椎部鬲俞穴进针,片刻之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